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音乐课堂班级合唱能力构建

2024-01-03陶乐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拍子和弦声部

陶乐

班级合唱教学是以普通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近年来,合唱逐渐受到重視,不少优秀中外合唱作品被选入不同版本的音乐教材。但是由于音乐教学领域的多面性和综合性,音乐教材中入选的合唱作品大多是零散和插入式的,难以做到专项教学内容独立编排的系统性及实践练习的有效性。那如何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呢?

一、基础能力构建

班级合唱受限于学生能力、排练时间等因素,适用于合唱的歌曲大都是积极健康、青春向上、优美且有意境的。这类歌曲有共同的特点,主旋律性强(主调音乐),很多合唱作品是从独唱的版本改编而来,因此,班级合唱的起点也就是单声音乐的学习。

1.单音的准确、稳定、持久

单音练习的准确指的是音高正确(音准)、呼吸正确(进拍和收拍)、发声正确(轻声高位置);稳定指的是气息稳定(有控制的放气),音高稳定(不上下波动),状态稳定(发声位置不往下掉);持久指的是会运用循环换气(弱出弱进),会平衡音量(不忽大忽小),有团体合作的意识(和周围声场一致)。单音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平心静气,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同时也是调整发声状态、团体音色、气息支撑的最佳练习。

2.节拍的稳定与拍感

稳定的节拍是对音乐速度的控制,除了要教学生感知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掌握强弱规律,了解基本挥拍方式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拍感。拍感与音乐风格有关,像进行曲风格的作品,节拍铿锵有力、有顿感,而圆舞曲风格的作品,三拍子的强拍要能够明确感知。拍感与乐句呼吸有关,比如《雪绒花》,虽然是三拍子,但不能按照每小节强弱弱的规律去演唱,这样就破坏了乐句,没有美感。拍感与旋律流动性有关,比如《青春舞曲》和《茉莉花》,都是四拍子的歌曲,但是旋律流动的特点不一样,《青春舞曲》欢快,拍点要小巧,《茉莉花》旋律呈长线条,拍点要连贯。节拍中的分拍与合拍,如果歌曲是六拍子或复拍子,且速度较快,这个时候按照拍点去打拍,拍点太碎了,容易破坏旋律感,用合拍去挥拍,就会很合适,比如《我的祖国》,有些作品在结尾处会渐慢,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分拍去强调某一个音或节奏。

3.节奏的连贯与变化

节奏的学习不能与节拍割裂开,一定要在稳定拍内进行。比如密集型节奏的稳定,在连续二八节奏和十六分节奏时,很容易就会越来越快,稳定拍能够有效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节奏的衔接要连贯,除了跟稳定拍有关,还需要对每一种节奏型烂熟于心,柯达伊教学法中节奏读法很好地给每一种节奏型都赋予一个“名字”,当学生读节奏、听节奏时,脑海里不仅仅只是音响,而是明确的“名字”所对应的节奏符号时,学生就不易搞混。此外,特殊风格的节奏要有明显的节奏感,要用节奏还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

4.旋律的结构感

音乐结构,大到乐章,小到动机,就好比人体的骨架,构建出音乐的框架。一个具备良好结构感的人,对于作品的乐句、段落都会有清晰的层次,那么在演唱时就不会随意换气,在对比乐段出现时,就能更好地控制情绪。而且结构感还是记忆音乐的一个最佳工具。

5.变化音与转调

合唱作品中少不了变化音和转调,这个曾经让人束手无策,只能依靠钢琴来找音的窘迫,现在也能从柯达伊教学法中找到解决方法——首调唱名法和同主音转调。一般来说,在同一调性里,最常出现的三个变化音是#4、#5、b7,首调唱名法中同样给予属于他们自己的唱名:fi、si、ta,这样区别自然音fa、sol、ti,唱起来不会混淆。如果一首作品中有调式的变化,甚至出现暂时的离调,这个时候运用首调唱名,就需要转调。同主音转调的优势就在于不需要借助钢琴找音,凭借同主音不同唱名进行转换,非常方便,也容易准确。

二、多声部能力构建

在单声音乐的学习基础上,学生通过大量的熟歌,练习了发声、呼吸,掌握了乐句、段落,习得了节拍、节奏、音高等,具备了一定的歌唱基础,这时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多声部的能力了。

合唱由简到繁大致有以下几类(见下页表):

对于班级合唱来说,主调音乐的作品演唱得较多,而复调音乐中的卡农是学生从单声部到多声部歌唱的桥梁。下面以一些作品来举例说明,这里也涉及了一些小学阶段教材中的合唱作品,可以作为初中班级合唱的补充训练素材。

《牧歌》是一首蒙古长调,我的灵感来源于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前面的引子就是在主旋律下方加入长音,形成简单但是非常辽阔悠远的和声效果。作为初一的学生,在歌曲连贯的表现上有所欠缺,但下方长音其实是有难度的,一是大、小二度,二是要准确地依附在主旋律下方,统一换气口。如果学生有能力,可以进行三度叠置。

说起三度叠置,这恐怕是主调音乐最常进行的和声配置。《真善美的小世界》B段,《晚风》《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作品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三度叠置。所以在班级合唱教学中,三度音程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能把自然音级中3个大三度、4个小三度唱好,并能够准确构唱,那么遇到三度叠置的作品时,就能够运用在第一声部下方构唱的方式进行教学,成效很快。

将和弦用不同织体进行和声配置也是主调音乐常见的。《田野在召唤》二声部用的是固定节奏和弦根音和三音的分解形式,还是主、属进行,对于学生来说,有点类似节奏伴唱。《阿伊亚——非洲的灵感》伴唱采用三和弦第二转位,我对这首歌进行了改编,加入了非洲鼓乐里的节奏,也做循环,适当安排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达到五个声部的效果。这种好玩的做法增加了学生对于多声部的不同体验。《春游》作品短小,但作为学堂乐歌,极具艺术价值,可以说是小合唱的经典之作,全曲用主、属和弦叠置进行。在初中班级合唱中,男生是需要关注的,类似和弦进行的合唱,下方声部就很适合交给男生去演唱。我们平时如何训练和弦呢?以《故乡的亲人》为例,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和声进行的常规套路,比如主属交替,ⅠⅣⅤⅠ的进行等;其次是先唱根音,感受和声进行;再次是固定和弦练习,Ⅰ级就是135,Ⅳ级就是转位146,Ⅴ级就是转位725,然后当教师出示和弦级数时,学生要能够反应到具体的音高,以及声部间的和谐;最后是先练习分解,再练习柱式,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和声进行的歌曲来配合练习。

小学二年级的《两只老虎》就给班级合唱提供了卡农的练习方式。这种同一旋律不同拍点进入的复调音乐,是非常好接受的。学生唱熟一个短小的旋律后,教师无意识地晚两拍进入,形成卡农,这种训练方式,学生接受得很自然,也很巧妙。卡农训练到最后,依然是有和声对位的,教师要改变学生惯性歌唱,在和声长音上进行停留,检测和声对位的准确性。衬腔式复调相对艺术性会高一点,两条旋律时而重合,时而又分开,大多数节奏是一直的。而对比式复调,对于班级合唱来说难以完成。

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可持续发展的音乐能力,让他们在合唱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心智。

猜你喜欢

拍子和弦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妈妈的竹拍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光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