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高职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设计
2024-01-05姜莉莉
姜莉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农业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果蔬行业是我国发展民生的重点之一,积极发展果蔬加工业,不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产后附加值,还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涉农高职院校应培养果蔬加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性高效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课程思政是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重要举措,为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三农”人才提供保障。2020 年5 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1],对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高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果蔬加工技术”课程为例,剖析当前涉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基于工作岗位分析进行“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为深化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提供参考。
一、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设计
一个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是该专业所有课程的综合教学造就的,学生最终的专业能力需要多门课程联合培养,所学课程应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当前,一个专业中的各门课程都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但是课程思政目标往往各自为政,从易于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角度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2],缺乏整个专业的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在一门课中,教师也往往从零散的课程思政资源出发,缺乏整门课的课程思政系统性设计,导致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不够聚焦,不够连续。
(二)缺乏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传统的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课程思政内容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爱农精神追求等,缺乏与果蔬加工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未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工作要素中,导致学生对工作情境认识不足,难以积累沉淀相应的岗位素养。
(三)缺乏课程思政有效评价
课程思政的融入形式较为单一,融入较为生硬,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评价课程思政效果时往往是在考核过程中硬性加入诸如 PPT 制作,演讲之类的思政环节[3],没有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等内隐变化做有效考核,教而不评或泛泛而评,难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积极性。
二、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专业人才培养全局视角设计课程思政
首先要明确的是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思想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果蔬加工技术课程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严谨治学、严格管理、严守标准、严肃学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文化,将“富强、法治、敬业”具体落实为“发展果蔬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严守果蔬产品标准法规实施标准化生产、钻研果蔬加工技术追求精益求精”,着重培养学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意识、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生产安全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基于工作岗位分析设计课程思政
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紧接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落实课程思政,使思想素质教育与课程紧密结合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以岗位为基础,高职专业课程必须对接实际工作岗位,从岗位分析入手,可以找到课程思政目标与日常工作的联接点。要将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工作规范等转换为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中,首先要找出课程对应的岗位有哪些,通常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应1~2 个岗位。果蔬加工技术课程对应果蔬产品加工岗位、果蔬产品研发岗位,具体有果蔬坚果加工工、酱腌菜制作工、果脯蜜饯加工工、冷冻食品制作工、罐头食品加工工和果露酒酿造工等。然后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要素和工作情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情境,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达到润物无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强化归纳学习,也有利于促进迁移。
(三)基于内隐心理活动外显化原则设计课程思政评价
要做到课程思政可评可测,准确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状况。通过课程思政,学生的态度、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是内隐的心理活动,即不能被外界直接观察、测量和记录的隐蔽的心理活动。只有通过定性或定量方法使内隐的想法外显化,才能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三、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整体规划课程思政
从专业育人目标、工作岗位需求出发,结合课程的内容特色,确定课程应承担的思政任务,制定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总目标,搭建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框架。发展果蔬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需要对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落地首先需要唤醒学生为乡村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意识;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底线不容突破,果蔬加工企业要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有必要让学生树立生产安全意识;果蔬加工生产线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生产技术员必须对整个生产系统有比较深的理解,并能进行柔性化生产,即非常规产品的生产,由于智能化生产系统更加复杂而对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有必要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确定果蔬加工技术课程的思政总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具有发展果蔬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愿意从事果蔬加工工作;能严守果蔬产品标准法规,将标准要求内化到生产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果蔬加工技术,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总目标的达成是在一步步小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按照循序渐进的情感发展规律,课程思政的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需要经历接受、响应、评价、组织和内化的积累过程[4]。在果蔬加工技术课程中,按照生产复杂程度逐渐增大,依次安排果蔬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教学模块,对应课程思政的子目标,如表1 所示。
表1 果蔬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二)分析工作过程
首先按照行动导向六步法,即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描述果蔬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确保工作的对象、工具、人员、要求、过程、条件六要素完整。经过调研果蔬加工企业,访谈企业中从事果蔬加工的实践专家,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对果蔬相关职业工作任务的描述,概括出果蔬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 所示。
表2 果蔬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
然后分析工作要素分别有哪些可变因素,是否能够关联到思政目标。例如工作对象,是指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时被改变或被处理的事情,在果蔬加工中的工作对象就是被加工的果蔬。工作中接到生产任务,明确任务要求时,就要明确工作对象。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需要教师提供工作对象的信息,学生才能明确任务。例如,若将对象设计为“附近果园盛产的桑葚,不易保存,产量超过鲜食需求量,现需要加工成桑葚饮料”,可以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意识”;将对象设计为“因储存运输条件有限,有部分霉烂的一批梨子”,可以融合“生产安全意识”;将对象设计为“多个品种的苹果,需要精心搭配,做出口感稳定的果汁饮料”,可以融合“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之,对待加工的果蔬从原料产地、品种、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考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对象,可以融合不同的思政要点;其他工作要素也都有可变因素,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要素,关联课程的思政目标,可以将课程思政分布到教学全过程,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效果。
表3 果蔬加工工作要素可变因素分析
(三)分析工作情境
课程学习任务的情境通常分为“正常、出错、紧急、意外和违规”等多种类型[5]。未来职业岗位上,学生的操作一般以正常情境为主,但也会遇到出错、紧急、意外和违规等其他情境。所以着重训练正常情境下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其次要让学生经历“出错”情境,只有亲身经历过出错,学生才能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外、紧急和违规”情境在真实工作中的几率较低,但也是会遇到的,教师需要在学习任务中设计多种情境,开展教学。
果蔬加工技术中的“正常情境”就是按照行动导向六步法,对照果蔬加工操作规程、产品标准,按部就班地完成果蔬加工任务。“出错”情境是在果蔬加工过程中,出现工艺流程步骤缺失或乱序、设备操作失误、物料使用不当等错误,可以将往届学生的易错点融入到出错情境设计中,主要对应“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思政目标。“意外情境”是正常情境的中断或突变,包括自然原因造成的,如气候干旱使得当年的水果品质下降,以及社会原因造成的,如工友突然有事请假,需要一人同时兼顾两人的工作。“紧急情境”是指自然或人为造成异常情况,需要采取应急处理的情形,如在用热风干燥机生产果蔬干的过程中突然停电。“违规情境”主要是不依照食品标准法规、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形。“意外、紧急和违规”情境还有可能相互交叉,都可以对应“生产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果蔬加工任务情境的变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任务的变化,在复杂情境中操作、感受、认知,体验“工作”对自己能力和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企业规范管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等要素渗透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设计学习任务情境
综合工作过程、工作要素和工作情境的变化,采用表现性任务情境设计工具GRASPS 创设学习任务情境,融入课程思政点。GRASPS 模型由目标(Goal)、角色(Role)、受众(Audience)、情境(Situation)、产品表现(Product)、成功标准(Standard)六个要素构成[6]。六个要素可以用一句话表述为:以某种角色身份(R),因为某种真实情境(S)为某受众(A)创造了某种符合评价标准(S)的多样化产品或成果(P),想达成某种目标(G)。例如在果汁饮料加工模块中,学习任务情境可以设计为:饮料生产技术员接收到生产任务,工厂预备为当地果园代加工一批桑葚果汁饮料;已经采集了样品进行检验,要加工成果汁含量为40%的桑葚饮料,符合《GB/T 31121-2014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NYT 434-2016 绿色食品 果蔬汁饮料》要求,产品酸甜适口,适应消费者的喜好。因桑葚进入成熟期,要尽快采摘加工,请尽快确定生产方案并进行试生产。在这个学习任务中就可以对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生产标准意识、锻炼紧急情况下进行技术攻关的精益求精精神”思政目标。依据任务情境、思政目标,在具体授课时,再进一步挖掘思政素材,如描述果蔬饮料加工方案及经济效益的案例、带动果蔬饮料加工产业发展的模范人物、被助果园的感谢信等。
前期分析工作过程、工作要素和工作情境,相当于为组合设计学习任务情境提供了一个储备库,选择不同的工作要素、工作情境,组合成不同情境的学习任务,既可以满足任务多样性的要求,又可以调整思政点,更自然地融入思政。
(五)设计思政评价
学生是否具有了社会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些心理活动是内隐的,但学生的行为是外显的,并且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
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对应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讲出想法,例如谈一谈对我国果蔬损耗率高达20%~30%的看法;让学生表达出情感,例如实验员经过了上百次试验才初步研发出果蔬新产品,对实验员是否感到敬佩?让学生做出选择,例如产品检验有一项不符合产品标准,会怎么做?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课程思政效果。
为避免课程思政考核生硬、繁琐的问题,在任务工作单中设计相关的填空、选择,例如在明确生产任务步骤中,要求填写生产的意义;在生产依据中要求填写相应的标准名称;在任务反思中要求按照4F 结构填写Facts、Feelings、Findings、Future 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表达出对案例、操作过程、生产结果等的看法和感受。将思政评价融入到学习任务考核中,使思政与课程融合地更加自然紧密。
四、结语
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要为农业产业发展培养可靠、可用、可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从专业人才培养全局视角出发,基于工作岗位分析设计课程思政,避免了把专业课程变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末倒置问题,使课程思政更具整体性、持续性和实用性。在学习任务考核中融入思政评价,使课程思政的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果蔬加工技术是一门典型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