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优化研究

2024-01-04庄妙慧

口岸卫生控制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门泉州资质

庄妙慧

(厦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福建厦门 36100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1]。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国,我国面临的国际生物安全威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频率很高。海关身处对外开放与安全管控“第一线”,是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执法力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海关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依靠人才驱动,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在筑牢国门安全屏障中起着关键作用。

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是一支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体系,既包括专业理论,又包括实战经验,还包括应变能力;人才需求既包括应急指挥人才,也包括一线执法人才,还包括专业技术人才。优化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是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完善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有利于筑牢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根基,增强国门生物安全人才效能,建立海关生物安全专业岗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把牢国门生物安全关口,推动海关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现状分析

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是海关生物安全专业岗位人才资源的组合、分布和发展的总体表现,反映了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结构组成,是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规范和调整范围涵盖了重大疫病疫情、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产资源、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微生物耐药、恐怖袭击、生物武器威胁等八个领域[2]。因此,本研究综合考虑卫生、动植物、食品、生物学专业分别在各自业务领域中涉及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相关工作内容,将卫生、动植物、食品、生物学四类专业人才定义为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经过文献研究、数据统计、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研等方式,分析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现状。

2.1 隶属机构分析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主要分布在机关处室、驻外办事处、技术机构。泉州海关机关内部设有6 个处室,其中国门生物安全相关工作由监管业务处承担。监管业务处负责组织实施泉州关区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及人员的检查、查验、检验、检疫等口岸监管工作。国门生物安全一线执法岗位涉及6 个驻外办事处,分别为驻泉港办事处、驻刺桐办事处、驻安溪办事处、驻晋江办事处、驻石狮办事处和驻南安办事处。国门生物安全技术机构为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是泉州海关下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传染病监测、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实验室检验检疫、病媒生物分类鉴定与标本制作等。其中,机关处室和驻外办事处人员均为公务员身份,技术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事业编制。

2.2 人才总量分析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的人才总量主要包括指挥管理人才、一线执法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指挥管理人才主要包括泉州海关机关处室人员;一线执法人才包括驻外办事处相关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专业相关人员。截至2023年6 月30 日,泉州海关在岗职工总数为562 人,其中,在机关处室工作的在岗职工66 人,驻外办事处工作的在岗职工362 人,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的在岗职工134 人。国门生物安全相关专业领域人才占比泉州海关总人数18.86%。按照所属岗位分类,国门生物安全相关专业领域人才在机关岗位工作的9 人,占比机关总人数13.64%;在一线执法岗位工作的54 人,占比驻外办事处总人数14.92%;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43 人,占比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总人数32.09%。可见,国门生物安全相关专业领域人才总量偏少,在机关处室和一线执法岗位表现尤为明显。

2.3 年龄结构分析

本研究将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年龄分为4 个阶段:35 岁以下,35~45 岁,46~55 岁,56 岁及以上人员,将35 岁以下称为青年人才。在驻外办事处一线执法岗位中,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35 岁以下有15 人,35~45 岁有20 人,46~55 岁有17 人,56 岁及以上人员有4 人,中间年龄段的人才较多,年龄分配呈“橄榄型”(见表1),其中本应以青年为主体的一线执法岗位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青年人才占比27.78%,还不到30%。不难看出,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缺乏年轻力量,后备力量较为不足。

表1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2.4 学历结构分析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整体学历水平以本科以上为主,占比83.02%(见表2)。机关处室和一线执法岗位学历和单位整体情况相似。机关处室研究生学历1 人,本科学历8 人。一线执法岗位研究生学历10 人,本科学历38 人,大专学历6 人。其中作为国门生物安全技术支撑部门的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学历偏低,本科以下12 人,占了27.91%,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很少,仅有6 人,占13.95%,博士研究生无。

表2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2.5 专业结构分析

分布上来看,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在机关处室中以动植检类专业居多(见表3),比例为44.44%,在驻外办事处和技术机构中均以卫生类专业为主,一线执法岗位工作的共24 人,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共23 人,比例分别为44.44%和53.49%。

表3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分布情况

2.6 资质结构分析

海关岗位资质是有关特殊岗位依法履职的必备条件。在岗位资质上,涉及国门生物安全领域的岗位资质共有14 个,其中,卫生类6 个,动植物类8个,食品类1 个。机关处室和技术机构的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取得岗位资质的比例偏少,机关处室和技术机构均有7 个岗位资质存在空白,可见,机关处室和技术机构的生物安全人才参加岗位资质考试的热情不高。驻外办事处一线执法岗位的生物安全人才各项岗位资质获取数量占比较大,参加各类岗位资质考试的人员数量较多。其中,卫生检疫医师、进出境SSCEC/SSCC 签证岗位资质、签证兽医官、动物检疫高级查验和高级签证兽医官的岗位资质人员全部分布在一线执法岗位。

3 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数量不足

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总体数量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较小,高层次、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随着国家生物安全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安全法》的出台赋予海关在生物安全国家准入、船舶压舱水监管、疫情监测和防控等多项国门生物安全领域的新职能,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相关业务量显著增加,对海关国门生物专业技术人才供给提出了更大挑战。调研中发现,海关技术机构的编内生物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近5 年没有引进,优秀年轻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储备不足。编外人才由于薪酬待遇、晋升机制等问题,人才吸引能力不足,优秀人才引不进来。同时对生物基础科学研究人才、人工智能与生物安全的交叉专业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也缺乏相关规划及培养,距离国门生物安全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难以满足国门生物安全发展需求。

3.2 年龄结构不科学

从年龄结构看,泉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在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人才较少,整体年龄偏大,在未来5~10 年,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将迎来退休潮,尤其是一线岗位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而后备力量薄弱,经验不足,不足以承担退休人数过多导致的工作量急剧加大,会逐渐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此外,新时代对国门生物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使得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中老年人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接受速度相对较慢,更喜欢遵照以往的经验做法,容易对新知识、新设备、新设施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年轻人才接受能力更强、态度更加包容开放,容易接受AI、智能技术等新理念、新方法。鉴于此,人才年龄结构有待调整,可以适当增加青年人才,使年龄结构趋于合理,让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充满后劲。

3.3 专业素质不均衡

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对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高层次人才缺乏。作为国门生物安全技术支撑部门的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博士研究生空白,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新时代国门生物安全建设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人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比如传染病监测、动植物检验检疫、病媒生物监测,这些都需要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支撑。在新时代国门生物安全发展要求下,现有人才学历结构层次不高成为阻碍之一,导致国门生物安全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其次,编外人员素质偏低,学历本科及以下占比较大,承担日常实验室检测等基础性工作较多,在组织管理、人员防护、风险控制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若不及时提高人员素质,今后将难以应对国家生物安全形势的变化。再次,从岗位资质上看,机关处室和技术机构相对薄弱,重视程度不足,获得动植物类和食品类岗位资质的生物安全人才不足,取得高级岗位资质的人才明显缺乏。最后,国门生物安全相关专业配备不均衡。以驻外办事处一线执法岗位为例,卫生类专业优势明显,占比44.44%,但生物类专业和食品类专业配备不足,存在短板。

4 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优化对策

4.1 制订生物安全领域精准引才规划

4.1.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引进是实现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快速提升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的供给能力[3]。针对海关国门生物安全领域目前的需求和短板,主动谋划,编制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需求规划,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制定精准的引进人才计划,加大对国门生物安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人才储备。将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列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和补充引进计划,多渠道发现补充“高精尖”专业人才,做好与国门生物安全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战略人才储备。实施灵活引才方式,在技术机构等事业单位设立特招特聘绿色通道[4],大力引进国门生物安全领域人才,加大对生物安全专业背景人才的招募力度,对优秀生物安全人才予以编制保证。同时,重视人才引进后的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地方支持,推动落实国门生物安全属地责任,在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引进方面加大投入,在人才的住房、医疗、交通、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方面加大服务保障力度,使其无后顾之忧。

4.1.2 推进柔性引才机制

打破地域、身份、资历、人事关系等方面的约束,采取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招引优秀人才。组建各级各类海关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冲破区域、部门、专业限制,邀请和聘任海关系统内外生物安全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切实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为海关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海关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可以海关生物安全政策、战略、规划和任务等提供咨询和意见,对海关生物安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建议;对海关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研判,承担海关生物安全重点领域战略研究、基础信息大数据分析研究、法规和技术标准研究、重大生物安全事件风险研判和技术支撑。

4.1.3 均衡考虑现有人才结构

目前存在卫生类人才占比过高、生物和食品类人才占比过低问题,在人才引进方面应结合各类岗位人才现状,平衡各类专业人才引进比例。以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为例,结合人才供给需求预测情况,在专业技术岗位应加强动植物、生物类人才的引进力度,适当降低卫生类人才的引进数量。面对存在青年人才不足的问题,通过人才引进可以不断为指挥管理岗位、一线执法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后备力量,同时加快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人才资源,构建科学的人才梯队。

4.2 建立全方位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4.2.1 建立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学习—工作”双线并行机制

人才培养是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优化的另一重要手段。海关应结合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需要、依托自身平台制定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分级分类搭建国门生物安全岗位胜任力模型,开展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在职培训,逐步提升现有人才质量。岗位资质培训应注重全方位和系统性,加强海关一线岗位资质管理,提高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参与岗位资质考试的积极性。拓宽岗位资质覆盖面,辐射机关处室综合管理人才和技术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科学的岗位资质管理培养国门生物安全专业人才。开展各层级专业资质人员梯队培养,重点推进高级资质人员队伍建设,组建高级签证兽医官、高级签证植物检疫官等资质预备梯队。不断扩大资质人员基数,确保上岗人员有胜任专业能力,专业背景人员有专业处置能力。按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非专业的人做准专业的事”要求,做好岗位资质人才储备,优化专业执法人才建设。

4.2.2 形成多方联动的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国门生物安全与口岸实际应用场景之间非常紧密,海关亟需这类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增强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韧性。目前,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基本来自院校。因此,海关应积极参与到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与院校共同组建生物安全相关专业教学实训基地[5]。针对生物安全相关专业领域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高校要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相对接,不断优化生物安全相关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支持和推动上海海关学院从学科及专业建设出发,加强海关检验检疫、智能算法等国门生物安全领域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设置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治理、风险监测相关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人才融合,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生物安全专门人才。鼓励和支持海关系统外部门、院校、科研单位、行业组织等积极为海关提供生物安全领域的学术理论、学术交流、技能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多元化多渠道培养国门生物安全人才。

4.3 构建科学的人才使用与流动机制

4.3.1 推动国门生物安全人才信息库建设

以“智慧海关”建设为契机,强化信息化应用集成,构建“智慧、智能、智享”为一体的海关国门生物安全数字化人才管理模式[6]。将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的基本信息、专业学历、实践经验、岗位资质、工作能力等信息导入智能化系统,这样能够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口岸类型快速匹配、动态调整适合口岸需求的专业人才,坚持科学用才,提升岗位契合度和匹配度,确保人岗相适、以事择人,促进人才高效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应。

4.3.2 建立人才配置“旋转门”机制[7]

建立生物安全人才动态管理制度,突破口岸、部门、编制等约束,畅通人员流动渠道,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可以在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双向流动,深化行政执法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融通,补齐机关处室、基层执法单位生物安全人才不足的短板。此外,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加快海关技术机构国门生物安全领域区域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生物安全人才到海关参与科研工作,把海关国门生物安全遇到的技术难题转化为科学研究的课题,推动国门生物安全领域“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生物安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4.3.3 完善“以干代训”的轮岗交流

通过“以干代训”的轮岗交流方式可以帮助国门生物安全人才进行多方位的能力提升[8],是优化人才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生物安全人才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安排生物安全人才在不同类型口岸、相近岗位进行6 个月到12 个月的交流轮岗、实践锻炼,既可以保持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可以促进人才融合,快速提升综合能力。轮岗机制可以帮助塑造复合型国门生物安全人才,同时有助于培养生物安全应急指挥人才。

5 结语

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能否做得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参与。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国门生物安全能力。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结构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人才结构的优化布局也要更有前瞻性、敏感性、国际性。通过整体性、科学性、系统性的人才结构优化措施,形成重实践、强业务、为人民的强大国门生物安全人才梯队,落稳海关国门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压舱石”,为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建设提供重要人才保障和支撑。

猜你喜欢

国门泉州资质
出国留学,走出国门之初应注意三件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千顷月季喜“出嫁”飘洋过海出国门
资质/荣誉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何国门
月嫂变“金”嫂 走出国门也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