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论证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2024-01-05陈宝桂
摘 要:科学论证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亦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的依托。在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验内容,沿着“情境设计—问题提出—组内论证—组间论证—进行实验—归纳结论—得出结论—反思整理”这一过程,应用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使学生在建构科学认知的同时发展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以“摆的快慢”为例,以实验教学过程为重点,具体论述了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以期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论证;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2-0044-03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论证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科学家会对自然科学领域的事物进行批判、质疑,提出新观点,继而进行推理、实验,得到相应的证据,支持自己的新观点,尤其通过应对同行的质疑并辩护自己的观点,得到新的科学结论。如此过程,正是科学论证的过程。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也需要经历科学论证过程。在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中,小學生不仅可以建构深刻的科学认知,还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科学思维,建立科学观念,提升探究实践能力。所谓科学论证,是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基于各种证据,有逻辑地提出假设,与他人互动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
继而通过实验得到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评价、质疑他人观点的过程[1]。实验课是科学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在实验课上,学生会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科学现象,论证自己的观点,归纳出自然现象及规律,建构良好的科学认知,同时积累科学论证经验,增强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实验课是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的依托[2]。对此,教师要聚焦科学论证,实施小学实验课教学。综合ADI论证模型、PCRR 论证模型、Osborne 的论证教学框架及科学论证的内涵、科学实验教学流程,教师建构出聚焦科学论证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型(如图1)。以“摆的快慢”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实施科学实验课教学:
一、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一个环节,重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的保障[3]。有效的情境设计可以夯实科学论证基础。这里的情境设计是指教师依据科学教学内容,引入生活现象,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玩过秋千,感受了不同高度秋千的摆动幅度,建立了感性认知。秋千的摆动背后蕴含着科学知识——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于是,教师结合科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借助电子白板展现游乐场的秋千项目。趣味且熟悉的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走进真实的场景,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二个环节,重在引出实验内容。所谓问题提出是指教师依据教学情境,不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步步地引出实验内容,增强学生探究兴趣,推动实验教学发展[4]。
在学生进入真实场景后,教师向他们提出问题:
“在观看视频或玩秋千时,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趣的现象?”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或回顾视频内容,或回顾生活经历,积极动脑,描述有趣的现象。有的学生说道:“秋千的摆动幅度不同。”教师进行肯定性口头评价,同时向学生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认真思考,提出不同的猜测,如“秋千的高度不同”
“秋千上的人重量不同”“风力大小不同”等。面对不同的猜测,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于是,
教师进行引导:“面对不同的猜想,我们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单摆模型进行研究。我们到底要怎样研究呢?”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趁机开展实验活动。在问题提出阶段,学生始终发挥思维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初步进行了科学论证,便于进行深入论证。
三、组内论证
组内论证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步骤的环节。在进行组内论证时,学生会以提出的猜想为中心发散思维,提出支持观点或反驳观点的证据,由此碰撞出思维火花,理清实验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顺其自然地积累科学论证经验,锻炼科学论证能力。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各组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先回答问题,再引导本组其他成员提出观点或意见。各组组长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证据,回答问题。如有组长说道:“我认为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系。因为视频内容显示,摆绳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小组其他成员受到激励,积极思维,联想其他的影响因素。一位组员说道:“我也觉得摆动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但是,我觉得还和人的重量有关——人越轻,摆动越快。”另一位组员提出疑问:“我们现在在研究单摆的摆动快慢,而你提到的却是摆锤的不同。”同时,有的组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摆动时会出现一个角度,
当有角度时,单摆才能摆动。”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思考,提出疑问:“摆动的角度和什么有关系?”组员们继续思考、交流。最终,小组长归纳本组组员的论证结果——摆长影响摆的快慢。
在此认知的支撑下,小组长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引导成员讨论实验方法和步骤。有组员在已有实践经验的支撑下,说道:“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结论,可以使用控制变量法,确保摆长不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可以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依次操作不同的摆。在操作时,要将摆放在相同的高度,使其下落,观察摆的快慢。”其他组员边倾听边想象画面。之后,小组长整理实验方法和步骤,制作实验方案报告。在整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成员积极思维,运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不断论证的过程中,全体成员集思广益,统一观点,明确实验方法和步骤,夯实实验操作基础。
四、组间论证
组间论证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四个环节,是小组汇报论证成果,互相评价审阅,指出问题,修改提炼,回应反思的活动[5]。在此活动中,各组面对不同的观点,发散思维,呈现其他证据,反驳观点,最终达成统一认知,确定实验方案。
在确定实验步骤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毛遂自荐,展现观点与实验步骤。如有小组代表说道:“我们组认为摆的快慢和物体重量有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准备先在保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放置一个螺母,记录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接着,放置两个螺母,记录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之后,按照如此方式,摆放三个、四个、五个螺母,记录时间,最后对比用时情况,
确定摆的快慢。”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联系本组的论证情况,提出疑问:“怎样证明速度变化?”小组代表说道:“我们可以收集摆动的时间和速度。”有学生提出疑问:“怎样收集速度?”在小组代表无法作答时,其他学生给出答案:“我们可以测出总时间,然后用总时间除以次数,得出每次摆动的时间。”面对此答案,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摆动的幅度不同,用时不同,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不测量速度,直接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单摆摆动五次的总时间。当总时间长时,说明摆动得慢。”经过这样的讨论,小组代表反思本组的实验步骤,自觉解决实验问题。
教师则按照如此方式,引导其他小组展现实验步骤,全体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比较摆动的快
慢。那么,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比较呢?”如此问题引发了全体学生新一轮的论证。经过不断的论证,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继续与小组成员合作,制订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推动实验活动开展。
五、进行实验
实验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五个环节,是学生依据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获得现象(证据),论证观点的活动。在体验此活动时,学生会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自然而然地论证观点,建构深刻的科学认知。
在组间论证结束后,教师为各组分发实验材料,组织小组合作操作实验。在此过程中,各组组长选出代表,鼓励其动手操作。同时,组长带领其他成员认真观看实验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指出操作问题。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验顺利进行。小组成员观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小组成员因
此获得证据,自觉地论证了观点,建立了良好的认知。
六、归纳结论
归纳结论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六个环节,是展示实验过程和结论,全体学生进行讨论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全体学生有可能直接获得一致的结论,也可能会遇到结论相悖的情况。在遇到结论相悖的情况时,全体学生再次进行组间论证、操作实验、归纳结论。全体学生通过体验如此活动,可以建构正确的科学认知,丰富科学论证经验,切实提升科学论证水平。
例如,在实验操作后,小组派出代表,主动呈现实验结论。小组代表说道:“我们测量了不同数量螺母情况下的摆动次数,但是次数没有差别。这是为什么?”其他学生在了解问题后,设想不同的答案,踊跃作答。全体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逐步达成统一认知——没有一次完整的摆动过程。为了更好地支持论证,学生记录了完整的摆动过程。教师就此进行总结:
“科学实验是允许有误差存在的。”之后,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呈现实验结论。全体学生发现问题,认真讨论。最终,全体学生得出结论:“摆的长短是影响摆动快慢的重要因素。摆长越长,摆动得越慢。”
七、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七个环节,是指各组成员梳理、总结正确结论。小组合作是学生互帮互助、弥补认知不足的途径。在全班归纳结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合作总结结论。
具体而言,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请各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归纳实验结论。”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长選择组员,鼓励其描述实验结论。同时,组长激励其他组员认真倾听,提出问题。比如,有组员提问:“为什么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在验证摆的长短对摆的快慢影响时,控制了哪些变量?”其他组员回顾实验过程,结合实验现象认真作答。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通过进行小组讨论,弥补了科学知识的不足,同时掌握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八、反思整理
反思整理是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的第八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实验过程,梳理科学观点及证据,总结实验步骤和方法。学生体验反思整理活动,正是再次经历科学论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查漏补缺,扎实掌握科学实验内容,弥补科学论证认知不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各组合作归纳实验结论后,教师提出任务:“请大家回想实验过程。想一想,在实验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哪些观点,使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是如何操作实验的,以及得到了怎样的结论。在回想的过程中,制作思维导图,展现实验过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逻辑思维作用,回想实验课学习过程,建立思维导图,系统展现观点、证据,归纳结论。
九、结束语
总而言之,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师教学的助力。在实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立足聚焦科学论证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型,使学生获得科学论证的机会,扎实掌握科学知识,积累科学论证经验,提高科学实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嘉欣.聚焦科学论证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行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2] 邓学梅.小学高年级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与测量[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3] 黄泽玲.基于概念卡通的小学科学论证教学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
[4] 雍星星.基于TAP的小学科学论证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J].生活教育,2020(11):77-80.
[5] 任英丽.引领科学论证 培养实证精神: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17):125-126.
作者简介:陈宝桂(1977.10-),女,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