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多功能农业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4-01-08孙潇
作者简介:孙潇(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多功能农业经历了从粗放生产到减肥降碳多元化发展模式。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发出“绿色转型”强音。该文借鉴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从4个层面提出实现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路径,即从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坚持绿色健康发展、加强科技投入;政策供给创新和有效的市场信息;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多功能农业的创新投入,赋能我国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多功能农业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多功能农业;多元发展;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172-05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a's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has experienced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l from extensive production to weight loss and carbon reduction.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further issued a strong voice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listic difficul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farmers,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mployment forms of rural labor force, adhering to gree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supply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market information; 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strengthen innovative investment in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em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n the view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realistic dilemma; practical path
針对“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该法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及监督检查8个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多功能框架式的诠释和引导。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多功能农业为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政策上的活力,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因此,本文主要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参照发达国家的多功能农业发展经验,探究符合我国多功能农业走出困局的实践路径。
1 多功能农业的定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梳理总结近几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多样性与现实困局,将农业的多功能理念推向世界,号召各国根据本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展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在此后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国际农业合作组织对多功能农业进行了定义,即“除了提供粮食和纤维的主要功能外,农业活动还可以塑造景观,提供诸如土地保护、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环境效益,并为许多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生存能力作出贡献”[1]。由此可见,传统农业仅从经济角度和基本需求出发的理念早已不合时宜。而多功能农业所倡导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人才培育功能,才是符合世界人民发展心愿的。中国在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理念上提出了创意农业,即在强调农业发展多元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功能推陈出新,创新突破的发展格局。
2 国际视角下的多功能农业
下面以多功能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3个国家——法国、美国、日本为例加以分析,为我国的多功能农业提供参考。
2.1 法国模式
法国一直是欧盟农业政策的引领者。1999年7月法国颁布的《农业指导法》明确了农业的多功能发展方向和性质。该法案强调“农业政策将经济、环境和社会功能纳入其职能范围,从而为国土规划和整治做出贡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国多功能农业政策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是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农业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功能的扩展是根据地方农业特点相互融合。这个发展思路强调地方政策作为治理尺度的优先性,以及地方治理结构和行为者的积极作用。其政策的实施是以地方代议政府为组织者,民主参与为主要原则,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条件、产出比等一系列问题,在得到公众同意后方可实施。期间,采取农业合作与家庭农场双层经营,从而整合小农场向专业性的大农业转变,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和农业文化,在经济、环境、社会价值关联框架内,实现当地农业多功能发展理念。
第二,协调城乡关系,详细划分乡村类型。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理念是打破城乡空间限制,着力构建和挖掘城乡互补要素,扩展乡村社会功能,而对乡村类型的界定尤为重要。农业生产区域划分和产业特色的界定为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和事例参照。例如,法国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农业发展政策,将乡村分为3大类型,即“被城市化的郊区、沿海和谷地农村”“工农业并重型农村”“老龄化和过疏型农村”[2],并且每个类型又根据人口结构、城乡距离、地理环境和收入水平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政策。这就使农村不同矛盾要素在面临市场风险时采取有效举措,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多功能农业发展政策。
第三,多功能农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法国多功能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并重,实现人、自然、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是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传承的空间客体,而人是农业安全健康发展的主体,也是良好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最终受益者。立法和监管机构、民间组织、公众都对化肥、农药、转基因农副产品及土壤安全有着严格的监督,从而为多功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
所以,法国的多功能农业以实现规模化农业经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人才培养等协调发展为宗旨,在助力法国城乡和谐发展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2 美国模式
经历二战的美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生产力提高使得农业向着多功能的商业趋势发展。“而1970年美国由于农业机械的大型化和各种专业化农机具的增加和改进,不仅田间作业实现了机械化辅助作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农业劳力占经济活动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大幅度下降到3.7%。[3]”由此可见,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数量,并且农副产品的大幅增加也为美国探究多功能农业和开辟海外市场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美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的多功能性特点也日益突显。美国多功能农业不仅向工业提供原材料和确保粮食安全,其发展还兼顾着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乡村特色发展,并将农业教育与科研融入生产实践,在提高农副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健康。
纵观美国多功能农业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农业教育和科技投入为保障,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价值遵循,而贯穿以上几个环节的主线是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美国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精髓。“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陆续颁布了10余部与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都以法律形式出台, 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财政补贴和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4]”早在1911年由美国农业资源局负责人富兰克林·H·金撰写的《四千年农夫》一书,就开启了美国农业向多功能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理念,也为后续的美国农业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例如:在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美国相继颁布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农药登记改进法案》《农业法案》等;在食品安全领域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有机农业条例》等;在农林资源节约方面颁布了《多重利用、持续产出法》《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等。
美国的多功能农业发展策略可分为几个方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促进农场保护的策略、逆轉沉降和封存碳的战略、支持农业经济的策略,以及项目支持者成功规划的策略。这几个方面将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有机结合,实现美国多功能农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2.3 日本模式
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的限制,且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地形占了71%,就自然条件来说算不上得天独厚,这也决定其农业要保障本国经济基本需求,就必须要走资源集约化、功能多样化、产业融合化的多功能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日本面对自然资源匮乏、第一产业附加值低、农业人口锐减的窘境,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六次产业”的多功能农业发展理念。强调在保证农业粮食供应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留在农村,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有序发展。2010年日本将“六次产业”融入了《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旨在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业的多功能发展。其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日本农业协同工会(JA,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在全国各市以相互合作为原则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其个别成员的农业和生活。为实现这个目的,农业合作社从事各种活动,包括农业指导、农产品销售、生产投入供应、信贷和相互保险业务,而它们被称为多用途农业合作社”[5]。在日本农业合作社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使日本“六次产业”多功能农业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在将农业元素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农业以其独特的自然朴素装点着现代化“从现代化都市的建筑、文化、景观、公园绿地、行道树、休闲生活广场、田园等多方面综合来看,没有农业的都市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城市”[6]。近年来日本坚持贯彻“六次产业”政策,举办农产品交流会,转变了以往农业发展的困境,实现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活了农业发展动力。
3 我国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多功能农业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7]指出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多功能农业是新时代创造性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我国在注重农业发展多功能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农业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难看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绿色发展理念是依据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我们必须关注的核心就是农村从业人口和产业创新问题。农业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保障农村人力资源输入的基础,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基于农村休闲旅游打造的农林采摘、乡土体验、绿色康养和特色乡村等休闲文旅项目,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虽然我国农业休闲文旅相关领域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化投入、农民职业培养、农产品有机健康发展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多功能农业偏向休闲旅游,在农业开发多元性方面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
4 多功能框架下我国农业的现实困境
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亟需强化、农产品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政策与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4.1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亟需强化
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远离公共服务辐射范围,这就造成了农民信息、理念、教育培训等缺失。受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农民既有观念窄化了农业服务功能范围,造成农业产业模式的单一性、局限性、粗放性和僵化性,以及农业的多功能属性发展的丧失。另一方面,农业人口的转移和老龄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数量激增,由1949年的5 400多万增加到2022年的14亿多,而农业供给的现实状况是务农的人口不断减少,乡村人口由1949年所占总人口比重的89.36%下降至2021年的35.28%,并且从近五年的人口构成情况上看农业人口还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见表1)。因此,多功能农业要得到长足发展,无论从务农人口数量方面,还是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方面都亟待提高。
4.2 农产品供给质量亟待提高
由于我国工、农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总人口数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农副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与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之间的矛盾,俨然成为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目标。为了解决农副产品的供需矛盾,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应用于农业。初级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不仅在经济上可以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也在供求关系上满足国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然而,这种盲目追求数量带来的效益,并不能代表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得到保障。恰恰相反,这种高产出的农业经济,是伴随着资源消耗的增长。例如:我国耕地灌溉面积由2000年53 820千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69 161千公頃,化肥使用量由2000年的4 146.4万t增加到2021年的5 191.3万t。虽然2000—202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12 395千公顷,但值得注意是,2000年至2015年无论是从化肥的总用量,还是每公顷化肥用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而2015—2021年相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见表2)。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和有机农业的重视,遏制了化肥和农药的滥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农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4.3 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低,从而导致附加值较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土地产出率低、比较效益低,这就难免使我国的大部分农业滞留于单纯的初级农产品生产,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不能形成欧美发达国家式的规模化和集成化产业链。而农产品深加工环节的缺失,单靠初级农产品也很难形成标准化的品牌效应。因此,日本所倡导的将“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留在农村”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4.4 政策与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由于我国向创意农业转型起步时间较晚,很多政策的出台与地方的农业发展还处于磨合期,建立多功能农业发展投资长效机制与市场经济运营平台发展还不够成熟。如何将农业政策与农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创意农业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适应,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政策,从而实现农业发展由单一模式向多功能模式的转变,逐步克服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局限性,降低投资风险、畅通产业链等一系列制约创意农业发展的因素,尤其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5 我国多功能农业的实践路径
首先,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多功能农业在秉持开放性,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以创新性赋能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一,我国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创意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职业素养和绿色发展意识,政策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提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活动的扶持。第二,构建城乡教育培训机制,根据个人就业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反哺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第三,借鉴日本“六次产业”经验,鼓励市民深入了解农业,切身参与农业生产,也为农产品健康提供了有效的监督。第四,优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落户、就业、学习创造更多人性化的便民服务。这样才能促使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向具有创意性的多功能转变,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增加农民实实在在的精神和物质获得感。
其次,坚持绿色健康发展,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离不开科技研发和投入。多功能农业应着重强调通过科技加强产业间的联系,以农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减少农村经济的风险。许多研究证明,有机农业如果没有科学的土壤养分管理,可能会产生低产量和负面的经济影响。绿色发展为农产品的产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益的养分,有机健康的农产品得到社会认可,又会创造更好的消费,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机农业与传统产品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投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及绿色发展之间矛盾的突破,进而使其更具经济和生态效益。
再次,政策供给创新和有效的市场信息。在继续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必须制定支持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合理政策,强化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政策供给创新,并通过市场和大数据提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信息。除此之外,还应通过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向当地农民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从法国多功能农业中汲取“乡村分类”经验,根据乡村人口和产业类型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多功能农业的发展除了模式的多元化,还包括支撑产业的多样化,以及发展政策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合理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政策能使整个社会的群体参与其中,破突单一的农业粗放供给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信息,必须转向与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相关的社会目标,以最优化的方式促进乡村振兴。
最后,多要素创新投入。第一,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不仅要解决融资问题,还要同时强调技术、管理、土地和人才等诸多要素的均衡投入。这就要健全各资源要素投入保障机制,形成政策性倾斜先决条件、金融支持的推动力度、校企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赋能格局。但应强调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以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和个人的举债融资行为,不得以多功能农业发展之名过度透支举债,或将资金挪于他用。第二,拓宽多功能农业的投资要素。多功能农业强调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其他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无论是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空间要素,还是技术管理要素,亦或是科技研发投入都是驱动多功能农业向着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要优化金融服务质量。坚持农村金融服务于多功能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更好地满足多功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持续推进金融支持方式的革新,强化农村金融专项服务的同时,也要分门别类地根据多功能农业涉及项目的不同,构建差异化监管体系。
6 结束语
农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创新发展机制,在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指引下,我国的多功能农业要突显创新性,就要突破单一的初级农副产品供应和休闲娱乐的范畴,进而转向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精加工、教育研发、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复合形式。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地方特色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政策、生态、环保和人才引进等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多功能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HEDIGER W, LEHMANN B.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J].Swiss J Economics Statistics 143, 2007:449-470.
[2] 史春玉.多功能农业发展框架下法国乡村振兴经验探析与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1):44-54.
[3] 包宗顺,霍丽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国际借鉴研究[J].江海学刊,2004(3):59-64,222.
[4] 林巧,欧阳峥峥,孔令博,等.美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展望,2022,18(6):10-17.
[5] JA Z. JA Multipurpose Cooperative and Activities[EB/OL]. www.zenchu-ja.or.jp/eng/multipurpose,8/7/17.
[6] 方志權.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上海都市农业建设的启示与思考[J].科学发展,2016(5):37-41.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000-4-17).http://www.embark.com/learning/online_guide.asp?link_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