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机制构建
2024-01-06曾晨
文/曾晨
高职院校在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思路、全员调动,完善就业工作全员育人机制;全程跟进,强化就业工作全过程育人机制;全面展开,协调全方位育人机制,使“三全育人”在主体要素(全员育人)、时间要素(全过程育人)和空间要素(全方位育人)的相互作用和依存下,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新挑战
新的就业形态和工作模式,提出新的能力诉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运用,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等。新就业形态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模式、工作模式,同时也对劳动者掌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新就业形态还要求劳动者善于洞悉社会的商业需求,善于发现和捕捉商机。新就业形态从掌握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具备广泛而灵活的就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提升组织效能和盈利。这种经营诉求必然会提高对应聘者的要求,经验丰富、综合素质更高的求职者将更具竞争力。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三全育人”在就业工作中的体现。“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人员,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将所有人员的力量都发动起来,人人关心,人人出力,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给予学生就业能力上面的帮助和指导。全过程育人指的是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等同于他受教育的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指的是大学三年,无论是在校的专业学习,还是假期的社会实践,还是实习岗位上的锻炼,都是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过程。全方位育人就是指对学生需要提升的、需要加强的都予以教育、帮助。把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育人环节和内容融入其中,通过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能培训、个性化评估、社会就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加强育人成效。
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的客观要求。强化整体输出。持续拓宽就业工作人员眼界,多维度构建就业帮扶机制。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部门教师、杰出校友以及学长学姐的作用,帮助学生能够在求学中充分获取行业知识、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聘技巧等知识。系统引导方向。将专业实践课程或课题、项目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带着学生从看书到看世界,把就业指导这项工作从阶段性发展成常规性教育。强化实践。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引导他们客观看待、理性思考,才能在就业时找到匹配的岗位。全面细化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精准指导,结合学生的求职能力、求职意向、择业观念、个性特点以及价值取向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尤其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要将解决实际困难和就业指导帮扶相结合;对有心理健康指导、提升能力等方面需求的学生提供帮扶。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构建路径
图据网络。
全员调动,构建就业工作大格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多由院校就业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负责,行政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唱主角,部分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等教学科研人员尚未意识到自身应该发挥、可以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而带有专业、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就业往往更具有技术层面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面向全校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挖掘促进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共通点和协同点,创造就业工作全员育人的环境,将全员育人的就业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增强所有成员全员育人的使命感。构建就业工作全员育人组织架构。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应由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等组成,在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一级体系下构建院系二级就业工作组织,形成就业工作全员育人体系。
全程跟进,强化就业工作全过程。规划就业工作分级指导。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全程育人机制需要将学生整个三年的学习纳入就业指导计划中,对三个年级学生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逐步落实和检验效果。一年级,画好职业生涯规划蓝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二年级,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阔眼界;三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协助毕业生对求职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提振学生的信心,制定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方案。目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就业指导容易形成断档,影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水平,也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经验较少,而6 个月的顶岗实习是学生正式迈入社会之前,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将顶岗实习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锻炼,掌握就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成才观,在就业指导教育当中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之间的角色转变。
全面展开,协调全方位育人机制。课程思政与就业指导高度融合。任课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完成专业教学,还应融合专业前沿信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技术培养,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将就业指导融入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切入学生就业指导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进行。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通过对就业方针政策的解读,对经济热点新闻与就业形势的分析,将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观、职业观的融合,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与就业指导高度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扶就业困难学生。辅导员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特别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提前对毕业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进行预判,结合工作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人文关怀,主动关心学生,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积极疏导。
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多元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应顺势而为,转变思维模式,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构建就业工作“三全育人”机制,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结合实际需求,对就业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制定一系列举措,提高精准就业的服务质量,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步入社会、走向职场,助力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