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视角解读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2024-01-06袁长辉

兰台内外 2023年36期
关键词:根据地建设发展

摘 要:本文从档案资料角度,较系统地介绍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经历了初创和成为东满抗日指挥中心和根据地扩大发展两个阶段,对汪清和东满地区抗日斗争的推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汪清;根据地;建设;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是汪清和东满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包括延边地区全部、白山和吉林地区一部、吉东地区一部的广大区域)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的重要标志,是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红色资源。从档案视角,较系统地介绍与研究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对更好地了解汪清和东满地区抗日斗争情况、了解红色历史、开展红色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供参考。

1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1.1 日寇侵犯日益加剧

早在清末民初,日寇觊觎汪清丰富的资源,将魔爪伸入汪清,掠夺资源、屠杀百姓。1910年三四月间,日本在县衙所在地百草沟设立间岛日本总领事馆百草沟分馆和警察署。据汪清县档案馆档案记载,时任县令张朝柱在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历1911年5月26日)报给吉林总督、吉林巡抚、东南道的公文中记述:“日人狡悍,交涉频繁侧目,宪兵久欲乘间直入……又不能缩巡警之范围,使外人籍口,以贻地方危害。”遂申请增编改良巡警,防范日本增派宪兵危害地方。1920年10月,日寇发起“庚申大讨伐”,围攻村落,杀人放火,杀害1177人,烧毁民房642栋、学校5座、粮食5010石,所犯罪行罄竹难书。据汪清县档案馆相关林业志记载:在被占领期间,日本掠夺汪清县大量木材运往日本。在1937至1939年,日本就派人探明汪清油页岩资源,准备适时开采。日寇的侵略,激发了汪清人民的反抗意志。

1.2 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共产主义者在汪清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学说,县内反帝反封建斗争比较活跃,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1930年1月,满洲省委委派中共党员韩昊到汪清县大坎子村开展工作,在该村建立汪清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坎子支部,隶属于延边特支。支部成立后,建立农民协会、赤卫队、互助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促进全县范围内革命群众运动的发展。同年10月,中共东满特委组织部部长王耿在汪清县龙蟠沟(今天桥岭镇东新村境内),召开中国共产党汪清县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汪清县委员会,任命金勋为县委书记。县委成立后,加强党组织建设,组织推进反日斗争。1931年1月,在石岘(今属图们市)成立中共石砚区委。

1.3 尝试建立根据地并抗击侵略者

1930年2月,中共石砚区委由石砚转移到泗水坪(今东光镇三道沟村),领导、组织榛木洞、樟洞、枫梧洞等地各族群众,建立青年团、互助会、农民协会、反帝同盟等反日群众组织,积极开展反日斗争。基层党支部很快发展到10个,建立了武装,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形成了泗水坪游击根据地。这个根据地的建立,为后续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经验。1932年1月,县委经研究做出了《關于军事编队、补充武器、清算走狗问题的决定》,并为筹建汪清县反日游击队举办军事学习班。2月20日,游击队筹备人员化装成“救国军”,突然袭击大坎子警察分署,夺取枪支和子弹,正式建立汪清县反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汪清县委在建立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的基础上,进行武装抗日。1932年2月至4月,支持王德林率领的抗日救国军起义,进攻县城百草沟,与日军石田部队发生激战。不久,袭击伪警察署。救国军高举抗日大旗,转战汪清各地同日本侵略者激战,军威大振,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汪清县委还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民间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是在汪清县委和东满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当时抗日斗争的需要,逐步推进的一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2.1 初创阶段(1932年4月—1932年11月)

1931年1月,中共汪清县委在小汪清建立中共小汪清区委,领导这里的反日斗争。1932年4月,日本驻朝鲜占领军19师团组成“间岛派遣队”,与关东军平贺部队和原在东满的日本军警一起,在东满各地进行“大讨伐”。日伪军警在德源里、大坎子、百草沟、转角楼等地实行极其残暴的“三光政策”,大肆屠杀无辜群众,许多村屯化为灰烬。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汪清县委带领游击队和反日群众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小汪清马村,建立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

该根据地以马村为中心,包括小汪清河流域的东林、尖山子等村庄。当时,这些村居民不到60户,总人口约为300人。抗日武装主要是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下设3个中队,有90余名队员,70余支步枪,10多支手枪。根据地距离县城百草沟50多千米,地理位置偏僻,四面群山耸立,林深叶茂,有利于开展游击战。又因为早期共产主义者在这里进行了马列主义宣传,特别是反日宣传,群众中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的思想已经初步具备。

2.2 成为东满抗日指挥中心和根据地扩大发展阶段(1932年11月—1934年1月)

1932年11月,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带领特委机关从延吉县王隅沟转移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马村梨树沟,同汪清县委合署办公。从此,马村成为东满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12月,县委根据东满特委的指示,在马村成立小汪清苏维埃政府。这一工农政权是有史以来在汪清成立的第一个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权。在东满特委和汪清县委的领导下,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积极开展群众斗争,广大军民的革命热情不断增长,抗日斗争的浪潮日益高涨。1933年6月,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汪清县委根据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将小汪清苏维埃政府改为民族统一战线的人民革命政府,把“没收地主、资产阶级财产”的政策改为“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的土地、资产阶级财产”的政策。同时改善与“抗日救国军”和反日“山林队”的关系,使小汪清地区的抗日斗争打开新局面。后来,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在1933年的反“讨伐”战斗中虽然消灭200多名敌人,但由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抗日军民死伤达1000人。面对严峻残酷的形势,1934年1月,东满特委、汪清县委和一部分抗日队伍和群众转移到腰营沟,以这里为依托,活跃在汪清、东宁、宁安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给敌人以多次打击。

同一时期,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得到扩大和发展,使汪清县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形成较大的规模。根据地建立不久,德源里、大坎子等地的群众转移到马村。这里的住户增加到150多户,人口增加到千余人,幅员约达38平方千米。游击队员增加到200余人,装备160多支步枪、20多支手枪、3挺轻机枪和600多颗手榴弹。东满特委入驻后,特委和县委先后在这里制定施政纲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动员和组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开办工厂、学校等。以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基础,还先后在汪清、敦化、延吉三县交界处的大荒崴和鸡冠乡腰营沟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全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数量和规模,形成反抗日寇侵略的较好态势,壮大全县人民的抗日斗争。

3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1 为汪清县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1932年3月末,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关于组建游击队组织的指示精神,在小汪清崔昌浩的水车棚子里成立汪清县抗日游击队。4月,经宣传教育,40多名救国军士兵携枪参加汪清县抗日游击队。为了适应当时战事的需要,县委把刚成立的游击队扩编为县游击中队,下设三个小分队。10月,从宁安和安图转来的游击队与汪清县游击中队合并,又扩编为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下设3个中队,有90余名队员,70余支步枪,10多支手枪。这支游击大队一直坚持抗日武装斗争,不仅处决多名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还打死打伤日伪军数百人。1934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汪清县游击大队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三团。5月,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团。为了扩大根据地,三团联合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队伍,转战到黑龙江宁安一带继续战斗。留在汪清的抗日队伍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袭击修筑“集团部落”的伪军和自卫团,拖延敌人的施工计划,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仅消灭大量的敌人,扩大游击区域,还打通吉东与北满抗日联军的联系通道。1936年3月,三团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第五团。

3.2 为东满特委入驻提供重要条件

1930年,中共满州省委在东三省设立个特别委员会,分别是北满、南满和东满特委。中共东满特委于10月在延吉县(今延吉市)朝阳川镇太兴村成立。1931年11月,由于敌人的残酷镇压,东满特委被破坏。月底,童长荣同志奉满洲省委指派前来改组东满特委,并于1932年4月,率特委机关转移到延吉县王隅沟。王隅沟又名弯弯沟、南洞村,因离日伪控制中心依兰较近,经常遭受袭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山深林密,距离日军主力部队较远,有较大的地理优势;又因为汪清党组织完备,有较强的政治基础作为保障;加上当地抗日革命热情高涨,有广泛的抗日群众基础;并且刚刚扩编抗日游击大队,有坚强的根据地及军事基础作为保障,为东满特委的入驻提供坚实的政治、军事、地利和人和条件。

1932年11月,东满特委入驻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所在地——马村。东满特委入驻后,组织推进东满地区党的建设和地方政权建设,推进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建设,开辟或巩固10个抗日游击根据地,整合东满地区抗日力量,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小汪清马村成为东满地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初期东北抗日斗争战略基地的重要作用。在这三个特委中,至今留下历史遗迹的,只有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

3.3 提供必要的抗日后勤保障

为解决东满地区抗日队伍武器弹药严重匮乏问题,东满特委及县委在小汪清根据地开设中共东满特委兵工厂,制造的兵器从最简单的大刀、长矛,到子弹、手枪、炸弹。为了加强抗日宣传,在小汪清根据地建立印刷厂,印刷《两条战线》《斗争》《战斗日报》和《反日报》等多种报刊,向广大军民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满洲省委、东满特委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为了改善医疗卫生落后状况,在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中共东满特委医院。医院的药品除少量从敌人手中缴获的西药,大部分是当地野生药材。医护人员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医治游击队员和当地百姓,缓解了医药不足的困难。面对日益壮大的抗日队伍,在小汪清根据地设立中共东满特委被服厂,从三台缝纫机不断扩大,缝纫队员发展到16人,生产服装、军帽、子弹袋、裹腿等军用必需品。他们自筹衣料,自行染色,自行缝制,将一件件作战服装送到战士手中。

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是东满和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分体现了汪清人民奋起反抗、保卫家园的爱国情怀和坚定意志,给我们留下了極为宝贵并需要传承发扬下去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李国平,金春燮,等.汪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6,52.

[2]中共汪清县委党史研究室.汪清党史资料:第一辑[M].内部资料:67-68.

[3]政协吉林省汪清县委员会.汪清文史资料:第三辑[M].内部资料:79,84.

[4]政协吉林省汪清县委员会.汪清文史资料:第四辑[M].内部资料:51,64.

[5]张朝柱.汪清县政治报告书:第三册[M].内部文书:9,10.

作者简介:袁长辉(1977— ),吉林省汪清县档案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根据地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