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1-08孙雯
孙 雯
(六安市裕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安徽 六安 237000)
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未见明显盆腔器质性疾病情况下以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月经期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表现。调查发现,原发性痛经为年轻女性常见病症[1]。有研究指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子宫颈管狭窄、体质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为气滞血瘀、外感风寒所致,临床治疗应以疏经通络、补气养血为主[2]。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滋阴补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妇女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中医针灸是依据患者疾病种类及病情选取适宜穴位,利用毫针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对机体神经、体液、免疫等多个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本文选取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加减四物汤联合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子宫血流情况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 年7 月—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14 ~36 岁,平均年龄(26.35±7.33) 岁;平均病程(5.30±2.20)年。治疗组:年龄13 ~35 岁,平均年龄(25.26±8.43) 岁;平均病程(5.25±2.16)年。排除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对治疗药物过敏及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逍遥丸治疗。于经尽后开始服用,每次9 g,每日3 次,连续用药至月经来潮前3 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1)加减四物汤治疗。方剂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益母草等各15 g。于经尽后开始服用,每日1 剂,早晚温服,连续7 天。另外,结合患者情况辨证用药,例如气血瘀滞患者增加黄芪20 g、红花以及桃仁各10 g。肝郁湿热患者增加黄连5 g、柴胡10 g、牡丹皮15 g。药材加水煎煮,早晚温服。(2)针灸治疗。于月经期1 ~5 天,取痛经患者的三阴交以及关元穴进行针刺(2 ~3 min),结合患者情况针刺中极以及肾俞、足三里等穴位,10 min 捻转1 次,留针0.5 h,1 次/d。加减四物汤联合针灸治疗以连续3 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前、随访1个月、随访3 个月和随访6 个月时(月经后3 ~5 d),对两组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指标包括双侧子宫动脉S/D 值、阻力指数。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月经来潮时基本无疼痛;有效:患者月经来潮时疼痛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月经疼痛无明显变化或进一步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以例(n)、率(%) 描述,采用χ² 检验,VAS 与SF-36 评分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VAS 与SF-36 评分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 评分显著降低,SF-36 评分显著提高,P<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相关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s>)
表1 相关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s>)
组别 VAS SF-3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0) 6.53±2.21 1.54±0.57 85.56±5.57 95.62±5.66对照组(n=30) 6.61±2.32 4.53±1.52 84.53±5.38 90.05±3.58 t 值 0.0994 6.0000 0.4140 2.6577 P 值 0.922 <0.001 0.683 0.016
2.2 治疗情况分析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情况分析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2.4 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S/D 值相加之和、阻力指数相加之和比较,P>0.05;随访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治疗组双侧子宫动脉S/D 值相加之和、阻力指数相加之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增生期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s>)
表4 增生期双侧子宫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s>)
注:S/D 值、阻力指数均为双侧相加之和;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P >0.05;2)表示与对照组随访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随访1 个月 随访3 个月 随访6 个月S/D 值 治疗组 30 15.32±1.211) 12.11±1.342) 11.94±1.332) 12.34±1.102)对照组 30 14.85±1.42 15.11±1.75 14.78±1.41 14.98±1.19阻力指数 治疗组 30 1.65±0.051) 1.41±0.072) 1.44±0.062) 1.47±0.052)对照组 30 1.67±0.08 1.68±0.09 1.70±0.05 1.77±0.07
3 讨论
3.1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
痛经在中医学中又被称为月水来腹痛、经行腹痛、经痛等,原发性痛经情况较为常见,其因主要为功能性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3-4]。调查发现,原发性痛经常见于无生育经历、月经初潮及初潮后2 ~3 年的年轻女性群体,表现为行经前后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可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5]。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尚不清楚,部分学者认为前列腺素的异常合成和释放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有关;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亦可造成原发性痛经。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肾不足,月经前后冲任二脉气血变化加快,引起机体气血不畅,阻碍子宫经血流通,进而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6]。
3.2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的使用优势
逍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诸疾》,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气血亏损、月经不调、腹部胀痛及阴虚劳损等[7]。有研究指出,逍遥丸是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代表性方剂,可用于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主治症状有肝气郁结、血气不足、脾脏功能异常等[8],其可切中痛经病机,但长期疗效不够理想。
中医在临床上治疗痛经的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即二者的结合,联合治疗可促进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改善,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在协同作用基础上降低了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9-10]。
3.3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原理
针灸治疗是中医典型治疗手段,具有理气止痛的效果,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可使经络畅通;三阴交是针灸治血的重要穴位,也是足三阴经的交叉穴位,针灸此穴可疏通经血[11];关元穴则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之效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少腹疼痛等症状[12];肾俞穴主治腰痛、月经不调;中极穴可补肾气,配以肾俞、三阴交可理血调经,促进经血通畅[13]。中药方剂治疗方法简单,可以结合患者的情况辨证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四物汤由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组成,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降血栓素以及内皮素、舒张子宫血管等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经四物汤治疗后小鼠子宫PTGS2 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和代谢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体内前列腺素的含量降低,从而使痛经症状得到缓解。有研究指出,四物汤可调控机体前列腺环素、血管内皮素-1、血栓素A2与一氧化氮的表达,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3.4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价值
加减四物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整体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痛经症状、子宫血流状态明显改善,复发率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治疗组双侧子宫动脉S/D 值相加之和、阻力指数相加之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由此可见,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子宫血流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