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成都市乡村养老旅游地发展研究
2024-01-07谢天慧
周 涵,谢天慧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据估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成了社会关系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理论[1]。2019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得饱、有得穿,而是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更加关注于身心健康问题,对保健、康养和养老等系列产品的需求和购买力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将乡村旅游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乡村旅游日益发展,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和积极老龄化的双重促进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舒适的养老方式,我国银发旅游市场前景巨大。
1 养老旅游、乡村养老旅游地概念界定
1.1 养老旅游
养老旅游起源于18世纪欧洲国家,指的是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养老旅游不是以观光为主,而是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居住地,选择更适合居住、气候更宜人、生态更良好的养老环境,在目的地内停留1个月至1年的时间,进行度假、休闲等,属于度假旅游的一种方式。养老旅游的产业关联度强,发展养老旅游会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可以带动医疗、交通、休闲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2]。
1.2 乡村养老旅游地
乡村养老旅游地是指老年旅游者以乡村地域环境为依托,选择气候较好、具有较完善的旅游设施和养老设施,生态环境好、地方文化浓厚的乡村进行养老旅游。影响老年人进行养老旅游的因素众多。据调查,对于有异地养老意愿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首选的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养老目的地。说明老年人十分重视养老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基于以上因素,广阔的农村可以为老年人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理想的田园生活,还能用比在城市养老更低廉的价格让老年人在乡村养老、修养身心,改善健康状况,增加老年人的预期寿命。
2 成都市发展乡村养老旅游地可行性
3.1 我国乡村养老旅游需求巨大
3.1.1 成都市养老需求大 2022年,《成都市202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20.8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0.61%,标志着成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数量巨大的老年群体增加了子女的赡养压力,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巨大。
3.1.2 国内乡村养老旅游需求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出版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调查显示,与疫情前2019年相比,我国居民居家休闲的意愿降低,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愿意走出家门,退休居民每天花费7小时以上用于休闲的受访者占比达31.93%。并且退休居民选择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为休闲、生态康养度假[3]。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老年群体的需求层次也提高,传统的旅游产品和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健康、生态等多彩生活的需求。乡村养老旅游地的发展既符合老年人对自己养老生活的期望,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并且乡村养老旅游地也符合了青年群体对自己日后养老生活的设想[4]。
3.2 成都市发展乡村养老旅游地的优势
3.2.1 政府支持 2021年,四川发布的《四川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四川打造成西部养老服务高地。2022年6月,成都市民政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指出:要广泛开展健康生活及疾病知识普及活动,要强化养老服务用地供给、推进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来推动适老化社会建设。并且在成都最新的全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35年,成都将打造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随着成都市养老服务业的成熟以及打造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将会推动乡村养老旅游地的建设和发展。
3.2.2 资源优势 成都建城2300多年,历史悠久,被称为“天府之国”,处于成都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21年成都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9%,优良天数299天,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青城山、紫霞山、蒲江等地植被丰富,富含氧离子的空气清新而湿润,使得成都周边乡村的空气质量良好,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健康指数,减少老年人慢性病的复发率,老年人群可以修养身心。加上成都作为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目前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交通体系。据《2021年成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成都市的养老医养资源丰富,有利于老年游客在此进行养老旅游。
4 制约因素
4.1 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
针对老年人旅游各方面的法律与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制度支持力度不足。老年游客在成都农村进行养老旅游时,不能获得有关法律支持,发展乡村养老旅游的农村也不能取得行业规范、标准等条例,导致乡村的养老旅游行业质量参差不齐。或者在发展时大肆开发,导致当地环境被污染、原始景观被破坏、乡村被过度城市化,缺乏本土历史文化元素,乡村养老旅游地的主要吸引因素被破坏[5]。老年游客进行养老旅游时不能获得相应的保障,损害了老年游客的权益。
4.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旅游产品不完善
旅游者一般对旅游地环境、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推动和改善作用,但是与成都市区相比,成都乡村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完善的。从企业供给来看,养老旅游所涉服务项目众多,包括保险、医疗、护理、餐饮、住宿、交通等各个行业,但无论在哪个行业,老年人都不是企业最欢迎的客户群体,老年服务产品常处于品类少、价格高的境况,更不用说农村地区的老年产品。目前,成都农村地区没有专门为老年游客开放的民宿和农家乐,农家乐内也没有针对老年人亲属的旅游项目,导致亲属探望次数减少,景点重游意愿较低,老年人前往农村地区进行长期养老的意愿亦会降低。
4.3 乡村养老旅游住宿产品服务质量低
乡村养老旅游地住宿产品大致分为养老机构和民宿,而酒店、民宿从业者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基本的急救和护理知识,在对老年群体服务时,与专业的养老机构存在明显差距,不能及时处理老年人养老旅游时的突发状况。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有养老机构558个[6],但是成都市城乡养老机构的分布差距较大,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分布相对密集。加上我国农村养老机构多数是混合型养老机构,对老年养老服务的需求没有精准的分类,不能满足想要在农村享受高质量服务的老年群体的需求。导致成都的乡村养老旅游地的住宿产品竞争力不高。
4.4 乡村养老旅游者看病难仍未解决
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的衰老,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加旺盛。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超过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说明我国老年人预期寿命增加但是不健康的问题严重,但是成都部分乡村仍存在交通不便、医疗机构距离远、医护人才匮乏、医学设施设备落后等多重问题,老年患者被迫跨区域就诊,看病成本增加,引发了老年人“看病难”“因病返贫”等的问题[7]。农村的医疗服务不足以支撑老年人在农村居住,更不足以支撑患有疾病的老年前前往农村进行旅游养老、休养生息的需求,在“质”上制约着乡村养老旅游地的发展。
5 对策
5.1 完善养老旅客的相关法律法规
积极应对老龄化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老年人作为重要的旅游客群之一,应该保障老年游客的权益。要进一步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严格规定农村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的标准。旅游景区人员应当重视安全问题,同时还要不断检查,发现景区安全管理的弱项。
成都市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应该积极宣传,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强化社会老龄服务意识,积极推进乡村老年服务的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培养,推广“时间银行”等模式,灵活运用社会资源。成都农村村委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解决在农村养老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减少老年人因为生活上的困难而导致的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5.2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旅游产品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的发挥作用,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转变思路,不仅要规划城市的发展,还应该转变为规划城乡的共同发展,推进乡村地区发展建设,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改善目前农村建设的不足。合理做好规划开发,不搞过度开发,突出保护乡村独特景观,森林、湖泊、田园、湿地、古建筑等,加强乡村美化活动。
农村发展养老旅游产品应该将发展重心放在关注老年游客的需求,对当地进行适老化建设,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品种丰富的优质产品。在乡村养老旅游地增加坐便器、轮椅、扶手、防滑垫等适老设施,为老年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5.3 提升乡村养老旅游住宿产品服务竞争力
乡村养老旅游是以乡村为载体,所以在规划建设时,必须要突出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成都的乡村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开发旅游产品,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食宿,当亲属前往老年人养老的农村地区探望时,还应该配套老年游客亲属的游玩项目和游玩地[8],在附近建设步道、垂钓场所、以及活动广场,让老年人的家人在节假日进行游玩,家庭团聚,更能吸引其余游客群体。增加亲属的探望次数,留住客源。
乡村专业养老机构应该重视相关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专业老年疗养设施设备的配套、老年休闲活动室、组织老年社团活动、还有老年课程的设计和展开等。除了建设公办的养老机构以外,还应该适当在政策上给予民营企业支持,积极的扶持民间力量,或者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合资等形式共同建设养老机构,扩大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和老年产品开发,发展养老服务业。
5.4 加强乡村养老旅游地医疗设施设备保障
成都政府应该推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县级医院是农村居民看病重要场所,当地卫生服务体系龙头,其质量水平关系整个地区医疗格局。要解决农村常住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县医院技术水平格外重要[9]。乡村养老旅游地应该与周边一级以上的医院进行合作,在旅游地设立医务室,并且配备专业急救人员、急救物品和常用医疗设备,能及时处理简单的救助和突发情况,保障老年人的人生安全。
还应该推进落实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成都农村地区的医院可以与成都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专门的养老护理人员的实训基地,加大推进农村医疗队伍,积极引进优秀医护人才,让老人在农村养老能“病有所医”。养老护理不仅是简单的看护,还应该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医疗、心理、康复方面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