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

2024-01-06缪连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6期
关键词:脑梗死有效率心理

缪连香

(崇仁县人民医院,江西 崇仁 344200)

脑梗死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其中老年患者是脑梗死的高发群体。脑梗死可分为缺血性、出血性脑梗死两种,又可包含实质性出血、脑室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风险高、危险因素多且后续并发症多的临床特点[1-2]。该疾病往往需要较为长期的治疗和恢复,期间易诱发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及不良心理状态,发生医患矛盾、投诉等事件风险较高,从而引起诸多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和恢复。临床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患者对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因此也需要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提升患者的认知度,使其配合治疗,改善临床指标,降低相关性风险因素[3-4]。本文主要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分析其对临床具体效果及护理有效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性检查并经资深医师诊断后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均知晓实行护理及研究的目的并同意。③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④未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配合度良好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血液系统类疾病者。②无法完全配合本次研究者。③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④已实行相关性护理的患者。⑤病危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师为患者开展辅助治疗的护理类相关工作,具体如下。为患者提供整洁的病房,定期实行消毒杀菌;密切观察相关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及时调整室内温度、湿度、亮度;及时处理患者的分泌物、异物及污渍,保障患者的舒适度;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告知其病情变化及治疗方式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对临床护理人员实行健康教育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包含健康教育的方式,如口头健康教育、信息推送、音频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疾病发作的原因和危害、治疗方式及效果、后续风险因素、相关药物介绍、作息饮食对疾病的影响等,完成相关知识培训后并实行考核,达标后护理人员才能正式实行临床护理。②生活健康知识:告知患者疾病用药相关知识,如阿托伐他汀类药物能够降脂,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患者若出现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护人员;卧床修养时也要注重翻身活动,避免呼吸道、泌尿系统及肺部感染;注重饮食、饮水健康,禁忌不良嗜好。③心理健康引导: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心态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更利于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脑梗死患者,因受到病情的折磨及院内陌生环境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更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心理引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拥有积极的治疗心态,更利于疾病的治疗。④运动训练:告知患者虽然该疾病需要卧床静养,但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压疮、血栓等临床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需要及时、适量地进行活动来预防临床并发症。⑤饮食健康指导:告知患者低盐、低脂性食物更利于消化,且对疾病的治愈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注重营养物质的补充,如蛋白质、维生素等;鼓励患者多经口饮食;对吞咽困难患者讲解鼻饲饮食的作用和必要性,提高临床依从度。

1.3 观察指标

1.3.1 不良心理状态 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标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3.2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 参照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估患者自护能力、健康认知、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认知4个方面的护理能力,评分标准每项0~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强。

1.3.3 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健康行为依从度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或临床询问问答形式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标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越高。通过临床观察与记录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度,其内容包括按时正确用药、规律作息、禁忌不良嗜好、适当运动、合理饮食5个方面。

1.3.4 NIHSS与Barthel指数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越良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1.3.5 有效率评价 通过NIHSS评分情况来评估护理有效率,NIHSS评分降低90%及以上为显效,降低15%~89%为有效,降低1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例数×100%。

1.3.6 生活质量 参照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在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量表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心理状态、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状况8个方面。

1.3.7 护理满意程度 采用我院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问卷评分标准为0~100分,其中分数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比较(分)

2.2 两组ESCA评分比较 观察组ESCA评分中自护能力、健康认知、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健康行为依从度比较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中正确用药、规律作息、禁忌不良嗜好、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依从度比较

2.4 两组NIHSS与Barthel指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NIHSS与Barthel指数比较

2.5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n(%)]

2.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估中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心理状态、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2.7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8。

表8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中老年人群患上突发性疾病的概率较高,其中脑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危急性,对老年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主要致病因素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超重、高脂血症等多种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也较大。脑梗死导致脑血管闭塞而造成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随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但该类患者因担心后续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心理状态较差,其临床不适感也较为明确,加之恢复周期漫长,诸多因素叠加导致其临床风险增加[5-6]。

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较低,不良情绪及负面心态较为严重,常规护理多针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实行护理干预,无法使患者深入地认识疾病,从而导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存在偏差,将治疗结果过于理想化。一旦治疗效果与其理想有偏差,易发生临床纠纷、矛盾或投诉等不良事件,造成不良影响,患者临床依从度较低,也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无法保障最终的治疗效果[7-8]。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诸多临床科室在实施护理中增加了健康教育环节,力求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纠正认知偏差或相关误解,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度[9],从而更利于疾病治疗、护理的实施顺利。在实际应用中,护理人员分别对患者的生活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运动饮食健康方面实行健康教育,通过采取口头教育、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使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更利于患者认知的提升,提高临床依从度[10]。本次研究结果中,实行健康教育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ESCA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健康行为依从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实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较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多个方面实行循序渐进的健康知识教育从而更深一步地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拥有良好的治疗信心[11]。同时在相关性研究中也通过对临床脑梗死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显示其更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且对患者的依从度、不良心理状态、生命质量中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相关性比较结果与本文结果较为一致,充分证实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12-13]。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实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疾病治疗和患者机体的恢复,可改善相关性临床指标水平及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健康行为依从度、护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总满意度,还能改善ESCA、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脑梗死有效率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心理感受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