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2024-01-05程煜皓

音乐生活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文版原创音乐剧

程煜皓

音乐剧是19世纪末从戏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综合舞台艺术,其集合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舞美等各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欧美音乐剧通过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一套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流程,已发展为一条完善的音乐剧产业链。

中国音乐剧相对而言起步较晚,至今也仅有近三十年历史,不过在音乐剧创作、制作、表演等各个方便都未曾间断过。经历过搬演欧美原版经典音乐剧、中文版欧美音乐剧的探索和尝试,也探索过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提升,直至如今中国音乐剧市场依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的快速推进,中国民众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对文化娱乐的欣赏诉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性,这为音乐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搬演和改编欧美经典音乐剧都只能作为一种学习和锻炼能力的途径,真正想让中国音乐剧市场成熟发展,还是需要本土化、民族化的原创音乐剧的崛起,这也是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方向。这种发展趋势之下,音乐剧人才培养受到了重视,众多独立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均开创了音乐剧系或音乐剧专业,截至2020 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已经有49所创建了音乐剧表演专业,形成了初步的音乐剧人才培养体系,意味着中国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开始正式向合理化、系统化发展,并开始陆续为中国音乐剧产业输出专业人才。

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音乐剧是19 世纪末期在英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多元的艺术形式,究其根源会发现音乐剧就是一个大熔炉,其富含着欧洲喜歌剧、轻歌剧特性,也包含了欧洲民间娱乐性的歌舞杂剧和滑稽表演的特性,同时又融入了黑人歌舞的节奏特性,可以说音乐剧将戏剧、音乐和歌舞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种由对白、歌唱、舞蹈相结合的戏剧演出形式。

音乐剧的身体中流淌着欧洲喜歌剧和轻歌剧高贵的血液,同时其骨骼又是由并不高雅的欧洲城市娱乐歌舞表演架构而成,因此从音乐剧产生的源头来看,音乐剧缘起于欧洲喜歌剧和轻歌剧,以及欧洲的娱乐歌舞表演两者。

欧洲的喜歌剧和轻歌剧,都源自欧洲的歌剧。16世纪末,歌剧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演变而来,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由歌唱和音乐来表达和交代剧情的一种戏剧形式。其演出所需的关键元素和戏剧完全一致,都需要凭借剧场背景、演出戏服、演员表演等,与戏剧有所不同的是,歌剧更加看重歌唱以及歌手传统声乐技巧等纯粹的音乐元素。

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在之后的上百年间一直蓬勃发展,继而传播到了欧洲各国,分别由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海因里希·许茨带到德国,写出了第一部德国歌剧《达芙妮》,并在歌剧发展过程中将意大利声乐风格与德国复调音乐传统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合唱作品;由法国作曲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带到法国,开创了法国歌剧,发展了大经文歌和法国序曲,并和法国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合作开创了“戏剧芭蕾”,将芭蕾纳入了歌剧之中;由英国作曲家亨利·珀赛尔带到英国,综合了英国音乐的成就,还接受了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影响,开创了英国民族歌剧。不过以上歌剧都属于意大利歌剧范畴,直到18世纪其依然是欧洲的主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原创音乐剧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其创作模式也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

2001 年摇滚歌手崔健带领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共同制作并推出了音乐剧《给你一点颜色》,其在香港演出时被称为愤怒的摇滚舞剧,其中的音乐由崔健创作,展现的是摇滚音乐和戏剧的结合。2002年,由中国文化部投资300 万,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参与制作的大型民族音乐剧《香格里拉》首演,其中融入了浓郁的香格里拉民族风情,以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优美的民族舞蹈及音乐征服了观众的心,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香格里拉》的演出场场爆满,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03年,由曹禺同名原著改编的音乐剧《日出》在北京上映,喜剧演员陈佩斯、歌手陈白露、歌唱家廖昌永担任了主演,其中不仅将原著的故事简化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添加了一些群众人物以便为音乐剧的合唱和舞蹈提供基础,音乐则综合了多种唱腔风格,不仅有歌剧和爵士乐的咏叹调,也有通俗音乐和民谣等小调。2004 年,中国首部现代音乐剧《花木兰》上映,其不仅承载了传统的木兰从军题材,而且完全转化为了现代的表演形式,整个剧的编排过程中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另外,2004 年香港推出了1997 年就上映的粤语版音乐剧《雪狼湖》的普通话版,由香港歌手张学友主演,成为香港音乐剧史上一个里程碑剧目,通过张学友通俗演唱形式和经典音乐剧的高雅演唱形式的融合,成了音乐剧艺术的一种时尚。

2005年,根据成都金沙遗址背景创作的原创音乐剧《金沙》首演,其中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以此为背景不仅展示了金沙遗址浓厚的古蜀文化,而且成了文化旅游的品牌剧目,孕育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同年,以中国早期影坛和歌坛的双料皇后周璇为题材创作的音乐剧《周璇》首演,用怀旧再现的方式,并结合多媒体等舞台元素展现了周璇在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中的生活和舞台银幕生涯。

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也开始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原版优秀音乐剧(即不对音乐剧做任何形式改动,引进原有的演出班底、舞台呈现、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包括2002年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悲惨世界》、2003 年引进的风靡全球的《猫》、2004 年引进的《音乐之声》和同年引进的《歌剧魅影》等,这些国外原版音乐剧入驻中国之后,上演时都出现了空前的盛况,甚至有些音乐剧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两相对比而言,可以发现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直到2007 年改编自中梁祝的故事制作而成的音乐剧《蝶》面世,成为中国第一部大获成功的原创音乐剧。《蝶》最早于2007年7月在东莞首次上演,即使是处于上座率不高的剧院,但依旧场场爆满,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9月《蝶》在北京连续上演十场,同样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观众的认可。其故事虽然取材于梁祝爱情传说,但却仅仅借助了其故事外壳,内容诠释的确是完全不同的剧情,其表演过程中没有对白,所有的对话都是采用近似于西洋歌剧的宣叙调形式进行演唱,使得音乐和歌词在抒情与叙事方面形成了完美地对位,不仅开拓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市场,而且带给了中国原创音乐剧极大的发展信心。

进入2010年,中国原创音乐剧开始稳步发展并不断进步:2010 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原创音乐剧《三个橘子的爱情》,改编自意大利的童话故事三个橘子,但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本土化转换,将原本的主角王子,改为一个北漂,将原本橘子中的三个可爱公主改为打拼过程中主角遭遇的三个女人。整个故事情节更加贴近中国的剧情现实,也更加耐人寻味,一经上演就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2011 年根据中国电影口碑大片《钢的琴》改编的同名原创音乐剧,真实再现了生活的本质,幽默的同时带给人内心的温情,以完整的剧情故事博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2013年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民族音乐剧《大红灯笼》首演,其中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同时还糅合了现代的戏曲表演设计,将传统和现代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传达出了中国的文化特性,表现了中国艺术的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表现手法。

从此处可以看出,中国原创音乐剧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在探索原创作品的路上不断突破,同时随着国外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不断登陆中国所掀起的热潮,中国的音乐剧事业必然会更快地走上正轨并蓬勃发展。

引进原版的国外音乐剧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对西方音乐剧的熟悉,一方面加强观众对音乐剧的熟悉和激活市场,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原版音乐剧的创演、制作、运营等产业流程的了解,实现经验的学习和积累,并通过实践的结合来深入寻找中国音乐剧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以此来缩短中国音乐剧和西方音乐剧的差距。

前面已经提到,对国外原版音乐剧的引进就是将原汁原味的国外音乐剧引入中国,完整地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真正意义上原版音乐剧的引进是2002 年上海大剧院进行各方面评估之后,通过中外合作的模式引入中国的《悲惨世界》,其首次进驻中国舞台就连续上演了21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也拉开了国外原版音乐剧浩浩荡荡被引入中国的序幕。在此过程中,中国音乐剧人也在积极打造中文版的国外音乐剧,即从国外引进音乐剧剧目,通过购买改编版权,与原版音乐剧主创方合作将音乐剧进行改编,使其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特点,因为其语言为中文,因此能够让观众体验更好,更容易理解剧情。中文版国外音乐剧的突破并非易事,最初期望突破的原版音乐剧就是《悲惨世界》,但因为改编版权问题抱憾,最终从《妈妈咪呀》进行了突破。2007年,英文原版《妈妈咪呀》音乐剧首次登陆中国,点燃了无数中国音乐剧人的热情,2011年,中国首部中文版《妈妈咪呀》开始全国巡演,不仅影响了至少60万中国的观众,还从此打开了中文版音乐剧在中国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引入的原版音乐剧已经不再局限于旧经典剧目,而是与新经典交互引进,如2015年引进音乐剧5 部,2016 年10 部,2018 年达到了22 部,2019年则是25部,且引进的音乐剧不再局限于英、美等成熟音乐剧产出国,也包括法、德、日、韩等国的剧目。同时随着中文版音乐剧的成功上演,从2011年开始中文版音乐剧的制作和市场占比也在不断走高,如2014年中文版音乐剧剧目达到10部,2017年达到12部,2018年达到24部,2019年达到28部。

从2002 年开始引进的原版音乐剧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观众的接受度非常高,足以证明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巨大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2010 年10月,中国第一个音乐剧剧团正式成立,11月,以音乐剧和大型演唱会为主营业务、以华语地区为目标市场的娱乐产业公司亚洲联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联创)成立,标志着中国音乐剧产业化运作正式踏上正轨。

二、中国音乐剧本土化推动

进入21世纪,全球都开始踏入互联网时代,在市场和科技的支持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土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强调本土自身的文化。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推动同样是大势所趋,但这种本土化并非隔绝其他文化,而是需要进行本土的转化和改变。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就是对引入的国外原版音乐剧进行本土化转换,其二则是开展本土文化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

引进的国外原版音乐剧在中国打开了音乐剧市场,激活了音乐剧的市场,但仅仅靠原版的音乐剧根本无法在中国土壤发展下去,所以对原版音乐剧进行本土化转化就成了必经的过程。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获取原版音乐剧的改编权,然后将其进行语言本土化,同时改变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以适合本土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为最佳,从而促进观众理解、接受和认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音乐剧的推广和传播,潜移默化令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融入民众的消费意识中,提高音乐剧的接受度,从而推动原创音乐剧的快速发展。对原版音乐剧进行本土化转换,并非盲目选取剧目,而是需要选择故事、主题、文化等能够被中国观众的审美理念接受,音乐旋律和歌曲风格能够被观众的欣赏习惯认同,舞蹈形式和舞台架构可以被观众理解的作品。

2011年中文版《妈妈咪呀》在中国成功上演,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和接纳,成为首部成功的国外音乐剧本土化制作代表,此剧目的成功转化,也标志着中国音乐剧本土化进程开始快速推进。

开展本土文化支撑下的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则是以上所有措施和手段的最终目的,21世纪之前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整个发展阶段中,虽然获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样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而且随着新世纪来临,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都对音乐剧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表现出原创音乐剧的民族文化特性,还需要形成产业链,最终实现民族国际化。相对而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依旧处在起步阶段,但同样依托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背景,原创音乐剧的潜力也非常巨大。

随着亚洲联创等民营剧团的成立和渗入,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都呈现了不同的变化,原本盛行的大制作、大投资、大场面模式,开始向理性发展回归,音乐剧人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思考:包括涉及音乐剧艺术主体的问题,开始进行多角度的实践和尝试,其中民营剧团的渗入就是最好的代表;另外则是音乐剧大众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核心规律得到了重视,音乐剧人也开始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靠拢;最后则是音乐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互动关系被提炼且被广泛认同。也就是说,在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经济形势、国际形势、社会形势的变化,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开始真正步入正轨,并依托于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得到了广泛实践的机会,从而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循环。

中国音乐剧按照创作和制作形式可以分为引进原版音乐剧、中文版音乐剧和原创音乐剧三大类,因此创作和制作现状也需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引进原版音乐剧

引进原版音乐剧的流程是通过购买成型的国外音乐剧,支付国外音乐剧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费用,然后纳入中国市场进行原汁原味的演出,通过对演出票的销售、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获取广告赞助等方式来收回运作成本并赚取利润。这种形式下,不会涉及音乐剧的创作和制作,只需要提供对应的剧场供对方演出即可,所以在此不过多探讨其情况。

中文版音乐剧则是先获取原版音乐剧的一部分专有版权,然后进行对应的创作和制作的过程,这就涉及了作品版权授权问题。欧美在作品版权方面更加详细且成熟,以音乐剧而言其属于戏剧作品,版权则包括多项专有版权,包括制作复制件、制作录音制品、发行复制品、公开巡演、服饰道具展览、根据原作再创作等;而中国作品版权的内容都包括在著作权法体系中,涉及中文版音乐剧的有两项,一是翻译,一是改编。

翻译也可以说是一种复刻版,就是得到的仅仅是国外音乐剧作品的翻译权,除了其中的台词语言之外,包括剧目的音乐、作曲、编舞、导演、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音响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要保持原汁原味,而且台词除语言改为中文外,内容还必须与原版一致。

为了保证达到这样的要求,通常原版制作方(版权方)会派出对应的主创团队与参与重新制作的制作团队共同建立工作组,以保证新制作的剧目尽可能地复刻原版。在此过程中若因为不同文化产生一定冲突,双方就需要针对市场考虑来进行非常微小的本土化改编。通俗而言,翻译版音乐剧就是除了语言主体改变为中文外,其他各个方面都要确保没有大改变。

翻译模式通常在购买版权方面的费用较高,同时没有进行自主创作的主动权,因为舞台布局、布景、服装、灯光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根据原版剧目来制作,演员的表演同样也需要由版权方进行把控,以保证原汁原味。不过这种模式下,中国的主创团队可以学习成熟音乐剧创作和制作的方法及精髓,所以在培养音乐剧人才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改编则是一种相对更加自由的版本,通常购买的是某些剧目的剧本和曲目或品牌名称等,这样的情况下版权方不会要求购买方完全按照原版进行复刻性制作,所以购买方会具有更高的自主创作权限,如编舞、舞台布局、布景、灯光、服装、台词等都可以对应地进行本土化创作。但同样,购买方也无法得到原版音乐剧的各种设计产权,更不会有原版制作团队进行指导和把控,所以想创作出质量和效果更好的音乐剧,对主创团队的创作要求也会更高。也可以说改编模式下制作中文版音乐剧,也是一种原创音乐剧的形式,需要有过硬的创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才能保证改编的质量。

自2011年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上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文版音乐剧的制作多数都属于翻译模式,也为中国音乐剧界培养了一批对应的制作人才、表演人才和运营人才。尤其是2012 年专门从事西方经典音乐剧版权引进和中文版制作的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中文版音乐剧的制作开始步入正轨,连续制作了多部中文版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包括《Q 大道》《我,唐吉诃德》《音乐之声》等;聚橙网不仅在海外直接投资制作了七部音乐剧,引进了多部英文版音乐剧,还主导制作了中文版音乐剧《长腿叔叔》,并在2018 年上演;上海华人希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在2016 年和2017 年完成了《危险游戏》和《变身怪医》两部音乐剧的中文版制作;上海华人梦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18年还重启了《妈妈咪呀》的中文版制作。这一大批民营企业入驻中文版音乐剧制作的领域,同时也为中国音乐剧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而且随着中国音乐剧人才体系的完善,改编模式的中文版音乐剧的制作也在缓慢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如2018年上海华人梦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制作了改编的中文版音乐剧《谋杀歌谣》,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这意味着中文版音乐剧的创作和制作正在不断向成熟迈进。

综合来看,整个中国音乐剧体系与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体系尚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促进的闭环,而是处于彼此脱节的状态,最终造成中国音乐剧人才培养的发展不够顺畅。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高校教育体系与音乐剧市场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彼此的优势互补来加强音乐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市场化、商业化意识,以及提高音乐剧人才的创作实践和演出实践能力。而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高等院校积极探索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为音乐剧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中文版原创音乐剧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