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涛绘画题款艺术分析与鉴赏

2024-01-03冯玲玲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题款石涛印章

冯玲玲(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中国画是一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题款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均衡画面关系,而且还能丰富画面内容,让画面更加完整,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从而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文学性。

一、题款历史源流

题款是指在中国书画上题记的文字。题款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钟鼎上的款识,后来随着中国画的发展逐渐应用于中国绘画中。元代以前画面多不用题款,画家认为书法写得不精妙,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到元代时,绘画题款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盛行起来,题款艺术也发展到一个兴盛时期,强调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同时书画一体的思想也促进了中国画题款的发展,题款的内容与形式日臻完善。到了明清时期,经过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人的探索与艺术实践,题款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相结合,以达到书画并重。石涛在这一时期对题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近现代,题款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局面。

二、石涛绘画题款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题款除了表明名号、时间、地点、题目之外,还有文章、诗词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绘画题款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极高的书法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题款包含丰富的信息,折射出画家的思想感情,也是后人了解画家、理解其绘画作品的重要途径。石涛作为一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绘画题款艺术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题款内容上,石涛的诗文款识大多是自作诗词、心得感悟和绘画理念。石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每幅画作基本都有题款,而题款上这些丰富的诗文内容也为我们现在研究石涛艺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题写自作诗词,如《菊竹石图》中“兴来写菊似涂鸦,误作枯藤缠数花。笔落一时收不住,石稜留得一拳斜”,表达出了画家看到菊花时,禁不住内心的喜欢,恣意画在纸上。画作上的诗文看似是不经意题在画作上的,但画与文相得益彰,互为印证。也有的题写前人经典诗句,例如在《陶诗采菊图》中就引用了陶渊明的经典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写心得感悟,如《奇峰图》中“余尝论,皴法必回峰之体,异峰囗直生,峰与皴合,皴自峰生,皴不变峰之体,用皴却能资峰之形声,此论当俟解人定之”。意思是不同的皴法都是从自然的山峰中感悟提炼出来的,如果只知道各种皴法技巧,不知道皴法是依据不同山峰的特质来进行表现的,没有深入大自然中体悟观察,即使在画面中运用各种皴法,也不能完美地表现山峰内在的精神。题写绘画理论,如在《古木垂荫图》中的题款,前半段谈论了绘画理论,后半段则是点明了创作背景。这些绘画上的题款,都为我们后世了解石涛以及他的艺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们解读石涛绘画和画面构成的重要内容。

图1 石涛《古木垂荫图》

石涛在画作上喜欢多个名号并列,例如在《秋山红叶图》中题写“清湘大涤子石涛济山僧”。题款篇幅一般较长,最常见的是在画作上题写数十字,大多是竖式。总的来说,石涛题款中的长篇题款占了一半以上,只有少数绘画作品,根据画面的需要,题写穷款。

(二)书体全,面貌多

款就是书法在绘画作品上的应用,既然要谈题款,自然就不能避开书法。石涛曾对前人的书法下过一番功夫,具有极高的书法修养。李驎在《虬峰文集》中记载:“(石涛)年十岁,即好聚古书,暇即临古法帖,而心尤喜颜鲁公。或曰:何不学董文敏,时所好也。即改而学董,而心不甚喜,时年三十矣。得古人法帖,纵观之,于东坡丑字法有所悟,遂弃董不学,冥心屏虑,上溯晋魏,以至秦汉,与古为徒。”①石涛在年轻时主要对苏东坡、董其昌、颜真卿的书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尤其是颜真卿的书法,在很多题款上都能看出有颜真卿的根基。对于苏轼书法的学习主要在于行楷的体势与结字,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主观的处理,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石涛在题款上善于运用行书、隶书、楷书等,有的隶书题款,不仅水平很高,字数也很多。例如在《巢湖图》中就有两处隶书款识,都是长篇题款,各一百一十二字。他的隶书题款,一类是大字题写画名,例如在《深谷风雨过》。一类是方整的长篇隶书题款,例如在《松风涧水图》。石涛夸张了隶书本身的古拙感,笔画出锋较多,隶书整体的风格更加俊丽。石涛题款中的楷书占了很大比例,且风格多样,一类受到倪瓒影响,用笔轻巧,疏朗秀丽,例如《黄山游踪》。一类受到钟繇、王羲之小楷的影响,例如在《西园雅集图》中,画面中的山石树木布局周密,人物穿插其中,人物古雅自然,题款厚重拙朴,使整幅画面的意境更加幽静,书画相得益彰。一类是字形较大的楷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宽博厚重,用笔刚劲有力,结体宽厚,十分稳健。例如《初至一枝阁书画》。石涛的行书则流丽富有节奏感,笔墨厚重,饱满酣畅,一气呵成。虽然石涛在十岁就开始学习古人书法,但他始终强调“我自用我法”,并清楚地指出“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力求革新,反对因袭,这正是创作的生命,也是石涛绘画思想的精髓。

(三)钤印朱白相间,位置讲究

一幅画题款后钤盖印章,才算最终完成。印章作为书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画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虽小,但在画作中的位置也要精心安排,从而达到诗书画印高度结合的境界。

石涛的印章形状以方形居多,其他形状的印章较少,经常使用的姓名章有石涛、清湘老人、老涛、膏盲子济、苦瓜和尚、大涤子、小乘客、若极、阿长、法门、原济、元济等。闲章有我法、前有龙眠济,冰雪悟前身、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大多是表现对世事的态度与见解。以上这些只是石涛印章中的一小部分,几乎石涛的每一个名号都有大小不一、形制不同的印章,印章风格主要分为古朴大气的秦汉印风和纤巧的唐宋官印风。

石涛钤盖的印章朱白相间,十分讲究印章的位置,强调画面的和谐统一、诗书画印的相互生发和相互促进。在《设色云烟图》中,石涛就加盖了多枚印章,印章的内容与画面相契合,并深化了作品的主旨。印章的形式与画面的空间相辅相成,错落有致。石涛有的作品为了满足画面氛围、构图的需要,没有题字,只钤一枚印。这种印章是为了追求一种意境美,使画面更加简远、耐人寻味,例如《黄山图册》。

三、石涛绘画题款的审美追求

(一)书画融为一体

书法与中国画的结合不是简单地在画面上题字,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一是书画本同源。第二,不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是以毛笔为基本工具,以线条为主。第三是中国画和书法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都强调神韵。题款作为画作的一部分,题款的位置自然要符合画面的整体布局,需要根据画面内容来决定所使用的字体,在题款时也要考虑字与字的关系和字与画的关系。《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记载:“字与画者,共具两端,其功一体。”②意思是绘画与书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功能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线条与墨色的变化追求美感。石涛认同书画同根同源的观点,强调以书入画,笔法自然,并不断在艺术创作中进行实践,我们可以透过他的作品感受他将书画结合的观念和艺术思想。例如在《溪岸幽居》中的行书题款,书法意到笔随,字大大小小,与画面中高低错落的远山形成了呼应,奇趣生动,别具一格。

(二)注重笔墨情趣

在实践上,石涛还强调笔法特点和墨色的运用,对笔法和墨法都有着深刻的研究。他曾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强调笔墨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一味地模仿古人,抄袭前人,脱离时代的发展,是行不通的。笔墨要有创新,有变化,只有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作品,经过历史的选择,才会流传于世,永垂不朽。他曾提到“颠倒随吾笔墨妆,谁能正面尔能降”③,强调笔墨的运用需突出人的个性,不必太拘束于规矩。石涛题款中常会出现厚重的墨团,与萧逸淡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深厚凝重。石涛在创作的时候,能够熟练运用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用笔粗细的变化,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但不管是哪一种笔法墨法,整体上看,画中的题跋与绘画的笔墨风格都是一致的。两者和谐自然,互为衬托。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到“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④,意思是运笔用墨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再用笔墨将其表现出来。总之,石涛是一位善于用笔墨表达自己、宣泄自己情感的画家。

四、结语

中国绘画题款艺术将书法、文学、篆刻相结合,使画面具有形式美和诗意性。石涛经过长期不断的艺术探索实践,创造出极具个人魅力的绘画风格和题款艺术特色,以至他的绘画至今被人称颂。石涛的题款,就像他的笔墨一样,纵恣天成,极富哲理。石涛的题款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多样,注重诗书画印的和谐,通过题款与印章来调整画面关系,统一画面,而且十分注重笔墨的运用,强调在书画艺术中表现自我,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但石涛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富有创新性,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对石涛绘画题款的探索和艺术特色的总结可为当今中国画的创作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石涛 《松风涧水图》

注释

①李驎:《虬峰文集》,凤凰出版社,2015 年。

②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年。

③故宫博物院:《故宫藏四僧书画全集 石涛3》,故宫出版社,2017 年。

④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年。

猜你喜欢

题款石涛印章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