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研究

2024-01-01焦体霞让华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4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为特征大学生

焦体霞 让华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电子设备的进步,有声阅读成为信息传播与图书馆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种阅读新形态。大学生是开展有声阅读的重要群体,当前有关大学生有声阅读的实证研究较少。文章通過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资源获取渠道、阅读内容、阅读行为习惯、付费态度、使用偏好等方面,对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大学生有声阅读以休闲娱乐为主,阅读场景多为居家和睡前,对有声读物有一定的付费意愿,利用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的人数较少。研究结论可以为科学引导大学生开展有声阅读提供参考,也为有声阅读平台、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的建设带来启示。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声阅读;大学生;行为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阅读,声音传播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推动了有声阅读的发展和创新。2023年公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0%,较2021年的79.60%增长了0.5个百分点,且有声阅读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我国超过三成(35.50%)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21年的平均水平(32.70%)提高了2.8个百分点。有声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据有关统计,当前我国有声阅读读者数量已突破3亿。在有声阅读群体中,青年群体的数量超过40.00%。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其积极开展有声阅读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我国对有声阅读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声阅读的发展现状研究。赵光敏提出了儿童有声阅读的发展现状和改进策略[1]。第二,有声阅读App的研究。这主要是对有声阅读App的功能、特点、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许琨采用Kano模型,以喜马拉雅App为例,对有声阅读App的读者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声阅读App的可用性属于读者的魅力型需求,功能性属于期望型需求,可靠性和安全性属于无差异型需求[2]。第三,有声阅读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王璐琦认为有声阅读应不断突破原有产品形态,消除媒介边界,与技术、硬件、服务相结合,逐渐形成场景化、沉浸式、应用性的发展新生态[3]。第四,有声阅读不同读者群体的研究,这主要是探讨有声阅读不同读者群体的消费习惯、兴趣偏好等特征,并分析不同读者群体对有声阅读产品的需求和反馈。

相对而言,国外对有声阅读的研究较早,理论相对成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声阅读对教育的影响。研究者关注有声阅读对青少年教育是否产生影响,此外,研究者还探讨有声阅读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否具有帮助。第二,有声技术的发展前景。研究者关注数字化技术在有声阅读领域的应用及有声阅读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三,有声阅读市场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研究者关注有声阅读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有声阅读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声阅读将成为未来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国有声阅读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有关大学生有声阅读的实证研究较少,理论探索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助力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的建设,推动有声阅读产业发展,促使有声阅读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4]。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目的

笔者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发展与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对有声阅读的需求,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北省大学生的有声阅读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大学生有声阅读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开展有声阅读的发展策略。

(二)调研对象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湖北省内7所层级不同但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有声阅读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既满足研究的取样要求,又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三)问卷设计

笔者根据调研目的,结合前期收集的相关研究文献,抽取了12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对访谈结果分析,构建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的维度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从大学生有声阅读的资源获取渠道、阅读内容、阅读行为习惯、付费态度、使用偏好等层面对当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的特征展开分析。

(四)数据收集与样本分布

该调研选取湖北省内有代表性的7所高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考虑到样本的时效性和可得性,此次调研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期两周,回收问卷样本512份,剔除回答时间过短、问卷前后矛盾、规律性填写的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484份,问卷有效率为94.53%。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在484个样本中,性别、学历、专业类别等分布较均匀,基本达到预期取样标准。在有效样本中,在性别分布方面,男生有203人,占比41.94%,女生有281人,占比58.06%;在学历层次分布方面,分别有专科生30人,本科生295人,硕士生141人,博士生18人,分别占比6.20%、60.95%、29.13%、3.72%;在专业类别方面,文科类、理工类、经管类、农医类、艺术类及其他类人数分别占比35.20%、24.80%、14.70%、16.20%、9.10%。从统计数据可看出,在性别分布方面,男女生数量相差较小,女生略多于男生;在学历层次分布方面,本科生最多,研究生次之,这与我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学历分布基本相符;在专业类别方面,文科类、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学生比较多,这与这些学科门类涵盖的专业数量较多有关。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有声阅读总体情况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可接触的信息量逐渐增多,有声阅读成为大学生热衷的阅读方式。为了解大学生有声阅读情况,笔者在问卷中设置“听说过,经常有声阅读”“听说过,偶尔有声阅读”“听说过,无有声阅读”“没有听说过”选项。调查结果显示,78.47%的大学生听说过有声阅读且有过有声阅读行为,其中28.04%的大学生有过规律的有声阅读行为,50.43%的大学生偶尔有过有声阅读行为,但并未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16.52%的大学生听说过有声阅读,但从未有过有声阅读行为;没有听说过有声阅读的大学生仅占5.01%。由此可见,随着有声阅读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改变。

(二)大学生有声阅读资源获取渠道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及语音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声阅读可依托的载体日益丰富,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车载广播等,多样化的终端能随时满足大学生对有声阅读的需求。在智慧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有声阅读资源获取渠道日益便捷、多样,如手机听书App、微信公众号、有声阅读网站、图书馆电子视频资源、线下影音书店等。相关调查显示,在众多获取渠道中,手机听书App最受欢迎,有71.25%的大学生通过手机App听书,此种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有声阅读最主要的方式;使用有声阅读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人数相差不大,分别占比31.25%和32.43%;使用高校图书馆电子视频资源进行有声阅读的大学生人数仅占25.47%。此外,喜马拉雅App是大学生最喜欢的听书App,有46.57%的大学生使用它听书。

(三)大学生有声读物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声阅读平台众多且内容资源丰富,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大学生在有声读物的选择上更偏向娱乐化。笔者通过对大学生有声读物的偏好分析,发现有声小说(占比20.40%)是高校大学生最喜欢的有声阅读类型,其次是人文国学、娱乐情感类(占17.80%)有声读物,再次是相声评书类(占比16.30%)有声读物。笔者通过对大学生选择有声小说偏好进一步分析,发现有51.80%的大学生有听有声小说的习惯,他们偏爱的有声小说类型主要是文学名著(占比24.40%),科幻超能、历史穿越(占比20.60%),都市现代(占比19.10%),广播剧(占比17.50%)。

笔者对有声读物偏好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在广播剧、综艺节目、网络小说等有声读物的选择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偏爱网络小说;女生更偏爱广播剧、综艺节目等有声读物。另外,在其他类型的有声读物方面,男生更偏爱新闻资讯及文学名著类型,女生更偏爱娱乐资讯及情感生活类型。

笔者对有声读物的选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最注重有声读物的知识性,其次是权威性和作者[5]。总体来说,除了知识性,大学生对有声读物的选择随机性很大。“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能够调节情绪”是大学生选择有声读物的首要和次要考虑的因素。

(四)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习惯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进行有声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休闲、求学备考或是学习提高等[6]。其中,大学生进行有声阅读的主要动因是娱乐休闲,占比64.80%;其次是求学备考和学习提高,分别占比48.30%、44.60%;

其他如“消磨时间”“促进社交”“了解新闻资讯”“英语学习”等相对来说占比并不高。

数据显示,大学生进行有声阅读的频次较低且单次阅读的时间较短,绝大部分大学生每月仅进行3—4次有声阅读(占比65.50%),单次阅读时长在30分钟以下的占比55.40%。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专门定好时间进行有声阅读,而是利用碎片时间,如工作休息间隙、睡前、乘车、散步、健身、用餐时进行有声阅读,这也与有声阅读的碎片化、移动性等特征相符。以上分析表明,有声阅读还未在大学生的阅读选择中占据优势,但随着大学生对有声阅读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未来有声阅读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未进行过有声阅读的大学生,有一大部分愿意尝试有声阅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声阅读会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五)大学生有声读物付费态度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单独购买喜欢的有声读物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9.20%,选择充会员的大学生仅占4.20%。相反,25.30%的大学生愿意在其他平台开通联合会员,8.90%的大学生则会为喜欢的作品或作者打赏。数据显示,有超过57.30%的大学生不愿意为有声读物付费,仅有不到42.70%的大学生有付费意愿。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有声阅读的付费意愿并不高,这与其消费观念有关,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多少对有声阅读的付费意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示,愿意付费收听优秀的有声读物,由此可看出,具有高质量内容的有聲读物才能够吸引大学生付费收听。

(六)大学生有声阅读平台使用偏好分析

陈娟等在“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基础上,认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享乐性是影响受众对科技产品使用偏好的主要因素[7]。因此,文章主要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形式(1—5分别表示答题者态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从有用性、易用性、享乐性三个层面来考察大学生对有声阅读平台的使用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享乐性是影响大学生有声阅读平台使用偏好的主要因素,其中感知享乐性对大学生有声平台使用偏好影响最为明显。这表明大学生更多的是将有声阅读视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更注重感官上的体验,感知易用性与享乐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有声平台的使用偏好,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有声平台选择偏好影响不显著。

四、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有声阅读以休闲娱乐为主

有声阅读在给大学生提供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强烈的享乐体验,而技术赋能使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现强烈的娱乐化需求[8]。大学生进行有声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这与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种类繁多的有声读物关系密切。大学生钟爱小说、相声、综艺节目、人文历史、励志情感类有声读物,学习型有声阅读占比较少。调查结果表明,休闲娱乐仍是大部分大学生进行有声阅读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在选择有声读物时更注重轻松愉悦、新鲜有趣的娱乐体验。

(二)大学生有声阅读场景多为居家和睡前

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声阅读场景多为居家和睡前,具有陪伴式与移动性的媒介属性。这些场景的特点是时间充裕、环境安静,不需要长时间保持阅读状态,而且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声阅读。此外,大学生在乘坐交通工具、运动健身、开车等场景中也会选择进行有声阅读。这些场景的特点是空间狭小、时间有限、环境嘈杂,而大学生需要一种便携式、低干扰的阅读方式,有声阅读正好符合这些需求。

(三)大学生对有声读物有一定的付费意愿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有声阅读方面的消费习惯以需求为导向,并且更倾向于即时消费,而不是可持续性消费。从大学生对有声读物的付费原因来看,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是吸引他们付费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有声阅读平台针对大学生推广长期会员或联合会员,以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同时,有声阅读平台还可以通过设置打赏的方式,激励大学生分享有声读物,从而增强他们进行有声阅读的可持续性。此外,有声阅读平台还可以注重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语音清晰的有声读物,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付费。

(四)大学生使用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人数较少

目前,大学生中利用图书馆获取有声阅读资源的人数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有声阅读资源种类较少、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丰富有声阅读资源的种类以及提高其质量,吸引更多大学生使用有声阅读资源;第二,高校图书馆的有声阅读服务机制须进一步完善,可参考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有声阅读App;第三,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认知度不足,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改变以往的宣传推广方式,如采用嵌入式和兴趣导向型方式对有声阅读资源进行宣传。

五、实践建议

(一)对有声阅读平台的建议

1.注重平台娱乐性与易用性建设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享乐性和感知易用性都会对大学生有声阅读平台选择偏好产生正向影响,且感知享乐性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有声阅读平台应注重增添娱乐性元素,如将一些经典文本进行娱乐化与口语化改编,使经典文本更加贴近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增强大学生的黏性。同时,有声阅读平台通过游戏化操作增强大学生的享乐体验,设计“游戏+奖励”的模式,让大学生免费换取有声阅读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愉悦体验。此外,有声阅读平台应通过清晰的操作界面和便捷的导航功能等易用性设计提高大学生的有用性感知。

2.注重有声阅读资源内容质量建设

调查发现,曾经使用过有声阅读平台但因其没有心仪的优质内容而放弃使用的大学生占比较高。因此,有声阅读平台应注重有声阅读资源的内容建设,通过与出版社、文化机构、个人作者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采集各类有声阅读资源;根据题材、类型、主题等对有声阅读资源进行分类;提高采集有声阅读资源的质量审核标准;合法采集和使用有声阅读资源,避免侵权风险;定期收集大学生反馈和需求,根据大学生需求确定有声阅读资源内容质量的建设方向[9]。

3.注重付费内容定价的合理性

笔者调研的读者群体为大学生,群体属性较特殊,样本量不大,对有声阅读平台付费定价的参考有限。作为面向社会所有人群开放的有声阅读平台,需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制订合理的付费方案。有声阅读平台可以根据读者的年龄、性别、收入等因素,将付费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此外,有声阅读平台还可以通过定期的促销活动和折扣优惠,吸引更多读者选择付费内容,并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探索有声阅读资源获取的创新路径

在移动互联时代,为了提高读者的有声阅读体验,有声阅读平台有必要探索有声阅读资源获取的创新路径。首先,有声阅读平台可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制作有声书籍,例如,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产更加逼真的声音,或者采用更加环保、低成本的录音材料来制作有声书籍。其次,有声阅读平台可以考虑将有声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进行结合,例如,其将文字或视频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此外,有声阅读平台还可以将有声阅读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相结合,为读者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最后,有声阅读平台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确保有声读物的版权得到有效保护,并鼓励优秀的演员进行有声读物的创作演出。

(二)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议

1.打造自建有声阅读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上已初见成效,其可以尝试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中嵌入有声阅读板块,提供本馆的有声阅读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打造独立的听书平台,如建立本馆的有声阅读微信公众号或App,并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工作,让自建的听书平台进入大学生视野[10]。通过高校图书馆的自建平台,大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有声读物,随时随地收听,还可以帮助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

2.丰富自身有声阅读资源

为了丰富自身的有声阅读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通过收集、整合各类优秀的有声阅读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选择;考虑与出版社、作家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各类高质量的有声读物,并将其整合到自建平台上;邀请优秀的演员、主持人等参与有声读物的录制,提高和增强有声读物的质量和可读性;通过提供离线阅读、在线听书等多种阅读方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3.积极开展多方合作

第一,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合作打造有声阅读共享平台,共享各自的有声阅读资源。该平台可以集中各个高校的有声阅读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第二,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有声阅读平台合作,引进其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模式,以提升自身的有声阅读服务水平。有声阅读平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运营团队,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引进等方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光敏.儿童有声阅读的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21(08):62-66.

[2]许琨.基于Kano模型的有声阅读APP读者需求研究:以喜马拉雅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03):29-31.

[3]王璐琦.5G时代有声阅读发展新样态探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声音新媒体平台云听为例[J].中国广播,2022(04):14-17.

[4]韓凤伟.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研究[J].图书馆界,2018(05):66-69.

[5]陈爱香.全场景时代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与推广[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02):92-95.

[6]王学敏.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J].今传媒,2018(12):66-67.

[7]陈娟,李金旭.大学生知识付费产品使用偏好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2):119-126.

[8]陈维超,易雨婷,杨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01):80-88.

[9]陈玲玲.基于知识需求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浅析[J].科技资讯,2015(02):203.

[10]曾华琴.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路径[J].科技资讯,2022(17):209-212.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为特征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T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基于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商城创新模式分析
居民休闲度假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对自闭症儿童实施“行为疗法”的干预策略
校企合作中企业培训的行为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