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词典释义的原则与方式
——基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手部动词的对比考察
2024-01-06李莉
李 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基于用户视角编纂的汉语学习词典大多以传统语文词典为范式,释义质量普遍不高。释义是一本词典的灵魂,科学的释义原则和释义方式有助于提升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水平,增强实用性,提高学习者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中文教学与习得,促进海外汉语的推广。这对提高我国汉语学习词典在国际的知晓度、接受度、认可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汉语学习词典从量到质跨越的关键,也是繁荣我国辞书事业,迈向辞书强国的必由之路。
文献梳理显示,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原则的探讨一般从释义的内容和形式切入,涉及表义、释义用词、释义模式、释义方式等方面,如鲁健骥、吕文华[1],赵新、刘若云[2],朱世芳[3],崔乐[4],颜旭[5],付彦白[6]等。但他们仅将其归纳为“浅显易懂、准确细致、模式一致性、系统性”等原则,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可行的理论方案。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的研究集中于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借鉴内向型词典的释义成果,总结适合对外汉语词典的释义方法,如赵新、刘若云[2],崔乐[4],田宇贺、臧淑佳[7]等;二是综合考察中外的外向型学习词典,参考国外学习词典的释义方法,如章宜华、雍和明[8]273。此前大部分汉语学习词典还是以传统语文词典为典范编写,尚未考虑国别化的因素,且释义方式分类繁化,标准不一,不够严谨。为此,本文选取由张志毅主编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当代》)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前者是一部以突破《现汉》范式为目的的探索性词典,后者是内向型汉语词典的权威代表,通过对比两典的手部动词,以期深化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原则,优化释义方式,完善释义理论。
一、释义原则
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原则应区别于内向型语文词典,区别于编纂和配例原则,以下将从释义内容、义项、释义词汇、释义语句及词条用法总结四条释义原则。
(一)释义高度精细化原则
高度精细化是指汉语学习词典吸收现代语义学的成果,在常用义项上的细化程度、分化程度更高。细化是指学习词典的释义内容科学地选取义位的语义特征、语法特征、语用特征[9]79,所选义位精密、细致。分化是指常用义项可以划分出义项群核心义及其子义项[10]217,体现义项间逻辑性和层级性,形成立体的层次结构。
1.释义内容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内容不仅重视共性特征,而且凸显区别性语义特征;词义分解细致,通过语义特征的增加和删减提高学习词典释义的精确度,使释文更加完整周密。
(1)语义特征的增加
语义特征的增加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释文的语义完整,但只出现共性语义特征,不含个性语义特征。如:
【拽】
①用力往自己所在的方向拉(《当代》)
①拉(《现汉》)
【抽2】
②用手或条状物用力打(《当代》)
②打(《现汉》)
两典中“拽”“抽2”的共性义核分别是“拉”和“打”,不同在于汉语学习词典对“拽”的释义增加了表示强度和方向的语义特征,表示朝某个方向使劲;“抽2”的释义则增加了表示工具和强度的语义特征。
其二,释文中语义不完整,存在缺漏。如:
【招】
①举手挥动叫人来或向人致意(《当代》)
①举手上下挥动(《现汉》)
【拆】
①把合在一起东西打开或分开(《当代》)
①把合在一起东西打开(《现汉》)
“招”有“招手”和“打招呼”两个意思,“拆”有“拆开某物”和“拆散”义,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完整收录了两个意义,传统内向型汉语词典分别都有遗漏,不够全面。
(2)语义特征的删减
其一,删减赘余语义特征。处于并列结构的概念不宜出现重合或包含关系,如:
【钉】
①把钉子捶打进别的东西里,使物体固定或组合起来(《当代》)
①把钉子捶打进别的东西里;用钉子、螺丝等把东西固定在一定的位置(《现汉》)
【扫】
①用扫帚等除去灰尘、垃圾等(《当代》)
①用笤帚、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现汉》)
“螺丝”“笤帚”分别是“钉子”“扫帚”的下位概念,不宜并列,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充分考虑逻辑关系,根据语义恰当删减语义特征。
其二,删减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语义特征。如:
【糊】
①用浓稠的糊状物涂抹(《当代》)
①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隙、窟窿或平面(《现汉》)
范围义子“缝隙、窟窿和平面”限定过小,除此之外,涂抹的对象还可以是物体表面,物体表面不一定都是平面,汉语学习词典直接把适用范围删除,不做进一步限定。
2.释义义项汉语学习词典的义项设置分为母义项和子义项[10]85,义项的分立提高了意义的区分度和精密度。
(1)母义项的分立
在母义项分化上,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注重区分词条语义的细微差别,当语义存在差别时,一般将一个义项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义项,单独解释。如:
【摘】
①取下植物的花果叶≈采;②取下戴着或挂着的东西≈脱(《当代》)
③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现汉》)
【划1】(《现汉》对应【划3】)
①用刀或其他锋利或尖锐的东西把物体割开或在物体表面留下裂痕或破口;②用东西的末端贴着物体表面使劲擦过去(《当代》)
③用尖锐的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在表面上刻过去、擦过去(《现汉》)
“摘”的释义核心动词都是“取”,“摘帽子”理解为“取帽子”,容易产生歧义,理解为“脱”更加准确;“划1”的两个意义相差较大,如“划伤手”和“划火柴”,不宜用一个词条概括。汉语学习词典将两者的义项一分为二,通过对义项附加近义词和添加限定成分突出差异性。
(2)子义项的分立
相当一部分母义项划分了义项群,概括出群的核心义,再细分子义项a)b)c)等[10]217,进一步阐释和说明意义。如:
【扒】
③用手或工具拨动使分开。a)用于泥土、砖石、草木等b)用于人群c)用于可以闭合的东西(《当代》)
②拨动(《现汉》)
【拉】
③牵引乐器或发声器的一部分,使发出声音a)用于乐器b)用于警报、汽笛等(《当代》)
④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现汉》)
“扒”“拉”的子义项分别添加了适用对象,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形成以母义项为主干、子义项为补充的模式,丰富了内向型语文词典的义项结构。
(二)释义词汇控制性原则
释义用词是释义元语言的组成部分。汉语学习词典使用元语言的方法,增强元语言意识[11]在释义词汇方面表现出自觉控制、数量趋简的趋势[9]231,根据词典的定位界定释义用词并控制其数量和难度,增强词典的可读性。
1.控制释词数量汉语学习词典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各种语料库、数据库、教材库的语言材料,利用技术与人工相结合的手段解决词典释义元语言词汇的提取问题,随时核查编写过程中所使用的释义词汇是否有超纲词。[12]根据目标用户的汉语水平,汉语学习词典尽可能提取高频使用、语义稳定、通俗易懂的词汇,数量在4000到5000之间。根据词频划分相应等级,释义时选取适当的词汇。当所提取的释义元词无法满足词典需求时,则需结合本词典的收词辅助释义,体现一定的闭环性。
2.控制释词难度一方面,限定汉语学习词典的释词范围。范围限定不局限于词汇等级大纲,可参考现代汉语常用字和常用词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HSK等级考试大纲、国际汉语课程大纲等,将词典、本体、教材三位一体进行综合考量[13]。另一方面,词典释义无法避免超纲词,不能为了限定释词而牺牲释义的准确性,当无法使用既定词汇时,可使用通俗、浅显、平白的词汇替代深奥的书面语词,被释词尽量不出现在释文中,从而降低释文难度。超纲词的选用需仔细斟酌,尽量让汉语学习者联系上下文或按照既有的构词法规则推测出词义,使释义更加合理化。如:
【打】
⑨用(甲)容器(丙)取(乙)液体(丙)(《当代》)
【捡】
①把(甲)地(甲)上(甲)的(甲)东西(甲)拿(甲)起来(甲)(《当代》)
拾取(超纲)(《现汉》)
【射击】
用枪、炮等向目标发射子弹、炮弹(《当代》)
①用枪炮等火器向目标发射弹头(《现汉》)
【掐】
①用拇指和食指使劲卡住(《当代》)
④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现汉》)
汉语学习词典中“打”“捡”的释词集中于初、中级词;内向型汉语词典释文简短,但都用超纲词释义被释词,显然不合理。即使“射击”的释文出现超纲词“炮弹”,但可通过丙级词“子弹”类比推测“炮弹”的大致词义。相反,内向型词典的释词“火器”书面色彩浓厚,词汇陌生且无法通过上下文猜测。同理,“掐”的释文用相对易懂的“拇指和食指”替换了书面语词“虎口”。
(三)释义语句自然化原则
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尽量少用或不用括注解释说明,使释义语句更加连贯通顺,增强适读性。以一种直观的、可读性更强的形式解释词义[14],尝试通过调整语序、句式把括注的内容直接插入释文中,完全取消括注,形成自然流畅的语句。读是语言中的输出行为,Swain曾提出“可理解性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出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能对目标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进行假设检验,输出具有元语言功能、流利性功能。[15]自然语句不仅能朗读通顺,而且体现意义的整体性,有助于培养目标用户的语感,促进语言习得。如:
【搬】
①把较重的或较大的东西移到另外的位置(《当代》)
①移动物体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现汉》)
【撕】
用手使薄片状的东西裂开或离开附着处;扯(《当代》)
用手使东西(多为薄片状的)裂开或离开附着处(《现汉》)
汉语学习词典统一把括注内容调整到释义语句中,保持句子连贯性,顺应思维惯性,降低理解难度,以帮助学习者抓住释义要领。内向型汉语词典“搬”“撕”的括注成分分别位于释文的末尾和中间位置,学习者在理解时容易出现位置还原错误的问题。
(四)词条用法详尽性原则
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吸收语用学成果,凸显被释词的用法,涉及口语和书面语中有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读音、拼写、文化内涵等内容。此外,应用语言学研究表明,说本族语的人在日常口语和笔语中,大量使用预制的短语。[16]汉语学习词典充分借鉴语块理论,强化语块意识,提供被释词的常见搭配,帮助学习者记忆背诵半固定的短语和结构。当语块作为信息输入大脑并得到巩固时,学习者在具体交际环境下容易激活对应的语块,有助于用户得体、正确地组词造句,形成地道的汉语表达,减少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上的偏误。语法提示包括词法和句法,主要指语法搭配、常用句式、句法位置、句法功能等方面的说明;语义提示主要说明词条意义某一特殊用法、语义搭配、固化义、引申义等。语用提示表现为释义时补充说明被释词的义域范围、语体类型、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信息。在字音提示上,当被释词为多音字时,汉语学习词典释义需要提示具体词汇的不同读音。易错字也需要在释义时加以提示,避免书写错误。
表1 《当代》《现汉》手部动词释义的用法提示举例
“名词/形容词+淋淋”是常用的语法结构;被释词“涂抹”只有义项②可以进行AABB式重叠,重叠后不构成新词,表示动作的反复,增加了语法意义,属于构形重叠。汉语学习词典在释义时有必要说明被释词的语法信息,相当于呈现一个个语块,有效帮助学习者识记固定的汉语表达。汉语学习词典分别指出“登记”“掏”的固化义和语义搭配,有助于学习者的日常交际使用和组词造句。用法是学习者无法通过既有的规则推测出来的,必须加强语用信息的提示,才能有效帮助语言运用。按照字面意思“张不开口”表示不说话,与“不好意思说”不尽相同。比较“持证上岗”与“拿着证上岗”,在书面语体中“持”比“拿着”显然更得体、恰当。“剥”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词汇中读法不一样;“拔”和“拨”属于易混淆的字,初学汉语者极易将“拔”的右半部分写成“发”,汉语学习词典在释义时需做相应的说明。
二、释义方式
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积极吸收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成果,以释义单位作为分类标准,大致可分为对释式、描述式、综合式,并以描述式为主,综合式为辅;在释义表述上,多采用短语或句子展开释义,或短语、句子和同义词释义相结合的方式[17]描述词义,注重别义因子的选择,表义明确,释文相对更详细。需要注意的是,释义单位是根据能够一个个独立运用的意义,即义位,进行判断。有的释文用几个意义相近的词去解释,但属于一个义位。有的同一个义位下有不同的差别,则需用两个释义单位去全面地解释词义。只有一个释义单位的为单一释义,包括对释式和描述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释义单位为综合释义。进一步区分对释式和描述式相对简单,对释式一般使用词或简单短语,描述式常使用复杂短语或句子。
(一)对释式
对释式,即词语释义,用一个或几个词解释被释词,或用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词或短语对释,注重共性特征,是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方式之一。如:
【击】
①敲打;打(《当代》)
①打;敲打(《现汉》)
【扯】
②撕;撕下来(《当代》)
②撕;撕下(《现汉》)
两典中“击”“扯”都属于同义对释,使用意义相近的词或短语对释,尽管释文用分号分隔为两个部分,但实则同属于一个义位,即一个释义单位。对释式有其独特的优点,简单易懂,但为避免释义的简单化,汉语学习词典应少用对释式。
(二)描述式
“描述性话语释义”就是用短语或句子描写词的义项,这种释义方式可以融语法、语用、语义为一体,能更好地显示词的语义特征、搭配特点等,便于词典用户理解[18]。描述式既可以是对语义的描述,也包括是语用意义、语法意义的解释,其中后两者常见于虚词释义。汉语学习词典大多用描述式替代对释式,从单一的语义描写转向语义、语法、语用的一体描写,构建多维释义。
【脱】
②把穿戴在身上的衣服、鞋帽等取下来(《当代》)
②取下;除去(《现汉》)
【擦】
③把油状物、粉状物或液体涂抹在物体表面来回移动,使附在上面(《当代》)
①涂抹(《现汉》)
描述式以一个复杂短语或句子为释义单位进行解释,汉语学习词典通过分解语义特征的方法进行描述。“脱”的释文在基本范畴词“取”的基础上添加了对象义子;“擦”将“涂抹”的过程具体化,分解为[+使附着]、[+处所]、[+处置]等语义特征。对比《现汉》的解释,“涂抹”是多义词,学习者无法直接对词义产生形象可感的认识,在二次查询过程中有可能误解为随意写字或画画的“涂抹”。
(三)综合式
综合式是指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释义单位解释被释词的释义方法[19],注重揭示词义的区别特征。综合式释义可分为选择释义、并列释义和组合释义。
1.选择释义选择释义通常用“或”连接两个释义部分,形成“A或B”的格式,连接的两个释义单位一般意思相近,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
【殴打】
拳打脚踢或手握某些器具猛打(《当代》)
打(人)(《现汉》)
【油】
①用油漆等涂抹或用柏油铺设(《当代》)
②用桐油、油漆等涂抹(《现汉》)
“殴打”既可以表示对某人拳打脚踢,也可以是用器具猛打;“油”一般情况下表示动作涂抹,但“油地板”意为铺设地面。针对语义上相近但独立的两个意义,汉语学习词典倾向于用选择释义。
2.并列释义并列释义用分号连接两个释义单位,两个并列的释义单位意义差别较大,或不能在同一场合使用,或适用对象不同,需分别比较,区分两个意义之间的差别,凸显意义的不同特征。
【打】
【递】
①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从一处送到另一处。(《当代》)
①传递;传送(《现汉》)
“打”表示打瓶盖时,应理解为前一个释义单位;表示松开绑带时,应按照后一个释义单位的内容理解。“递”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也指地理位置上的递送。两者因适用对象不同应有所区分。
3.组合释义组合释义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释义方法,以分号连接两个释义单位,主要搭配为“描述式+对释式”,体现为短语和同义词相结合的形式。
【抵】
①用东西顶住;支撑(《当代》)
①支撑(《现汉》)
【收拾】
①使变干净整齐;整理(《当代》)
①整理;整顿(《现汉》
大部分情况下“抵”可以理解为“支撑”,汉语学习词典还关注到“抵”和“支撑”的不同,如用椅子抵住门,这时不能解释为“支撑”。“收拾”除了表示收拾干净整齐,如收拾房间;还可用于行李,收拾行李并不是将行李变干净,而是整理义。
为了更好地说明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式的合理性,我们选取《当代》《现汉》共同收录的411条表示手部动作的义项,对比两者释义方式的使用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2 《当代》《现汉》手部动词释义方式的对比
汉语学习词典使用描述式的比例更高,对释式的使用明显比传统语文词典少。汉语学习词典一般不直接以词释词,尽可能用描述法或描述法和同义词释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释,较常使用描述式,辅之以综合式。
本文以《当代》和《现汉》手部动词作对比,在释义原则上,提出释义高度精细化、释义词汇控制性、释义语句自然化、词条用法详尽性四条原则;在释义方式上,大致分为对释式、描述式、综合式三大类,得出较常使用描述式、辅之以综合式的结论。科学的释义原则和明晰的释义方式,在用户的角度上有助于强化读者意识,打造实用型、学习型的汉语词典,从而达到学而能用,用而不错的目的。在二语教学的角度,有助于汉语学习词典、二语教材、汉语本体三者相互促进,并为对外汉语教学和习得提供启示,助力汉语的全球推广和传播。在辞书编纂的角度,以科学的释义理念演绎辞书,有利于突破学习词典的“内汉”困境,丰富辞书编纂的理论成果。这是对真正意义上的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探索性尝试,不仅对词典学学科建设、辞书编纂实践等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结合国家“走出去”战略与文化传播等语言服务需求,提高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从辞书大国向辞书强国迈进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