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视化分析
2024-01-05何成虎宫伟峻樊明寰
何成虎 宫伟峻 樊明寰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前言
2015 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方案》指出,振兴足球是关系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将足球运动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实施“三步走”战略的总体目标。近年来,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计划,旨在提升我国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然而,我国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国际比赛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技战术等整体实力方面。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足球的改革与发展地位愈发凸显。随着现代足球竞技水平立体化、全面化、快节奏打法的特征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更加需要深入研究我国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问题。当前,国家对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体育相关政策不断改善,为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学术界对于足球运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因此,从理论上来看,通过对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探讨我国足球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发展趋势和不足之处。本研究将借助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现有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将在理论研究背景的支持下,有望深入挖掘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相关的内在规律,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实践指导。
1、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时间分布
在进行可视化分析之前,利用CiteSpace 与Excel 软件对所选取的510 篇CSSCI 论文转换为WOS 格式,从而统计出文献的年度发文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表1 所发文献年度分布情况来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的时序大体可划分为3 个阶段。
表1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聚类名称及关键词节选
图1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发表文献量年度分布情况
1.1、萌芽期(1998-2002 年)
在这一阶段,研究发现显示出了一种起伏不定的发文趋势,具体而言,1998-2000 年这3 年间的发文量呈现了明显的过山车式态势,时高时低。然而,在随后的两年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较大幅度波动,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在这一时期相对趋于稳定。这种过山车般的发文趋势可能反映了当时学术界对该主题的关注度和研究动态的波动性,也可能受到资源平台、数字信息化以及社会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1.2、发展期(2003-2011 年)
在这一时期,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领域呈现出了明显的年度发文量上升趋势,这表明该领域吸引了大量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研究热情的高涨,反映了学术界对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这一议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程度。与此同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展开研究,这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和思路。这种多样化的研究形式和方法,有助于从不同维度全面揭示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内的繁荣发展并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是间接性地投入到了实践中。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为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以及保障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从而推动了整个足球运动领域的实践发展。
1.3、瓶颈期(2012 年至今)
当前阶段,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原因在于该领域缺乏理论派、实践指导派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后备人才。这种人才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脱节,使得该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此外,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受到影响的因素诸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训练以及比赛体系的不完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发展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2、科研合作可视化分析
2.1、作者之间合作分析
良好的合作氛围有助于提高论文的产出率,且随着团队合作人数的增加,其影响力也随之提高。图2 所体现的是作者在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相关领域研究的活跃程度以及各作者之间交互协作的直观分布图。从图2 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以刘丹、张延安、李强、刘鸿优、崔东东、李春满、侯会生等作者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从整体来看,这些作者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状态,但都只是局限于各自小领域内的合作关系,只做到了点对点、点对面的交织,而非做到以面对面更为深度的相互交织,从而研究力量仍处于一种较为分散的状态。
图2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2.2、机构之间合作分析
图3 表明,机构之间的合作多以各级各类体育院校以及高校体育系为主流,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足球教研室、国家体育总局、西安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及广州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是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以北京体育大学与其足球教研室为主的网络合作分布的互相交织更为稠密,且是核心主导力量。纵观其他机构网络合作分布情况来看,只有零散且稀疏的网络合作关系,例如,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等都只是局限于地区周边的合作机构,而没有形成各大体育院校相互协作的网络结构模式。
图3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3、竞技能力研究脉络分析
3.1、研究主题分析
由图4 所得,关键词节点形状越大,表明其在竞技能力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越高,围绕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影响越为深远,而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则反映了相关节点在竞技能力研究中的逻辑关系。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竞技能力研究的最大关键词节点包括足球、世界杯、战术、中国、进球、体能、技术、进攻、运动员等,虽没有直接凸显出竞技能力的各要素,但作为出现高频词的关键词所对应的文献都是以比赛为载体,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分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同时,竞技能力所含多个子能力,这些子能力构成了研究的基础,从而引发了对竞技能力微观领域的拓展研究。
图4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3.2、研究前沿分析
在图4 的基础上,通过提取竞技能力研究关键词的聚类标签,结合聚类标签词可以判断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的前沿。由图5 可知,竞技能力研究主要形成了10 个显著聚类:#0 足球、#1进球、#2 体能、#3 中国、#4 战术意识、#5 校园足球、#6 心率、#7 耐力、#8 防守、#9 守门员。再将这10 个显著聚类进行图表转换,进一步得到竞技能力的关键词节选,如表1 所示。
图5 竞技能力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1)技战术。
#0 足球、#1 进球、#4 战术意识、#5 校园足球、#8 防守5个聚类共同指向“技战术”的主题研究,其中包含技战术分析、技术指标、传切战术、战术手段、战术任务、技术意识、传球技术、防守意识、进攻技术以及抢截球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便说明技战术是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的主要前沿方向之一。结合竞技能力子系统,技战术是其发挥竞技能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足球比赛的高强度对抗中,运动员所形成的技术自动化能够更好地支撑其战术执行的合理化。
(2)体能训练。
#2 体能、#3 中国、#6 心率以及#7 耐力4 个聚类指向“体能训练”的主题研究,其中包括活动距离、跑动距离、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体能负荷、血乳酸、训练负荷、平衡能力以及灵敏等关键词,这说明体能训练的负荷实施手段是其主题研究的前沿之一。也足以证明体能是足球运动员具备参赛能力的基础,更是服务于在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决策速度以及决策的合理性。水祎舟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外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研究的前沿热点与理论进行了计量分析。该学者通过对国外核心期刊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3)足球守门员。
#9 守门员,这里把守门员单独筛选出来,是出于不同其他位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主题,其主题更侧重于体格发展、先行线索、非言语行为、前锋、策略等关键词,而且通过CNKI 的检索之后,近些年来足球守门员的竞技能力也得到了大量作者的研究。其中具代表性的是洪晓彬通过对国外足球判罚点球时守门员的心理变化以及其他受干扰因素的中介变量进行了分析。张晓刚也对足球守门员在防守点球运动情境中的眼动特征做出了详细的研究。这便说明足球守门员也是其研究前沿之一。
3.3、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筛选条件在所分析的510 篇CSSCI 文献中,如图6 所示,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世界杯、中国队、中国、心率、技战术、耐力、进攻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为显著,其显著的原因是基于各项赛事所收集到的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相关数据指标,分别从技战术打法、运动员心率监测以及体能这3 个维度展开研究。其研究的对象多以国字号球员或职业运动员为主,通过观察比赛获取数据从中探寻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训练提供依据。
图6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关键词可视化图谱(1998 年至今)
4、结语
基于对建设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思考,将1998 年以来收录的510 篇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论文作为样本,通过可视化分析后,研究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呈现出萌芽期、发展期、瓶颈期3 个时期;作者之间的合作也只是做到了点对点、点对面的交织,而非做到以面对面更为深度的相互交织,从而研究力量仍处于一种较为分散的状态,机构之间尚未形成相互协作的网络结构模式。
本研究基于知识图谱阐释了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规律,揭示了20 年来该领域发展的现实困境以及今后能够更好地探索纾困之道,是推动足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的源泉。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应以纵向研究为主,可以考虑扩大研究样本量,从而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对我国足球运动员给予启示,并深入探讨国内外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展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于其研究前沿动态的把握还需不断交叉融合多学科,从而在理论的支撑下去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