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24-01-08张梦龙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实践路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张梦龙(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主体力量弱化、乡村社会不良风气滋长、乡村文化衰落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注重农村社会风貌治理,加强乡村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探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为乡村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软实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实践路径;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181-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is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the main force, the growth of unhealthy atmosphere in rural society, the decline of rural culture and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we can strengthen the main for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tyle civiliz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social style and feature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rural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tyle civilization, so as to provide necessary "soft power" for rur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realistic difficulty; practical path; significance

“鄉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是当前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文明的乡风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乡村社会风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思想价值力量[2]。因此,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

“乡风文明是在继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社会价值观为引领、以乡风民俗为表征、体现农民的物质条件、精神风貌、乡规民约和行为方式的独特文化形态”[3]。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乡村实际,致力于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文化,塑造健康向上的乡村社会风气,形成与新时代乡村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夯实乡村文明基础,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总的来说,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乡风文明建设是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的有效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4]。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提升乡村物质文明水平,繁荣乡村经济,还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让他们的心灵也变得更富有。自乡村战略实施以来,乡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引导农民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农闲时的生活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改善其精神生活品质,增强乡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使他们在乡村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归属感,从而增强乡村发展的主体力量。此外,“乡风文明既是农民素质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5]。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农民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增强农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农民的精神健康,逐渐改变农民保守陈旧的传统价值观念,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增强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2.2  乡风文明建设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抓手

乡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资源提供有效途径。首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发挥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挖掘乡村文化中的思想智慧,使其在当代社会展现应有的价值,在延续乡村文化生命力的同时,增强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能够通过文化教育、农民文艺骨干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转变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使其成为乡村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最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盘活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乡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乡风文明建设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抓手,能够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塑造新时代乡村文化,夯实乡村文明基础。

2.3  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文明是包括乡村经济文明、乡村政治文明、乡村生态文明在内的一个系统”[6]。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塑造乡村地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农村地区实现和谐发展。首先,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等优秀价值观念,营造和谐的乡村人际关系。其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加强乡村民主管理,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信心和积极性,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提升乡村社会的治理效能,增强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此外,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农村地区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开发乡村蕴涵的丰厚文化和自然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最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样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的支持。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引导乡村居民以及乡镇企业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在农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缓解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

3.1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弱化

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便利的生活条件,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程度,使得乡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变得更加不平衡。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而这部分人群往往缺乏足够的能力和动力来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从而导致乡村的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和活力。除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外,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留在农村的农民社交生活范围较小,受教育水平有限,对相关政策认识不到位,缺乏参与乡村建设的动力,认为物质层面的满足是最主要的,精神文化需求都是次要甚至是不重要的。加之,部分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没能有效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得部分农民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

3.2  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移风易俗不彻底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在部分乡村地区,不良社会风气滋长,这严重阻碍了乡村文明建設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部分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重面子、讲排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财富炫耀,忽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建设,反而将婚丧嫁娶等事项操办的隆重程度,视为彰显个人财富和人脉的手段,这种现象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资源,而且给农民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娱乐活动有限,许多农民在农闲时沉迷于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此外,由于传统美德的缺位,一些人贪图小恩小惠,使得一些乡村的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部分子女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引发诸多矛盾。最后,还有一些村民由于没有接受足够的道德教育,缺少社会公德,不爱护乡村环境,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等行为屡有发生。因此,从根本上纠正乡村社会的不良风气,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3.3  乡村文化衰落,农民精神家园面临失守困境

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是守住农民精神家园的关键内容,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多元文化涌向乡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农民精神家园面临失守困境。具体表现:涌入农村的互联网文化、城市文化难以满足农民真正的文化需求,使得农民变得无所适从,精神世界处于迷茫与矛盾的境地。此外,传统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农村年轻人口不断减少,导致留在村里学习传统手工艺的人数减少,再加上传统手工艺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年轻人学习传承传统手工艺的热情,传承人出现断层,已经威胁到乡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一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时,只是简单地模仿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缺乏对传统村落自身特点的挖掘与呈现。因此,亟需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守护好农民的精神家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3.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未能有效满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农村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解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的问题,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政府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实行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策略”[7],缺乏精准投放意识,缺乏需求表达机制,农民的需求往往无法充分表达,从而造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农民需求之间的脱节。例如,农村阅览室中的图书采购不能充分考虑到农村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放映的电影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当前从事乡村文化服务的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在很多基层政府中,从事文化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他们不仅需要负责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还要承担其他基层工作任务。由于工作负担过重,这些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策划组织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导致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贴近农民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4.1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力量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破除农民头脑中的“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帮助村民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制定奖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的村民,进行物质奖励和表彰,从而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基层工作者要采用广播、宣传栏、走访、发放宣传手册及微信群等方式下大力气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使其切实认识到乡村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提振其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信心与责任感,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建设家乡。

第二,改善思想教育方法。基层工作者需要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充分考虑到村民的现实需求,可以运用村集体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让村民表达对本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真实想法。同时,改变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立足乡村实际,实事求是地以农民精神生活的现实需要与当前乡村社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来开展文化活动,以达到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实际情况,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激发其参与乡村发展的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

4.2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会风貌治理

第一,坚持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封建习俗和迷信思想等陈规陋习在乡村地区影响深远,需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健康向上的新风尚,鼓励人们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农村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和厚葬薄养等不良现象,开展传统习俗改革讨论会,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使其认识到不良习俗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使其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不再被迷信思想所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社会的舆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对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应该利用各種媒体渠道,积极地宣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抵制陈规陋习的传播。

第二,培育倡导绿色生产生活理念,让乡村环境更宜居。如果没有绿色环保理念,乡村就失去了其本色。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容忽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塑料制品随便丢弃,还有农村的小作坊、小企业随意排放废气废水,都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农村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和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的环保理念,引导更多的乡村居民主动参与到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推广可降解农膜。加强对乡镇企业、农村小作坊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减少对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污染。

4.3  加强乡村优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守住文化根基

第一,加强对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乡村文化涵养着乡村的历史、民俗和地域特色,是乡村离不开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特色建筑、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要设立专项资金和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此外,还需要呼吁村民们共同参与到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来,只有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共同为保护工作贡献力量。最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数字乡村博物馆等数字平台,将乡村特色建筑、民俗、村史村志等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形式保存,记录和展示乡村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第二,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首先,激发乡村文化中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价值,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助推和谐乡村建设。例如,举办“孝道文化节”和“尊老爱幼活动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培育农民的友善互助精神。其次,还可以借助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媒介,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比如,创作反映乡村社会的影视剧作品或者开发以乡村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游戏。最后,在乡村文化传播方式方面,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展示乡村美丽的风景以及独特多元的文化。通过电视台播放乡村人物纪录片和乡土风情节目,利用村史村志弘扬乡村传统美德,讲好乡村故事。

4.4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只有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管理水平,改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才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更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一,基层政府要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实情,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制定适应各村发展的整体规划,推进乡镇图书室、文化讲堂等硬件设施的修建工作,为村民提供稳定的文化活动场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要以乡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践行“精准供给、供需匹配”的理念[8],通过集体会议、走访以及微信等多种形式了解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第二,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体现乡村特色,将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层次,开展老少皆宜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农闲时的文化娱乐项目,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第三,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机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合力,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满足农村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服务的实效性和持续性。第四,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管理水平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要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还要注重改善各类人才的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留在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紧迫任务。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农村实际,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伟.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及化解路径[J].乡村振兴,2021(2):38.

[2] 汪沅,于盈.乡风文明建设:重要价值、现实难点与关键策略[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12-16.

[3] 刘雪丰,刘璐.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蕴涵与具体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23(5):17-24.

[4]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31.

[5] 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4):584-590.

[6] 于法稳.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时代特征及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22(5):29-31.

[7] 毛伟,朱祥磊.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优化策略[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22(2):166-171.

[8] 易艳阳,陈描描.从“离散”到“共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困境及转型[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1):95-102.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实践路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