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调查及其培养研究

2024-01-04王永明李旭娟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

王永明,易 洋,李旭娟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可见,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备素质。而集体归属感又是个体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情感基础。因此,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是新时代大学生基于对个人和集体关系的深刻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对集体各个方面的理性评估和经验考察,最终通过对集体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表现出来的。集体归属感既是新时代大学生满足自身的归属需要的过程,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区分和划定“我们”和“他们”的重要心理依据。集体归属感主要由集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三个情感维度构成。这三个维度在内容上相互交叠又相互区别,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集体归属感。

准确掌握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现实状况,是有针对性地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集体归属感培养工作的前提。因此,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现状,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的调查方法,从集体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状况三个维度开展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部分高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00后”大学生发放了1304份调查问卷,剔除不符合调查条件的问卷和没有认真填写的问卷,有效问卷有1282份,本次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状况。同时,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全面性,还对部分大学生和学校团委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以保证对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状况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一、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的集体角色意识较强,有集体荣誉感,能够积极担当集体责任。但也有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在集体认同感方面表现出对集体价值理念的认同有待提升,集体荣誉感方面欠缺维护集体荣誉的行动力,集体责任感方面存在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等问题。

(一)集体认同感状况:集体角色意识较强,但对集体价值理念的认同需提升

认同感是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由表2.1的调查数据可知,新时代大学生集体认同感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自觉接受或自愿遵循集体价值理念的约束。调查显示,有2/3左右的学生认同集体的价值观念,认为自己的价值观能够与集体保持一致。第二,大部分大学生对集体有深厚的感情。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7%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对集体情感深厚的问题调查中选择了“符合”和“非常符合”两项衡量指标。情感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环节,如果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没有形成情感认同就难以在价值观层面认同集体。第三,绝大多数大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角色意识。集体角色是指集体成员按照集体期望和需要(自愿或非自愿地)担负起集体中某一角色的职能并诉诸于行动。集体角色意识是集体成员对自己集体身份认同的必要条件,也是对集体认同感产生的必要过程。调查表明,85%的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角色意识,这一调查结果是值得欣慰的。第四,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大约6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有幸福感和安全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评判个体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标准。第五,大部分大学生对集体的制度表示认可。通过调查数据发现,2/3左右的新时代大学生表示认可集体制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认同感比较强。

表1 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认同感状况 (%)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不确定”选项的回答中,选择“我在集体中感到踏实、温暖及幸福”、“集体各项制度是合理、科学的”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均高达25%以上,这将近1/4的比例值得斟酌。这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价值理念的认同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其对集体的归属感是不牢固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在集体认同感方面,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角色意识较强,但对集体价值理念的认同有待提升。

(二)集体荣誉感状况:有集体荣誉感,但欠缺维护集体荣誉的行动力

集体荣誉感是个体为自己的集体成员身份而自豪,并自觉为集体做贡献争荣誉,关心、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它既是衡量个体集体归属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凝聚集体成员的黏合剂。根据表2.2的数据显示,在对集体荣誉维度的调查中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有荣誉感。在考察个体集体荣誉感的四个选项中,均有77%左右的新时代大学生将集体的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当所参与集体被称赞时会产生自豪感,自觉为集体做贡献、争取荣誉。从情感方面来说,这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有集体荣誉感。但是这些有关集体荣誉感的调查中,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事实,就是在回答“当集体荣誉受到诋毁时,我会主动站出来维护集体荣誉”这一选项时,给予肯定回答的学生只有70%,低于其余三个选项7个百分点,同时,在“不确定”选项上,对这一选项进行选择的同学高达1/4,远高于其他问题在“不确定”这一选项上进行选择的同学人数。相比较于其余三个选题,这一问题则是考察学生在维护集体荣誉实际行动方面的表现,而令人失望的是,在维护集体荣誉的实际行动方面中,有1/4的同学表现出了犹疑不决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新时代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状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欠缺维护集体荣誉的行动力。

表2 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状况 (%)

(三)集体责任感状况:积极承担集体责任,但存在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

集体责任感是“人们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与行为选择。”[2]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维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新时代大学生是积极主动承担集体责任的。第一,79%的新时代大学生表示为了完成集体的目标,自己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只有每一位成员尽心竭力,集体的目标或使命才能顺利达成,在集体中乐为、有为是每一个集体成员的义务。第二,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新时代大学生认为自己在面临利益取舍时会优先考虑集体利益,说明这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有一定的集体观念,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第三,大约有80%的新时代大学生表示自己会自觉的遵守集体的制度要求,积极主动的维护集体秩序。第四,77%左右的新时代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这些调查数据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但是新时代大学生集体责任感也存在需要提升的方面,在回答“我会把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一选项时,相比较于其他三个问题,此问题却有高达1/4的同学选择了“不确定”选项。这种犹疑不决的态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内心认可个人利益至上,但因为自己的学生干部身份或者党员身份的特殊性而选择了“不确定”,还有一部分则确实很彷徨,觉得要因情况而定。但是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都表明了新时代大学生在担当集体责任的过程中在意个人得失,存在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

综合以上集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集体责任感三个维度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在集体价值理念的认同方面、维护集体荣誉的行动力方面以及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选择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

表3 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责任感状况 (%)

二、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不仅仅只限于学校教育,需要个人、家庭、政府及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形成多方联动机制,生成强大的培养合力,切实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对集体主义价值理念的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其集体归属感的培养应是建立在深厚的政治理论学习基础上的。论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领导干部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3]可见,读书学习对于领导干部工作和领导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地,理论学习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集体归属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一种思想意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其对集体主义价值理念的认同,是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大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信任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认同集体的价值理念,才能勇于为集体担当责任、贡献力量,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那么,学什么,如何学呢?

“学什么”决定着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水平。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一是学懂弄通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如果新时代大学生不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容易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二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深刻把握的理论知识。三是学习“四史”。即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四史”,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集体归属感的产生。

“如何学”决定着新时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掌握的扎实程度。新时代大学生不但要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同时也要掌握政治理论学习的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其一,全面系统学习。思想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要全面系统学,不能只学一部分、一方面或是零散、碎片化地学习。其二,及时跟进学。理论学习要及时跟进、跟进实践和时代的脚步。其三,深入思考学。理论学习不能没有深度,流于形式,无所收获,要入脑、入心。其四,理论联系实际学。理论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如果理论学习脱离实践,那么就丧失了理论学习的意义。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学中干、干中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对国家、民族、党团组织的集体归属感的形成。

(二)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功能,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正值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黄金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思政课在增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主渠道。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功能,培养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重视教学内容构建。用先进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是思政课的重要功能。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要求思政课要着重以下几方面内容的教育。其一,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理论教育。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高校办好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塑形”期,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利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论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让集体主义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示灯”,帮助学生走出价值迷雾,建立对国家、对集体的热爱和认同。其二,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文明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爱国奉献等精神。高校思政课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其三,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当前,在教育、食品安全和医疗等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正在解决和还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新时代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不易看透这些问题和矛盾,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左右,从而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产生不满情绪。所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契合时代要求、学生需求和实际需要,为新时代大学生讲清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其次,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在情感培养教育中,单纯的理论灌输所能达到效果微乎其微。所以,在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中,要多运用体验式、研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在辩论、思考中加深对集体归属感的理解。心理学中将人的认识划分为联想、强化、模仿三个过程,人某种行为的形成往往是通过模仿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开展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创的小品、话剧等作品呈如何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集体之于个人的意义,促进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养成;而研讨式的教学活动则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教师事先设置的与集体归属感相关的讨论题,让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通过同一学习小组内部学生之间思想的交互碰撞、辩论,最终形成统一认知,再通过不同小组之间讨论结果的展示、教师的点评引导,加深学生对集体归属感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同时,有条件的高校,思政课还要注重实践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中的作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其一,开展社情民意调研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真切感受社情民意,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受祖国的发展、民族的繁荣。其二,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提供的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国庆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唱国歌、升国旗等仪式礼仪教育,强化情感体验,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营造“顾大局”的良好家风,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的品质

中华民族历来是非常重视家风建设,重家风、知家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同的家风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如春风化雨,熏陶、教育家庭成员立德立言,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家风建设不是私事、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5]习总书记用最简单的话语,深刻地说明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风正,社会风气才会正,家庭和谐,社会才会安定。优良家风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的价值,在于营造“顾大局、讲奉献”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传递与人团结、关爱集体的思想意识。

家风建设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虽然家风无形,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对家风建设的影响却有章可循。个人对家风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其中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对家风建设尤为重要。培养家庭成员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为“顾大局”的家风建设奠定人格基础。同样,良好的家风也会反作用于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因此,良好的家风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顾大局”的家风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成为一个爱国爱家、关心“大家”的人。

营造良好家风还需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承优良家规家训,促进“顾大局、讲奉献”家风的形成。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诗礼传家、忠孝传家”的价值理念仍然深刻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从中汲取有益成分,传承优良家规家训,建设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家庭成员发展个性的新时代优良家风,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在家庭中受到良好家风家训影响,有关心他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在集体生活中自然会乐善合群、遵守集体要求、有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认同感,进而产生集体归属感。

(四)大众传媒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改变社会风气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拜金风”“享乐风”“逐利风”等不良社会风气一时还难以根治。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小团体主义”在一部分新时代大学生中间盛行,这部分学生以“小团体”利益为重,与班级其他同学、寝室成员矛盾频发,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因此,大众传媒作为社会风气的传播者和倡导者,要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功能、监督功能、宣传功能和导向功能,净化社会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统一全社会的道德认知、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生产和传播优秀文艺作品。大众传媒要将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生产和传播文艺作品的首要评价准绳。自觉抵制庸俗化、泛娱乐化、扭曲历史、抹黑与丑化民族英雄的“毒”作品,积极传播以爱集体、讴歌祖国、讴歌英雄为内容,以电视、小说、微电影、歌曲为多种表现形式,符合人民群众审美情趣、传递社会主义真、善、美的正能量文化艺术作品。用优秀文艺作品生动诠释社会主义道德的真谛,从而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统一全社会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爱集体的热情,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集体的认同。

其次,积极报道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学典型、树榜样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榜样人物拥有鲜活、生动的形象,容易说服他人,让他人受到鼓舞和激励。大众传媒在树立典型时,一方面要选择广大人民群众公认的服务人民、“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典范人物、典型案例。另一方面评价和宣传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力求接地气地讲清楚他们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所做的贡献。

总之,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支持弘扬正能量的舆论,同时对于任何丑化民族英雄、破坏民族团结大局、有损国家尊严的错误言论更需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引导向上向善社会风气的形成,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
价值感与归属感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农民文学奖”发起人张一一:农民文学奖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