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肉牛全产业链的东北实践
——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
2024-01-08刘凌董睿刘铭
刘 凌 董 睿 刘 铭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吉林长春 130051;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分行,吉林四平 136000)
一、东北肉牛产业基本情况
东北地区是我国规划的四大肉牛产业带之一,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拥有草原红牛、延边牛、延黄牛、辽育白牛、蒙古牛以及雪龙黑牛等多个优良品种和良好的杂交群体,肉牛供种能力处于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东北区肉牛产业发展重点为发挥粮食资源和可利用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种养结合,加强主导品种选育和改良,发展适度规模舍饲养殖。在肉牛养殖方面,国内肉牛主产区逐渐从中原优势区转移到东北等优势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饲料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养殖成本优势,无论是在肉牛产能还是牛肉产量,东北地区各省均位于全国前列,在我国肉牛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2022年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四平市培育养牛专业村镇252个,肉牛养殖量达到155万头。2023年,四平市提出开展畜牧扩量行动,做强畜牧,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推广“四级书记抓养牛”“合作社+养牛”等经验做法,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径,构建农户、养殖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养殖主体。目前,全市肉牛养殖户达到14.7万个,千头肉牛养殖场达到10个,肉牛养殖量稳居全省第二,肉牛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据人民银行四平市分行征信管理科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四平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肉牛养殖类贷款累计投放2.50万笔,累计投放金额18.84亿元,余额23.80亿元,较年初增加34.37%。其中活体抵押贷款余额0.92亿元、信用方式贷款余额16.29亿元、农担担保方式余额2.19亿元、房产抵押方式贷款余额1.26亿元、风险补偿金担保方式余额0.02亿元。
二、四平市肉牛产业链发展情况
图 肉牛产业链上、中、下游
上图为肉牛产业链上中下游涵盖主体情况,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以秸秆、玉米、甘草及其加工饲料为主,中游为肉牛养殖、屠宰及加工环节,下游为消费市场,通过商超、餐饮业、农贸市场或线上渠道供给给消费者。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肉牛养殖周期相匹配、肉牛养殖退户入园和集中舍饲育肥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屠宰厂+育肥牛场(户)+母牛养殖场(户)”“村集体+养殖户+种植户+秸秆饲料企业”等模式,加大对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肉牛全产业、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发展肉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四平市肉牛全产业链金融支持情况
四平市粮食种植资源丰富,对粮食作物等的资金支持种类繁多,因此原材料供应充足。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多集中在肉牛养殖、屠宰与肉牛加工环节,且贷款品种和相关补贴政策多为整体性支持,细致、模块化的金融支持和冷链运输环节的关注较少。
(一)政府支持
1.落实相关政策
为加快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四平市肉牛产业发展,四平市始终坚持打造“金融惠牛、惠牛兴牧”发展格局,四平市政府印发了《四平市肉牛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四平市“十四五”“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并积极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四平市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办、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畜牧活体抵押贷款服务活动。
2.以奖代补支持
为积极落实绿色节约和环境友好政策,梨树县农业农村局出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奖代补项目惠民政策,对规模场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给予政策奖补支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以奖代补,给予肉牛产业支持。
3.财政贴息支持
部分金融机构与部分县(市)再就业担保中心进行了合作。以邮储银行四平市分行为例,由县(市)再就业担保中心针对贷款金额5万元以下的肉牛贷所产生利息由财政部门全额贴息,针对贷款金额5万元以上所产生的利息,LPR-150BP以下部分,由借款人承担,剩余部分财政给予贴息。
4.供需平台搭建
以四平市梨树县人民政府为例,梨树县人民政府指派专人对所辖乡镇内所有养牛并有贷款资金需求的客户进行了有效统计,做成统计表格,并将统计表格发送给金融机构,客户经理逐户联系,对有潜在贷款需求的客户和当下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进行重点标记,对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后续及时进行现场走访调查,对有潜在需求的客户通过不定期沟通进行二次营销,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对接。
(二)金融机构支持
1.丰富肉牛产业金融服务“产品箱”
四平市各金融机构针对肉牛产业不同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不断细化产品模式,差异化实施金融服务,持续丰富完善肉牛产业的金融服务“产品箱”。对小规模散养农户,推出“惠农e贷”信用类线上贷款;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农担通”贷款;对于有意扩大养殖规模的肉牛养殖大户和大中型养殖企业,提供“吉牧e贷”活体抵押贷款;对有养殖意愿的“无牛户”,以及存栏牛只数量在20头以下且不具备监管条件的小规模养殖户提供“吉农e贷”;对于缺乏抵押物的经营者,提供肉牛“流水贷”纯信用贷款;根据畜牧业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提供整村授信相关产品。保险机构也同步发力,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截至2022年底,四平市伊通县人寿保险、安华保险、中华保险、人保保险、安盟保险共计承保数量19752头,承保金额989.58万元,出险数量459头,出险金额761.13万元。
2.合理约定肉牛贷款产品服务期限和利率
合理约期是有效控制畜牧业贷款风险的关键环节,针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征,根据借款人经营周期和现金流情况合理约期,做到贷款到期日与牛只出栏、资金回流期有效衔接,能够确保资金良性循环。结合肉牛生产实际养殖周期,充分发挥资金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率,结合借款主体意愿,将育肥牛贷款还款年限设定为2-3年,基础母牛贷款还款年限设定为3-5年。除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贷款成本较高外,大型金融机构肉牛产业贷款利率多采用普惠利率3.65%。
(三)组合金融支持
各家银行积极对接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有效分散贷款资金损失风险。此外,通过“公司+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户”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完整资金链、信息链,有效降低企业、养殖户、银行等参与主体整体风险。
目前在肉牛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为农业担保贷款,即“银担贷”,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承担着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农户增信、为银行分险、为农业赋能”的功能,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担保,银行积极与其进行合作,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所需贷款。
农业银行对伊通支行创新推出“吉担牧贷”。该产品采取“银政保担”模式开展合作,即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农担公司、保险公司、农业银行合作,其中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农担公司分别按照比例为贷款客户提供保证担保,贷款客户投保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农行依据保单保险金额与肉牛市场价格综合确定抵押价值。
四、四平市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困难点
(一)金融机构肉牛信贷支持风险较高
1.农户信用评价不完全,资金获取速度迟缓
一是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趋于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叠加部分客户金融知识匮乏,生活地区欠发达等因素,信息鸿沟日趋扩大,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情况普遍,尤其是种养殖行业小散客群,主要融资渠道仍以农户间接借贷为主,该部分借贷情况尚无法统计到我国征信体系中,增加信贷人员贷前审核困难的同时,暗藏潜在信贷风险。二是在农户的征信报告中,仍存在大量非因农户恶意拖欠款项导致的信用不良,且农户赚钱渠道单一,因信用不良无法获得足额借款进行后续的农业养殖,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农户资金获取受阻,若银行根据事实适当放宽贷款要求,无疑增加了自身的信贷风险。
2.产业链条链接不紧密,银行信贷风险较高
由于近几年吉林省千万头牛工程的实施,导致养牛户大量增加,市场上的牛肉价格大幅下降,四平市范围内肉牛价格相较于往年同期肉牛价格下跌相对较为明显,在肉牛养殖成本投入相对较为固定情况下,肉牛行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根据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现场调查结果,市场上对肉牛价格持有悲观态度,部分主体维持现状不再加大投资,同时加紧出售,部分养殖户甚至直接退出养该行业。肉牛生产、收购、屠宰加工与销售各环节不顺畅,加上市场调节能力不强,造成各环节利益不均,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产销互补的联结机制,利益分配不合理,加之肉牛行业参与主体以散户居多,产业链条的不紧密容易导致某一环节的借款方不能及时还款,直接提高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3.保险机构支持较有限,银行风险补偿有限
在肉牛产业保险支持方面,保险公司各产品的各项条款仅对农户的权利义务予以规定,金融机构多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其中,对其权益的保护微乎其微。一是由于肉牛的养殖周期均以年计数,商业银行与农户协商发放贷款多以此为进行贷款期限约定,但保险单约定的保险期限不能完全覆盖贷款期限,导致放贷期限强制压缩以规避银行风险。二是以四平城区联社为例,由于第三方监管的费用相对较高为120元/牛,为了减轻农户负担,该联社替贷款户争取到了可能的30%利息补贴,而保险公司相关保险产品对应的风险补偿条件为“最高代偿额的规定要放款金额达到15亿元以上才能承贷2%的风险”,以一笔100万元的贷款为例,一旦出现风险,农担公司仅承担2万元,对银行的风险补偿较低。
(二)肉牛养殖散户融资难现象依然存在
1.农户抵押物少,“活体抵押”产品要求较高
农户在贷款过程中,由于缺乏抵押物常导致贷款难问题,由此“活体抵押”贷款形式逐渐形成。但“活体抵押”目前仅限于规模养殖(50头牛以上)且必须是登记在册的养殖主体才可享受该项优惠政策,而目前多为20头以下散养户资金需求较为迫切,因此肉牛抵押贷款推进仍存在一定困难。
2.散户集约化中,代养肉牛的归属权难以判定
大多数农户养殖肉牛不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支撑,部分农户选择将肉牛代理给他人,集中到他人手中代养,但在代理的农户养殖过程中,因为涉及购进饲料、机械租赁、雇佣人工养殖、土地租赁等多方费用,需以肉牛养殖为贷款用途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但在客户经理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肉牛登记人为原始所有者,因此常出现无法界定肉牛归属、虚报养牛头数等情况,需多方佐证才能进行放款,降低资金获取效率。
3.获客成本过高,金融机构信贷下乡并不畅通
当前四平市金融机构村屯覆盖率仍然较低,信贷员获取客户成本过高,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下乡的过程并不畅通,资金与肉牛养殖农户的物理距离仍然较远,信贷员不能及时进行贷前审核和贷后调查环节,延缓信贷资金发放的同时,也提高了信贷风险。现存吉企银通平台,但由于农户上网率仍然较低,因此推广程度不够深入。
(三)大型养殖主体获得大规模资金支持难
现商业银行推出的“农担贷”和“农e贷”为四平市肉牛养殖企业和大规模养殖主体获取信贷资金的主要产品,对这两个产品的使用仅需借款方在环保网站上进行相关备案即可,但获取资金额度较小。为满足大额资金需求,建设银行创新推出“裕农吉牛贷”产品,为“政府+企业+银行+保险+农户”五位一体的核心企业提供活体抵押贷款产品,即“禽畜活体登记+农户自愿保险+银行跟进授信+政府或第三方监管”的活体抵押贷款业务模式,贷款支持主体为牛养殖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养殖生产经营主体,但该产品要求借款方满足环境评价内的多条要求,如无害化处理、优选场地等,四平市内大型养殖户目前没有满足该环保要求的主体,因此在四平市内暂无法推广,阻碍了银行大规模资金支持,依旧无法满足大型养殖户扩增规模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四平市肉牛产业的做大做强发展。
五、相关对策建议
(一)搭建信息交互渠道,完善农户信用情况
建议监管部门牵头与工商、法院、税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对接渠道,并对金融机构开放,解决金融机构放贷隐性风险较高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平台重点开发融资供需对接模块、信用信息共享模块、授权流程支持模块、风险预警监测模块,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风险识别、判断。建议人民银行联合商业银行对借款人非公开信用进行调查,将民间借贷情况纳入贷前审核中,对于非恶意拖欠借款,且收入来源单一的农户适度放宽可贷款额度。让金融机构敢贷、会贷,提升市场主体融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推进失信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珍惜信用,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快产业联合步伐,深挖肉牛市场潜力
建议引进商业资金投产肉牛规模化养殖,参考四平市现有的、发展较好的产业链发展方式,将大规模的散户进行集约化整合,根据村域按片划分,成立多个肉牛协会,将肉牛养殖、屠宰、销售进行统一管理,融合发展,降低肉牛产业链因链接不畅导致产品积压、成本上升风险。引入规模化生产技术,提高出栏量的同时,也便于屠宰场和经销商进行采购,降低信贷资金不按期回笼风险,长此以往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能够充分挖掘当地肉牛市场潜力,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建议当地政府结合肉牛养殖规模提升速度和环保改善情况,建立相关的项目基金,加大补贴投入,稳定大规模养殖户对市场的信心,加快规模扩增的实现。
(三)完善风险补偿产品,提高银行放贷信心
一是建议保险机构设置保单时,因地制宜,对于农业保险的相关保险品,根据投保涉及标的,合理设置保险约期,提高保险的有效性,完成贷款链条的闭环服务,避免因无法提供合适保单而错失市场;二是建议保险机构在设定肉牛保险赔偿额度时,适度对补偿额度进行扩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费金额,使大部分农户得到保障,并将商业银行纳入保单范畴,对银行收取部分保费,即一份肉牛保单,两个独立投保人;三是建议商业银行为肉牛贷款等农业贷款准备好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设定违约预警红线,一旦触发红线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整笔贷款全部违约。
(四)健全肉牛数据平台,明确代养肉牛归属
目前,为加快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平市现已普及的肉牛产业相关数据平台包括“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和人民银行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建议依托现有系统,在其中开发肉牛代养归属权变更登记模块,明确代养肉牛归属情况及实际养殖情况,便于商业银行信贷员的贷前核查,确定贷款额度,加快资金流动速度,同时避免肉牛信息虚报骗取借款现象的发生。
(五)整合双方借贷信息,加快金融服务下沉
建议政府整合肉牛产业相关企业信息,商业银行提高农村服务网点的覆盖率,由政府出面为网点村镇工作人员进行计件工资补贴,同时建立相关线上平台,对相关农户工作社、家庭农场等养殖信息及时更新,加快商业银行放贷速度。可借鉴建行“运营通”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