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加剧,军工产能吃紧了

2024-01-03刘纾骅

看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乌军炮弹复合体

刘纾骅

2023年1月9日,赫尔松地区,乌克兰士兵使用美国提供的M777榴弹炮向俄罗斯阵地开火

2023年10月7日开始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成为近20年来伤亡人数最多的巴以冲突。据11月14日联合国人道协调厅每日报告数据:本轮冲突已造成以方1200余人、巴方1.1万余人死亡,另有百余名联合国工作人员罹难。

巴以冲突热度超过陷入僵持状态的俄乌冲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1月4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称:“巴以冲突把人们的注意力自俄乌冲突上转移,希望西方盟友增加对乌的军事援助。”冯德莱恩则表示:“欧盟会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金融援助。”

早在10月20日,拜登政府要求美国国会通过总额为1060亿美元的对乌克兰及以色列的特别拨款法案。但国会众议院在11月2日只单独批准了其中对以的143亿美元拨款,且拜登扬言要否决该法案。

次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4.24亿美元的武器援助,而这已是其对乌拨款额度里所剩不多的选项。虽然拜登称“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援助同等重要”,但西方近期对乌军事援助速度有放缓迹象。

一个隐藏的问题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产能,是否已无法支持两线军援?如今,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军工产能吃紧的背后,一个个巨兽还将陆续张开血盆大口。

战争背后的吞金怪兽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滋养,美国的军事工业得以空前飞跃。1949年,美国及西欧诸国成立了共同制定战略计划,统一指挥及训练;装备标准化生产的军事一体化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内的军工实体得以截长补短,深度整合。

1955年,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格局正式确立。两大组织的兵工厂为了假想中的未来大规模战争马力全开,产能拉满。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61年发表离任前的告别演说,其中提到:“我们不能让军事工业复合体成为我国政策的决定者,否则我们将会失去自由和独立”—军工复合体首次为世人熟知。

然而,艾森豪威尔的规劝显然收效甚微,到1970年,美国军费达到834亿美元,比1960年增长了44%;到1977年,更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24年预算则达到8860亿美元。在某些战争决策中,军工复合体疑似成为幕后推手。

冷战持续期间,美苏相继在越南与阿富汗陷入战争泥潭,在这两场耗时多年的局部战争中,两国虽未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常规武器消耗量极大,军费节节攀升,愈发蚕食GDP,阿富汗战争更成为苏联解体的诱因之一。

冷战后期,军事承包商转换了设计思路,一些富有科幻感、设计意图为对敌军进行科技碾压打击的高科技武器项目纷纷出现。如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F-117攻击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B-2轰炸机,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研制的“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等。

随着冷战结束,军事需求大幅降低,美国不再需要维持巨大的常规武库,而更注重未来装备的科技水平,“高质喊高价”,成了军事承包商获得大额订单的法宝。

发生于1990年的海湾战争,被称为第一次现代战争,而活跃在海湾战争中的,除军队外,也少不了军事承包商的身影,如通用动力公司的员工随美海军陆战队第4坦克营参加了海湾战争,实地测量作战数据用于后期改进。

该公司制造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卓越,美军决定整体换装此坦克。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关键部件采用了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RH-120滑膛炮,美国莱康明公司的AGT1500燃气轮机等。各国军工企业通过紧密合作,瓜分了庞大的军事预算。

电影《战争之王》剧照

“高质喊高价”,成了军事承包商获得大额订单的法宝。

从返销到置换

2005年,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影片《战争之王》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位乌克兰裔美国移民,向世界各地贩卖苏联解体后留置乌克兰的大量库存武器,成为大军火商的故事。

孰料17年后,曾经坐拥苏联丰厚军事遗产的乌克兰,却成为世界最大的武器输入国。冲突爆发至今,北约援助乌方的武器价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

乌军顶住俄军的前期攻势后,北约国家開始陆续对乌进行军事援助。早期,北约国家主要提供反坦克火箭筒等轻型防御性武器;随着战事的演进,军援变得愈发丰富,不乏主战坦克、自行火炮、飞机等重型装备。

军事承包商们从中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巨大商机。华约集团随着苏联解体而分崩离析后,部分东欧国家先后加入北约。但它们的大部分武器装备仍为华约制式,由于没有大规模备战需求,这些国家并未彻底换装。

乌克兰的大部分装备为苏联制造,北约为乌克兰提供的主要苏制军援,部分系自东欧国家置换而来。美英等国把援助资金打入军工复合体的账户,军工复合体用北约制式装备置换东欧国家的现役苏制装备,再把装备移交乌军。

2022年4月23日,美国加州,美国海军陆战队将榴弹炮装载到一架C-17运输机中,运送至乌克兰

最具泛用性的155毫米口径炮弹,成为俄乌战场上最紧俏的商品之一。

乌军接收自己熟悉的装备,可免于训练,直接形成即战力,军工复合体如愿以偿改变了这些国家的装备体系,获得贩卖装备及维修升级的巨大市场。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雷神公司、英国宇航系统公司、法国泰雷兹集团、意大利莱昂纳多集团等军工巨头的股价强势上涨。

俄乌僵持,军援疲软

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于11月1日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冲突已陷入僵局,打破僵局唯一的方法就是得到更多军援武器。”然而,纵使各大军事承包商全力生产,也难以补足俄乌前线产生的巨大消耗。来自其他地区的武器订单更因此大量积欠,延迟交货。

M777榴弹炮是西方装备援乌的先进装备之一,该炮由英国宇航系统公司研制,是目前最先进的超轻型155毫米口径牵引榴弹炮。该炮同M142“海马斯”自行火箭炮被乌军认为是阻滞俄军攻势的重要功臣。如今,最具泛用性的155毫米口径炮弹,成为俄乌战场上最紧俏的商品之一。

现代战争中,以火炮互射作为主要杀伤方式的大规模阵地战已鲜少出现,军事承包商们早已裁撤了相当一部分普通弹药流水线,集约化产能,以开发更具科技含量的产品。

然而,俄乌冲突成为这一现状的搅局者,它堪称“以现代装备进行的古典战争”。仅在2023年乌军发起的“春季反攻”早期,乌军便每日消耗3万枚左右155毫米炮弹;战斗相持阶段,每天亦消耗约3000枚。

冲突前,美国与欧盟的155毫米炮弹年产量仅50万枚左右。俄乌战场消耗了北约内部的大量炮弹库存,即使一些兵工厂流水线7×24小时运转增加产能,仍难以满足前线需求。

雪上加霜的是,不但莱茵金属公司出品的155毫米炮弹价格从2000欧元飙升至8000欧元,北约各国援助的炮弹规格也有细微差别,并非严格执行内部标准。

2023年6月6日,德國莱茵金属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组装豹2A4型主战坦克,该型号坦克将提供给乌克兰

这些库存炮弹集中供给乌克兰,部分炮弹达不到预期射程及射击精度,个别炮弹还出现了炸膛现象。除了库存炮弹匹配度参差不齐外,也有由于赶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其它援乌装备或多或少也出现了类似状况。

对此,乌克兰战略工业部长卡梅申表示:“全世界目前生产的武器装备产能总和,也不足以应对此次战争。”

远水近渴,如何取舍?

据报道,由于产能不足,欧盟原计划于2024年3月完成的援乌共计100万枚炮弹计划,则可能无法如期完成。并且,冲突中国力处于劣势的乌方,只能用超前支付的方式,向各国军火商积极购买武器。

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乌克兰外交部在9月宣布,将起诉6家“未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内容的欧美军火商中的2家。

对于产能不足的问题,欧美军工企业也已制定远景规划。2023年8月31日,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宣布,已在乌克兰开启本地化生产项目。俄方则对此表示“高度关注”。

9月30日,首届乌克兰国际国防工业论坛在基辅举办,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家军工企业参加。论坛中的重要议程是转变援乌形式,从“输血”转为“造血”:如在乌克兰大规模兴建兵工厂,复兴乌国防工业的同时,也可在技术成熟后反哺欧美。

泽连斯基在讲话中透露,已与13家军工企业建立了乌克兰国防工业联盟。如果规划实施顺利,未来的乌克兰将成为军工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世界兵工厂”军工巨兽将在乌张开血盆大口。

自巴以冲突爆发后,坚定支持以色列的德国政府,已授权向以色列优先提供价值3.03亿欧元的武器装备;美国也宣布,对以色列提供“斯派斯”炸弹组件及铁穹反导系统。

针对对以军援问题,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国务卿布林肯在电子邮件中披露,“国务院内部对拜登政府对巴以冲突的处理方式存在分歧”。类似分歧也出现在社会中,有抗议者围堵密苏里州的一家隶属波音公司的弹药工厂;在华盛顿州,也有抗议者爬上军队货轮,期望阻止对以军援。

在地缘危机频频发生的如今,许多地区的人民被战争阴云笼罩,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希望各国政府进行理性、冷静的决策,维护地缘和平,避免被军工复合体这头逐渐失控的巨兽绑架后,酿成需要全人类共同啜饮的苦酒。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乌军炮弹复合体
乌军反攻要从马里乌波尔开始?
美报告:乌军持续作战能力正在下降
树上长“炮弹”
装填炮弹
“炮弹”表妹
乌总统渲染“八万俄军压境”
骑炮弹飞行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3种多糖复合体外抗肿瘤协同增效作用
日本西南部四国增生复合体中的锰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