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及应用研究

2024-01-03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育人思政

王 英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在2016 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指出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和课程思政。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的高校基础性课程,需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3],以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课程思政实施的本质,是用价值引领学生,用情怀塑造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胸怀、世界格局的人。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不仅传授英语词汇、语法、文化知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运用能力,还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爱国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和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觉,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自教育部大力推广课程思政以来,既有学者提出要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4];又有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课程背景的学者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身学科、课程教学的路径。比如,在系统工程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育人的责任心、意识和课程思政的能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让其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5]。课程思政可以贯穿到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教学目标时,在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纳入具体而具有操作性的思政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和教材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自然渗透;确定教学方法时,创新教学活动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其优秀品质;进行教学评价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反思、合作、创新等意识和能力[6]。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教师思想认识到位是前提,课程实施到位是核心,教学评价到位是关键,场域支持到位是保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需要从四个层面展开全方位的立体式探索。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树立课程思政理念

高校英语教师要增强“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意识,确立“能力培养、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成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全过程。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而奋斗。同时,高校英语教师要在全面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文化意识,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领会其精髓,用自身深厚的学养和文化素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此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了解当前国际社会,培养中外文化比较、融合、提升的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语语言和文字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与热爱,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素材,守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大学英语教师要着力挖掘《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中的思政素材,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在学习西方的圣诞节、圣瓦伦丁节(情人节)时,英语教师可以将其与中国的春节、七夕节进行对比,把我国风俗习惯、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学习有关西方科技创新的文章时,教师不妨引入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例子,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评估,建立正反馈评价系统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是由“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主评”两个维度构成的二维交叉评估体系。可以在这个评估体系中引入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第三方独立评价者,与英语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政素养”评估,从而形成一个三维融合的综合评估系统。教学评估正反馈系统的建立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且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水平,促进育人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四)借助网络技术,拓展全方位育人场域

当前通信技术已进入5G 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越来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校英语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的环境,积极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的文化环境,利用好互联网、自媒体及App平台,探索课程思政育人向虚拟空间拓展的新形式,搭乘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把课程思政育人场域拓展到虚拟空间。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用举隅

重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是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全面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路径的更新、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的关键环节[7]。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核心材料,是外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8]。

本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三版《大学英语》教材Unit 4 Heroes of our time 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大学生的思政素养。

本单元围绕“我们时代的英雄”这一主题,系统设计了阅读前的听说活动、主阅读文章、副阅读文章以及写作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第一板块:学生听相关新闻报道,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经过,然后讨论新闻中的人物Welsley Austrey 是否是英雄。第二板块:主阅读题为Heroes among us,文章首先提出“谁是我们身边的英雄?”这一问题,然后举出枪杀案中警察Daniel Hernandez勇救遇难者、Dory Stoddard扑在妻子身上自己不幸中弹身亡,以及辅警Ryan Russell 为阻止醉汉驾驶扫雪车而英勇牺牲的例子,说明英雄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人的勇气、正直和爱心使他们成为英雄。第三个板块:结构分析与写作,要求学生根据主阅读课文第1-4段“问题—例证-结论”的三段式文章内容组织形式,分析第9-12段是如何组织的。第四个板块是标题为A hero’s aspiration 的副阅读文章,其主要内容是警官Jondan因无法救助汽车火灾案中的青少年而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又因奋力救起驾车落水的老人而治愈了自己。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师确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时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思政要求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早在2007 年,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要求特别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8]。而2020 年推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9]。可见,在《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中厘清思政目标、明确思政要求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在Heroes of our time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除了要明确英语语言、文化、素养维度的课程目标外,还要提炼思政主题思想,明确思政维度的课程目标(见表1)。

表1 《大学英语》第四单元Heroes of our time课程目标

思政目标不同于知识、文化、素养等维度,既要单独列出以彰显其特殊性,又要渗透在各维度之中,体现其综合性、弥散性与渗透性。如果说语言、文化、素养这三个维度构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显性目标,那么思政维度则是渗透在三个目标之间,以隐性的方式与三个目标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程目标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课程目标各维度之间的关系

(二)在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载体,而教学材料又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材料是一个多维、动态变化的概念,为了能够适应特定的教学环境和要求,教学材料需要根据受众、变化的教学环境、课程要求等进行二次开发。基于课程思政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既要把握语言课程的内容,也要在课程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促进大学生英语习得的同时,引导、塑造当代大学英语学习者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单元以“我们时代的英雄”为主题,在听说读写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句型、语法,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两篇阅读文章介绍的都是西方的平民英雄,教师可以运用基于内容的教学法,补充我们身边的革命英雄、抗疫英雄、航天英雄等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英雄的资料,让学生关注英雄并用英语讲述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热爱英雄、向往成为英雄。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环节把语言能力培养与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结合起来。

(三)在课程实施中培养思政素养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10],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课程设计后,若没有经过实施,就无法落实课程计划、课程理想,更无法达到课程设计中预期的课程目标。因此,课程如果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必须通过课程实施付诸教学行动[11]。面向教育情境,面向师生本身是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精髓所在[12]。当前,学科和课程的教学在保证本学科、本课程科学性及完整性的基础上,面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情境、面向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是课程实施的重中之重。对此,本单元的课程实施过程可以如表2设计。

表2 《大学英语》第四单元Heroes of our time课程实施过程设计

(四)在课程评估中融入思政标准

课程评估是课程实施诊断的工具。《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界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评估的内涵、评估主体、评估方式以及作用。该《指南》详细论述了大学英语的形成性评估,即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形成性评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13]。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本单元的课程评估指向语言能力、文化理解、素养能力和思政水平四个维度,覆盖听力、口语、阅读(精读和泛读)、写作及翻译五大板块内容,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囊括网上自学记录、课堂发言打分、作业记录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多种评估形式(见表3)。

表3 《大学英语》课程第四单元评价设计

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这一历史性时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已经不能仅局限于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更要配合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担当起培养大学生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和责任[14]。为此,高校英语教师要坚持专业素养与政治素养一体化发展,牢固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素材,并搭乘教育信息化快车把教育场域拓展至虚拟空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巩固三全育人成果,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