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金融机构ESG治理路径研究

2024-01-08黄鑫楠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碳金融机构金融

黄鑫楠 于 越

(中国农业银行长春金融研修院,吉林长春 130000;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林长春 130051)

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后,其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作为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的主要践行者,金融机构应着力以ESG领域推动者身份,推进ESG治理体系建设,以国际领先的ESG理念为引导,为业务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助力“双碳”国家战略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一、ESG概述

(一)ESG概念

ESG是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缩写,由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在2004年首次提出,主张在注重财务绩效的的同时应兼顾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其中Environment指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等经营投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Social Responsibility指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Corporate Governance主要关注内部治理结构及有效性。

(二)ESG的测量方法

ESG测量方法是对ESG内涵具体化、细节化和数量化的思考。对于如何量化ESG,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有两种方法适用度较高。

第一种测量方法是国际上包括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彭博社(Bloomberg)、路孚特(Refinitiv)和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在内普遍认可的ESG测量的测量框架。具体操作是将ESG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至E、S、G三个维度中,并赋予相应的分数和权重,从而分别得到E、S、G三个维度的最终得分,最后将该得分按权重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的ESG测量结果。

第二种测量方法是在第一种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加入特色指标进行ESG评价。Crifo等在第一种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将企业ESG做法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将实践质量分为软硬两类,研究ESG对公司估值的影响。Pedersen等针对E、S、G三个维度采用低碳强度、非罪恶股票、低应计利润来衡量,最后与MSCI框架下的总分数相结合得出ESG最终结果。

此外,也有少数学者自创了新的ESG测量方法,但缺乏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暂未获得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三)ESG的理论基础

关于ESG的理论机理研究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四类。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ESG的理论支柱之一,源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世界环境大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公平性和持续性为原则,致力于平衡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资本循环。

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指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和前后端企业等。企业有义务重视ESG治理,避免环境污染,健全社会责任,完善公司治理,以达到经济绩效和企业估值的提升,实现全部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

3.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是指企业竞争力需兼顾财务绩效和环境、社会、治理的可持续能力。现阶段,在“双碳”背景下,优质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已聚焦长期风险管理和ESG治理。MSCI的调研显示,重视ESG治理及信息披露可为企业提供长期利好,降低信用风险。

4.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论述了市场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在其理论框架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思路,该理论强调企业应兼顾经济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期望,ESG披露可以较好体现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二、我国金融监管层面ESG政策构建

“30·60”目标的提出,从宏观战略高度对我国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金融体系作为经济核心,在构建绿色、可持续金融原则中具有关键作用。自2006年起,证券业和银行业致力于通过政策构建,推动金融体系在ESG治理方面深耕细作。

(一)证券业

1.深交所

深交所是最早倡导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体现ESG管理相关信息的机构,其于2006年9月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2017年12月,深交所成为第67家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伙伴交易所,标志着我国证券业向ESG治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建设迈进了一大步。2020年9月,深交所发布了修订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指出将考核上市公司ESG披露情况。2022年9月,深交所发布了修订版《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明确发行人应当在募集说明书中按照“可计算、可核查、可检验”的原则,重点披露环境效益测算方法、能源节约量、碳减排等ESG治理相关信息。

2.上交所

2008年5月,伴随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上交所迈出了ESG治理的第一步,该指引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事件。2017年9月,上交所正式成为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第65家伙伴,并且以此为契机,致力于培育社会责任投资者群体,完善了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性信息披露框架。2019年3月,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对科创板公司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和履行社会责任等ESG相关披露做出强制性要求。2022年3月,上交所发布了《“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该方案着重明确了其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规范ESG信息披露并将其纳入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内容。

3.证监会

2018年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强化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并明确确立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表1 证券业ESG政策构建

(二)银行业

1.中国人民银行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阐述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绿色投资、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多举措,并提出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2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聚焦ESG,为绿债发展提供了稳定框架和灵活空间,为绿色金融发展赋能。202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该方案扩充了绿色金融的业务范围,拓展了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并计划将其评价情况纳入到政策制定和精细化管理的考量中。

2.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2年至2013年,中国银监会(原)先后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和《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倡导各金融机构扩充绿色信贷容量。2020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旗帜鲜明的指出金融机构要将ESG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ESG信息披露。同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将绿色信贷升级为绿色融资,扩充了绿色银行承兑汇票、绿色信用证等,同时将绿色融资支持扩展到生产、经营、贸易等全产业链。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ESG治理,防范ESG风险,提升自身ESG表现。

表2 银行业ESG政策构建

综上所述,证券业和银行业的监管机构从政策制定、行业要求等多维度强化ESG治理,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管理框架逐渐从倡导、引导转变为强制性、规范化,政策文件的出台,显示了我国ESG治理的坚定决心,为企业绿色发展、金融机构投融资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我国金融机构ESG治理路径探索实践

(一)治理引领,健全ESG绿金顶层设计

中国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列为三大战略之一,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公司章程,成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碳中和”委员会),紧扣ESG主题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搭建了ESG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明确围绕“双碳”战略部署,践行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将ESG理念作为绿色金融支持核心,全面融入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底色鲜明的绿金优势品牌。截至2022年末,农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为26,975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7,197亿元,增幅达36.39%;其自营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216.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8%,其共承销绿色债券56期,募集资金666 亿元,其中,承销碳中和债12期,募集资金198 亿,承销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1期,募集资金20亿元,发行双品种绿色金融债200亿元,有力支持了绿色经济发展。

无独有偶,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以清晰的战略顶层设计,进行ESG治理实践的持续探索,以战略规划推动ESG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兴业银行以全集团“全绿”转型为目标,在高管层和总行层建立ESG管理框架和工作机制,积极构建ESG管理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分解实现ESG治理的督导和落实。截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16,297.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30.57亿元,增幅达17.53%;绿色投行业务规模 1,294.73亿元;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投资余额331.56亿元;绿色供应链金融余额 404.48亿元,覆盖95个绿色专属行业;绿色租赁业务余额达581亿元;绿色信托规模195亿元;全年发行ESG及绿色理财产品达957亿元。绿色金融客户数达4.58万户,“绿色银行”名片更加“靓丽”。

(二)创新驱动,全方位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

随着ESG理念广受认可,我国绿金市场多点开花,已基本形成涵盖信贷、债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1.“浦发绿创”打造全生命周期碳金融服务

浦发银行是国内较早按照国际标准搭建ESG框架组织体系的银行,围绕ESG框架体系和双碳战略,聚焦服务“美丽浙江”建设和“生态富民”发展,以“商行+投行”的模式整合股债、银团、收并购等,打造跨银行间市场、跨资本市场、跨碳金融要素市场的绿色金融超市,强化“浦发绿创”品牌推广和产品服务体系运用。此外,浦发银行打造ESG全方位债券业务体系,重点聚焦新兴绿色行业和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围绕“碳排放权”的全生命周期,从碳资产形成、持有、交易、投资直至注销,充分发挥“股债贷投”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从青海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项目至西北戈壁浙江新能光伏逐光再至蚂蚁集团净零排放,浦发银行积极打造ESG绿金浦发样本。

2.兴业银行擦亮绿色银行的“金色名片”

兴业银行与各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联合推出“环保贷”,与央行联手开展“绿票通”,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并积极进行环境权益抵质押等业务创新,形成集团化绿色金融产品谱系。此外,在服务“双碳”层面,该行推出首款ESG理财产品,并以融资+融智为载体,以交易+做市为抓手,以碳权+碳汇为标的,全面推动碳金融业务发展,先后落地全国首笔碳汇贷、首批碳中和债、首单碳中和并购债权融资计划、首单权益出资碳中和债、首单碳中和债券指数结构性存款等。截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承销发行全国首单社会责任债券1亿元,累计承销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中欧共同分类目录债券150.31亿元、15亿元、6.5亿美元,同时,其采用正/负面筛选、影响力投资等策略,落地绿色并购业务293亿元,落地绿色银团贷款280亿元;常态化开展绿色信用债做市业务,全年累计投资绿色债券 342.1亿元。

3.民生银行“首发”构建“峰和”体系

民生银行聚焦“双碳”目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金融需求,针对低碳科技、碳权交易等方向,着力提升ESG投融资效率,推出“投、融、链、营”四环节产品,创新打造“峰和”系列绿金产品,解决企业产能扩容中的“投”资需求,协助企业盘活自身资产的“融”资需求,支持企业打造绿色产业生态“链”,提供低碳环保运“营”需求,高质量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此外,民生银行还在绿金领域做到了首字当头,包括“首单”ESG绿金债券、碳排放权结算系统“首发”银行、“首批”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券和“首次”碳排放权担保业务等,为推进多维立体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三)科技赋能,激发绿色金融ESG治理新模式

随着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金融机构纷纷探索科技赋能推动ESG发展。具体路径有搭建绿金应用场景、创新ESG监测体系和优化绿金统计系统等。

1.搭建绿金应用场景

金融机构可依据绿色转型场景,提供分级利率的绿色信贷产品。例如,依托大数据对预授信企业进行碳评级。针对评级较好的新能源项目和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或应收账款保理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并给予撮合、监测等加持服务,同时可考虑绿色ABS政策低成本融资方式。针对评级欠佳的项目和企业,金融机构可联合监管部门共同制定碳减排计划和跟踪监测机制,考虑按照尽调评估结果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绿色转型信贷资金。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基于企业绿色画像,依托互联网识别、大数据监控、区块链确权等数字科技打造绿色供应链金融场景,逐步搭建绿色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2.创新ESG监测体系

金融机构可顺应ESG强制披露监管导向,依托区块链技术,输出科技价值,基于碳足迹跟踪技术、区块链溯源技术和新能源云碳排放监测技术,开发ESG披露产品,构建ESG监测体系,持续监测企业ESG运行状况,助力企业开发设计绿色供应链金融场景产品。此外,金融机构可探索绿色低碳ESG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模型,并将ESG评估嵌入到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过程。

3.优化绿金统计系统

兴业银行“点绿成金”系统(GFP)是国内首套金融机构自主研发的绿金统计系统,“点绿成金”将金融科技与业务需求相融合,通过在信用审核、业务属性认定、风险控制、支付清算等领域突破创新,着力降低费提率,为绿金业务规模化发展夯实了基础。广发银行结合ESG发展现状及业务布局,以“关键字推荐”和“纯绿行业投向”方式优化绿金识别,通过数字化技术引导,将ESG认定从人工识别提升至映射库智能认定,提高了ESG投融资数据统计准确性,实现了环境效益测算,夯实了“双碳”数据基础,助力ESG发展。

四、金融机构ESG治理机制建设策略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至此,党中央推进“双碳”路径已逐渐清晰,证券业和银行业等监管部门对ESG治理的督导方向日益明确。构建以绿色金融业务为核心的ESG治理机制是金融机构践行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必由之路。

我国国内主流金融机构在ESG治理精细化程度上与花旗银行等相比尚有差距,道阻且长,为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ESG管理水平。

(一)坚持顶层设计,推动ESG与经营管理相融合

金融机构应从战略规划的高度上,明确ESG目标、路径和分工,组建ESG领导工作组,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动ESG与经营管理相融合。ESG领导工作组应对标优秀案例,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差异化ESG管理及评价体系,根据客户类型及资产结构,建立ESG数据库用以指导产品设计、投资尽调、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等。

(二)强化ESG产品创新,打造ESG投资体系

金融机构应充分把握资管新规后业务净值化转型机遇,开发底层标的资产ESG数据的处理分析工具,并加大ESG产品投研和募集力度,创新ESG概念固收、权益、混合等产品,建立ESG投资决策体系,完善产设、募资、执行、风控等ESG投资全流程,在完成投融资的环境效益指标的同时,发挥ESG投资回报稳健的优势支持自身业务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

如前文所述,证券业和银行业的监管机构从政策制定、行业要求等多维度强化ESG治理,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管理框架逐渐从倡导、引导转变为强制性、规范化。ESG信息披露可补足财务报表信息所缺失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信息。金融机构应对标国际ESG信息披露标准,明确各类ESG信息披露的范围和深度,强化ESG信息披露的专业服务能力。

(四)完善ESG风险分类管理,强化信用风险管控效能

“双碳”背景下,我国产业机构和能源结构面临变革转型,金融机构可借助ESG评价提升改造现行风险管理体系,参照赤道原则对规模投融资项目进行ESG评级和风险分层分类,有效识别该项目ESG风险点,并作为评级授信依据,资本分配比例向符合政策导向、ESG完善的项目倾斜,持续优化整体资产配置。此外,ESG风险高的项目应进行差异化风险定价并采取尽调、加强授信等风控措施应对经济结构转型风险。

猜你喜欢

双碳金融机构金融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