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实践

2024-01-06杨秋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革命文化支架

杨秋媛

【摘 要】 革命文化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突出了革命文化教育,编选了很多篇经典课文。把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在语言实践中,能够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统一,做到言意兼得。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品味语言、搭建支架、拓宽渠道等方式,引导学生接受和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革命文化 语言实践 支架 拓宽渠道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教育,而革命文化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革命文化教育对学生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革命文化题材的经典课文,如《青山处处埋忠骨》《延安,我把你追寻》等,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熏陶,感知理想信念、责任使命,践行时代担当。

一、品味语言,领悟丰富意蕴

1.抓关键词语,感受革命文化。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以叙写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故事居多,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撬动全文,避免贴标签式的道德说教。如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师应当抓住文中“越发”等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红军面临围追堵截、缺衣少食的危难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德指挥战斗,忙于公务,但他仍然带头挑粮。战士们心疼自己的军长,藏起朱德的扁担。朱德却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坚持挑粮。如此教学,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伟人形象更加高大清晰。这根扁担,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给学生埋下了革命精神的种子。

再如,四年级下册《黄继光》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黄继光舍生忘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战斗的激烈、战况的紧急,体会时间就是生命。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黄继光“坚定地”请战,“喊了一声”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子弹像冰雹”,负伤之后的黄继光“顽强地往前爬”“站起来”“晕倒”,黄继光“又站起来了”“张开”“猛扑”“堵住”等关键词句,体会黄继光英勇无畏,为了战斗胜利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通过入情入境、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感悟人物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2.扣文本基调,体会感情色彩。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情感,如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梁启超把中国比作少年,用无数美好的比喻,把中国描绘得朝气蓬勃。作者文风磅礴大气、慷慨激昂,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少年精神、理想信念溢于言表。学生通过朗诵,可以在昂扬向上的感情基调中,感悟文中蕴含的爱国思想。

再如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全诗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应扣住“寒”与“暖”,搭建学习支架。学生借助学习资料,了解红军巧渡金沙江时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令人欣喜;而飞夺泸定桥时战斗激烈,令人胆战心寒。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时,曾经全军覆没。22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铁链夺取泸定桥,一个“寒”字体现了战斗的艰险,更衬托出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文本情感基调的变化,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

3.演文本故事,引发情感共鸣。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乐于表达。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还原场景,加强学生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课文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日本军官斗智斗勇的场面,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人读旁白,一人扮演雨来,一人扮演日本军官,反复演练,揣摩人物的语言语气、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表演,思考雨来为什么表现得那么勇敢,进而回顾抗战时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崇敬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突出人文性,构建多元育人体系。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学文明理的典范文本,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以语文为本、情感为基,突出革命文化主题,构建大语文课堂:通过读一读,以声传情,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精神实质;通过讲一讲,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练习讲红色经典故事,在入情入境、惟妙惟肖中表达感情,赞美英雄,歌颂伟人;通过议一议,教师设计有价值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其在讨论交流中明辨是非,感悟革命英雄形象的崇高伟大。

这样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好词佳句的积累,学语言,用语言,体悟语言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应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走进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解家乡革命故事,重温革命岁月;结合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以及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开展“爱国情、报国志”革命文化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红色家书、演讲比赛、红色寻访、讲故事、作文大赛、书画展评等活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图强。

二、搭建支架,提升表达能力

1.关注表达,体会革命文化教育的深刻性。革命文化题材的文本形式丰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暗喻、双关语、暗线等,如《開国大典》中“光明”“红流”等双关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文中之意,品析弦外之音,更好地体悟革命文化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2.联系实际,感悟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性。和平年代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一是学习理解运用语言,学习表达方法,提升人文素养;二是受到革命文化教育后,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如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拓展延伸,赋予课文时代内涵,让学生思考哪些地方是“阵地”,哪些人在坚守“阵地”。以新视角赋予新内涵,认识各行各业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他们立足岗位,无私贡献,从而感悟革命文化的时代性。

三、拓宽渠道,培养人文精神

1.扩大阅读视野。

(1)用好教材的“阅读链接”,深化文本理解。如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可通过“阅读链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组织语言实践活动,提出问题,并以“为兴趣而提”和“为理解而提”进行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时局背景、人物故事、后续发展等,进行交流分享,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历史书,理清故事脉络。如教学《七律·长征》时,学生阅读讲述长征途中重大历史事件的书,了解“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天險,体会那段空前绝后的峥嵘岁月。通过读历史、读军事、读人物,学生了解“五次反‘围剿、战略大转移”等历史事件,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2.增强艺术熏陶。

(1)借助课文插图,图文对照。如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插图上,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场面其乐融融。学生借助插图能更好地体会总理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领袖形象。同样,借助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插图,通过对比白求恩抢救八路军战士时认真细致的工作状态与恶劣的工作环境,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物形象。

(2)借助绘画作品,了解峥嵘岁月。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绘画作品,如李可染的国画《长征》、全山石的油画《娄山关》、董希文的油画《红军过草地》等,了解长征险恶环境,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艰险、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师生可以共同欣赏于凉的油画作品《董存瑞》,感受在危难时刻,董存瑞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3)借助美术作品,理解人物形象。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可以出示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雷锋》,引导学生想象雷锋在雨中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后,踏着泥泞的道路,拖着疲惫的身体,在雨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如此,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找并欣赏相关作品,如连环画《地道战》《小英雄雨来》,油画《丰碑》《军神》《开国大典》《黄继光》等,再联系相关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育人价值,让革命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启明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革命文化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