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精神卫生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1-05张绪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卫生校企精神

张绪恕,陈 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目前,我国精神卫生领域还存在着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精神卫生人才队伍缺口大,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让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惠及到更多人?其关键在于精神卫生人才的培养。我国精神卫生人才缺口有多大、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精神卫生人才需求现状

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正在飞速发展,物质保障已然充裕,但是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却是日益增大,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日濡月染的变化。如今社会对于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我国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缺存在很大缺口,这必然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一)精神卫生人才队伍缺口大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22 年,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 亿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仅2449 家,精神科床位数为67 万张,精神科床位数4. 7 张/万人口。目前我国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且主要分布在地市级城市,心理与精神卫生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虽然目前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已超过5 万名,但仅占全国医师数量(428.7 万人)的 1.49%,并且在选择规培后成为精神科医生的不到1%,这让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二)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阻力大

多年来,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精神卫生专业相对冷门,精神疾病常常与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诸多因素致使该专业被贴上了“社会认可度低、职业风险高”等标签。在精神疾病日益高发的当下,精神卫生领域“人才荒”的问题日渐突显。而这些因素也必然对高校医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022 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雷冬竹曾指出:“目前,我国精神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未得到足够重视,很多医学院校办学仍是以临床医学、护理等主流专业为主,很少开设精神卫生类专业,将心理与精神卫生教育纳入主要课程体系的院校少有,心身医学教育缺位。这必将导致培养出来的众多医学人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心理精神因素,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病人的心理与精神健康问题,可以说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我国现有精神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仅有31 所左右,且招生规模不大。诸多因素导致我国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困难重重[1]。

二、校企合作新的发展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密切关注行业与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的发展,并全面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产教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向着高水平发展,校企合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内涵。

(一)概念的界定

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的一种育人形式。2018 年2 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并着重表示校企合作是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发展的必行之路[2]。它是指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建机构、合作研究、共同育人、共享资源等方式来实施的合作活动。

2.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斯大林说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长效机制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等变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3]。长效机制本身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规范性,各项组成部分之间是按照一定规范来互相关联与衔接运行;二是稳定性,各项工作具有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三是长期性,即是作用和效应具有长期性[4]。

(二)校企合作新的发展内涵

校企合作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办学模式,它不仅发挥了企业的优势,还能够保障学生的就业,为医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放心大胆的去为今后的发展不断锤炼本领,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发展。因此,只有深度开展校企合,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1.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它能够促进专业调整与建设,将企业的优质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助力“三教”改革。

2.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新业态的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大力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促使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到生产一线最新的技能,企业人才也能够在教科研当中发挥个人价值,学生也能够掌握到最新的技术技能,最终达到校企双方共建,三方共赢。

3.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5]。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例如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大胆创新,采取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岗位轮动式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本科学校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双向协同育人,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开展校企合作,推进进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工作岗位具体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在真实的或者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实现“教-学-做”相统一。校企双方充分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共同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一方面,可以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带给学生更好的职业体验感,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从中挖掘出优秀的学生,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因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当今新的发展形式下,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譬如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很好的与工作岗位匹配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推行产教融合,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展,构建耳不离腮、互促发展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6]。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精神卫生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转变思想观念

俗话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转变对精神卫生的看法。

1.认清现代医学模式

应摒弃过去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深刻认清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于心理与精神卫生工作而言,要融入大医学,其范畴不仅仅局限在精神疾病的诊疗上应更加广泛,比如预防、保健、训练等等。另外,要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心理与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增加他们对心理与精神疾病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从我国医疗行业现状来看,综合性医院依然是以传统临床医学各科室作为医疗主体,精神专科在综合性医疗机构很少涉足,因此应把心理与精神卫生的触角延伸到综合性医院的各大科室,这样就可以拓展其应用范围,同时也激发起临床普通专科医生对精神卫生的重视。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认清医疗卫生现状

在目前的医疗现状之下,医患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医患沟通,可见,医患沟通是作为医疗卫生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其中,精神卫生专科医患沟通无疑是最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因此,在进行精神卫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沟通能力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这对临床医疗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利于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医学类专业的内涵质量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临床教学,使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近年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周边多家企业、医院建立了合作项目。

1.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结合精神卫生人才缺口巨大的现状,目前大别山地区精神卫生人才存在梯队断代的问题,同时随着医疗结构的发展和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更为迫切。对此,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深化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具体做法:加强与某市优抚医院、市中心医院、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充分采取现代学徒制人、订单式、岗位轮动式等培养精神卫生人才。近3 年校企联合培养精神卫生人才(临床、护理)详情见图1)。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精神卫生人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图1 近3 年校企联合培养精神卫生人才(临床、护理)情况

2.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教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

校企双方共同构建校企精神卫生联合体。以高校为中心,联合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精神卫生联合体,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发挥各团体的优势,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库保障。

(1)联合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

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由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精神卫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企业人员不少于1/2,不断加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大力推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强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的联合治疗,使患者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构建体现临床岗位技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精神卫生相关课程,在强化精神卫生观念的同时增加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内容的设计,例如可以增加医患沟通的技巧模块、躯体疾病合并精神问题的诊疗研究模块等,提高考核评价体系当中精神卫生专业知识的比重等。②加强精神卫生专科实践教育,定期将学生送至临床一线进行岗位见习学习,由企业(医院)进行现场实操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③共同研发精神卫生健康系列在线开放课程和编写系列教材,将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抓实做细。此外,充分利用学校教科研平台,融入企业优质资源,联合搭建科研协作平台,促进精神医学的深入研究。

(2)联合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在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联合教育教学之外,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比如双方协同开展精神与心理健康知识科普、送医送药下基层、慢性疾病诊疗等活动。此外,充分发挥校企精神卫生联合体的效能,开展心理与精神卫生论坛、学术年会、巡回讲演等,大力推广宣传。一方面在促进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普及的同时,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改变了区域内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专科的看法,从而消除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专业的成见;另一方面,提升了校企双方的知名度,社会服务的职能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构建价值导向

目前,虽然我国每年培养了大量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但是大多数都不愿意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究其原因,最主要应该是认知问题,即价值导向,包括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

1.构建合理的医学生思想教育体系

(1)强化思政教育

思想教育是构建价值导向的根本,良好的思想教育是引导医科学生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应鼓励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强化“医者精神”教育

医者精神是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价值导向作用的医者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内容概括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16 个字精准地反映出医疗卫生行业为人民群众健康护航保驾的神圣使命和特殊价值,同时也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强化医者精神教育,比如开展医学生宣誓、大体老师观摩、学习名医感人事迹、临床见习实践、参与送健康下乡等活动。

2.树立尊医重教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倡导全社会树立尊医重教的价值观念,普及精神卫生健康知识,让人民大众的认知从拒绝、否认、冷眼到接纳、理解、认同的转变。笔者曾参加过国内某地区心理与精神卫生相关项目的调研,从事精神卫生岗位人员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能被人民广泛接受的社会氛围。因此,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所需的良好社会氛围不能只靠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还要积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外,专业机构与学术团体强强联合,共同为心理与精神卫生筑牢护盾。

总体来看,当今世界各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途径营造全社会尊医重教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与精神医学的独特优势,校企联合加强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努力做到:系统谋划,把握规律;国内协同,国际发展;主动出击,寻找需求;突出优势,内强外联。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心理与精神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7]。

(四)遵循精神卫生人才成长规律,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

依据湖北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融“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体化的精神卫生人才培养路径,不同阶段培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主要侧重于临床工作岗位能力和专科业务能力的培养。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教育与后续教育,将精神卫生职业素养和理论知识融入到终身学习中。因此,明晰精神卫生人才培养特点,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在引导医学生就业的同时,注重精神卫生方向医学生学历教育,大力开展“专本贯通的学历教育与(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并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推进二者无缝衔接,使医学生在获得执业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能够达到学历的提升。这样既保障了医学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完整性,也有效地解决了学校教育与毕业后培养脱节的问题,对于切实弥补大别山地区精神卫生人才缺口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五)构建精神医学课程体系,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在传统医学教育的基础上,融入精神医学课程教育,构建以“新标准、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一体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精神医学系列课程教材建设,不断完善精神医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精神医学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形成线上与线下融通的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理论与临床岗位实践能力同步提升;此外,要强化思政育人,执行思政教学“五进”计划,即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朔造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加强医科学生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基层精神卫生领域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新时期合格医学人才[8]。

猜你喜欢

卫生校企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卫生与健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拿出精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