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如何与寄宿家庭友好相处
2015-04-07周一海
周一海
出国留学,出于房租、安全等多方面原因,一些留学生选择入住寄宿家庭。而在一些国家,未成年的低龄留学生也被要求入住寄宿家庭。每月交一定的费用,寄宿家庭的“爸妈”管吃管住。日前有报道,一名赴西班牙留学的中国女学生,遭到寄宿家庭“不许打电话、不许用电脑”的“虐待”。媒体介入后了解得知,这其实是沟通不善导致的误会。专家认为,主动沟通是学子与寄宿家庭愉快相处的“法宝”。
亲手做南瓜饼请求住家谅解
文军于2013年8月从广西南宁赴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在一所高中读10年级。因为是未成年人,他被安排寄宿当地一户家庭。刚开始,文军和寄宿家庭相处得挺愉快。不久后的一天,住家妈妈做菜时做了一道洋葱沙拉,生洋葱片又呛又辣,他吃不下,便把它倒进了垃圾筒。住家妈妈脸色一变,问文军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吃不惯。
又一个周末,文军带两个相识不久的中国同学回家,几个人在房间里畅谈。同学走后,住家妈妈向文军表示了抗议,说自己不喜欢陌生人来家里。
文军认为,寄宿家庭挺不近人情。他跟留学机构顾问诉说,顾问认为他在做一些事情时,确实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文军想了想,觉得自己确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准备找个机会,向住家爸妈道歉,并希望住家爸妈能随时指出自己的不足。为了表达歉意,文军还亲手做了南瓜饼,“他们收到我的南瓜饼后很惊喜,之后的相处一直很融洽”。
四成学子无法与寄宿家庭沟通
出国教育专家陈华说:“据调查,四成的学生表示,无法与寄宿家庭良好沟通,需要教育机构介入。”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留学的莫小颖说,初到加拿大时,她选择入住寄宿家庭,“但感觉住家挺冷漠的”。一年之后,她结束了寄宿生活,和几个学生合租房子。
莫小颖说,她刚开始入住寄宿家庭时,住家夫妇对她挺客气。但是每天千篇一律的饭菜让她厌烦,“特别是中餐,就一个冷冰冰的汉堡。”她向住家夫妇提出自己不喜欢吃汉堡,对方表示他们平时中餐就吃汉堡,不会做其它。
“平时在家里,他们很少和我说话,夫妻两人经常用法语小声嘀咕,我听不懂,也插不上嘴。他们明明会说英语,为什么在家里不说英语?”莫小颖觉得不满。
陈华说:“学生向我们提出换住家的要求后,我们去了解得知,其实很多原因并不在住家本身。”比如去年,一名在美国读高中的学生说住家苛刻,要求换家庭。陈华联系该寄宿家庭后了解到,这名学生的一些生活习惯让住家很反感,比如她洗澡要用40分钟,手提电脑一开就是整晚,晚上不在屋子里也不关灯。住家提醒了好几次,这名学生不放在心上。有一天,住家不客气地对她说:你太浪费,以后要多交寄宿费用以示惩罚。”
不主动沟通是误会加深主因
去年8月赴澳大利亚堪培拉一所高中就读的李晨,与住家相处一段时间后,感到不适应。住家管教严格,比如不让他喝太多可乐、限制上网时间、关注他的行踪等。李晨觉得反感,于是常常晚回家,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留学顾问获知后,经过了解发现,问题主要是李晨和寄宿家庭在生活上缺乏沟通。比如,李晨喜欢在运动后喝冰可乐,但住家认为这样对身体不好,出言阻止;限制上网时间则是因为在澳洲上网,超出流量部分收费很高。最终,经过主动沟通,李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住家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快,他们的相处变得融洽起来。
“不主动沟通,是多数学生与寄宿家庭误会加深的主要原因。”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留学专家徐毅认为,学生入住寄宿家庭,应学会尊重住家,并主动与住家沟通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如果对寄宿家庭的一些做法有异议,一定不要憋在心里,也不必一味忍让,而是应该向寄宿家庭礼貌地提出,心平气和地沟通和解决。”
别把寄宿家庭当宾馆
学会和寄宿家庭融洽相处,是留学生需要做的一门功课。”徐毅认为,学生应记住一点:别把寄宿家庭当宾馆。
学生可以把寄宿家庭当作自己的家,尊重住家的生活习惯,并积极参加住家组织的各项活动或家庭劳动。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要注意:
作息:学生晚上9时以后最好不要再使用电话与人聊天,洗漱时不要弄出很大声响,更不要夜半归来,以免影响住家的休息;
洗漱:学生最好搬入后就问清楚洗澡的合适时间,以免发生时间冲突或没有热水。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洗完后要将浴室、洗手台清洁一下,开窗换气;
来访:一定要征得住家的同意方可邀请朋友来访,以免打扰寄宿家庭的日常生活,尽量不要留朋友在自己房间过夜;
参与:主动参与是融入家庭的最好表现,学生最好不要心存“我付钱你劳动”的想法,应适当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如饭前摆放与饭后收拾餐桌、洗碗、帮助清洁房屋等等;
会话:多找机会、找话题与住家聊天,但不能不分场合、不看脸色死缠烂打地让对方与你练习口语;
清洁:学生要对自己的房间常做清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不要出现不叠被褥、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现象,保持房间干净整洁会给住家留下良好的印象。
(责编 张圣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