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节段切除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4-01-04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4期
关键词:胃体激素水平胃肠

李 磊

(单县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山东 菏泽,274300)

胃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与胃炎、胃溃疡等相近,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易出现肿瘤细胞胃体浸润、周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对早期胃癌患者需尽早手术治疗以控制疾病发展。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中,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见治疗方案,其主要优势为操作简单,但对患者胃体损伤较大,可能会影响其残余胃部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胃节段切除术为一种保留幽门、贲门的胃全周性切除术,在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胃体切除范围相应减少,可减轻手术后患者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情况,同时手术创伤小,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但此种术式可能会影响淋巴结清扫范围,出现淋巴结清扫数量下降情况,增加术后复发风险[2]。但与远端胃切除术相比,胃节段切除术是否可提升治疗安全性仍有待研究。为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0 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96 例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其手术治疗中应用上述两种术式对其术后胃肠激素及安全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0 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96 例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单县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s)/n(%)]

组别 例数 男/女(例) 年龄(岁) 身体质量指数(kg/m2)肿瘤直径(cm) 浸润深度T1a/T1b 病理类型乳头状癌 管状腺癌 其他对照组 48 29/19 58.46±6.40 23.35±2.40 1.51±0.23 21/27 21(43.75) 15(31.25) 12(25.00)研究组 48 31/17 59.71±5.88 24.07±2.77 1.58±0.37 19/29 23(47.92) 11(22.92) 14(29.17)t/χ2 0.178 0.996 1.361 1.113 0.171 0.860 P 0.673 0.322 0.177 0.268 0.679 0.65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诊断标准[3],均经CT、MRI、病理等检查确认为胃癌;②经胃镜检查、术后病理分期确认为胃中部cT1N0早期胃癌,上缘距离贲门≥4 cm,下缘距离幽门≥4 cm。

排除标准:①心脏、肝脏、肺部等功能衰竭,手术不耐受;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研究前接受抗肿瘤治疗、放化疗;④远端转移、腹膜转移、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⑤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远端胃切除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应用5 孔法腹腔镜技术治疗,脐下缘1 cm 做1 cm 长度切口,垂直插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4 mm Hg(1 mm Hg≈0.133 kPa)],后置入10 mm Trocar 作为观察孔;右上腹、右侧腹置入5 mm Trocar,左上腹、左侧腹分别放置5 mm、12 mm Trocar;探查腹腔,包括胆囊、肝脏、肠系膜、腹盆腔等部位,观察是否存在周围器官转移;探查胃体及胃体肿瘤组织,以肝脏拉钩悬吊左半肝叶,显露食管下端及胃小弯;翻起大网膜,沿横结肠边缘持续游离至胰腺下缘,经胰腺下缘继续向上游离到胰腺上缘,在左侧切断大网膜,切除胃端血管、韧带,清扫胃大弯淋巴结;游离胰腺上端血管鞘,充分暴露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冠状静脉,切管,并切断胃左动脉、冠状静脉,清扫淋巴结;确认肿瘤可切除后,在距离肿瘤5 cm 以上距离进行病灶切除;脐部切口扩大后取出病理送检;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后关闭腹腔。

研究组采取胃节段切除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应用5 孔法腹腔镜技术(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探查腹腔,观察是否存在周围器官转移;病灶定位后,剪断与胃结肠韧带紧贴的结肠,切除大网膜,游离胃大弯,清扫胃大弯周围淋巴结(No.4sb、No.4d、部分No.6)及胰腺被膜;提起胃体,从胰腺被膜开始沿头侧方向解剖,清扫胰腺被膜周围淋巴结;切断胃左血管主干,清扫周围淋巴结(No.11p、No.9),从胰腺被膜开始沿胰尾方向解剖,显露脾血管在脾门部位3 个分支后,剔除其表面淋巴脂肪组织;剪开肝胃韧带,从贲门右侧开始向胃小弯方向清扫淋巴结(No.1、No.3、No.5),不保留迷走神经;病灶标记近端、远端各5 cm 位置,应用切割闭合器切断胃体,杂交法吻合;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后关闭腹腔。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②胃肠激素水平。术前、术后7 d,采集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离心(3 000 r/min,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上清液,检测患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均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严格依据试剂盒、仪器要求完成操作。③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倾倒综合征、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倾倒综合征+食管反流)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量(个) 肠鸣音恢复时间(h)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 排便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8 209.46±37.55 81.33±19.43 20.26±3.34 22.79±3.56 3.24±0.71 4.75±0.60 9.14±2.11研究组 48 214.30±28.97 77.58±15.76 19.97±2.18 15.82±3.20 2.82±0.55 3.58±0.69 7.23±2.38 t 0.707 1.038 0.504 10.088 3.240 8.865 4.160 P 0.481 0.302 0.616 <0.001 0.002 <0.001 <0.001

2.2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术前,研究组GAS、CCK、MTL、SS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GAS、CCK、MTL、SS 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s,pg/mL)

表3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s,pg/mL)

SS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对照组 48 128.43±8.97 102.31±7.84 13.20±2.17 14.43±2.35 386.64±16.69 240.26±15.37 243.34±22.70 175.46±12.44研究组 48 125.77±7.25 113.46±6.20 13.05±1.99 18.73±3.20 381.41±21.22 276.43±19.25 238.96±25.48 188.72±12.53 t 1.598 7.729 0.353 7.504 1.342 10.173 0.889 5.203 P 0.113 <0.001 0.725 <0.001 0.183 <0.001 0.376 <0.001组别 例数GAS CCK MTL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早期胃癌主要特征为病灶局限性,在对其手术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局部切除保留患者大部分胃体组织,以保留患者胃部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4]。在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案中,远端胃切除术主要优势为手术操作简单,且对胃体周围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多,可在保留患者胃体功能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淋巴结转移,以改善预后[5]。但此种术式对患者手术创伤较大,且手术可能会造成幽门、贲门等结构损伤,影响患者后续胃体运动功能,增加倾倒综合征、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3.1 不同术式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考虑原因为,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胃节段切除术治疗并未显著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因此并未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因早期胃癌胃中段淋巴结转移数量较少,因此在淋巴结清扫结果中两种术式并未见显著差异,提示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中,应用胃节段切除术可基本满足手术治疗需求。胃节段切除术治疗对胃体切割范围较小,对胃部及周围血运损伤较小,可降低术后局部缺血性疼痛、手术牵拉相关胃肠道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时间,因此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6]。杨世扬等[7]研究发现,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胃节段切除术,与远端胃切除术相比,胃节段切除术可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3.2 不同术式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研究组GAS、CCK、MTL、SS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考虑原因为,在进行胃体手术治疗后,会造成胃黏膜损伤,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受术中出血、牵拉等作用影响,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肠激素水平下降情况,且手术创伤大,其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程度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对胃体切除范围较大,直接减少切除组织部分胃肠激素水平[8-9];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大,手术创伤进一步增加,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激素水平下降情况[10]。胃节段切除术对病灶切除范围较小,可在满足手术治疗需求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手术相关损伤,减少对患者胃肠激素分泌量影响[11-12]。

3.3 不同术式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考虑原因为,杂交吻合为机械与手工吻合相结合的吻合方式,适用于毕Ⅰ式吻合,可用于胃中段癌治疗,尽管操作相对复杂,但吻合质量更理想;远端胃切除无法完成此种缝合方案,可能会增加吻合口瘘发生风险[13];两种术式均为腹腔镜手术,手术切口较小,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胃节段切除术保留了幽门组织,而在对幽门周围淋巴结清扫时,保留了胃右动脉、胃网膜右血管主干完整性,因此可保留远端、近端残余胃体血运,保证残余胃体功能完整性,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同时因幽门功能完整,可避免术后胃内容物迅速进入肠道,因此可降低倾倒综合征发生风险[14-15];胃节段切除术可减少贲门功能损伤,增强贲门对胃酸阻拦作用,减少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出现食管反流情况,同时因此种术式对患者胃体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胃排空障碍情况,可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食管反流情况,保证患者食道功能稳定性,降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16-17]。但在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胃节段切除术对病灶位置要求较高,若病灶位置处于胃上段或胃下段,则此种术式同样可能会造成贲门或幽门损伤。

综上所述,在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中,与应用远端胃切除术相比,实施胃节段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促进其胃肠激素水平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胃体激素水平胃肠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