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寄宿家庭,是种怎样的体验?
2024-01-02苏素
文_苏素
一些留学生在初到异国时,会选择入住寄宿家庭,方便提升外语水平和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然而在同一屋檐下,父母与子女尚且时有摩擦,何况寄宿家庭与来自异国的陌生少年少女呢?有人自称“幸运”,与异国的“爸妈”相处融洽,有了一段美好回忆;也有人在与寄宿家庭交往中一直在磕磕绊绊地磨合。当住进寄宿家庭,留学生会有怎样的生活体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留学生Dave Qiu 的讲述。
2012 年我19 岁,去美国加州读的本科。我是独生子,之前在国内都是走读,从未离开过父母,就想找个美国家庭来接触一下,方便更快适应国外生活。当时是通过留学机构对接到的寄宿家庭,去之前只通过图片了解了寄宿家长的年龄、职业和住宿环境,一周左右就定了下来。
1
住家在加州一个叫作Spring Valley的小镇上。家里是典型的美式房子,大概100 平方米,前后有小院子。男女主人都是当地人,45 岁左右。男主人是做Recycle(回收)的,每天开一个小皮卡车,拉很多空饮料瓶子回来。女主人高高壮壮,是全职主妇,每天从信箱里翻出折扣券,用剪刀剪下来留着用。家里有四个孩子,老大结婚搬出去住了,偶尔周末能见到;老二是个大学生,在外地上学;老三是个男孩,上小学,每天有校车接送;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儿,是黑白混血儿,我曾好奇问过女主人:“为什么你和你丈夫都是白人,她是混血儿?”原来小女儿的父母都去世了,住家领养了她,每个月政府给他们一些补助。
刚到的时候渴了,我就问:“冰箱里有水吗?”女主人答:“有,随便喝。”然后我一打开冰箱,里面琳琅满目的饮料,随手拿了一瓶七喜,倒在杯子里一喝——过滤水!再一看其他瓶子里都是冰镇的过滤水。
第一天晚餐,刚到餐桌上我脑袋嗡的一下,这是什么菜系?一盆绿油油的东西,一盆红彤彤的东西,一小碗牛肉粒我认出来了,还有一盘类似于春饼大小的薄饼。当时也饿了,女主人很热情地教我,绿的是牛油果酱,红的是西红柿酱,薄饼是墨西哥卷饼。然后我就学着他们怎么吃,一勺牛油果酱、一勺西红柿酱、一小勺牛肉粒,我看着六七个人这么一小碗,也没敢多加。在国内生活了19 年,刚吃这种食物是真心适应不了,硬着头皮吃了一点,就说自己倒时差,胃不舒服,回房间了,在房间里吃国内带来的零食。
中美饮食差距还挺大的,很多美国人的三餐都比较简单。住家的早餐就是常年不变的牛奶加麦片,午餐我们在学校吃,晚餐就在家里做一些美式汉堡、墨西哥卷饼之类的。他们家是开放式厨房,没有排油烟机,都是以蒸煮居多,再靠番茄、芥末、沙拉等各种酱来调味。周末会带我们下馆子改善生活,去越南人开的中餐厅,也去快餐店。我还记得炸鸡自助是14 美金一位,有炸鸡、蛋糕、苏打饮料等,美国人民吃东西真是高脂高糖啊,有时就跟直接吃白糖一样,齁甜齁甜的。
因为刚出国时才19 岁,又比较内向,我也不好意思说吃不饱什么的,每回吃一点,我就说:“I'm full。”后来学聪明了,每回去超市采购一大堆方便面、面包、饼干,饿了就在房间吃点儿。我在国内上学那会儿挺胖,每晚放学回家都有一大桌子菜等着。在寄宿家庭的八个月间我瘦了40 斤。跟爸妈视频时,我妈一直抹眼泪,说:“本来去美国留学,想体验下发达国家的,没想到是体验民间疾苦去了。”当然也有特有意思的事儿,有一回我在华人超市买了一瓶臭豆腐乳,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来一次饮食文化的碰撞。没想到刚把盖子打开,所有人都捂着鼻子跑了,说忍受不了这种臭味。
2
住家应该是专业做寄宿家庭的,除了我,家里还有三个住客:一个德国交换生,一个西班牙交换生,还有一个日本的大学生。寄宿费是每月700 美金,由于我是最后一个去的,只能住隔断房。我的房间是在客厅里隔出来的,有一个鞋盒大小勉强称之为“窗户”的通风口直通客厅。房间六七平方米,一床、一柜、一桌,如果不开灯屋子就全是暗的。也不隔音,隔壁掉个苹果在地上都能听到。
加州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一年也就一周时间温度大概在15 度,其余时间多在35 度左右。我的房间里没空调,只能常年开着风扇,房间不通风,有时风扇越吹越热。8 月去的时候正好比较热,我自己又胖、怕热,连续好几天半夜被热醒,懵懵怔怔地爬起床,昏暗的灯光下看到床单上有一个汗印出的人形。然后我就到小院子里纳凉,后来过两三个月买车了,也去车里睡。
我在国内的生活条件算优越吧,每天走读会有司机来接,到家就把衣服往沙发上一脱,阿姨会给洗好、熨好放进柜子里。住进寄宿家庭后,真感觉像来美国参加“变形计”一样,像一些个人的家务,洗衣服、叠衣服之类的,以前在国内没做过的,现在都要学起来。也是看视频学的怎么叠衣服,才能将它们叠平、厚度一样地摞在一起。
3
可能有人会问,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还要住这么久呢?我想唯一能让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他家的人特别好,非常地实诚、友善,不仅会尊重你,也会去真心关心你。
当时我是第一次出国,口语很一般,在跟人交流时,基本就是靠单词,所以平时说话就很少。女主人很热情,时常主动来问我要不要帮助,会耐心教给我当地的规则,带我去开电话卡、买手机,让男主人教我开车等。她知道我们这些留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困扰,跟我们说话时会故意放慢语速,确保我们能听清楚她的讲话内容。当我们说英语时,她也会主动纠正我们的发音。比如我们去的炸鸡店的名字叫Hometown Buffet,我就随口念Buffett,女主人就会解释给我说在美国Buffet 这个词里的t 是不发音的。又比如有一次我从711 买了snack(零食)回来,但我发音成了snake(蛇),女主人当时眼神里有了一些恐惧,小心地问我附近哪有卖蛇的,我说711 就有,就拿出来说:“你看,有薯片、有红牛。”然后她就拍了拍脑门,说:“你吓到我了!这个叫snack 不是snake,snake 是‘嘶嘶’在地上爬的动物。”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描述给我。
我所在的家庭就是美国最普通的老百姓,周末大家一起出去玩,也都是尽量选择不花钱的地方,比如去海滩晒日光浴,去教堂唱圣经歌曲和参加墨西哥文化节之类的,让我们体验一下当地的民俗。由于住家带我们去的地方都是美国人自己经常去的地方,里面的人也基本都是美国当地人,所以其实是将美国的大众生活全体验到了。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总以为美国人均住大别墅、开豪车、消费力很强,实际接触了很多当地居民后,才算了解到美国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期间发生过一件很暖心的事情。有一次我拉着男主人还有他们的小儿子去海边玩。我由于刚学会在美国开车,不小心就超速了。这时突然就有警车在后面闪警灯,喊话让我们停车。待我停车后,警察就扶着枪来到车窗边问话,当时的我大脑一片空白。男主人看出了我的异样,就主动站出来替我解围,说我是一个留学生,可能确实不太懂英里和公里之间的区分,还拿出个人证件来替我担保。警察查验了证件,确定我是刚过来留学的,才把我放了。警察走的时候,我刚要开车,男主人又提醒我:“先别开车,让警察先走,免得你一紧张又开错了。”男主人平时在家总是沉默寡言的,我没想到他在关键时刻会这么保护我,心里既意外又感激。
4
也听说过一些留学生入住的寄宿家庭,都是些富足的中产,或是老人比较寂寞的家庭,把留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带他们去滑雪、跳伞,帮他们做学业规划之类的。但据我所知,大部分寄宿家庭还是以普通家庭居多,并且多是为了经济来源来提供寄宿服务。
女主人的妹妹住在隔壁街,她家也是做寄宿家庭的。在她家我认识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熟悉后,我们便决定一起合租住公寓。在我搬走前,住家为我举办了一个欢送会,每位家庭成员都为我精心准备了纪念礼物。他们的小儿子送我一个自己拼的摩托车小积木,小女儿送我一幅人物漫画,男女主人送我的则是专门定制的印着我名字的T 恤衫。虽然不是多贵重的礼物,但都很用心。
在我搬行李的那天清晨,我向女主人道别:“感谢您这几个月这么照顾我,辛苦了。”女主人突然就落泪了。她抱着我的肩膀说:“Dave 你这个人确实非常好,我们都很舍不得你,以后我们家庭有活动,请你一定要来。”看她流泪那一瞬间我有点手足无措,小时候都是我妈管我,所以也一下想到了在国内的母亲,心里就涌出很温情的感觉,眼眶也跟着湿了。后来女主人没有食言,他们基本每次有家庭活动,都会在Facebook 提前给我留言。有时是聚餐,有时是节庆活动,有时就是单纯见见面聊聊天、打打棒球、互赠小礼物之类的小事儿。哪怕是到了我大学快毕业那年,我们还在联系。
回顾我的寄宿家庭生活,我们之间没有经历过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没有去过特别高端的场合,一起度过的都是些很琐碎的日常时光,但聚在一起的感觉却非常幸福。在十九岁离家,负笈世界另一端的青春岁月里,我是何其有幸遇到了一个像挚友一样真心关心我的家庭,这份情谊令我感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