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粮食市场运行形势研究
2024-01-02罗永生余舒菡
◎李 旭 罗永生 周 洪 杨 帅 余舒菡 吴 意
一、 贵州粮食市场运行情况
以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 运行数据为参考, 贵州省粮食市场运行维持基本稳定。
(一) 面粉市场
截至2023 年6 月末, 贵州省特一面粉批发价格为2.29 元/斤, 同比上涨1.9%。 2022 年7月至2023 年6 月, 省内面粉价格先上行后小幅回落。 分阶段看, 2022 年下半年, 面粉价格小幅上行。 主要是由于面粉跟随麦价上行, 粮源采购成本较高, 同时玉米等相关产品价格居高, 对省内面粉市场价格形成支撑。 2023 年上半年, 面粉跟随麦价偏弱运行。 国内小麦市场供大于求, 麦价持续下行,受需求低迷、 商品库存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 面粉价格上涨乏力。 消费方面, 终端消费始终处于较为疲软的状态, 贸易商补货谨慎, 以刚需采购为主,整体开机率偏低。
(二) 稻米市场
截至2023 年6 月末, 贵州省三级中晚籼米批发价格为2.44 元/斤, 同比上涨2.6%; 三级粳米的批发价格为2.57 元/斤, 同比上涨1.9%。 2022 年7月至2023 年6 月, 省内稻米价格整体波动不大。 分阶段看,2022 年下半年, 稻米价格低位反弹。 主要是由于全省疫情散发, 居民囤货意愿加强, 稻米市场购销活跃, 再加上高温干旱天气影响, 稻谷产量有所下降, 推动大米价格稳中偏强运行。 2023 年上半年, 稻米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省内大米消费需求以食用为主, 受食物多样化和人口老龄化影响, 大米食用消费不断减少, 超期存储稻谷定向销售由于价格较低, 比较受市场欢迎, 带动省内稻米饲用消费增长明显, 但由于饲用占比仍较少, 大米消费量相对平稳。 供应方面, 由于国内政策性稻谷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稻米供应充足, 供需总体仍保持宽松格局, 稻米价格整体波动不大。
(三) 玉米市场
截至2023 年6 月末, 贵州省三级玉米批发价格为1.55 元/斤, 同比上涨1.3%。 2022 年7月至2023 年6 月, 省内玉米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分阶段看, 2022 年下半年, 玉米价格稳中偏强运行。 主要是由于饲料养殖行业对玉米存在较大刚性需求, 随着生猪价格上涨,饲料需求量有增无减, 玉米饲用消费随之增加, 促使玉米价格偏强运行。 同时地租、 化肥等种植成本呈上涨态势, 导致玉米收购价格随之上涨。 2023年上半年, 玉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随着玉米上市量不断加快, 市场供应逐步呈宽松态势,加上小麦价格下跌使小麦饲用优势显现, 给玉米市场带来了较强的利空影响, 同时进口玉米也陆续到货, 受此影响, 玉米价格走出高位震荡偏弱行情。
(四) 菜油市场
截至2023 年6 月末, 贵州省散装四级菜籽油批发价格为15.46 元/公斤, 同比下降6.9%。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省内菜油价格震荡偏强运行。分阶段看, 2022 年下半年, 菜油价格震荡上行。 前期因进口菜油数量偏少, 国内菜油供应偏紧, 省内菜油商品库存处于低位, 对菜油价格形成支撑。年末进口菜籽大量到港, 但菜油市场因收储需求支撑, 价格相对抗跌, 再加上市场主体存在补库需求, 最终带动菜油价格震荡上行。 2023 年上半年,菜油价格高位回调。 国内进口菜籽到港量充足, 国内菜油产量处于历史高位, 菜油市场整体供应充裕、 库存充足, 国内菜油价格偏弱运行, 由于省内菜籽油市场与国内国际联动性较强, 受此影响, 菜油价格高位回调。
二、 影响粮食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 政策因素
粮食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影响粮食产量和确保粮价稳定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惠农政策, 使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稳增。 另外,由于粮食是战略储备资源, 所以不可能让市场和资本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进口粮食虽然比国内粮食便宜, 但国家仍然实施底部收购政策, 其原因是为了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不受威胁。 2023 年1 月22 日, 印发了《贵州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黔府办发 〔2023〕 3 号), 在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压紧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为规范省内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和加强粮食收购管理, 保护粮食生产者、收购者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 粮食生产成本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包括: 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农药、 肥料、 塑料薄膜等农资价格上涨, 以石油为燃料的农机具使用成本提高,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的成本不断增加, 这些都会影响农户在粮食生产方面的投入, 导致农户种粮成本增大, 最终影响粮食市场的供给关系, 造成粮食价格上涨。 同时, 省内粮食的物流效率还不够高, 物流配送体系整合度也有待提升。 据2023 年一季度调度数据显示, 贵州省尿素、 低浓度复合肥、 高浓度复合肥零售价格分别上涨10.3%、 15.7%和14.4%; 尿素零售价格3186元/吨, 国产氯化钾 (60%) 零售价格4727 元/吨, 分别高于全国230 元/吨、 930 元/吨, 农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民种粮成本, 也会对粮油收购价格有所影响。
(三) 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它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和供应, 并最终影响到粮食的价格。 干旱、 洪灾、凝冻等灾害天气都会影响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从而导致粮食价格波动。 从贵州省情况来看,2022 年8 月以来全省持续干旱少雨, 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5.4%, 部分地区处于干旱, 2023 年3 月局地又遭遇冰雹灾害, 油菜等作物受到影响。5—6 月, 全省大部气温正常至偏高, 光照充足, 但出现4 次区域性暴雨过程, 6 月下旬全省旱情基本解除, 土壤墒情适宜,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夏收扫尾和秋收作物生长; 打田栽秧水基本满足, 大部水稻完成移栽。 但受局地强降水影响,部分乡镇玉米、 水稻等作物出现倒伏情况, 全省加强在田作物管理, 经过及时清沟理墒,减轻了渍涝影响。
(四) 国际形势因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后, 粮食市场也随之开放且开放程度不断加大,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质量和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进口粮食需求也随之增加,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也会影响相关粮食产品的价格。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加上进口税费的影响, 必然会拉动国内相关粮食产品价格上涨。 另外, 受地缘政治冲突、 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和进出口数量也会对国内粮价有一定影响, 再加上近几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 许多粮食出口国限制其粮食出口量, 这也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
三、 对策建议
(一)合理制定粮食相关政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强化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因此, 要坚持“以我为主、 立足国内、 确保产能、 适度进口、 科技支撑” 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一是合理确定农业生产结构, 当前我国种植经济作物与种植粮食的收益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把种植经济作物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这些鼓励措施对粮食产量的威胁。 二是发挥好政策的科学性, 把握好扶持力度, 在制定相关粮食政策时要顾全大局、 科学合理, 控制好所制定的政策对农民的影响, 鼓励大力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增加粮食的有效产出,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率和利用率, 实现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两手抓。 三是继续加大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 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 切实增加 “三农”投入,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业补贴、 农资综合直补、 种粮补贴、 良种补贴、 农机具补贴等, 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减轻粮农负担, 从而保障种粮收益, 确保粮食供应和粮价稳定。
(二)着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这方面,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 一是合理控制农业用品的投入量。 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提高和保护粮食产量的作用, 但是过多投入不仅仅导致农业用品被挥霍浪费, 还会导致粮食总产量的损失, 所以要对投入量进行一个合理的控制。 二是完善粮食收购市场体系。 逐渐完善现代化、 多层次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 不断发展和壮大规范化、 连锁化的粮食零售市场体系, 加强粮食产业链的衔接, 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 三是健全粮食物流体系。 加快西南粮食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中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 (遵义) 粮食保障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粮油加工企业, 提升粮油就地转化能力, 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逐步建成节点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 质量和技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四是建立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 结合省内各地粮食的品种现状和品质特点、 粮食加工优势、 储存条件以及经营方式, 优化储备粮食的品种结构,在确保口粮储备不低于70%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储备, 实现粮食安全储存和轮换效益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储备在保供稳价方面的作用。
(三)不断强化粮情监测预警
一是调整充实粮食市场监测点, 优化区域布局, 提高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报送工作的连续性, 并强化粮食市场监测预警队伍建设, 加大粮油市场和价格监测力度, 突出重要节点、 重大活动、 重点区域监测,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 不断档。二是及时做好粮食市场分析和预测预判, 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 准确的监测信息, 为合理制定粮食宏观调控政策、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维护市场运行平稳和价格稳定。 三是加强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灾情监测调度, 相关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 持续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 确保做到预警信息到户、 防御措施到田, 要加强灾情调度, 准确掌握雨情、 水情、 旱情、 墒情和苗情, 对灾害影响进行科学评估, 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四) 切实减小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
一是采用调节进出口等国际贸易手段的同时, 还应加强国际市场粮价监测与国内粮食价格预警机制的衔接, 完善粮食价格和成本监测体系, 拓展粮食信息收集渠道, 扩大信息来源, 密切监测国内、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 降低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存度, 最大限度避免国际市场粮价对国内市场粮价的冲击。 二是保障省内市场的粮食供给, 加强粮食耕地保护制度,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防止耕地 “非粮化”,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改进技术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 提高国内及省内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 未来一段时间内, 随着国家各项改革发展举措的深入实施, 粮食生产与流通的长效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粮食市场发展将渗透到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过程中, 因此要不断分析研判和合理调控影响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因素, 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高效平稳的粮食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