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终身化管理的智慧档案馆建设研究
2024-01-06徐洁
摘 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管理与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我国人才市场从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转变要求,提出人才终身化管理的理念,并围绕人才终身化管理探究了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方式与策略,从人才发展视角确立资源多元、动态更新、综合处置、广泛应用、信息互联等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方向,并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与云存储、开放式系统互连协议等在智慧档案馆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
关键词:智慧档案馆;人才终身化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数据处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31920210117)的阶段性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人才的管理力度,提升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分配与应用,合理发挥人才价值,促进各产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政党兴。广泛凝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人才队伍,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强大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的人才支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人才发展模式上,要加快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转变。这就要求将社会对人才要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逐步完善,人才的培养不再仅仅依托于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而是逐步呈现出多元的教育方式,人才的特点和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合理评估与分析人才特点,形成终身化、动态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对于科学分配人才资源以及充分实现人才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人才终身化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1.1 人才终身化管理的概念
人才终身化管理,是指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全视角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通过对人才成长与发展过程的统计与分析,形成完善的人才数据信息库,并结合信息库为企业用人、人才管理、教育发展等提供科学的指导。人才终身化管理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强调对人才的多元记录,包括人才的教育过程、人才的培训经历、人才的思想动态、人才的就业情况以及人才的主要成就和信用情况等多方面信息。人才终身化管理,是顺应我国终身教育而设定的概念,是教育与社会、人才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其充分体现了人才的动态发展情况,是对人才价值和特点的精准描述与定位。
1.2 人才终身化管理的意义
1.2.1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人才的终身化管理,动态记录人才的变化与发展情况,可以及时了解人才能力水平、知识储备、发展方向以及个人特点。便于企业在招聘和管理人才的过程中,精准把握人才的价值,将特定的人才安排至合理的岗位当中,完成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匹配,继而达到人才能力和价值的最大发挥。同时,通过人才的终身化管理,可以对当代社会中的人才储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宏观市场调控的角度制定人才管理政策,提升各地对人才的调度能力,优化人才的流动,避免同质化人才过度集中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情况。
1.2.2优化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人才的终身化管理记录了人才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对人才动态发展的清晰记录。人才的终身化管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社会培训、高校教育、继续教育、企业培养等多元教育方式的成果。进而帮助高校、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等进行有效的协调,向各类教育主体反馈真实的人才储备情况与人才发展趋势,进而引导各类教育主题结合人才市场的现实状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革,以确保人才培训与教育活动与市场情况高度吻合,不断优化人才的供需关系,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1.2.3指导人才合理规划个人发展。人才的终身化管理体现了对人才成长发展的科学评价与动态分析,在终身化管理的过程中,人才个体能够清晰的总结和了解个人的发展经历,以及个人在人才市场中所处的水平。一方面,引导人才自主寻找合理的市场进行就业,实现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帮助人才实时了解个人在技能与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而为其科学规划个人学习与培训活动提供指导,确保人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深造。
2 面向人才终身化管理的智慧档案建设思路
智慧档案是人才终身化管理的基础。其为人才的终身化管理提供着丰富的信息,并与人才的终身化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智慧档案为人才终身化管理提供支持。建设智慧档案应遵循五项原则。
2.1 资源多元
资源端口是确保智慧档案信息丰富、精准、实时的重要基础。智慧档案有别于传统的档案馆和数字档案,更加注重对人才的综合评价。要实现这种对人才的高度描摹,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数据信息予以支持。因此,资源的多元化是智慧档案建设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档案对人才数据的深度分析,智慧档案的资源入口不能局限于高校范围。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情况、人才就业后的培训情况、人才的工作进展与成果,甚至包括家庭与消费等多方面因素都应该得到全面的记录。海量信息的提供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社区甚至是消费场所、房地产行业、金融平台等大量社会角色的支持。
2.2 动态更新
在对人才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的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才的实时情况,智慧档案应对人才信息进行及时的动态更新。这种动态更新表现在外部数据和内部结构两方面。外部数据是指智慧档案根据各类数据端口提供的信息实时更新人才档案内容,确保对人才的最新发展进展与现状描述符合人才的实际情况。内部结构的动态更新是指,人才个人档案信息结构的优化,使得人才的特点模型更为合理。
2.3 综合处置
人才评估模型体现了智慧档案的“智慧”特点,是现实人才的数据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智慧档案的过程中,应赋予其庞大的运算与分析能力,能够对智慧档案各个输入端口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和评估。按照人才特点,通过粗糙集、模糊集、神经网络等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类人才数据的权重進行合理化的定位,进而达到对人才数据的有效排列与整合,实现对人才能力、知识、角色、收入、思想、背景等多种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置,进而为人才评估模型的形成提供支持。
2.4 广泛应用
和数字档案相比,智慧档案发生了质变,其不再是单纯的人才数据库,而是一种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处置方案的云平台。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发展,是智慧档案建设的目的,脱离了应用的智慧档案毫无价值。因此,建设智慧档案,不仅需要关注其数据采集的输入端口,同时也应关注智慧档案与输出端口,即智慧档案与各类企业、政府机构、学校等社会角色的衔接,并在满足保密原则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各类应用单位的人才信息输出机制(不同类型的应用单位具有不同的等级的智慧档案调用权限),进而实现智慧档案的广泛应用,并保障人才信息的安全性。
2.5 信息互联
智慧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在人才管理领域的创新成果,发挥智慧档案的社会作用,就需要充分挖掘智慧档案的“互联”特性。一是信息采集路径的互联。为确保智慧档案的信息真实性,应对智慧档案的信息采集路径进行追溯,利用网络的互联,记录人才数据采集的过程、结果以及来源等多种信息。二是人才信息的互联。即改变数字档案中人才信息的“孤岛”现象,通过智慧档案系统,对不同人才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联通,使得智慧档案形成一个完整的、覆盖全社会人才的综合处理模块。一方面,利用这一模块实现对人才整体发展情况的描述,令智慧档案不仅是人才个人档案,也是整个人才市场的档案。另一方面,利用人才信息的互联,对个人档案的描述进行矫正。
3 基于人才终身化管理的智慧档案建设策略
3.1 智慧档案的建设方式
3.1.1引入区块链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具有数据难以篡改和去中心化两大特点。区块链技术充分匹配智慧档案信息互联的建设思想。因此,可在智慧档案建设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人才信息采集路径的整合。同时,可通过区块链实现人才数据的交互,使每一个人才都成为智慧档案中的单元节点,为其他人才的评估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数据挖掘技术是智慧档案实现人才信息综合分析的技术基础,包括神经网络技术、粗糙集技术等。广泛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使智慧档案透过基础人才信息对人才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估,挖掘人才数据背后的信息语义,进而形成对人才更加透彻的描述,确保智慧档案能够深刻反映人才的发展特点和价值。
3.1.2建立智慧档案上下游的开放式系统互联协议。人才终身化管理视角下,智慧档案需要实现资源多元和广泛应用的特点,这就需要其与上游的数据采集端口和下游的数据应用端口形成有效的联通,但是人才信息的安全,数据提供单位的隐私等都是伴随而来的重点问题。对此,应建立开放式系统互联协议,围绕不同端口的开放与保护问题,从多系统平台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等角度制定信息传输的结构框架,并对信息的保密进行权重评估,以实现智慧档案上下游端口的合理衔接。
3.1.3建立“社会云”和“自有云”双存储模式。海量的数据运算和存储能力是智慧档案稳定运行和实现各类功能的保障,随着智慧档案内的人才数据积累,数据处理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云计算系统的支持。但是人才的终身化管理视角下,智慧档案涉及极为全面的人才信息,仅仅依托公共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智慧档案需要建立社会云与自有的双存储模式。通过“自有”保障智慧档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形成相对封闭安全的人才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通过“社会云”实现人才信息的广泛采集和共享,并降低“自有”的运算压力,满足海量人才信息的存储与分析要求。
3.2 建设智慧档案的建设保障
3.2.1制定广泛的合作机制。无论是人才信息的采集还是人才分析模型的输出与应用,智慧档案要实现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不仅需要开发和管理单位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且在未来社会层面要着力形成对人才信息自觉采集这种意识,只有形成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人才信息网络系统,才能够确保智慧档案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对此应制定广泛的社会合作机制,令企业、院校、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智慧档案的建设与应用当中,为智慧档案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提供保障。
3.2.2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智慧档案(下接21页)
(上接18页)由于深度的人才分析能力和丰富的人才隐私数据,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安全风险,除了在技术上对智慧档案进行合理的设计外,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实践更是不足,所以相关制度的建立应该更为谨慎和严格。通过严格的智慧档案应用管理机制,约束智慧档案的运行与应用。
3.2.3严格的安全保障。智慧档案的建设需要保障人才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安全保障包括物理保障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物理保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档案馆(室)库房进行防火、防盗等“八防”。网络安全则是要求对人才信息的传输、存储、访问等进行严格的保障,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照工作程序操作,防止信息泄露、篡改、数据损失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3.2.4促进技术的综合开发。慧档案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实现智慧档案的全面构建,需要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对此,应建立专业化的智慧档案研发团队,以地理空间为基础,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不同开发团队的有效衔接。只有形成海量技术的广泛交融以及海量开发人才的协作,才能够满足智慧档案庞大的技术开发要求。
总结
智慧档案馆是当代人才高质量管理的重要载体,其实现了人才信息的管理。实现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其需要在技術、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因此,只有形成社会各界的合力,才能够形成具有强大分析能力、庞大存储能力以及广泛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的智慧档案馆,助力人才终身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尊贤,宁爽,陈丹,等.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智慧档案馆安全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1):8.
[2]张正强.基于本体的电子文件元数据: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与核心[J].2021(2019-5):5-12.
[3]孔旸.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在档案馆发展中的作用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2020(5):2.
[4]李桦.谈智慧档案馆建设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北京档案,2020(6):3.
[5]赵嘉文.万物互联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档案馆技术服务模式探讨[J].档案天地,2021(9):27-29.
[6]杨枫.基于个体与社会域的高校智慧档案馆建设模式[J].兰台世界,2021.
[7]程瑶.智慧档案馆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8(9):5.
作者简介:徐洁(1983— ),研究生学历,西北民族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档案管理,档案数字化及异质异地备份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