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溯源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初步实践研究

2024-01-08黄嬿亦童海玥邹浩吴奇林施明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黄嬿亦 童海玥 邹浩 吴奇林 施明毅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项目(DJKYB202215);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21-787);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練计划省级项目(S202210633002、S202210633060);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KJYYB2206)

*通信作者:施明毅(1984-),男,医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信息化、中药学教学及科研。

摘  要: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至关重要。中药材种植业近年在贫困地区崛起,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然而,当前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地理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同时,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着规范化生产不足、产业化进程较慢等问题。因此,该文旨在探讨四川省中药材种植业的现状和问题,重点分析中药溯源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药溯源;可持续发展;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010-05

Abstrac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prosperity plays a crucial role.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erb planting industry has flourished in impoverished areas, emerging as a significant sector that helps farmers increase their income, shake off poverty and become rich. However, at present,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resources is not high, and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have no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insufficient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low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erb planting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focus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TCM traceability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CM trace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乡村复兴和产业繁荣。必须始终秉承质量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以农业供应侧的结构性改革为核心,迅速构筑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生产和运营体系,增强农业的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和全面的生产效率,并尽快将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业在贫困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一项引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独特产业。中药材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也在地方层面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新的前景。通过中药材的种植,贫困地区正在逐步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也丰富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助力贫困地区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进。

但是现阶段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区域的地理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仍存在规范化种植生产不足、产业化进程较慢等情况。因此,本文阐述了四川省中药材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研究中药溯源技术在中药材种植中的应用,为四川省中药材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1]。

1  四川省中药材种植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1.1  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工作中逐渐普遍化,人们已然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信息化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2]。

2022年我国新兴产业之一是中药材产业。2013年,我国成立了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目的是让中药材生产更加规范化,提高中药材质量,加快道地药材有关基地的建设。张伯礼院士表示,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药材种植标准化和高质量药材评估标准,“种植‘三无一全无公害中药材是我们的目标”。

1.2  痛点

目前四川省内急切需要解决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等问题。由于乡村中药材种植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种植产业结构单一,未形成产业链;生产和销售缺乏对接,导致经营不顺畅;农户们文化水平低,对市场需求认识不足,没有组织对其种植进行正确指导,导致农户们盲目种植;产品制造商缺乏营销经验,销售渠道狭窄,导致种植业产出稳定性差[3]。同时四川省内的一些区县缺乏专业技术及规范管理,这些对中药材质量有极大影响。此外,产业结构单一,营销模式不全面,导致中药材的产销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乡村振兴的进度。

1.2.1  产业定位不明

四川省中药材的主要产品主要分布在16个重点市(州),而每个市(州)的种植产品达20余种,部分市(州)的产品达到40余种,对种植产品的指导性影响较小,但有4/5以上的县(州)中药材种植覆盖率不足50%,导致中药材种植发展重点不集中,各地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数量多,由于地方各级政府“一把抓”,“拳头”不硬,定位不明确,因此未能进行重点选择中药材种植品种(图1)。

1.2.2  产业发展滞后

四川省当前在中药材产业存在“缺规划、缺管理、缺大品牌”及“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等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滞后,良种化程度低。优良品种是作物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四川省栽培的药材品种均是药农自己留种,直接导致药材品种退化严重,抗病虫害能力降低,质量不稳定。

2)中药材种子缺乏规范管理,种子混杂,质量难以控制,缺乏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和销售的质量标准,导致品种退化严重。

3)中药材会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病、虫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4)盲目种植中药材。中药材品种繁多,不同药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有些中药材离开其原本环境则生长不良。大量盲目引种,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给药农带来经济损失。

1.2.3  缺乏技术人才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产业的重视度提高,中药材产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日渐严重。缺少专业的种植人员,农民盲目种植,使得中药材质量不高,导致销量减少,可见中药材种植人才是种植业产业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证[4]。据研究显示,目前只有极少的中药材种植人员是中药学种植或栽培专业的。从事中医药栽培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中医种植的理论知识,使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水平没有保证。此外,不少院校没有中医药栽培的相应学科,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中医药栽培行业人员短缺[5]。

2  溯源技术与中药材产业的结合

2023年5月30日,首届中国道地药材产业大会暨全国中药材乡村振兴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以“发展道地药材,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倡导“科技兴农、绿色生态、数字赋能”,引领“保质、稳供”的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千乡万社中药材科技兴农计划”。

高质量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步,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一招。四川享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产业列为6大万亿级优势产业之一的医药健康产业主要内容推进,高标准建成一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近年来,注重科技创新,建成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川产道地药材地方标准,注重推动富民增收,促进资源共享,道地药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取得良好成效。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和学习,在中药材种植管理、精深加工、产业布局等方面寻求突破,切实将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2.1  溯源技术

通过分析当前中药材种植和管理方式中存在的缺点,提出利用中药溯源技术,对中药材种植、采集到生产等多过程进行监督,实现中药种植及管理的规范,更加智能便捷,进而提高并保障中药材的质量,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实现中药溯源技术在乡村振兴的初步实践[6]。

中药溯源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国家药品生产规范并利用区块链、NB-IoT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建立一个全面的、可追溯的信息网络,以跟踪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加工和流通的整个生产链,使得可追溯的数据保存和获取流程更为快捷和透明,从而有效增强了数据的共享水平和安全性[7-8]。中药溯源系统依靠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记录每一步的信息,确保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被监控和可追溯。系统实现“可追溯性”,让中药材“从患者到农田”的各个环节信息实现衔接,预防可能出现的监管漏洞。消费者可以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及时了解药材生长状态等,实现“从种养到餐桌”全程溯源管理,进而保障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全面了解,也提高了企业的口碑。

2.2  追溯性管理模式

在药材的播种和移栽过程中,运用RFID技术,可進行灾害预警,并测量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力、土壤温湿度、pH、风速、风向及降水量等,将数据进行传输实现可视化实时查看,帮助药农改造适合中药材栽培的优越土壤环境。同时通过多角色、多用户灵活可控地管理溯源监测种植地品种情况及种植环境,从而对中药种植采集到录入再到查询的全流程进行管控,实现中药材的全程监管和信息追溯,药农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采取措施解决。而药材质量溯源码可以实现追踪中药材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中药材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中药产品(图2)。

3  当前溯源技术实践情况分析

四川省大邑县以其丰富的标准化青梅园林资源而闻名,不仅是青梅产业的瑰宝,还是国家确定的6个青梅基地之一。进入2023年,大邑县的青梅产量已达到8 000 t,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生产基地。更令人自豪的是,大邑县培育了2家青梅果酒企业,其中的“大邑青梅酒”已经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殊荣,进一步证明了大邑县在青梅产业方面的卓越表现。

近年来,大邑县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展开中药溯源系统技术合作,通过监测种植区域的环境信息和青梅生长状况,实现了药材的全流程溯源。每包药物都配备了二维码,确保了药材源头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提高了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目前,大邑县已经实施了先进的物联设备安装计划,这些智能设备不仅支持高效的远程通信,还具备多维探头和传感控制功能,使其能够实时监测青梅园林的种植情况。这包括了对田间土壤温度、湿度、pH等多种关键信息的即时采集。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提升了青梅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还为优化生产和栽培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青梅的产量和质量。

大邑县正在充分利用这一科技契机,积极梳理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深入挖掘中药溯源技术,县内的产学研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当地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这有助于打造真正道地的本地中药材品牌。这一举措将对青梅产业的提质增效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了大邑县的青梅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树立品牌形象和加强产业链条的发展也将带来更多市场机遇,促进了生态价值的保护和农村经济的振兴,为传统乡村注入了新动力。

通过提高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农民将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产业发展还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了社区的稳定和繁荣。这些积极影响將有助于大邑县实现更为全面的农村振兴,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中医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空间

4.1  产业链创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中医药产业是自然的产物,这也注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但乡村振兴离不开中医药产业的创新。重新探索更多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道路,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9]。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需要以中药材产业、服务中药材产业、指导中药材产业为基础,以中药资源为龙头,促进中药产学创新,致力实现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10]。中医药产业需要与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进行充分结合,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当地的经济实力。促进中医药与乡村其他产业结合发展,从而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11]。

主导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规划的核心和重点,实现当地特色产业的开发是实现农村振兴的主要基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地方特色产业必须高质量推进,如推动三产结合、培养新市场主体、提高质量强品牌、加快乡风文明建设等[12](图3)。

4.2  多领域融合发展

近年来,结合区域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方法之一。将中医药与多方面融合发展,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3]。

将中医药与养生康复、旅游、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中医药+”新业态,发展中药材核心产业基地,将中药连片种植和中药材深加工有机衔接,打造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同时围绕“医”“养”“健”做文章,以乡村休闲业态为核心,持续加强中医药健康特色展示,全域带动“中医药+旅游”“休闲农业+康养”等新业态发展。

5  结束语

在中国乡村经济振兴的大历史背景下,中药溯源技术的运用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开发前景。通过建设国家中医药质量追溯体系,可以为行政监管机构提供研究与指导的基础,进一步增强监督力量,从而实现对中成药的全程追责制度,为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4],在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中药溯源技术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中药溯源系统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其次,中药溯源技术的标准和规范性尚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统一的溯源标准和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溯源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中药溯源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同时,还应加强行业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建立溯源联动机制,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资源共享模式,使中药溯源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较好应用和推广。

总之,中药溯源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通过充分发挥中药溯源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中药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高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0):15-17.

[2] 龚文洁,施明毅,林漉,等.“互联网+”中药溯源乡村振兴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97-99,149.

[3] 王春光,单丽卿.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小农境地”与国家困局:基于西部某贫困村产业扶贫实践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38-47.

[4] 马留辉,黄少军,周媛.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10):200-204.

[5] 袁宇阳.信息化背景下智慧乡村的特征、类型及其实践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21(4):126-132.

[6] 王燕,刘菡菁,杨军,等.四川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特征、新问题和新路径[J].中草药,2020,51(19):5077-5082.

[7] 施明毅,赵姝婷,杨超,等.中药材种植溯源系统开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9):1540-1546.

[8] 张辰露,梁宗锁,冯自立,等.我国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进展与启示[J].中国药房,2015,26(16):2295-2298.

[9] 杨秀丽,邵易珊,张晓萍,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4):34-37,42.

[10] 张志励.中医药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光明中医,2022,37(11):2055-2058.

[11] 蒋时红,刁青蕊,张文娴,等.基于两大工程的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模式构建路径及成效——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光明中医,2022,37(11):2051-2055.

[12] 杨宏,睿沈洋.乡村振兴视阈下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涪城麦冬特色中药产业为例[J].山西农经,2022(2):29-31.

[13] 夏云良.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为例[D].广东:广州大学,2023.

[14] 施明毅,温川飙,王显傅.中药质量追溯体系研究现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学报,2016,39(3):109-113.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