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信任、风险感知与农户施药行为研究

2024-01-07齐琦

关键词:信任农药农户

摘 要: 基于辽宁省434份蔬菜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社会信任变量、风险感知变量和施药行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检验的方法,验证社会信任与风险感知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作用路径和作用强度,社会信任对施药行为存在直接影响,且其通过风险感知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施药行为,但是培训经历对这一作用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加强农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菜农风险预判程度和搭建有效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完善农药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利用新媒体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培训等提高农户社会信任的针对性措施。

关 键 词: 农户; 施药行为; 社会信任; 风险感知; 行为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823(2024)06-0663-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投入品。农户在施用农药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系列不规范行为,过量用药、使用违禁高毒农药以及不按照间隔期用药等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药释放到环境中对农村土壤及水体环境和大气造成直接危害,大量农药包装废弃物被遗弃在田间地头造成了污染。这些不规范施药行为已经造成严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者们普遍认为,农业面源污染与种植户行为密切相关,源头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这主要涉及到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范和改善。如何有效控制农户的生产行为尤其是施药行为,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溯源的首要环节。因此,探究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尤其是施药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已有文献表明,影响农户行为的显著因素大致包括以下三类:农户的人力资本变量,如教育程度、培训经历、实践经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等变量[1-3;农户的社会资本变量,如社会网络、互惠性和获得的信任等变量4-5;农户的心理变量,如感知价值、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6-8

一个值得深入思考或研究的问题是,尽管社会舆论、新闻媒介和政府都在大力宣传过量施药和施用高毒农药等不规范施药行为会造成农药残留等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但在实际的生产中,尤其是施药过程中,农户无法感知其中的风险。因此有学者认为,农户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认知水平不足是造成其过量施药、施用高毒农药的一个重要因素[9。这主要是因为农户受既有的人力资本限制,如教育、培训经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其对不规范施药造成的风险感知不足[10-11。而当农户具有深刻的风险感知时,才会产生施药行为上的响应12。但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风险感知的核心因素,可以发现农户认为社会舆论、新闻媒介等宣传的诸多风险不真实、不可信,所以在实际的施药行为中依然采取不规范行为。

一般认为,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变量,对农户的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信任关系能够降低认知成本,而扭曲的社会信任关系容易造成认知上的误解,进而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究竟社会信任、风险感知和农户的施药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以及参与培训与不参与培训的农户在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辽宁省蔬菜种植户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规范农户施药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有学者指出,信任在本质上是简化社会复杂性的机制之一,是应对外界不确定性风险的纯粹的内心评估,并进一步地对信任进行了二分建构,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13。但这仅仅停留在对信任行为状态的界定,未能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深入剖析信任的含义。BHATTACHERJEE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任是信任者认为被信任者有意愿按照信任者的方式行事,且信任者愿意为此承担相应风险的状态,并将信任分为能力、友善和正直三个维度[14-15。GEFEN等则强调信念对信任意愿或行为的影响,认为信任是在市场行为中一方基于另一方的能力、正直和友善而形成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使主动采取行动的一方有信心与另一方的市场行为达到主动行动一方的期望,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16-17

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信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的长期信任关系,包括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两个方面[18。基于信任在行为决策中的基础作用,本文中社会信任概念借鉴MAYER等的界定,定义农户的社会信任为农户对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主体在能力、友善和正直方面的认同,这种认同使农户有信心与其他有关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达到自己的期望。

根据信任的内涵,本文将农户的社会信任划分为能力信任、友善信任和正直信任三个维度。其中,能力信任是指农户相信其他人有能力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如相信其他人提供的有关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施药方法、施药效果等;友善信任是指农户相信技术人员、各级政府组织等在提供农业技术指导中有道德的准则和专业化的标准,如对农业技术人员责任心和技术培训的信任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信任;正直信任是指农户相信政府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以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为导向,而不是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是真正支持并帮助农户的,如相信大家能够遵守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是安全的。

农户施药行为作为农户众多行为中的一种,其本质是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农药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农户施药行为包括农户在对农产品使用农药过程中的用法与用量、安全防护措施、施药设备及药品包装的处理等行为。具体来说,农户施药行为可分为农户施药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和身体健康行为。其中农户施药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行为是指农户的施药行为是否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是否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比施药,这种质量安全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农户施药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行为是指施药行为是否以亲环境为基础,是否对周边土壤、空气、水域造成破坏;农户施药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行为是指在施药过程中是否以“人”为基础,是否有保护措施,风向是否合适,以避免对施药者造成直接接触或导致中毒等危害。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 社会信任对农户施药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a 能力信任对农户施药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b 友善信任对农户施药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c 正直信任对农户施药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很多学者在对风险的概念研究中认为这是一个社会性建构(socially constructed),不能仅从某一方面单一地去量化[19-24。SLOVIC指出风险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的产物,用来理解人类发展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是与人类思想与文明的进步共同发展而来[25。SLOVIC认为风险的量化模型都是主观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客观的风险,所有的风险都来自于主观判断。他指出,尽管研究人员都致力于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但是大多数个体都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风险感知”[25

借鉴已有文献,本文认为,对农户而言,使用农药产生最主要的风险来自施药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农户的风险感知是农户对某个特定风险的特征和严重性所作出的主观判断。农户的风险感知包括功能风险感知,即农药不具备其所期望的性能,或产品性能比其他的农药防治效果差所带来的感知;身体风险感知,即农药的使用可能对自己或他人的健康与安全产生危害的感知;社会风险感知,即对可能因使用农药而产生的外部性事件的感知,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感知。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 农户的风险感知对施药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从农产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视角,本文将农户的风险感知划分为质量风险感知、环境风险感知和健康风险感知三个维度。其中质量风险感知是指农户在施药过程中对施药记录、用药标准和农药间隔期等行为后果的感知程度;环境风险感知是指农户在施药过程中对土壤、空气、水质等这些基础环境后果的感知程度;健康风险感知是指农户在施药过程中对身体健康后果的感知程度,包括施药过程中是否存在保护措施、是否顺风、是否在安全时间内进行施药等行为的后果感知。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

H2a 农户的质量安全风险感知对施药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 农户的环境污染风险感知对施药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c 农户的身体健康风险感知对施药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在消费者信任理论的研究中,有学者已经发现信任不再是单独直接影响行为产生,而是也可以通过风险这一中介产生作用,即先产生信任再降低感知风险,进而明确促进行为意图[26。鉴于农业生产产业链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种风险,学者们开始进一步探究前置因素以风险感知为中介对信任的影响,并综合考虑风险和信任同时存在对施药行为的作用关系,以及由于参与培训产生的调节效应。基于这一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 社会信任变量通过风险感知变量对施药行为产生影响。

H4 培训经历作为调节变量对农户施药行为的作用路径产生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和假设,对农户的施药行为而言,一种可能的施药行为产生的作用机理是:由于社会信任度缺乏,农户对不规范施药行为引发的各种风险感知不足,进而产生了施药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然而,这一作用路径很可能因农户不同的培训经历而呈现差异化,即农户培训经历对这一作用路径具有调节效应。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 变量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参考已有文献,以社会信任、风险感知和施药行为潜变量设计相应的观测变量。其中对社会信任潜变量的测量条款包括对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效果的信任、对技术员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对法律法规的信任等10项测量条款;对风险感知潜变量的测量条款包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感知、对环境污染风险的感知和对健康风险的感知等17项测量条款;对施药行为潜变量的测量条款包括农药品种选择、配兑比例、基本施药操作规范等15项测量条款。

1. 社会信任

本文运用SPSS 24.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初始维度中,KMO值为0.823,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2604.460,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原始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采用最大方差法确定各因子旋转后载荷矩阵的数据,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6的变量,对其他变量进行检验得到的KMO值为0.797,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977.002,在1%水平上显著;筛选后的信任维度经过因子分析得到3个因子,XR1、XR2、XR3表示能力信任,XR6、XR7、XR8表示友善信任,XR9、XR10表示正直信任;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数值如表1所示。

2. 风险感知

用同样的方法对风险感知的初始维度进行检验,KMO值为0.875,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2593.710,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原始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确定各因子旋转后载荷矩阵的数据,对因子载荷小于0.6的变量剔除,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测量项,经过检验后KMO值为0.762,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046.715,在1%水平上显著。根据数值的结果进行因子命名,FX3、FX4、FX6是对蔬菜质量安全风险的感知,FX8、FX9、FX10对环境污染风险的感知,FX14、FX16、FX17对身体健康风险的感知。最终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3. 施药行为

对施药行为初始测量条款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775,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641.452,在1%水平上显著,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采用最大方差法确定各因子旋转后载荷矩阵的数据,剔除小于0.6的因子载荷变量后对剩下的测量项重新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到KMO值为0.713,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1061.415,在1%水平上显著。根据数值的结果进行因子命名,XW4和XW5是质量安全行为因子,XW7、XW8和XW9是环境污染行为因子,XW12、XW13、XW14和XW15是身体健康行为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数值如表3所示。

(二)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2017年对辽宁省主要蔬菜生产区农户的入户调查。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朝阳市、铁岭市、抚顺市、新民市、辽阳市和鞍山市每个区域抽取两个县(区),每个县(区)确定两个乡镇,每个乡镇确定两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样10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信息、对社会的信任程度、风险感知情况以及施药行为等方面。调研共发放问卷466份,获得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为93.1%。样本的基本统计性描述如表4所示。

三、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 社会信任对施药行为的直接影响

首先对其观测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验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出潜变量观测指标的相关系数,农户社会信任潜变量与施药行为潜变量中大部分观测指标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将社会信任作为一阶潜变量,通过AMOS 23.0软件对社会信任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尽管农户社会信任潜变量对施药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但是拟合模型的卡方值为1655.411,自由度为119,比值为13.91,大于3的最低要求,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均不理想,因此拟合模型不能被接受。

将社会信任作为一阶三维因子来验证社会信任对农户施药行为的直接影响,通过AMOS 23.0软件,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卡方值为697.961,自由度为129,比值为5.41,大于3的最低要求,具体的拟合度指标不够理想。根据观测变量和实际情况,将修正指数过大且实际上确实可能存在相关性的指标残差设为相关,将各个指标残差进行释放,对模型进一步修正,得到新的标准化系数估计图如图1所示。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卡方值为271.471,自由度为97,比值为2.79,小于3的最低要求,模型可以被接受。

模型系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除农户的能力信任因子与环境行为因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外,社会信任潜变量中的能力信任因子对质量行为因子和健康行为因子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当农户对施药方法、农药效果信任度越高时,农户越认为保护蔬菜质量安全比保护自身的健康重要。农户的友善信任因子与环境行为因子之间不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农户对政府、培训工作的信任度与保护环境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友善信任因子对质量行为因子和健康行为因子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其对质量行为因子的影响要大于对健康行为因子的影响。这说明农户对官方组织越信任,则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自身的健康。社会信任潜变量中的正直信任因子与农户施药行为潜变量中的各个因子之间不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合测量条款和分析结果,农户的能力信任因子与环境行为因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是由于环境行为因子观测指标设计方向为负(旨在甄别被调研者是否随意回答问题)。因此,分析结果部分验证了假设H1。

(二) 社会信任影响施药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将社会信任通过风险感知潜变量间接影响施药行为。通过AMOS 23.0软件对模型拟合,得到回归标准化系数估计图(见图2)。

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卡方值为743.531,自由度为272,比值为2.73,小于3的最低要求,其他指标GFI为0.882、RMSEA为0.063、AGFI为0.848、NFI为0.849、IFI为0.898、TLI为0.877、CFI为0.897,虽然与理想水平有差距,但总体上非常接近最优标准,表明模型拟合基本可以接受。简化的模型系数估计输出结果如表6所示。

但是,能力信任因子通过环境风险因子间接影响健康行为因子和环境行为因子的同时,也对健康行为因子和环境行为因子产生直接作用。一般认为,如果直接效果小于间接效果,表示中介变量具有影响力,需要重视此中介变量;相反,如果直接效果大于间接效果,则表示中介变量不起作用,可以忽略此中介变量。通过计算发现,能力信任因子对健康行为因子的直接影响程度小于间接影响,这表明中介变量环境风险因子能够发挥作用,而能力信任对环境行为因子的直接影响程度大于间接影响,说明中介变量环境风险因子作用不大。具体影响路径系数如表7所示。

表7进一步说明:第一,正直信任因子对施药行为潜变量各个因子都不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也不通过风险感知潜变量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但是通过风险感知潜变量中的环境风险感知因子间接影响环境行为因子;第二,友善信任因子对环境行为因子不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也不通过风险感知潜变量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但是通过环境风险感知因子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第三,正直信任因子不通过风险感知潜变量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间接影响,但是通过环境风险感知因子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间接影响,友善信任因子和能力信任因子不通过风险感知潜变量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间接效应,但是通过环境风险感知因子对环境行为因子产生间接影响。因此,上述结果基本验证了假设H2和假设H3。

(三) 社会信任影响施药行为的调节效应检验

为了验证培训经历的调节效应,将培训经历作为调节变量对模型进行多群组分析,通过AMOS 23.0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两组标准化系数估计图如图3和图4所示。

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卡方值为999.089,自由度为522,比值为1.91,小于3的最低要求,具体拟合指标GFI为0.855、RMSEA为0.046、AGFI为0.805、NFI为0.811、IFI为0.900、TLI为0.872、CFI为0.897,除了个别指标不理想外,其他指标都非常接近或达到理想水平,表明模型基本可以接受。

根据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嵌套模型比较项下,在假设未设限模型为真的情况下,测量系数模型P=0.968gt;0.05,表示农户是否经历过培训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参数配对来考察个别变量,临界比率值最大值为-3.064,其余均小于1.96,故可以得出结论,在5%水平上,只有XR9即“对市场上相关法律法规的信任”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构系数模型的临界比率值小于1.96,所以农户是否经历过培训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

将风险感知潜变量分为三个因子,即质量风险感知因子、环境风险感知因子和健康风险感知因子,对调节效应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嵌套模型比较项下,在假设未设限模型为真的情况下,测量系数模型P=0.494gt;0.05,表示是否经历过培训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参数配对来考察个别变量,临界比率值最大为-1.541,故在5%水平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构系数模型的P=0.133gt;0.05,表示农户是否经历过培训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临界比率值为-0.479lt;1.96,所以是否经历过培训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另外,从模型拟合系数来看,个别指标与理想水平差距较大,表明拟合结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上述验证结果表明不支持假设H4。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辽宁省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为:社会信任作为一阶多维潜变量对农户施药行为潜变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将二者进行因子细分后,能力信任因子和友善信任因子对质量行为因子和健康行为因子产生一定程度的直接效应。引入风险感知潜变量后,其在社会信任潜变量各个因子影响施药行为潜变量各个因子的大多数作用路径中产生中介效应。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即通过不同的作用路径和作用强调,社会信任通过风险感知间接影响施药行为,但是培训经历对这一作用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基于研究结论,显而易见,提高农户对社会的信任度是纠正农户施药行为的前提和基础。据此,提高农户社会信任水平的具体措施应该包括:

第一,加强农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由于农户对农药信息的信任显著影响其施药行为,应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质量管理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监督检查信息的归集与公开,完善农药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这不仅能从源头改善不安全农药在市场中的流通现状,还能提高农药经销商的农药质量,借助地缘、业缘的关系网络提升农户对安全农药的信任水平,从而达到规范施药的目的。

第二,提高农户对风险的预判程度,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由于农户在对他人信任前提下感知到施药风险,对其施药行为具有影响,因此,小农户更应该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强农户的示范作用,积极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意识;同时,农户也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道德修养,通过大众传媒、技术培训等方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施药方式和经验,提高对农药质量、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绿色施种的目的。此外,还可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户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主开具合格证,这有助于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推动其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发挥自律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保障质量安全。

第三,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农户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机会。应充分利用当前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为农户搭建信息交流和学习平台,为农户的信息交流和学习提供更多途径。同时,定期在平台内发布权威政策法规和市场动向,通过信息平台加强政府与农户的信息交流,了解农户的需求动向,解决农户的紧急需求。另外,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户知识水平的有力举措,应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实地培训课程逐步覆盖县、乡、村,形成形式多、覆盖广、影响深的农药技术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克玮,乔光华.农户电商参与行为的收入效应研究——兼论不同电商模式的增收差异 [J].商业经济研究,2024(6):104-108.

[2]BERGEVOET R H M,ONDERSTEIJN C J M,SAATKAMP H W,et al.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of Dutch dairy farmers under a milk quota system:goals,objectives and attitudes [J].Agricultural Systems,2004,80(1):1-21.

[3]孙鹏飞,尚丽娟,周升强.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农户的调查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2):160-172.

[4]石志恒,符越.社会网络对农户社会化服务购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行为技巧的中介效应和信息素养的调节效应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12):7-14.

[5]晋荣荣,李世平,南灵.环境规制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行为的影响——兼论政府信任的调节作用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130-140.

[6]陶源,仇相玮,周玉玺,等.风险感知、社会信任与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悖离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2022(5):49-64.

[7]石志恒,张衡.社会规范、环境规制与农户施肥行为选择研究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1):51-61.

[8]张红丽,祝振华,李洁艳.差序格局、感知价值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基于新疆农户的调查数据 [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22(1):103-112.

[9]张思阳,罗宇,谢先雄,等.基于TPB-PMT理论的农户休耕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5):61-68.

[10]徐水太,陈美玲,袁北飞,等.社会资本、感知价值对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影响分析——基于SOR理论模型视角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33(2):448-460.

[11]郭禹辰,吴越.空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公民参与的影响机制——基于CSS 2017的数据 [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81-90.

[12]LICHTENBERG E,ZIMMERMAN R.Adverse health experiences,environmental attitudes,and pesticide usage behavior of farm operators [J].Risk Analysis,1999,19(2):283-294.

[13]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4]BHATTACHERJEE A.Individual trust in online firms:scal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 [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2,19(1):211-241.

[15]MAYER R C,DAVIS J H,SCHOORMAN F 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4.

[16]GEFEN D,STRAUB D W.Consuer trust in B2C e-commer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presence:experiments in e-products and e-services [J].Omega,2004,32(6):407-424.

[17]PAVLOU P A,GEFEN D.Building effective online marketplaces with institution-based trust [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4,15(1):37-59.

[18]罗必良,孟晓志,耿鹏鹏.种植类型、市场化与村庄信任格局转型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74-94.

[19]晋洪涛,刘巧娜,史清华.风险感知、风险态度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郊区农户为例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44(1):65-76.

[20]王璐瑶,颜廷武.社会信任、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基于鄂豫两省样本农户的实证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7):107-116.

[21]蒋振,高雅罕,靳乐山.牧户生计资本如何影响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基于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6):230-243.

[22]张华,赵佳伟,义旭东.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挑战与改革路径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3):220-229.

[23]陈子豪,胡浩.农户气象风险感知对农业保险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桃种植户为例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2):178-190.

[24]王建华,王缘.环境风险感知对民众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68-80.

[25]SLOVIC P.Trust,emotion,sex,politics,and science:surveying the risk-assessment battlefield [J].Risk Analysis,1999,19(4):689-701.

[26]夏燕,江海燕,李世杰.环境感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意愿的影响——以大宝山尾矿区生态修复为例 [J].热带地理,2023,43(3):495-506.

Research on social trust, risk perception and

farm households′ pesticide use behavior

QI Qi

(The Department of Decision and Consulting, Party Schoo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icro-survey data of 434 vegetable grower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factor the variables of social trust, risk perception, and pesticide use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trust and risk perception on farm households′ pesticide use behavior was verified by mediating test and moderating test. The results shows that social trust has a direct effect on pesticide use behavior through different action paths and effects, and an indirect effect on pesticide use behavior through risk perception mediating variables, but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raining experience on this effect relationship is not significa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farm households′ social trust have been proposed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the credit system of the pesticide industry, improving the degree of risk prediction for vegetable peasant households, and building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credit file of pesticid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ntities, piloting the 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 system for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utilizing the new media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trust of peasant households by strengthening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 among other things.

Key words: farm household; pesticide use behavior; social trust; risk perception; behavioral research

(责任编辑:靳文凯)

猜你喜欢

信任农药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表示信任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