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训练对低视力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1-06梁美德施文建林良烽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6期
关键词:交互技术体感康复训练

梁美德 施文建 林良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国内外相应研究文献显示,近年来视力残疾发生比率逐年上升,会对人群生活及工作产生极大影响,其很难进行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或其他活动,对患者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1-2],其中低视力是典型视功能障碍[3],也归属于视力残疾的一种。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低视力的致病病因仍在探索中,低视力患者的临床治疗,多以康复训练为主,辅助一定的现代训练技术。而Kinect体感交互技术是近年来运动康复领域中一种新型训练思路[4]。这一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将使用者的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语音等相应信息经过传感器处理之后,发出一定的指令,指引系统进行操作。与传统康复训练有所不同,这种基于体感交互技术展开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精准计算出患者的关节点位置并结合动作到位的情况,判定出患者是否有效达成康复训练标准[5-6]。为此,本次研究活动选择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加常规康复训练以及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康复训练干预,对比分析临床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泉州特殊教育学校的60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7±1.2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3±1.31)岁,病程均为6个月。另外,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专业医师按照WHO推荐的低视力诊断标准确诊低视力疾病,且矫正视力均介于0.05~0.3。本次研究对象排除精神认知障碍患儿、严重身心疾病患儿以及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患儿。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在研究前签署同意书,全程配合研究。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给予所有研究对象相同规格的光学助视器训练视觉。助视器型号:国产眼镜式(+12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额外增加30 min感统训练,辅助完成视力训练任务,观察组患儿则进行Kinect体感交互技术训练。运用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将对照组患儿实施的感统训练动作,投射至常见的卡通动漫角色身上,再通过动画演示,激发患儿训练兴趣。此外,额外增加了趣味游戏环节,能够让患儿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Kinect体感设备还可同步实现患儿康复训练效果评分,精准反馈训练结果。

训练设计:本次Kinect体感交互技术与运动康复训练的结合方式,以滑雪闯关趣味游戏为蓝本,既能让患儿在娱乐中完成运动康复训练,又能较好地被患儿理解并接受。主要训练流程如下:①引导患儿做好准备,两脚微微岔开,并保持与肩膀同宽。②患儿做膝关节屈曲动作,游戏中的卡通动漫人物将获得加速。③患儿移动身体重心,左右摆动,帮助卡通动漫人物调整前进方向并成功跨越障碍物。④患儿由膝关节屈曲转为伸展,可帮助动漫人物完成跳跃任务,游戏中设多个跳跃关卡,包含“水晶峡谷”“竞速山脊”等。此外在滑雪闯关趣味游戏之中,患儿可及时从屏幕上观看自身闯关的关卡数以及完成时间。并且游戏中还配备了具有一定听觉刺激的音乐曲目和引导语言,利用这些因素,刺激患儿,加强患儿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结合患儿病情变化情况灵活调整,每次训练应保持在30~40 min,持续训练6个月。患儿临床训练治疗期间,负责人应注意定期为患儿进行评估,随访观察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低视力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LVQOL)作为评估标准。评估指标包含4大类目,细分成25个细条目,满分分值为125分[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训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儿童CLVQOL各项评分比较:训练前,两组儿童CLVQOL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儿童CLV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CLVQO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成长,会与其自身成长发展相关,并且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9-11]。患有低视力的儿童,在视觉系统发育上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并且受视觉障碍影响,其他感觉统合能力容易出现薄弱问题,尤其相较于正常儿童而言,视力障碍会导致其肢体功能平衡度下降,运动协调能力也不达标[12-13]。相关研究文献证实[14-17],针对低视力儿童给予助视器辅助视觉康复训练,再配以系统化、高效化的感觉统合训练,所能完成的康复训练效果更为理想,将有效提升患儿身体各项感觉综合能力。因此在给予低视力儿童临床康复训练时,引入感觉统合训练模式,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Kinect体感交互技术主要借助于Kinect深度传感,精准识别图像中正在移动的物体,与人眼作用机制相似,可以将焦点聚焦在移动物体之上。将其融入到感觉统合训练之中,可以借助深度传感模式,准确寻找并识别出患儿的体位运动情况,并借助其内部的自有功能实现人机交互,从而帮助患儿完成康复训练的目的[18]。同时,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在作用机制上还能借助其深度传感作用,准确评估出使用用户与体感训练设计的障碍物之间距离[19]。因此,目前Kinect体感交互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逐渐走进康复训练或其他视障人士导航临床应用之中[20],但针对低视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应用还较为有限。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Kinect体感交互技术游戏训练,通过卡通人物的动作模仿将其与患者康复动作相关联,并设置一系列游戏关卡,用于调动患儿康复训练体验与兴趣。结果显示,在Kinect体感交互技术辅助下开展的感觉统合训练,在连续作用6个月之后,患儿各项视力评分分值均有所提升,并优于对照组。足以见得,Kinect体感交互技术辅助的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发挥其技术优势,打造逼真有趣味的康复训练游戏或环境,让患儿能够在康复训练之中调动起十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综上所述,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对低视力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交互技术体感康复训练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虚拟交互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分析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在媒体的应用和前景
VR交互技术在中小学拓展课程中的应用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