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墓壁画模拟制作与揭取展示的实践研究

2024-01-03唐雨桐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9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壁画墓桃胶谱子

唐雨桐,周 华(北京联合大学 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墓葬壁画是人类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阶层、经济状况、宗教信仰、文化特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情况,是考古学科及相关领域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唐代是中国古代墓葬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壁画上描绘的建筑、人物、器物、山水和动植物等,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资料。同时,唐墓壁画又极为脆弱。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唐墓壁画,文物工作者对唐墓壁画的分布和制作工艺进行梳理,并仿照唐墓壁画进行模拟制作与揭取展示,为唐墓壁画的其他深入研究及壁画类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

一、我国唐墓壁画基本介绍与工艺梳理

(一)唐墓壁画的基本介绍

唐代国力强盛,厚葬之风盛行,墓室规模较大,为壁画的绘制提供了宏大的载体。唐墓壁画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其中绘有壁画者不足两百座,分布于陕西、河南、甘肃、新疆等地[1]。陕西关中地区发现壁画的唐墓数量最多,占中国唐代壁画墓总数的70%以上。唐墓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皇家礼仪、世俗生活、建筑、艺术、民族往来、星象等多种题材,堪称唐代社会史的百科全书。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墓室壁画的制作主要分为砖画墓、模印砖画墓、土圹壁画墓、白灰层壁画墓、泥层壁画墓、石条壁画墓。其中,土圹壁画墓的制作较为简单,砖画墓在墓室壁画中占比较大[2]。

(二)唐墓壁画的工艺梳理

墓葬壁画属于干壁画,其结构可分为壁画的基础支撑体(墙壁)、颜料层的载体(地仗层)和画面层(颜料层)。唐墓壁画的绘制过程可概括为地仗层处理、起稿、勾线定稿和赋色四个步骤。

地仗层是壁画艺术核心的直接载体,是壁画内部结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唐墓壁画多数绘制在墓道、墓室内的壁面上。其地仗层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直接绘制在土壁、砖体或石质等支撑体上,被称为“无地仗层壁画”;二是在土壁上做地仗,敷一层草拌泥,其上再做石灰层;三是在土壁上直接做石灰层,二和三类被称为“有地仗层壁画”。

图1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室南壁侍女图

初唐时,有部分墓葬壁画制作时在砖墙上仅涂一层很薄的细石灰,没有草拌泥层,其代表壁画墓有李寿墓和金乡县主墓[3]。这样的壁画极易脱落,在壁面的处理上没有盛唐时期先进。完整的地仗层普遍包含草拌泥层和石灰层,这样制作出的壁画画面保存较好,代表壁画墓有永泰公主李仙蕙墓、韩休墓等。

唐墓壁画的起稿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在壁画地仗层未完全干透时用枝条状工具或坚硬赭石块在壁画刻画起稿,在壁面留下较深的凹线;另一类是在壁画地仗层干透后,用稍软的赭石颜料在壁画表面刻画起稿,留下的凹痕较浅。唐墓壁画色彩丰富,多以红色、黄色为主的暖色调,设色简单却层次丰富、手法细腻、构图考究,充分显示了唐代色彩运用的娴熟与审美的独特[4]。

二、壁画制作

唐代是我国墓葬壁画发展的繁荣时期。为更好地了解唐代砖石墓葬壁画的制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笔者结合文献和实际调查结果,以现有发掘与保护的唐墓壁画为实例,仿照唐代墓葬壁画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模拟壁画的制作。

唐墓壁画通常由支撑体、地仗层和颜料层组成。支撑体为墓道土壁,地仗层为麦秸梗泥层形成的粗泥层和白灰细泥层,最后在其上施彩作画[5]。

(一)制作地仗层

地仗层是壁画艺术核心的直接载体。墓葬壁画的地仗层主要是使用石灰地仗,这是由于在潮湿的墓穴中,泥质地仗很难保存。一般只把麻和棉等细纤维作为补强材料,且用量较少。

壁画地仗层的主要原料为黄土,首先需要筛土,然后将筛好的粗沙、秸秆、麻刀分次加水搅拌成稀稠度合适的粗泥,先在石板上喷洒石灰水,增强石板与粗泥的黏结力,再将粗泥抹在石板上,用抹灰板等工具进行找平。粗泥层的作用是让墙体更加平整、光滑,没有裂缝。

接着将筛好的细沙、适量石灰、棉花、麻刀加水搅匀。棉花需要撕小一些,如果棉花太大在加水时容易结块。棉麻纤维可以增加白灰层的内部拉力,防止白灰层在碳化过程中体积膨胀而引起开裂。铺细泥层要在粗泥层湿润的时候进行,使用刮板等工具辅助找平,厚度为5毫米。细泥层在干燥时要注意时间,如果干燥过快,泥层容易开裂。

最后将大块的石灰敲砸碎并过筛,得到细腻的石灰粉末。加入适量水,搅拌成黏稠状态,类似奶油状。在细泥层湿润的情况下,用大刮刀等工具将石灰涂抹上,大约为2厘米厚,形成石灰层。至此,地仗层制作完成。

(二)绘制壁画

由于石灰层的颜色较深,直接将颜料涂在上面会产生色差,甚至出现不显色的情况,所以要在石灰层上刷一层白作为底色。

使用的材料是白垩土,加入适量水,可混合成具有一定稠度的液体,再加入一些桃胶液,这样可以使白垩土与石灰层更好地黏合,不易脱落。用毛刷蘸取混合均匀的液体涂刷在白灰层表面,涂刷时要注意顺序,不要重复涂刷,缝与缝之间不要有明显的分割线。

模拟壁画所画的纹样是唐代敦煌莫高窟飞天与鹿王本生以及唐代墓葬壁画中的仕女图。对于图案小的壁画,一般采用拍谱子的方法进行绘制。

首先是要起谱子,起谱子分为画谱子和扎谱子两个步骤。确定好尺寸,打印或绘制好纹样后,使用针锥在纸面上扎谱子。在扎线条的时候要注意孔与孔之间的间距需差不多相等,平稳流畅的线条孔距可以间隔大一些,而弯曲急促的线条孔距可扎密一些。将矿物颜料反复研磨成粉状,把扎好的谱子摆在壁画地仗层的中间位置,用拓包蘸取粉末按顺序拍打在画面上,拍好后将谱子拿开就可以看到由点形成的清晰线条。

对照谱子,用较细的毛笔勾勒出大致轮廓后再画出更细致的图案。绘画时要注意姿势,在画面上不要使过大的力,以免破坏画面。至此,壁画制作完成。

三、壁画揭取修复与展示

通过壁画制作,对古代壁画的制作流程有了较深的理解。将制作好的壁画模拟成考古工地中发现的文物,进行揭取与修复等一系列文物保护措施,学习壁画类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

传统的壁画揭取主要是采用桃胶贴布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现场调查与记录、壁画画面清理、画面加固、壁画封贴与烘烤、揭取壁画,并对壁画进行包装运输与暂存[6]。

(一)壁画揭取

为模拟在考古工地中对壁画的现场保护,笔者首先对壁画进行了揭取。

将提前浸泡好的桃胶放入盆中浴水加热,熬制成稠度合适的胶体。剪下一块和壁画差不多大小的纱布覆盖在上面,将过滤好的桃胶均匀涂抹在纱布表面。然后再剪一块比壁画大一圈的纱布,重复前一个步骤,涂好后用热风枪对纱布进行烘干。第二块纱布裁剪得较大是因为桃胶的收缩力较大,这样可防止壁画变形。

将一块较大且平整的木板平贴着放在画面的正面,一人在上面提住纱布,另一人用铲刀从上往下将壁画与地仗层轻轻划开后将木板平放,将壁画上的土块清理干净。至此,壁画揭取工作完成。

图2 扎谱子

图3 揭掉正面纱布

(二)壁画地仗层的保护修复处理

地仗层是壁画保护中的重点。其性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壁画能否长期保存。在实验室放置一段时间后,揭取下来的壁画背面有明显的裂隙、龟裂、起翘和部分缺损,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处理。

使用AC33溶液对壁画进行加固。对于起翘严重的部分,要用湿毛巾盖在壁画背面,压上重物,使壁画变得平整。然后将石灰粉、麻刀和之前筛出的细泥层粉末加水搅匀,用针筒等工具将调好的细泥填补到裂隙中,将壁画修补平整。裁剪两块比壁画略大的纱布,先覆盖上一层,涂上AC33原液进行粘接,干燥后再覆盖一层粘接,对壁画背面进行保护。

(三)壁画展示

在壁画背面粘接新支撑体能够使壁画强度达到展出和搬运要求,为库房保管提供方便。支撑材料采用的是和壁画大小一致,尺寸为长宽均为20厘米的蜂窝铝板,其具有重量轻、不易变形、抗折压、耐腐蚀的特点。

粘接前在地仗层和新支撑体之间还做了过渡层。在板子上涂刷一层2%的B72丙酮溶液,干燥后再涂刷一层AC33原液用于粘接。过渡层可以在地仗层和支撑体中起到缓释过渡的作用,对地仗层起到加强和保护,在未来还可以更换支撑体,提供可破坏的空间和途径[5]。

将蜂窝铝板盖在壁画背面,用重物将板子和壁画压紧,便于粘接。干燥后,检查粘接情况。此时,壁画已经和板子牢固地粘在了一起,可以随意翻转。用热毛巾敷在壁画表面,待桃胶融化后将壁画表面的纱布揭下,将壁画表面残留的桃胶清理干净。至此,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已全部完成。

壁画在保护修复处理后要注意保存环境,温度在25 ℃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尽可能减少温度、湿度频繁波动,保持相对稳定。

四、结语

唐墓壁画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唐墓壁画极其脆弱,其对保存条件要求很高。目前,对于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因而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非常必要。

为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唐墓壁画,此次研究人员对唐墓壁画进行了模拟制作,展开了对壁画制作的相关工艺探索,并按照壁画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法对其进行了揭取、修复与展示。在整个过程中,研究人员针对出现的问题反复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可为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壁画墓桃胶谱子
穿错鞋的指挥家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广西恭城桃胶现“朝阳产业”端倪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堪比燕窝的美容佳品:桃胶
试一试,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棒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陕西西安航天城唐代壁画墓
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
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