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体验”模式下幼儿运动能力培养探究
2024-01-05林衔
摘 要:运动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伴随幼儿终身。幼儿教师理应重视幼儿运动,运用恰当的模式,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爱生活体验”模式是一种新模式,是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助力。文章围绕“‘爱生活体验模式下幼儿运动能力培养策略”,分两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一部分重点论述相关概念,第二部分论述实践策略。
关键词:幼儿;运动能力;“爱生活体验”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2-0023-03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阐明了运动之于幼儿的影响,要求幼儿教师丰富运动模式,引导幼儿积极地体验各类运动,使运动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让运动伴随幼儿终身。生活是幼儿成长的沃土,是幼儿日常运动的平台。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生活教育理念,结合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教师探索出“爱生活体验”模式,旨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欢乐的环境中建构良好的运动认知,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
一、“爱生活体验”模式下幼儿运动能力培养的界定
(一)“爱生活体验”模式
“爱生活体验”模式是指幼儿掌握生存本领,学会做人法则,享受生活之乐,身心都得以成长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支持幼儿身体在场,体验生活乐趣;促进幼儿心理满足,萌发爱生活情怀;推动儿童精神成长,成长为“乐生活”的人。该模式中的“生活”不是一种被指定的和被控制的生活,而是幼儿在轻松、自主、快乐的环境中进行身体在场、心理满足、精神成长的生活实践活动。
(二)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1]。对幼儿来说,运动能力主要包括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等。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除了强身健体外,还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二、“爱生活体验”模式下幼儿运动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運动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在实践“爱生活体验”模式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生活为立足点,以幼儿园和家庭为平台,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助力幼儿投身各种运动。
1.幼儿园: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1)活用自然空间,打造运动乐园
幼儿运动环境的创设讲求天人合一、效法自然[2]。活用自然空间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应合理分析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在了解地形地貌、地理气候、植被情况等基础上,恰当利用自然环境,依据不同区域的现状与需求,打造出运动乐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例如,本园室外种植的树木郁郁葱葱,仿若森林一般。教师在天人合一、效法自然原则的指引下,创设了“森林战士”运动区域。依托该运动区域中错落有致的树木,教师设置吊桥、爬网,为幼儿搭建了平衡训练、攀爬练习场所;用伪装网搭建隧道,为幼儿搭建了练习匍匐的场所。
又如,本园室外绿地面积广阔。教师在遵循天人合一、效法自然原则的情况下,创设了“大冒险”情景运动区。在该区域,教师在绿地上摆放大小、高低不同的木梯、木箱等物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攀爬练习场所。因为绿地高低起伏不定,所以教师插上粗细、高低不同的梅花桩,为幼儿提供平衡练习场所。此外,
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在梅花桩上方1米处安装了攀爬网,让幼儿进行攀爬练习。
这样的运动环境很容易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不同的运动区域成了幼儿运动的乐园。
(2)依据幼儿情况,营造愉悦氛围
运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尤其,愉悦的精神氛围很容易使幼儿产生运动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大胆尝试,有利于幼儿在掌握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增强运动能力,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幼儿是愉悦的精神氛围的受益者。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营造愉悦氛围。
例如,大部分幼儿在体验生活、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认知了四季。基于幼儿的认知情况,教师在户外创设了大自然手工区域。在该区域,教师依据四季的变化情况,设定不同的环境主题,并布置相关的手工制作任务,驱动幼儿动手操作,营造出愉悦的运动氛围。以秋季为例,教师将幼儿带进大自然手工区域,布置手工制作任务——收集落叶、树枝、花瓣,创设花叶飘零的场景。幼儿在任务的驱动下观察区域周围的环境,在落叶、树枝、花瓣区域内快速地奔跑,认真捡拾。在得到充足的材料后,幼儿通力合作,设想场景,继而“加工”不同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教师则和幼儿一起将作品粘贴到幕布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精神放松,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教师把握时机,以落叶飘零场景为依托,创设多种多样的小游戏,如“落叶飘飘”“眼疾手快”等,引导幼儿进行走、跑、跳、抓等。幼儿踊跃地参与游戏,运动氛围愈加轻松、愉悦。尤其,幼儿能够因此提高运动兴趣,积极体验,顺其自然地获得身心发展。
2.家庭: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园合作是幼儿发展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3]。在营造幼儿园运动环境时,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环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使幼儿积极体验家庭运动。
例如,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幼儿带来深远的影响。倘若家长能日常坚持运动,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无声无息地熏陶幼儿,使幼儿投入家庭运动中。对此,幼儿教师要利用主题班会、在线沟通等方式,引导家长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鼓励家长坚持进行日常运动。
又如,大部分家长缺乏引导幼儿运动的经验。尤其,一些成人运动不适合幼儿。倘若家长引导幼儿体验成人运动,很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此,幼儿教师要迁移自身引导幼儿运动的经验,利用面对面交流、在线交流等方式,和家长一起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剖析幼儿的运动兴趣,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情况。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可行性的游戏,诸如“手脚并用”“炫彩保龄球”“风火轮”“袋鼠跳跳”等。家长会被游戏吸引,利用闲暇时间和幼儿一起体验。亲子运动的开展不仅使家庭运动环境愈加轻松、自由,还使幼儿提高了运动兴趣,掌握了运动知识、技能,有利于实现“爱生活体验”模式的价值。
(二)利用好幼儿一日活动
一日活动是幼儿获得良好成长的助力。一日活动中有诸多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机会。幼儿教师要把握一日活动中的运动契机,安排恰当的运动游戏,使幼儿获得运动机会[4]。
1.在晨间活动中安排运动游戏
晨间活动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第一项活动。晨间活动的任务有二:一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活跃四肢、大脑;二是让幼儿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运动游戏是落实这两项任务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幼儿在体验运动游戏的过程中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感,并有效活动身体。
例如,在幼儿入园后,教师可以陪伴他们自选活动区,自选想玩的游戏材料。“翻山越岭”游戏区设有高低不同的梯子、长短不同的长板等材料,幼儿三五成群地翻越一座座“高山”。“足球小将”游戏区设有障碍物,幼儿迁移认知,进行单脚点球、抱球、转球、抱球绕障碍物跑、抱球跨越障碍物等活动,展现自己的天性。
在体验不同的运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享受运动乐趣,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动脑,设想不同的游戏方法,主动实践,顺其自然地完成了晨间活动任务,尤其锻炼了运动能力,便于积极体验后续活动。
2.在户外活动中安排传统游戏
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长一般为两个小时。传统游戏有较强的趣味性、运动性,将其融入户外活动中,不但可以充实户外活动,还可以使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发展运动能力。幼儿教师要依据幼儿成长情况,组织幼儿开展传统游戏活动。
例如,中班幼儿的奔跑能力已经有所增强。在体验手工活动时,他们使用稻草、饮料瓶制作了“龙头”,
捆绑稻草制作出了“龙身”。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便可鼓励幼儿将小竹竿插进“龙头”“龙身”,和小伙伴一起“舞龙”。同时,教师播放动感十足的音乐。幼儿伴随着音乐,或走,或跳,或跑,让“龙”们自由嬉戏,乐在其中。
又如,小班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跳跃能力有待提升。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便可组织“石头、剪刀、布”游戏。在参与游戏时,幼儿两两结对进行“猜拳”。在“猜拳”时,幼儿如果要出“布”,就需要向上跳起来,落地时张开双腿;如果要出“锤子”,则向上跳起,落地时合并双腿;如果要出“剪刀”,则需要向上跳起,落地时一腿在前,一腿在后。
(三)提供多层次的活动
“爱生活体验”模式强调让每个幼儿获得运动机会,在运动中获得良好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多层次的活动。
1.针对小班幼儿的运动
小班幼儿的动作表现较单一,以跳、蹦、爬等简单动作为主[5]。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动作简单的运动,如“搭积木”“穿越烽火线”“足球射门”等。
以“穿越烽火线”为例,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区的绿地上安装高度不同的网子。幼儿化身为红军战士,匍匐前进,穿越一个个网子。在前进的过程中,幼儿的头和背不能碰触网子,否则被淘汰出局。在运动时,幼儿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爬行。
2.针对中班幼儿的运动
中班幼儿的动作表现较为放松,能进行变速走,变方向走,有节奏地跑,立定跳远等。但是,幼儿对各种动作还不熟悉,有待巩固。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游戏设备,制定游戏规则,引导中班幼儿进行钻爬、奔跑、攀爬等,使其获得进一步发展。
以“勇敢的小兵”为例,在运动之初,教师可以发挥示范作用,慢速演示跨越战壕的动作要领:快速助跑—一脚蹬地—另一脚向前伸出并使整个身体腾空而起—以单脚落地并向前跑。幼儿边看边听,建立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练习,跨过一个
“战壕”。在幼儿体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指导,促使幼儿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可以提高难度,鼓励幼儿连续跨过三个“战壕”。在体验的过程中,
大部分幼儿学习、掌握了助跑跨跳的动作,提高了身体平衡及动作协调能力,塑造了积极、勇敢的品质。
3.针对大班幼儿的运动
大班幼儿动作发展迅速,动作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动作要领,能做一些复杂的动作[6]。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自由度高、综合性强的运动,助力大班幼儿获得持续发展。
以“丢沙包”为例,扔沙包的一组幼儿站在场地的两端,躲沙包的一组幼儿站在场地中间。扔沙包的幼儿瞄准对象,投出沙包。躲沙包的幼儿则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或蹲,或跑,或跳,使用多样的方式躲闪沙包,增强专注力,提升运动能力。另外,为了取得胜利,扔沙包和躲沙包的两组成员会主动合作,商讨战略,由此发散思维,增强合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应用“爱生活体验”模式引导幼儿运动时,教师要以幼儿园和家庭为入手点,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以幼儿一日生活为切入点,融入多样运动,促使幼儿积极体验,获得良好发展;以幼儿需求为依据,提供多層次运动,让每个幼儿获得运动机会,并因此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敏.小班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以户外活动“百变地垫”为例[J].教师,2022(17):81-83.
[2] 张君媛.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运动区环境优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3] 王登攀.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探析[J].新智慧,2022(11):106-108.
[4] 刘丽坤,关嘉琦.发展幼儿定向运动能力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2021(23):20-21.
[5] 何思思.体育环境对4~6岁幼儿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1.
[6] 孙燕,孙建刚.3~6岁幼儿粗大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关系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21,37(2):146-15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爱生活体验模式下幼儿运动能力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SZJ22139)成果。
作者简介:林衔(1982.7-),女,福建仙游人,任教于福建省仙游县鲤中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仙游县教师先进工作者,曾获仙游县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