畲药白穿山龙的基原及药用历史考证
2024-01-08林巧贤张晓俊毛志雄吴锦玉钟清黄泽豪
林巧贤 张晓俊 毛志雄 吴锦玉 钟清 黄泽豪
基金项目:
福建中医药大学2023年度福建省民间中医药学术传承专项课题(科技﹝2023﹞14号);福安民间畲药资源调查、品种整理与图鉴编辑(XMJ2023011)。
作者简介:
林巧贤(199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及品质评价。E-mail:458587394@qq.com
通信作者:
黄泽豪(1976—),男,汉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及品质评价。E-mail:huangzehao@fudan.edu.cn
【摘 要】
目的:明确畲药白穿山龙的来源与药用历史。方法:采用文献考证、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结果:畲药白穿山龙来源于紫葳科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或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的根及根茎,经考证,凌霄根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且白穿山龙的功用与凌霄根的历史药用记载基本一致。结论:畲药白穿山龙与中药穿山龙的基源物种不同,其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是一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的民间药物资源。目前对凌霄根药学基础研究甚少,应加强研究,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关键词】 白穿山龙;畲药;生药鉴定;药用历史;本草考证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20-0049-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20.zgmzmjyyzz202320011
Textual Research on Original Plant and Medicinal History of the She-Medicine Bai Chuan Shan Long
LIN Qiaoxian1 ZHANG Xiaojun1,2 MAO Zhixiong3 WU Jinyu3 ZHONG Qing4 HUANG Zehao1*
1.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China;
2. Sanming Integrated Medicine Hospital, Sanming 365001,China;
3.Mindong Hospital, Ningde 355099,China;
4. Fujian Fuan She-Medicin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uan 3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original plant and medicinal history of the She-MedicineBai Chuan Shan Long. Method Observe through the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and the relevant medicinal documents are checked. Results She-MedicineBai Chuan Shan Long comes from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 Campsis grandiflora andCampsis radicans, named Radix Campsitis. The medicinal history of Radix Campsiti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clinical use of She-Medicine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historical medicinal records of Radix Campsitis.Conclusion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spec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oscorea Nipponica, She-medicine Bai Chuanshanlong has a long medicinal history and exact curative effect.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basic researches on th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of the Radix Campsitis, whi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Keywords:Bai Chuan Shan Long;She-Medicine;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Medicinal History;Herbal Textual
畬药白穿山龙为福建省福安市常供药用,认为其具有化瘀散结、祛风止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崩中漏下等症。通过查阅文献[1]发现,目前仅有中药穿山龙的相关研究,记载其具“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不规则纵沟、刺状残根及偏于一侧的突起茎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黄白色,散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的性状特征,这与所收集到的畲药白穿山龙药材特征完全不符。因此,本文将对畲药白穿山龙进行生药学鉴别,包括原植物与药材性状鉴定、显微构造及粉末显微生药鉴定,并追溯本草文献出处,明确其药用历史药用价值,为其正本溯源,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福安市中药资源普查队在调查民间传统知识时,于畲医草药摊收集得到白穿山龙药材样品。样品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黄泽豪教授鉴定,相关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2 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对白穿山龙药材进行品种鉴定,并查阅古籍文献追溯其药用历史,明确其药用依据。
2 白穿山龙的品种鉴定
2.1 药材性状特征 白穿山龙,完整药材为椭圆形斜切片,多见不规则破碎片,长径5~8 cm,短径1~2.5 cm。根外表皮土黄色,具纵皱纹;断面皮部纤维性,棕色,有丝状物;木部深黄色,可见同心性圆环;质硬,不易折断;部分切片中心具深棕红色的髓(如图1所示)。气微,味淡。
根据《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2]中关于凌霄根药材的性状描述,其“外表土黄色或土红色,有纵皱纹”“断面纤维性,有丝状物,外围为棕色,中心为淡黄色”。通过两者对比,可见白穿山龙与凌霄根性状描述一致。此外,在白穿山龙药材中存在具髓部的药材切片,可知凌霄作为畲药白穿山龙入药时药用部位包括其根茎。
2.2 白穿山龙药材显微构造特征
2.2.1 白穿山龙横切面组织构造 观察白穿山龙根横切面构造,可见其落皮层较厚,内侧有数层木栓细胞;皮层较宽,具多数纤维;韧皮部射线多弯曲,纤维常单个存在;形成层成环;导管众多,常单个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纤维多成束;射线宽1~2列细胞(如圖2所示)。其根茎的横切面构造与根基本相同,仅在中心有髓,髓部散在少量纤维。
根据《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2]中关于凌霄根药材的横切面显微鉴别,其“韧皮部宽广,内侧散在韧皮纤维;形成层多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直径可达90 μm;射线1~2列细胞”,可见白穿山龙药材与凌霄根的根部药材横切面均呈一致。
2.2.2 白穿山龙药材粉末特征 观察白穿山龙根的粉末显微特征,可见其细长纤维众多,孔沟明显,胞腔窄;可见缘纹孔导管和梯形导管。木纤维常成束存在(如图3所示)。
观察白穿山龙根茎的粉末显微特征,可见其细长纤维众多,孔沟明显,胞腔窄;可见缘纹孔导管导管和梯形导管。木纤维常成束存在。如图4所示。
此外,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白穿山龙的产地,发现其原植物有两种,第一种为攀援藤本。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侧不等大,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花萼钟状,绿色,5深裂至萼筒的1/2处,有凸起的纵肋;花冠漏斗状,橙黄色,喉部黄色,具红色脉纹,花冠裂片半圆形,橙红色花冠内面鲜红色或橙红色;花药黄色,个字形着生。花柱线形,扁平,2裂。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检索并对比观察,鉴定其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3]。
第二种为攀援藤本。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顶端长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侧不等大,边缘具粗锯齿,叶背中脉及侧脉上具细密的短柔毛。顶生紧密的短圆锥花序;花萼钟状,橙红色,5浅裂至萼筒的1/3处,裂片齿卵状三角形,外向微卷;花冠漏斗状,橙黄色至红色,喉部浅黄色,具红色脉纹,花冠裂片半圆形,红色;花药黄色,个字形着生。花柱线形,扁平,2裂。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检索并对比观察,鉴定其为紫葳科植物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3]。
从畲药白穿山龙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原植物植物性状特征可见,该药材主要来源于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或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的根及根茎。
3 白穿山龙的药用历史
3.1 本草考证 白穿山龙一名始载于《福安民间草药》[4],但书中并未提及原植物,通过生药鉴定可知白穿山龙药材来源于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或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的根及根茎。“凌霄”一名始载于宋代《图经衍义本草》的“紫葳”条下,曰“一名凌霄花”[5];在《植物名实图考》中也明确写道“紫葳即凌霄花”[6];李时珍则道出其名之由来,“俗谓赤艳曰紫葳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7]。同时,查阅历代本草中紫葳的相关记载,其“初作藤蔓生,依大木,岁久延引至巅而有花;其花黄赤,夏中乃盛”,同时结合图像内容,可见“紫葳”即今之“凌霄”。而“紫葳”之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8]等,而其根入药始载于五代吴越《日华子本草》云“紫威根,治风热身痒,游风风疹、淤血带下”[9],由此推断凌霄于唐代就已开始使用。
厚萼凌霄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又名美国凌霄、美洲凌霄、美凌霄,1930年前作为观赏花卉引入我国南方,而后陆续在华东等地广泛进行栽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中收录为中药凌霄花的另一种基原植物[10]。
3.2 古时药用 针对凌霄根的使用,《日华子本草》云其可“治风热身痒,游风风疹、淤血带下”[9],《本草纲目》中描述其“花及根功同”,可“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7]。此外,《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凌霄根可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急性肠胃炎[11]。查阅古文献发现,古时医家常特别指出需使用凌霄根,但所用名称不尽相同,如《普济方》中所记载的紫葳散使用的乃“紫葳东引根,凌霄花根是也”[12]41;凌霄花根丸中需凌霄花根(去皮洗焙三两)、皂荚子(五十枚)、乌药(剉)、人参(各半两),为末,煉蜜丸服用[12]37;而大黄汤中所用名称为葳根[12]47,于黄耆散中又名紫葳根[12]52,牛膝散、敷药方使用的名称为凌霄根[13],此外还有以未指明入药部位的“紫葳”入药的紫葳汤[12]24、鳖甲煎丸汤[14]和定志紫葳丸[15],多用于治疗妇人病痛、腰脚不遂或外敷疗伤,可见当时凌霄根部位的使用十分广泛。
3.3 现代运用 1977年,《浙江省中草药加工炮制标准》中收载了凌霄根的加工炮制规范,此后,安徽省、上海市及宁夏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也收载了凌霄根,其功用集中于“凉血祛风,活血通络。用于血热生风,身痒,风疹,腰脚不遂,痛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6]。此外,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中收载的用于解蛇毒的祁门蛇药片组成中提到的首味药便是紫葳根皮[17],治愈率高达99.25%[18]。凌霄根在福建民间也常做药用,陈天祥等[19]在闽西一带,常用凌霄花根加生姜浓缩用来治疗小儿腹泻;福安畲族民间用其炖老酒服治,用于疗久疽不愈、血虚[4]。
4 讨论
追查凌霄根的药用历史,可见其常用于妇人病痛等,与畲药白穿山龙的现代药用功效基本一致,而白穿山龙在福安民间常做药用,可见其在民间具有十分浓厚的群众使用基础。但目前关于凌霄根部位的研究甚少,仅杨阳等[2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有挥发油、五环三萜、环烯醚萜、黄酮等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胰岛素类似物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等药理作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仅收载了凌霄花,关于凌霄根的药材标准仅存在于1994年版的《上海市中药材标准》中,相关研究较为少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药用资源,建议对白穿山龙开展全面的基础研究及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为其今后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79.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药材标准[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7.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9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3.
[4]福安县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安民间草药(第二辑)[M].1961:136-137.
[5]寇宗奭.图经衍义本草[M].上海:上海涵芬楼影印,1924:5.
[6]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下)[M].北京:中华书局,1846:536-537.
[7]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中)[M].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62.
[8]佚名.神农本草经[M].尚志钧,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42-143.
[9]日华子.日华子本草[M].尚志钧,辑校.芜湖:皖南医学院科研处,1983:71.
[10]邵世光,郑霞,刘新波,等.中药凌霄花两种原植物的花被表皮微形态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8(1):103-108.
[11]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58.
[12]朱棣.普济方(四库全书本)[M].出版地不详,1390:41,37,47,52,24.
[13]王肯堂.证治准绳(四库全书本)[M].出版地不详,1602:31-32.
[14]张仲景.中医临床经典丛书·金匮要略[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6.
[15]王焘. 外台秘要(明刻本)[M]. 出版地不详, 752: 6.
[16]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著.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M].合肥:安徽科學技术出版社,2006:13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9册)[S].1998:76.
[18]安徽省祁门县蛇伤医疗所.祁门蛇药治疗毒蛇咬伤1370例临床分析[J].中草药通讯,1978(2):31.
[19]陈天祥,相鲁闽.凌霄根浓缩剂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民间疗法,2001(1):58.
[20]杨阳,朱斌.凌霄属植物根、茎、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4,17(3):498-501.
(收稿日期:202-02-04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