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效果及HAMD、HAMA评分影响分析

2024-01-06张农惠王巧容李海燕梁传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6期
关键词:导向营养心理

张农惠 王巧容 李海燕 梁传丽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遗传性疾病、白血病、恶性实体瘤等疾病的重要方法,以重新建立造血功能、免疫功能,见效快、疗效好,而迅速得到推广。但是,患者由于移植期间需要处于封闭治疗环境,同时需要承受免疫抑制剂、大剂量放化疗等造成的不良反应,加之能否成功植活具有不确定性,而产生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疾病治疗及恢复,故有必要提供一定的护理支持[1-4]。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通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以问题为本”的理论,可以发现护理问题,以及用批判性思维整理、分析问题,同时结合患者需求、相关护理文献、临床护理经验等拟定问题解决方案,向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有助于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帮助患者保持良好身心状态,不过关于其应用在HSCT患者中的效果尚需验证[5]。因此,本文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88例HSCT患者,就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应用在HSCT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88例HSCT患者,参照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纳入51例)、观察组(纳入3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33.7±3.8)岁;M5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者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者4例、M2a者8例、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者7例、NK/T细胞淋巴瘤/白细胞者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9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者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4例、急性髓样细胞白血病者1例、多发性骨髓瘤(MM)者8例、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者1例、左乳粒细胞肉瘤者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者1例。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4.4±3.5)岁;AA者2例、ALL者7例、AML者13例、MM者4例、ALL/周围神经病变者1例、淀粉样变1例、淋巴瘤者3例、慢粒急变者1例、M2者1例、白血病者1例、MDS者2例、地中海贫血者1例。两组基本病例资料(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HSCT指征。②意识清晰。③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①交流、智力、精神障碍者。②中途退出、死亡者。③非首次行HSCT者。④多重耐药菌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口头介绍疾病、HSCT、移植仓,强调作息制度、注意事项等,完善常规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全程清淡饮食,多饮水,避免损伤口腔与消化道,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遵医嘱规范用药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提供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①组建小组:由护士长1名、康复师1名、心理医师1名、主任医师1名、责任护士5名、营养师1名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小组,全员集中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的内涵、操作流程、要点等,最后经考核合格后参与临床工作。②统计问题:于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全面收集姓名、家庭成员、联系方式等基本资料,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并且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沟通,查找、分析护理问题。③总结问题:a.认知方面。患者普遍欠缺疾病、HSCT、自护等相关知识,容易影响疾病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状况及恢复效果;b.心理方面。过度焦虑、抑郁,心理适应性差;c.营养方面。HSCT会造成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营养摄入量减少、蛋白质需求量增加,导致营养失衡,影响免疫功能及临床结局;d.活动方面。HSCT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空间限制、长期卧床等会造成肌肉流失、体质量下降、运动能力降低。④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等,明确上述问题解决措施,包括。a.认知方面:移植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小组成员、移植流程,告知入室前注意事项,带领其参观移植室环境,详细说明心理因素、充足营养、家庭支持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b.心理方面:一是患者入住移植室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沟通时声音和缓、温柔,保持微笑,采用鼓励性、安慰性话语,同时关心照顾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社会角色,以及消毒通信设备,鼓励患者借助电话、探视窗等与亲朋好友沟通,或是借助听音乐、观看影视剧等分散注意力,积极调节心态。二是预处理阶段患者容易出现腹泻、食欲不佳、呕吐、便秘等情况,从而表现为拒绝配合治疗、沉默、消极等,此时需要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原因,提供针对性、个体化心理疏导,以及认真向其阐述身体不良状况的成因,同时列举成功病例,引导家属多与患者视频通话,增强治疗信心。三是移植后,患者因长时间待在移植室,往往情绪低落、易暴躁,迫切希望出移植室,从而拒绝配合治疗,此时需要借助想象疗法、音乐放松疗法等展开心理护理,使其忘却身体不适、所处环境,消除不利于治疗的不良行为。c.营养方面:一是移植前,做好餐具消毒工作,以微波炉加热食物,保证饮食营养达到标准,同时以鱼肉、猪肉、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若是食欲欠佳,可以在加热食物时放入适量醋。二是预处理阶段,结合患者身体症状、饮食喜好等确定营养食谱,例如若有便秘症状,可以添加膳食纤维,改善肠胃蠕动;若有腹泻症状,尽量食用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预处理期间禁食过硬固体、辛辣油腻食物,以白粥、鸡汤、牛奶、蛋汤等软质清淡流食为主,少量多餐,多喝水。三是移植后,结合患者胃肠功能确定饮食计划,包括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逐渐增加食量,禁生冷食物等。d.活动方面:一是移植前进行抗阻训练、伸展运动,每日20~40 min。二是移植后早期进行上下肢伸展训练、力量训练、渐进性耐力训练,每日40 min。三是指导患者出院后以弹性阻力训练增强腹部、上下肢肌肉力量。

1.3 观察指标 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前者共96分、7个因子(涉及认知障碍、体质量减轻、睡眠障碍等),后者共56分、2个因子(涉及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随着分值降低,提示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有所减轻[6]。②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共80分、3个维度(乐观、自强、坚韧),随着分值增加,提示心理弹性增强[7]。③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包括面对(32分、8个条目)、屈服(20分、5个条目)、回避(28分、7个条目),随着分值增加,提示患者选择该项应对方式的意愿越强烈[8]。④营养指标:评价指标为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体质量,方法为采血(3 mL)、获取血清(15 min、3000 r/min离心),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ALB、TP,以统一体质量电子测量仪测量体质量,测量时适当脱去厚重衣物,放松肢体,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数值。⑤生活质量问卷(GQOLI-74):评价因子为心理功能(100分)、躯体功能(100分)、社会功能(100分),随着分值增加,提示生活质量提高[9]。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分析数据,HAMD、HAMA、CD-RISC、MCMQ、营养指标、GQOLI-74以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D、HAMA、CD-RISC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HAMD、HAMA、CD-RISC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HAMA、CD-RI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MCMQ比较 护理前,组间面对、屈服、回避评分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CMQ比较(分)

2.3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护理前,组间ALB、TP、体质量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ALB、TP、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2.4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结果为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I-74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白血病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恢复正常免疫及造血能力,但是移植过程容易影响患者心理、功能、生活质量,增加身心痛苦,故有必要提供一定的护理支持[10-11]。本次研究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对HSCT患者有较好效果,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本研究观察组HAMD、HAMA低于对照组,CD-RISC高于对照组,P<0.05,与郭文静[12]学者的报道一致,分析原因:HSCT患者容易因疗程长、经济压力大、自我形象紊乱、缺乏相关知识、封闭移植环境、治疗风险大、化疗不良反应多、生活规律改变等出现明显情绪变化,影响心理健康程度,而常规护理内容简单、连续性不强,难以有效分析且解决患者心理困扰,增强心理弹性;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该方法通过组建小组,能够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措施奠定基础,通过统计、总结心理问题的类型、成因等,可以深入分析此类患者负性情绪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采取解决方案,通过在移植前展开认知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HSCT、治疗环境,减轻陌生感、抵触感、不安感,通过分阶段展开心理疏导、安慰,则结合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心理变化特点进行心理指导,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更有助于了解、探究患者内心情感变化,调动其抗争疾病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焦虑、抑郁情绪[13-14]。

第二,本研究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不稳定状况时采取的措施,积极应对方式更有助于保持乐观心态,减轻身心刺激,尤其是对于HSCT患者而言,除却疾病本身较为凶险外,治疗过程亦十分复杂,所以患者应对方式间接或直接引导着疾病进程,而从研究结果来看,常规护理因为被动性强,在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方面的效果有限。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该方法通过积极分析HSCT患者认知、心理、营养、活动方面的问题,并且结合临床经验、相关循证证据等展开多元化、多层次护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身心适应性,有效开发其内心潜能,促使其更为主动、积极地面对疾病,改变疾病应对方式[15]。

第三,本研究研究观察组ALB、TP、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对于HSCT患者而言,高剂量放化疗容易损伤消化道上皮细胞,引起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良症状,加之免疫抑制剂会削弱免疫功能,使得膳食摄入种类受限,均会提升营养不良风险[16-18],而常规护理中的营养护理措施较为简单,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该方法既能从认知角度纠正营养误区,也能结合治疗阶段提供规范化、科学化营养指导,亦通过合理地运动干预促进胃肠蠕动,故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道状况及营养指标,满足能量需求。

第四,本研究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较之常规护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具有针对性、主动性、服务性、全面性等特征,可以兼顾患者认知、心理、生理等多样化需求,同时也能按照治疗进展进行差别化护理指导,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HSCT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既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弹性,也能改善应对方式、营养状况,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导向营养心理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偏向”不是好导向
心理感受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