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指数设计与应用

2024-01-07杨道玲邢玉冠

关键词:体感营商环境

摘 要: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是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之一。而评价营商环境优劣,企业最有发言权。以企业视角为出发点,创新性地引入气象学领域的体感理念,综合运用多源大数据构建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指数评价体系,并对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全国和各省份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情况进行测评,验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科学性、灵敏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营商环境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指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对大环境变化的感受更为敏感,最后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大数据; 企业; 营商环境; 体感指数

中图分类号: F12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823(2024)06-0644-09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1。而对营商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既能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进行有效评估检验,也是进一步激发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潜力、增强改革动力的有力之举2

一、新形势对营商环境评价提出新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爬坡过坎关键期。同时,世界形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愈发凸显,国际经贸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正是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之一。这也要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与时俱进,适应营商环境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

(一) 我国营商环境评价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直接采用国际评估结果。“营商环境”一词源于世界银行在2002年的Doing Business项目调查,并从2003年起世界银行每年都会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以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全球各经济体进行评估和排名[3,为国际投资和贸易提供了参考依据。我国政府也一直关注和引用该报告中的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衡量我国营商环境建设进展的重要参考。

第二阶段,学术界根据中国自身情况研究构建营商环境评估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吸引外资和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中国的国情和营商环境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直接采用国际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我国学者也在参考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从营商环境建设方向[4-6、政府职能7-8、企业生命周期9-10、营商环境满意度11-12等不同维度构建自身指标体系,对省份或城市等不同行政层级开展测评,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的需求。

此外,我国一些机构也积极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的探索和应用尝试[13。如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逐年发布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其评价指标构建会借鉴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企业打分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14;全国工商联按年度发布《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按照“要素+环境”的理论框架构建评价体系进行测评。

①孙庆玲,《不同专业“体感”不一,升学意愿明显增强——385万高职生的“就业季”》,中国青年报,2020-06-01(6)。

②上观新闻,《全国首部增强民众“体感度”的政策规章出台》,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7877,2018-01-24。

③杨群,《资源价格改革时机似已到百姓“物价体感”还是很高怎么办》,解放日报,2012-07-10(5)。

第三阶段,政府部门将营商环境评估制度化。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积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同时,也逐步将营商环境评估制度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2018年起组织开展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18个领域一级指标、87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各地营商环境情况。自《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营商环境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21〕59号)颁布后,各省也逐步按照国办通知要求,主要通过现场实地调查、政务信息汇总、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陆续开展对市县层级的营商环境评价。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营商环境评估经历了不断探索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直接采用国际评估结果,到学术界根据中国自身情况研究营商环境评估方法,再到政府将营商环境评估制度化,逐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二) 基于企业体感视角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深入推进优化。而营商环境的优劣,企业最有发言权,这在我国发布的系列与营商环境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中有充分体现。2020年1月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指出,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应当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2018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指出,亟需以市场主体期待和需求为导向,围绕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和“痛点”。2020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指出,企业困难凸显,亟需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由上可以看出,聚焦以企业为主的各类经营主体的需求和关切是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我国对营商环境的评价从直接使用国外评价结果,到依据自身特点构建本土评价体系并进行多年测评,可以说已经经历了“有没有”“能不能”两个重要阶段。但多年来,相关机构和学者提出的许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普遍立足于政府视角,多从政策法规、办事服务、市场监管、基础设施等营商环境的供给端或监管者的角度进行评价,而鲜有涉及市场经营活动直接参与者——企业的视角,这导致现有评估方向与服务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目标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地方也出现过政府做了不少工作,但企业“不买账”的现象。因此从企业视角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才是真正回归营商环境建设的初衷和本源。为此,本文借鉴气象学领域的体感理念,综合运用多源大数据,推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从解决“有没有”“能不能”问题迈向聚焦解决“好不好”问题的新阶段,从政府供给视角转向企业感知视角(见图1),打造评价体系3.0版,使其真正成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试金石”。

体感或称躯体感觉,是触觉、压觉、温觉、痛觉和本体感觉的总称[15,最常用于作为温度感知的表述。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标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但是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人体对相同气温的感受不尽相同,标准气温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类似的还有湿度、风速等常用的专业气象学指标,虽具有完全客观性与科学性,但普通群众难以从这些指标中获取日常生活所需的实用信息。为此,气象部门推出了结合公众感受的体感温度预报,在综合了空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天空云量、日照等因素影响后,用以表示人体主观感受到的体感温度16-17,辅助民众了解当前大气环境,对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减少生活决策失误等具有积极意义18-19。近年来,体感的引申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非气象场合。例如,在求职就业方面,个人对求职环境与职业发展的所感与体会、不同专业就业形势的差别均可用体感描述。再如,在消费场合中,消费者体感或用户体感多用以表示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体验、商品使用感受等,此外还有物价体感反映消费者对物价变动的感知以及对生活成本的考量与反馈

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力量,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服务对象。把体感理念应用于企业这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通过多源大数据对企业体感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衡量,并将企业体感作为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形势下进行营商环境评价的应有之义。

(三) 大数据感知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方面的应用优势

一方面,大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反映企业感受。提到企业的感受,很多传统研究都通过调查问卷开展调研。填写问卷固然是获取受访对象意见的最直接方式,但由于问卷调研普遍样本量较小,其覆盖面和代表性均较差,且受访者的认知水平、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填写问卷时的心态等都会对问卷采集数据的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测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广大企业总体感受,甚至产生不公平的结果,让政府对如何改进营商环境无所适从。对此,大数据及其相应的前沿技术手段,可以大量获取并分析在非刻意情况下产生的言行数据,能更真实地反映相关主体的意愿和偏好,这就为客观地反映主观感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大数据可以提高营商环境评估的时效性。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加速、动荡加剧,一些国家调整政策举措呈现动作快、幅度大的趋势,我国紧跟形势发展变化,及时发布宏观经济政策。以前,一个政策可能一年或几年不需修订,但现在可能一年之内就需要多次调整,有时为了应对形势剧烈变化,相关政策举措还可能需要加速推进落地实施。因此,了解营商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状况也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传统营商环境测评普遍一年进行一次,且评价结果往往要到下一年的中后期才能公布,这完全不能满足及时反馈政策成效和问题,以便快速调整改进的要求。而利用大数据采集的高频数据则为更加快速反映营商环境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高效调整政策举措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技术手段。

二、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指数的构建

(一) 构建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要求,提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等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进一步明确,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综上可以看出,“四化”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已成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目标。因此,本文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性、完备性和独立性原则[20,从企业角度出发,将营商环境目标的“四化”转换为企业感受的“四度”,即服务温度、法治力度、开放强度和市场热度,并以此构建SLOM模型,S即Service(服务),L即Law(法律),O即Open(开放),M即Market(市场),作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之下,基于尽量满足评估全面、维度多元、指标有代表性以及细颗粒度数据有可得性等原则,本文设计了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

为将营商环境建设目标的“四化”转化为企业营商环境体感的“四度”,本文在制定指标和选取数据的过程中,采用了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在尽量准确反映企业主观感受的基础上,结合客观指标进行测评,并将基础指标按主客观分为客观条件、客观状态、主观感受、主观意愿四类。同样以气象现象作类比,在冬天气温下降的情况下,气温数值和其下降幅度即为客观条件,而穿衣量、户外人数等为客观状态,人感受到气温下降代表主观感受,因寒冷而增加衣物、打开暖风等行为则对应主观意愿。

对应到本指标体系中,客观条件指硬件设施或大环境数据,如生活设施数量、交通路网条件等;客观状态指反映市场总体态势或政府作为的数据,如人流量、民企中标占比等;主观感受指通过舆情数据反映出的企业对相关指标的关注及满意程度,如对政策、政务等的感受情况;主观意愿指企业直接动作和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如投资设企数量等(见图2)。由图2可知,这四方面可以从主客观不同维度全面地反映体感这一概念,既避免了一味采信主观反馈可能导致结果失之偏颇的情况,也避免了单纯考虑客观数据而忽视人的感受的问题。

(二) 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方法

指标体系所需基础数据均为分省份分月数据,覆盖了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其中,政策感知、基础条件、办事效率、法治感知、境内反响等指标,通过国内互联网上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视频、网站、客户端等主要渠道中相关话题的舆情总声量及正面情绪占比测算所得。监管问题指标的数据与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舆情声量以及负面情绪占比进行测算,属于负向指标。其他指标及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三级指标中,除交通路网、生态环境、成本压力、监管问题4项为负向指标外,其他均为正向指标。正向指标用于反映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数值越大说明成绩越显著,负向指标则反映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因素,如投诉次数等,数值越小则表明营商环境建设越有成效。为将不同正负向、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转化为可直接比较的同度量化数值,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的权重计算则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基于层次分析的变异系数赋权法[21,即先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求出一、二级指标对上层目标的权重,再利用变异系数法求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求出各具体指标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按照上文编制的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指数指标体系,本文收集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国内地31个省份总量超过16.3亿条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测算。

(一) 全国营商环境体感指数时序变化分析

总体来看,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营商体感指数都为50以上(见图3),各月平均值为57.92,最高值为62.64,出现在2021年12月,最小值为54.07,出现在2022年6月。2021年全年指数得分呈小幅上升趋势,但2022年开年陡然下降,1月环比下降了9.86%,且整个上半年呈波动下降趋势,1~6月同比平均下降了5.15%,其中6月同比下降最为剧烈,降幅达到了10.71%。

总指数由服务温度、法治力度、开放强度、市场热度4个一级指标乘以相应权重后相加构成,其权重依次为0.316、0.314、0.097、0.273。本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4个一级指标中服务温度得分最高,在20以上,其次是法治力度和市场热度,得分约为15,开放强度得分最低,约为6(见图4)。前三者得分在2022年均呈现下降趋势,仅开放强度呈小幅提升趋势,但由于其对总指数的影响力度有限,因此总指数最终在2022年也出现大幅下滑。这说明在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下,2022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普遍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导致其对政务服务、市场状况、执法情况的感受均受到较大程度负面影响。

(二) 各省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分析

样本期间内各省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平均得分为57.92,标准差为4.75,其中得分最高的北京市(73.29)是得分最低的西藏自治区(44.78)的1.64倍,反映出我国各省份之间营商环境的差异较为显著(见图5)。

根据各省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得分从高到低的情况来看,排名前5的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营商环境体感指数领先全国其余地区较多,平均值为70.72,属于第一梯队;山东省和安徽省与第一梯队有一定差距,但也明显高于全国均值;天津市、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4个省紧随其后,且得分十分接近;福建省、河南省、陕西省、河北省、重庆市、江西省得分在全国均值附近;此后各省得分随排名明显下降,排名靠后地区的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得分与全国总体水平差距明显。31个省份中,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大于全国平均值的省份有15个,显示出我国地区间的营商环境体感指数从高到低下降幅度较为均匀,不存在某些省份极端高或低的现象。

通过关联分析发现,营商环境体感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以人均GDP作为横轴,以营商环境体感指数作为纵轴,可以发现拟合曲线的斜率为正,即人均GDP越高的地区,营商环境体感指数也越高(见图6)。

北京市和上海市人均GDP与营商环境体感指数都位于全国前列,广东省、浙江省与江苏省虽然人均GDP不及北京市和上海市,但是其营商环境指数得分却与北京市和上海市基本相当。除了以上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得分前5的地区外,我国其余地区则呈聚集状分布在拟合线左下位置,这说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营商环境体感差异并不显著。以拟合线为分界,可以将各省归为拟合线上方、周围以及下方三组。对于处在拟合线上方的省份来说,譬如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地区虽人均GDP不及头部地区,但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成效斐然;对于处在拟合线周围的省份来说,譬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天津市等,符合全国普遍水平,表明其经济发展水平与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相适应;对于处在拟合线下方的许多省份来说,其人均GDP虽不算太低,但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得分却低于普遍水平,这说明其同等经济增量对营商环境建设的贡献度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之间的正反馈机制。

从各省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季度排名的时序变化上看(见表2),北京市稳居第一,相对于其他省份有较大优势。上海市紧随其后,有3次排名第2,1次排名第3。广东省仅次于北京市和上海市,频繁出现在前3的榜单上,甚至有两个季度反超上海。江苏省与浙江省则一直都在前5名内变动,两个省份之间相差无几。山东省的排名长时间处于第6名,并且在2022年第四季度挤进了前5。除以上省份外,在前10名中出现过的还有安徽省、四川省、天津市、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陕西省和河北省,其中安徽省始终处于前10名内,四川省与天津市仅有一次跌出前10。

(三) 指数分析结论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使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有所下降。进入2022年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面对“寒冬”凶猛袭来,广大企业普遍感受到“寒意刺骨”。如俄乌冲突骤然爆发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导致很多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不断上升。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给企业特别是中小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困难。由于大环境不利因素持续叠加,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不敢投资扩产、扩大招聘、增加库存、投入创新。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变甚至不断加强,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也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是部分惠企好政策落地难影响企业信心。实际上,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度过“严冬”,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密集部署一系列政策举措,但其间很多惠企好政策也遭遇落地难问题,如相关指标的舆情监测显示许多地方房租减免政策被以各种理由推脱搁置。如果企业眼见耳听许多帮扶政策,但“看得见、摸不着”,这种政策悬空、期望落空的失望感反而会加剧不满情绪,拉低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影响政府公信力。

三是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对大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一方面,从营商环境体感指数总得分和分项指标得分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经济发达省份都遥遥领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另一方面,从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各省营商环境体感指数得分的标准差相比于2021年有所下降,说明地区间差异有所减小。究其原因在于,排名靠前的省份在2022年得分下降幅度较大,而排名靠后的省份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使得区域间差距有所降低。这说明在大环境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发达地区营商环境体感会受到更大的不利影响,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下降空间小,面对宏观冲击反而表现得相对比较稳定。

(四) 对策建议

在便利化方面,厚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切实为企业增便利谋实惠。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加大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更大范围、更多事项上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跨省通办;倡导像网购一样评价政务服务的理念,实现企业与群众意见诉求的高效反馈,持续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在法治化方面,完善制度机制和治理体系,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基础,加强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协调配合,对违反上位法、相互矛盾或与营商环境优化方向冲突的情况要及时修改或废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纠纷解决机制,提升企业维权便利度;继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全面提升智能化监管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

在国际化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执行好鼓励外商投资相关政策,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充分发挥各国在华商会的联系纽带作用,及时掌握和处理外资企业面临的堵点问题;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探索推动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通用规则对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向世界展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

在市场化方面,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激活企业良性发展的空间。进一步破除妨碍统一市场建设、干扰正常市场行为、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形形色色的“卷帘门”“旋转门”“玻璃门”;强化政府诚信建设,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加大对政务失信责任追究和对不担当、不作为行为的惩戒力度;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消除在审批、监管、招标等过程中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

四、总结与展望

(一) 本文创新点

为使营商环境评估更贴近服务企业的初衷,本文创新性地引入气象学领域的体感理念,以企业感受为重点,构建了企业营商环境体感指数SLOM模型和多维度细项指标,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和大数据方法进行指标设计与测算,不仅数据更加丰富,数据采集也更为无感,更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感受和意愿。通过实证应用,验证了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可信可靠,测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快速变化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可以敏锐探知企业对营商环境感受的波动,为及时发现新现象新问题、高效调整政策举措提供参考。此外,全国各省份和各细项指标均可以进行横纵双向对比,使指标体系具有了丰富的可比性。

(二) 研究展望

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完善。一方面,虽然在选择指标和指数编制方法等关键步骤中进行了反复推敲,但在全面性、准确性、代表性方面仍有完善空间。未来,可在4个一级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选择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基础指标,让企业对营商环境体感指数更加感同身受,真实反映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另一方面,未来可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别营商环境体感评价为目标拓展国际数据源,构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国际营商环境体感评价指标体系,以便通过国际对比分析我国营商环境的发展现状和差距,助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邢玉冠,杨道玲.大数据分析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J].中国发展,2022,22(5):53-59.

[2]杨开峰,王璐璐,仇纳青.营商环境建设、主观治理绩效评价与溢出效应——来自中国29省的经验证据 [J].公共管理学报,2023,20(1):106-120.

[3]洪海.从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8(3):72-74.

[4]张三保,康璧成,张志学.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分析 [J].经济管理,2020,42(4):5-19.

[5]杨涛.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鲁苏浙粤四省的比较分析 [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28-31.

[6]李志军,张世国,李逸飞,等.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及有关建议 [J].江苏社会科学,2019(2):30-42.

[7]程波辉.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自贸区营商环境评估——以A自贸区企业满意度测量为中心 [J].理论探讨,2021(5):138-144.

[8]郑方辉,王正,魏红征.营商法治环境指数:评价体系与广东实证 [J].广东社会科学,2019(5):214-223.

[9]刘帷韬.我国国家中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 [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9):79-88.

[10]潘勇,温素清,高堃,等.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市场研究,2019(6):12-15.

[11]邱月洪,李杰,王君红.海南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J].产业创新研究,2021(22):98-101.

[12]李爱杰.玉溪市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测量及优化对策研究 [J].全国流通经济,2022(7):122-124.

[13]李杰.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J].当代经济,2019(7):88-90.

[14]刘英奎,吴文军,李媛.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及其评价研究 [J].区域经济评论,2020(1):70-78.

[15]储节旺,郭春侠,徐咖.体感信息:概念、特征及管理研究 [J].情报杂志,2014,33(11):148-153.

[16]骆月珍,石蓉蓉,陈海燕.人体舒适度预报中体感温度的引进、修正及应用 [J].浙江气象,2002(3):4.

[17]孙凤华,班显秀,齐丽丽.“体感”温度计算方法 [J].气象科技,2002(5):282-283.

[18]王浩宇,钟志江,刘涛,等.基于气象数据和体感温度的穿衣厚度分析及应用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8):35-37.

[19]王德瀚,我国南方体感温度(温湿指数)分布的气候学特征 [J].热带地理,1986(1):38-44.

[20]彭张林,张爱萍,王素凤,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 [J].科研管理,2017,38(S1):209-215.

[21]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ensory index for enterprise

business environment based on big data

YANG Daoling, XING Yuguan

(Big Data Development Department,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Abstract: In the world today, changes on a scale unseen in a century are unfolding at an accelerating pace and the world economy is recovering weakly. China′s econom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climbing and overcoming obstacles.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measures to addres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isks and challenges. Enterprises have the most say in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the concept of somatosensory in the field of meteorology has been innovatively introduced to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multi-source big data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Body Sense Index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s, and evaluate the body sens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s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provinces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2, so as to validate the operability, scient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nterprises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are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Key words: big data; enterprise; business environment; body sensory index

(责任编辑:张 璐)

猜你喜欢

体感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