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难为”审思与“能为”构建
2024-01-05樊莲花李欣雨
樊莲花 李欣雨
【作者简介】樊莲花,教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李欣雨,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西部项目“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研究”(CHX230350);西安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研究”(23JY114);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在线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22BZXWK02)
【课堂内外】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英语教学变革,助力新教育形态产生。研究发现,一方面,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优化教师时间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ChatGPT在赋能英语教学中也会呈现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制约教学过程客观评价,削弱英语课程思政地位等问题。为此,教师应夯实教学目标,树立“智力共生”培养理念;优化教学评价,构建“双脑协同”评价模式;强化机制引领,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
【关键词】ChatGPT;英语教学;赋能;人工智能
一、引言
2022年底,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简称“ChatGPT”)的问世给各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引发了学界和公众对于AI技术先进性的认知与讨论。ChatGPT被广泛应用于在线聊天、撰写邮件、翻译、编写代码、起草文案和课程论文等,在推出一周内便拥有超过100万的独立用户[1]。由于其在对话中能根据上下文语境生成自然、多样化的回答,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技能教学中已有所应用。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强调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推动数字化在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助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意味着将ChatGPT赋能到英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双重优势,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重构。
已有研究发现,ChatGPT在撰写英语作文方面表现优异,能够帮助写作者了解研究趋势和热点、生成写作大纲、丰富写作思路,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研究领域、提供反馈和生成教学材料[2];在启发教学智慧、实现个性化教学、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助力测评自动化方面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3];在语法修改与标点修正(初阶修改)、词汇替换、语义通顺与风格调试(中阶润色)、梗概撰写(高阶输出)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写作教学助益颇多[4]。由此可见,ChatGPT这种大型语言模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但纵观已有研究,探讨ChatGPT价值功能的多,探究其如何赋能的少;从宏观层面介绍ChatGPT运用的多,结合具体学科探究其如何赋能的少;展望ChatGPT运用前景的多,但探究其运用中潜存困境的少。在当前英语教学不断转型的背景下,深入剖析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的“难为”困境与“能为”路径,对加快推进英语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的现实表征
ChatGPT作为一款聊天机器人模型,旨在对大量文本数据进行预训练(pre-trained)的基础上,借助模型参数调整、模拟人类对话,运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生成、问答、翻译、提供建议等,协助教师和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教学创作等。从功能上看,ChatGPT对英语教学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
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单方面的词汇输入,需要在与其他对话者持续互动、不断交流的协作中习得相关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受课堂时间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学生在真实(authentic)外语环境中交流的机会很少,导致操练与反馈不足。基于大量实际语料训练演进的ChatGPT,能够利用技术优势为学生提供使用外语交流的资源和真实环境,帮助学生在持续放松、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输入和内容输出,实现互动与交流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是ChatGPT能为师生提供實时分享的平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ChatGPT能够承担起“课堂助教”的角色,帮助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实时回答问题。如在讲解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时,教师可以借助ChatGPT,在文本框内输入“The function of banana milk shake”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二是ChatGPT能促进生生间的交流互动。科尔曼报告显示:除家庭背景外,同伴对学生成绩会产生重大影响。ChatGPT的存在能帮助学生形成虚拟学习小组,为其提供讨论英语课程材料和开展项目合作的机会。如学生可以使用ChatGPT讨论“Cultural differences”,以中国十二生肖“龙”(Dragon)为例,为什么在中国神话中龙是“尊贵与权势”的象征,而在古希腊传说中则是“邪恶与暴力”的象征?虚拟学习小组可以自由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并借助ChatGPT形成交流主题,获取有关“Cultural differences”来源、学习方法以及文化交流的建议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内生动力的激发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依据预期产出与语言学习目标,ChatGPT能够生成多种交互性语言练习,帮助学生实现内生潜能的激发。首先,ChatGPT能保持学生的交流信心和动力。在与ChatGPT对话的过程中,由于其不是真实人类,英语学习者不会因为交流出错而感到害羞或焦虑,这将大大激发学生交流的自信心和意愿。学生交际意愿越强,言语产出越多,自我效能感也越强。其次,ChatGPT能反馈和强化学生的训练意愿。ChatGPT作为聊天机器人,会主动承认错误,像人类一样听取意见并优化答案,甚至能够模拟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获得真实、可迁移的语言技能。同时,ChatGPT能实现基于游戏的学习。如教师可设计一个整合了ChatGPT关于“fruit”的游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线索,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完成挑战,进而为其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互动学习体验。上述做法能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英语学习的训练意愿。再次,ChatGPT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实践看,ChatGPT在语义理解方面表现较好,能精准理解教师和学生的提问,多轮对话也能对上下文语义进行关联、优化。会话越长,聊天机器人就越能使学习者感受到有趣、有益的对话体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运用英语交流。
(三)优化教师时间资源的配置
资源具有稀缺性,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确保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得以最优配置,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ChatG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设计课程,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进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一,ChatGPT支持学习者的多种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分析学情,实现精准教学。当前,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大班额制,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针对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一一给出解决方案。随着ChatGPT的引入,学生的特殊问题可以得到个性化反馈,并将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时调整教学方案,实现更为精准的教学。其二,ChatGPT能助力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广泛搜集资料,达成高效教学。ChatGPT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首先能够协助教师检索和整理文献资料,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创意思路;其次能够融入教师教研备课,为教师提供常态化和通识性内容,进而生成课堂教学内容;再次能够借助ChatGPT开展课堂模拟,通过实施演练更好了解学情;最后可以利用ChatGPT展开作业测评,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其三,ChatGPT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日常事务性问题,如策划班级活动、创造教学故事、形成工作总结,减少教师用于处理周报、月报的时间,避免常态化事务对教师教学时间的消耗,帮助教师真正“减负”。
三、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的“难为”困境
ChatGPT作为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问世”到较为广泛运用历时较短,其潜存的问题尚未得以充分暴露。但从学理上看,ChatGPT 赋能英语教学面临着以下“难为”困境。
(一)伦理层面:影响英语教学目标达成
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ChatGPT在重构英语学习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其一,从学习内容层面看,ChatGPT传授的知识具有无生成性、无发散性和无系统性的特征,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背离。ChatGPT更多的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基于算法“应付”学习者,提供的是表层的、机械的语言知识。本质上,这些知识的生成仅仅是依据计算与表征,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学生通过ChatGPT习得的知识虽然具备知识的形,但绝无知识的神[5]。与此同时,长期“投喂式”的知识获取模式,容易削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导致其逐渐丧失深度思考和批判反思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附属于人工智能的延伸客体。其二,从学习结果看,不同群体由于信息占有程度不平等容易产生结果不公平问题。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还较为明显,不同地区数字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和数字基础平台有明显差异,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实践基础相差较大,若ChatGPT大规模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可能会影响城乡间学生受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OpenAI还限制40多个国家的用户访问,这显然与其开放性的说法截然相反[6]。因此,数字化赋能英语教学理应考虑其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
(二)技术层面:制约教学过程客观评价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关系生成的过程。从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过程看,一是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障。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有大数据做支撑,但其学习数据来源更多的是基于已有的网络文本,面临时效性不足与信息不准确的风险。尤其是涉及英语教学中的前沿领域,由于已有训练数据不足或水平不高,导致ChatGPT生成的文本内容存在明显事实性错误,或是出现概念滥用、知识盲区、捏造信息等问题。但ChatGPT自身无法识别这一问题,且会持续产生“自以为是”的虚假答案。在算法主导下,又将上述错误答案作为关键信息,对学生进行精准推送,进而误导英语教学。二是学习过程中的效果难以客观评价。当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英语作业时,虽然可以确保作业内容更丰富、资料更翔实,取得更好的分数,但与未使用人工智能的学生相比,这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并未真正得到反映,且其超高的分数不利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也不利于平等竞争环境的构建。资料显示:美国部分大学生倾向于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和撰写论文,但也带来严重的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问题。如纽约大学部分课程指引中明确指出,利用ChatGPT完成作业属于学术欺骗行为[7]。这意味着英语教学中ChatGPT的使用,极有可能导致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英语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三)意识层面:削弱英语课程思政地位
正如马尔库塞所提出的,科学技术并非价值中立。技术的逻各斯被转变成依然存在的奴役状态的逻各斯[8]127。ChatGPT作为西方话语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分身,价值立场和意识形态方面难免会受其影响。如在学习关于“中美贸易”话题时,ChatGPT倾向于突出中美贸易战出发点的合理性;在选取英语文献资料时,倾向于选取CNN和BBC等所谓“权威”媒体报道的内容。这充分表明,ChatGPT与其他大型语言模型系统一样,存在算法歧视。由于算法已经被证明容易带有潜在的歧视与偏见[9],因此将其赋能到英语教学中,“投喂”式的语言输出会对学生的价值信仰、情感态度和立场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正如勒庞指出:“影响人们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出现和吸引注意力的方式。……掌握一门影响大众想象力的艺术,也意味着掌握支配它的艺术。”[10]53 ChatGPT通过筛选海量内容后反复输出,将于无声处削弱英语课堂的课程思政地位。此外,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教育即政治”“进步的教育者应当承担起这种教育的政治性任务”[11]。英语专业学生承担着坚定政治立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ChatGPT筛选的知识文本,内含以西方话语为主导的信息格局,在话语阐释时,政治立场上会失之偏颇。长此以往,将会削弱英语专业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對外传播能力。
四、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能为”的路径
对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难为”困境的化解,关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探寻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的可行路径,建立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沟通”秩序,是英语教学改革从技术控制转向人机共生发展的新方向。
(一)夯实教学目标,树立“智力共生”培养理念
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载体,推动技术与英语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真正达到“智力共生”效果。具体说来,在英语教学中,一是要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强化创造性思维培养。在ChatGPT赋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批判、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优化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比重,引入更多思辨训练内容,注重文化、历史等人文知识及跨学科知识的探讨学习;也可要求学生利用碎片化与精细化的知识供给,开展自我知识建构训练,强化对知识的剖析和拆解;在利用ChatGPT搜集资料、编撰教案和批改作业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知识掌握情况开展更具差异化的教学;转变课堂教学测评理念,坚持从“知识”测评转向“知识+素养”测评,发挥评价的智慧导向作用。概言之,教师要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习者更多地以探索、体验和实践的形式理解和应用知识,培育其跨学科多元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性思维能力。二是坚持人机互补原则,发挥师生的情感互动优势。教师根据人际情感与智能激发的特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动态,注重对生命情感与价值态度等社会性交流,自觉将英语教学中的道德、伦理、价值融入课堂,让价值追问、命运关切、存在意义等人类社会中的主体性反思回溯到英语教学中,形成智能与人文关怀相融的文化氛围。三是关注教学资源配置公平,对外语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帮助。依据“弱势补偿”原则,教师应加大对弱势群体有关ChatGPT技能知识的培训与运用,弥补其能力短板。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重视基础教育领域新基建建设,加大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投入,构建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贫困以及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同样能够享受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便利。
(二)优化教学评价,构建“双脑协同”评价模式
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效果的发挥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精准识别、准确判断ChatGPT赋能教学活动的现实或潜在价值,教师可尝试构建人机“双脑协同”评价模式。具体说来,一是教师加强对英语课堂使用ChatGPT的全过程监督。一方面,教师应对标课程教学目标,强化对ChatGPT所推荐内容的筛选和确认,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育学生信息选择和筛查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智能资源。另一方面,针对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术诚信”问题,教师在课前应厘清学生学习和考核评价的标准,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多元化,摒弃传统注重知识记忆的考核模式;在考核重点上,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运用;在考核手段上,破除唯论文、唯报告的作业评价方式,将口试、对话、情景模拟等手段融合课程教学,增强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二是超越语言本身,在ChatGPT赋能的智慧课堂中寻求平衡。教师应明确语言技能学习的质量与结果评价不能仅停留在单词、句子以及语法知识的掌握层面,还应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对英语学习者人文素养的熏陶与锻造。如对于文本类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明确学生ChatGPT的具体使用方式,同时要求学习者如实报告ChatGPT的使用程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就文本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剖析文本的行文逻辑,阐释自己的论证思路。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知晓ChatGPT的局限性,明确其虽可以解决部分低效、重复的劳动,但“知道知识”并不等于“理解知识”,人工智能不具备与学生“感同身受”的内部条件,只是“人脑”的自我延伸,不能过度使用“机脑”而荒弃“人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存在之交流相互照亮的活动[12]2-4。因此,教育的本质无法仅仅依靠代码完成。
(三)强化机制引领,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
英语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应推进外语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坚定中国立场,确保学生在仔细辨别ChatGPT所提供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具体说来,一是明确ChatGPT在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定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和运用英语要让学生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13]1。将ChatGPT作为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工具时,教师应发挥人工力量最终的保障与核查作用,确保其所提供的材料有“思政红线”。一旦发现其生产的内容违反规则,师生可借助警报系统,及时将对应信息传送到管理部门。二是构建ChatGPT规范运用标准体系。在ChatGPT赋能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宗旨,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合法性检查、纠纷协调和解决、技术防弊等措施作用,分级、分类规范其具体应用场景,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标准规范体系。如在英语论文写作中,要严格限制使用ChatGPT等AI技术,避免教育人工智能实践中产生“权责不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达到立德树人目的。三是建立完善的风险与失误识别筛查机制。教师要对ChatGPT赋能的数据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溯源排查,对于部分不符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可尝试借助知识过滤机制予以剔除,确保ChatGPT产生的知识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LUND B D,WANG T. Chatting about ChatGPT:how may AI and GPT impact academia and libraries?[J].Library hi tech news,2023(13):26-29.
[2]郭茜,冯瑞玲,华远方. ChatGPT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与教学中的应用及潜在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2023(2):18-23,107.
[3]焦建利,陈婷. 大型语言模型赋能英语教学:四个场景[J]. 外语电化教学,2023(2):12-17,106.
[4]魏爽,李璐遥. 人工智能辅助二语写作反馈研究:以ChatGPT为例[J]. 中国语,2023(3):33-40.
[5]曹辉,赵梓含. ChatGPT的特质研判、教育审思与风险应对:基于“知识—主体—立场”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2023(7):75-84.
[6]徐光木,熊旭辉,张屹,等. ChatGPT助推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机遇、应用及挑战[J]. 中国考试,2023(5):19-28.
[7]冯雨奂. 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潜在伦理风险与治理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23(4):26-32.
[8]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刘继,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9]刘培,池忠军. 算法歧视的伦理反思[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10):16-23.
[10]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 宇琦,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11]何明霞. 外语教育:赋能“让世界读懂中国”的路径[J]. 外语电化教学,2022(6):59-64.
[12]雅斯贝尔斯 . 什么是教育[M]. 童可依,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責任编辑: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