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RP技术应用于难愈性伤口的效果观察和护理对策探讨

2024-01-06龚细玲谢绍玲陈毅城罗小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6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伤口炎性

龚细玲 谢绍玲 陈毅城 罗小庆

(中山市东升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4)

难愈性伤口是指在采取外科正规治疗措施以后创面愈合时间超过1个月的创面类型,大多在下肢末端发生,目前无明确定义,一直属于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难点。难愈性伤口一般发生于皮肤溃疡、压疮创面、跟骨创伤、创面撕裂患者中,其形成机制复杂,病程比较长。常规治疗属于纠正病因的主要措施,包含局部护理、辅助营养支持、创面清创、清洁换药等,但是治疗期间存在较多不足,例如暴露时间长、治疗起效慢、痛苦感强、治疗周期长、手术创伤重、感染风险性高等,目前针对此类患者在临床实践中依然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1]。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手段,且趋于成熟,难愈性伤口的有关理论知识、治疗水平也越来越专业、系统[2]。现阶段已经有研究证实,难愈性伤口属于细胞层面的病理性向着生理性转化,PRP技术是指采集全血标本提取富含血小板、血浆以及富含生长因子的血液细胞,含有高浓度白细胞、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可以释放多种类型的促组织生长因子,所发挥的抗菌、细胞趋化增殖、血管生成作用显著,可加速伤口生长、修复,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外科以及口腔颌面外科的伤口治疗中[3]。为此,本文展开随机对照试验,探究PRP技术应用于难愈性伤口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所取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市东升医院确诊的56例难愈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对照试验,选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入组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占28例。对照组入组的28例患者,包含男性17例,女性患者共计11例,年龄最小值为34岁,最大值为75岁,平均数为(54.36±4.15)岁;伤口未愈合时间短则34 d,长则45 d,平均(39.52±1.25)d;首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52 cm2,平均(31.44±4.15)cm2。观察组入组的2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值为31岁,最大值为76岁,平均数值为(54.55±4.23)岁;伤口未愈合时间短则37 d,长则42 d,平均(39.44±1.28)d;首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50 cm2,平均(31.26±4.05)cm2。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展开分析对比,差异不明显,具有研究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创面持续时间至少为4周;经检查凝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需要皮瓣、皮片移植治疗;知晓研究内容;均自愿签署知情文件。

排除标准:全身多处部位严重损伤;表现为活动性出血;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近期服用影响血细胞水平药物者;存在窦道、潜行伤口;患有恶性肿瘤者;近期应用抗凝药物、免疫制剂治疗者;深部创面感染厌氧菌者;临床资料缺失以及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前展开常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在入院后1~2 d采取手术麻醉,将创面周围坏死组织、肌肉清除,切缘和创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为2 mm,将瘘管切开以后用刮勺刮除脓性分泌物,应用生理盐水以及过氧化氢进行创面反复冲洗,然后应用1‰的苯扎氯铵溶液浸泡,浸泡时间控制为8 min,然后再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应用镊子夹取无菌纱布蘸取干净。

对照组以此为基础应用负压伤口疗法,在严格清创以后放置敷料和置管,将创口密封,进行仪器检测,选定治疗模式,检查负压效果,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依照患者创面大小、形状进行负压泡沫材料剪裁,然后覆盖在创面区域,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随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值稳定控制在-125~-120 mm Hg的范围内,治疗期间依照患者个体差异合理调整模式,在吸引6 min后间歇3 min,每日治疗24 h,每间隔3 d更换1次敷料以及负压吸引管,直至患者创面符合皮瓣移植条件[4]。

观察组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的同时应用PRP技术,在患者清创之前抽取40~60 mL外周静脉血液样本,将其注入于抗凝管中,应用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时转速调整为35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将下层细胞层除去,剩余血小板、血浆在室温下再次离心,离心条件同为转速3500 r/min,时间15 min,底层为待获取的富血小板血浆,为5~10 mL,清创完毕后将制备好的富血小板血浆、钙凝血酶激活剂混合,在创面外敷,覆盖厚度大概为2 mm,在静置2~3 min后可以形成为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直至患者符合皮瓣移植条件[5]。治疗后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动态监测,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状态,予以患者健康宣传教育,落实饮食指导以及皮肤护理,视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定期换药。

1.3 观察指标 ①创面愈合情况:连续治疗2周以后,计算纳选对象创面愈合率,汇总创面完全愈合时间。②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患者疼痛程度,VAS满分为10分,数值越高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6]。③PUSH评分:选用PUSH评分(压疮综合评分)从渗液量、创面面积、组织类型等方面综合评估创面愈合情况,量表满分为17分,数值越低表示愈合程度越高[7]。④炎性因子指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样本3 mL,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应用ELISA试剂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采集空腹末梢血液样本2 mL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8]。⑤创面修复因子:采取治疗措施前后剪取少量创面肉芽组织,将表面血液、杂质冲洗后放置于玻璃匀浆器中,离心后留取上清液,应用ELISA试剂对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量进行检测[9]。⑥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患者治疗途中是否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不良情况,计算并对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值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创面愈合情况、VAS评分等均归属于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现,检验方式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不良反应为例,表现形式为例数、率(n,%),予以χ2检验。P<0.05即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情况 治疗2周后,以对照组评估结果为参照,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65.44±4.30)%],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1.39±3.14)d]较短,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为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

2.2 VAS评分 采取治疗措施前,两组间VAS评分展开对比,比较结果为P>0.05;治疗后,进行VAS评分再次测定,所得结果为观察组偏低,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为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

2.3 PUSH评分结果 落实相应的治疗方案前,PUSH评分展开组间对比,比较结果为P>0.05;执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后,观察组PUSH评分相对于对照组偏低,比较结果为P<0.05。见表3。

表3 两组PUSH评分对比(分)

2.4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机体炎性因子指标,即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落实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后,两组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控制效果更为显著,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为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2.5 创面修复因子 治疗前,两组创面修复因子等指标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创面修复因子指标参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创面修复因子指标对比

2.6 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分析 在落实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后,观察组入选对象未发生发热,有2例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出现红肿症状者有1例,分析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入选对象在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红肿症状,出现发热症状者3例,疼痛发生者共计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1%,可见观察组治疗安全性较高,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结果为χ2=4.909,P=0.027。

3 讨论

伤口愈合是指多因子、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种复杂动态过程,此过程被打乱以后伤口愈合会受阻,逐步发展为难愈性创面[10]。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有所加深,在这种情况下难愈性伤口发生率逐步上升。临床上出现难愈性伤口的患者大多伴随发生炎性反应浸润问题,不仅会增加创面疼痛程度,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直接影响[11]。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相关因素,包含创面感染、血供不足、糖尿病以及应用化疗药物等,目前针对难愈性伤口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在于清创,将创面分泌物、坏死组织切除,对于创面炎症难以实现快速控制[12]。可见,对于难愈性伤口患者而言快速控制创面炎症、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属于关键性措施。

此次研究旨在分析难愈性伤口患者应用PRP技术所取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PUSH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创面修复因子,数值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治疗2周以后,分析创面愈合率、创面修复因子,均显示观察组偏高,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较短,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VAS评分、PUSH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偏低(P<0.05),提示难愈性伤口患者应用PRP技术可促进创面修复。分析原因主要在于PRP是一种血浆制品,其中富含多种生长因子以及血小板,在全血离心、去除红细胞以后获得,不仅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还可以加速组织修复、再生,对于细胞更新和分化具有理想效果[13]。PRP技术属于调节炎性反应、刺激组织修复的新型生物治疗技术,在难愈性伤口愈合、组织修复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分析PRP技术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释放大量趋化因子、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其他凝血因子以后在创面位置处进行持续附着,可有效加速组织修复进程[14-15]。PRP中因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在难愈性伤口治疗途中提供纤维蛋白支架,在加速创面修复的同时减少渗液,可促进创面收缩,既能够为肉芽组织的生长提供湿润再生环境,还能够吸收渗出液,在促进修复细胞增殖、迁移的同时避免发生体液丢失,增强了创面和机体抑菌、抗感染能力,有效杀灭病原菌,存在的致密网状结构可以阻挡病原菌抵达创面[16-17]。难愈性伤口因比较特殊,表现为创面大、解剖特殊、皮瓣生长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常规疗法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而PRP技术在应用期间能够加速细胞分裂增殖,有利于弥补伤口内生长因子缺失问题,突出了多方面优势,以抑制伤口局部炎症、促进血供重建为例,可有效弥补常规治疗手段中存在的局限性,进一步加速伤口愈合[18]。

综上所述,难愈性伤口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应用PRP技术在促进创面康复的同时能够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可提升创面修复因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且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伤口炎性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伤口“小管家”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