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改探索
2024-01-03刘燕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各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既是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思政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名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我们更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深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将以《职通英语1》Unit 6 Delicacy为例,积极探索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途径。实践证明,如果能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两者之间互为补充,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出既有过硬的警务专业知识、基本的外语沟通技能,又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文化自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燕(1987.11-),女,宁夏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梳理各门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各类课程应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际上,课程性质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当中,从而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重视学生在职场情境中理解和表达观点,进行有效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改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授语言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在职场情境中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与创新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注重了语言的工具性,轻视了语言的人文性。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单一地讲授了课文中的词汇、短语、语法等语言点,而忽视了学生在职场情境下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二,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融入不够自然,比较生硬,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思政元素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内容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没有达到语言知识学习+思政育人的双重育人效果。第三,课程思政元素体现的方式太过单一,应该充分考虑将第二课堂和实训作为补充方式。第四,教师获取英文版思政元素材料的渠道较少,不能够很好地补充课堂或者线上教学的需要。第五,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缺乏配套的数字资源,且教材内容中讲解西方文化占比较高,本土文化素材较少。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改探索实践案例
高职学生基本学情分析——以2021级法务班为例。
本次共收到2021级笔者所带法务2101、2102、2103三个区队共计193份问卷。图1、图2表明其中大约有90%的学生属于分类考试进入学校的,普通高考生源仅占4.15%。大约有41%的学生成绩普遍集中在60-69的分数段之间。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无论是听说读写能力还是翻译能力都是很薄弱的。
图3表明,其中约有44%的学生认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生硬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会让他们觉得较为生硬、枯燥,很容易失去兴趣,而且在教师提及思政元素时,有36%的学生上课很容易在课上分心、走神,因此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语言教学中,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
图4表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一味地重点讲授语言点、词汇、句子、语法和课文,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流利地用英语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不用说将语言作为工具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有近34%的学生认为他们很少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只是单纯地学到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而没有感受到学习语言的魅力。因此如何将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教师教改中要努力的方向。可以考虑结合单元主题,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图5则反映出,有近81%的学生认为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十分有必要的。显然,学生对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图6反映出,有85%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各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活动当中,比如课前演讲、制作抗疫英文手抄报、参与中西方文化差异讨论等环节中,提升自己用英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图7表明,有86.53%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训课任务当中。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学生会主动学习课文内容并在网上查阅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反复练习相关英语表达,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将实训课的表现纳入到期末总评当中,激發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图8表明,63.48%的学生认为如果教师单纯靠说教来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体现思政育人的目的,他们会觉得很枯燥,没有兴趣,反而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手段上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
五、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一)课前教学准备
笔者以“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职通英语1》为例,首先结合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关的思政主题。本案例选取的是本教材第6单元“Chinese Tofu Culture”,以2课时的实训课教学为基础,展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
(二)明确单元思政主题
第6单元的文章主题为中国豆腐文化,因此,本节实训课的思政主题确定为训练学生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民族饮食传统文化即豆腐文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将从豆腐的起源、豆腐文化的传播、王致和豆腐乳、豆腐西施、臭豆腐以及豆腐的象征和寓意来介绍中国的豆腐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中国传统特色饮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崇尚中国餐桌礼仪,学会尊老爱幼、长辈为先。
(三)确定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实训课,学生不仅了解了豆腐的起源、豆腐文化的传播、王致和豆腐乳的来历、豆腐西施以及臭豆腐的故事,还学会了用英文简单地谈论自己喜欢吃的日常菜肴。第二,能力目标:能够将课堂话题讨论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用英语简单地谈论自己喜欢和擅长烹饪的食物;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重点深入了解豆腐文化,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入能力有效转变为语言输出能力,用英文流利地向世界讲好“中国豆腐文化”。第三,素质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四)明确本节实训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第一,教学重点:通过公共演讲的方式,将以往单一地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讲、教师和同学们听,并进行适当引导。在学生讲述所学的关于中国豆腐文化故事的过程当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语言输入变为有效地语言输出,在用英文讲述中华特色美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第二,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流利地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成演讲稿,完成演讲稿的撰写,在撰写过程中能够做到语法错误少,单词拼写正确,句型表达准确而又丰富;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能够流利地用英文讲述中国豆腐文化的故事,表情、动作自然大方。
(五)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步骤1: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要讲的内容。教师提问中国八大菜系,并介绍四大风味的典型特色菜。此教学环节为10分钟。
步骤2:由学生用英文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的豆腐。分别从豆腐的发明、苏东坡豆腐、王致和豆腐乳、豆腐西施以及臭豆腐5个角度,借助多媒体和图片等手段,讲述中国故事,树立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自信。
步骤3: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小结,指出“Tofu symbolized the fortune and happiness in Chinese culture. It stands for the best wishes of Chinese people.”,并做思政亮点的结尾点评。即“Which food do you prefer, Western or Chinese? ”,从而树立民族饮食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步骤4: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习通在线投票评选出演讲比赛第一名。
评价标准:1.演講内容切合主题,有自己的观点(4分)。
2.语言表达流畅、发音准确(4分)。
3.基本脱稿,演讲大方自然(2分)。
以上共计满分10分,得分第一名的同学将得到由老师赠送的王致和豆腐乳一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余同学的表现将纳入平时成绩。
步骤5:教师总结,主题升华。事实上,每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食物其实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节日的祝愿和对未来生活的幸福憧憬。比如豆腐现如今已成为中国农历新年家庭团聚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菜肴,因为豆腐一词听起来与汉语的财富和幸福相近。豆腐食品一直被认为能给全家带来好运。而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性也反映出中国地域特色和中国人的性格和审美。
步骤6:教师在学习通发布随堂练习,练习围绕课文内容,判断正误题型为主,在线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六、价值塑造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水平
教改实践证明,基于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而且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除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作为英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融合学习的外语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使用外语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外语能力,在开展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外语学习效能。其次,教师还应该树立实施跨文化思辨外语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从跨文化视角分析中国实践,探究中国理论,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项目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等多元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警官职业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立项课题结题成果,宁警院通【2021】23号文件(项目编号:NJKCSZ21-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勇,尧丽云.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5):107-109,112.
[2]李倩,严艳,陈琰,房振伟.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4):71-72,81.
[3]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6):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