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4-01-01王淼汪洋
王淼汪洋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文章概述OBE理念与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困境,以OBE理念为引领,强调成果导向教育,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将不同的媒体新闻任务植入该课程各章节教学,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探究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设计与实施,也就是基于岗位需求的学习任务发布,落实任务驱动下的实践练习,基于实践过程和小组汇报的过程考核,建立在实践经验下的深入理论探究,凸显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分析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改革成效,从而提升该课程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OBE理念;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主观能动性
一、概述OBE理念与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困境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OBE),是目前高校普遍认可的先进教育理念之一[1],其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课程结果前置,让学生先体验再获取理论知识,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反哺教學成果。OBE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教学工作执行的重要参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产出来掌握学情,并组织课程教学、评价等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保障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政策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转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业务核心课程,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其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与社会媒体岗位需求相适应,旨在通过多种媒体新闻采写练习,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练习,达成相应的教学成果,从而提升自身与社会媒体岗位的契合度,为今后从事媒体工作筑牢业务基础。
与传统的新闻采写相比,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强调全媒体,也就是在全媒体时代培养既了解传统新闻采写规律和要求,又熟悉全媒体特征,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新闻采写传播工作的全媒体新闻人才[3]。同时,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强调实践练习,也就是鼓励学生通过校内外媒体合作机会,积累新闻采写经验,丰富新闻采写经历,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一直以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改革备受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关注,致力于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全媒体新闻人才,使学生胜任专业岗位[4]。
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未能与社会媒体岗位需求相适应,且其实践经验来自课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场景应用,不利于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树立自信,学以致用[5]。同时,在该课程的进阶学习中,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前期的基础知识印象不深,尚无法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导致新闻采写能力参差不齐,不利于自身开阔全媒体视野,与社会所需要的全媒体新闻人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强调成果导向教育,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设置匹配社会媒体岗位需求的具体的新闻采写任务,打造真实的新闻采写工作场景,鼓励教师将课程结果前置,把实践练习融入专业教学课堂,让学生感知全媒体新闻采写工作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学习成果作为参照物,激发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设计与实施
目前,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改革将OBE理念融入教学设计,鼓励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将课程结果前置,以任务驱动法为教学主要手段,在该课程的不同章节设置对应的新闻采写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积累新闻采写经验,帮助学生在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向,强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知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新闻采写技能。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文章以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中的人物专访章节教学设计为例,分析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岗位需求的学习任务发布
在该章节导入环节,教师引用人物专访视频案例《杨澜访谈录》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建立人物专访的基本认知,然后为学生讲授人物专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录,为学生开展后续实践提供支撑。
在人物专访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讲解后,教师根据社会媒体岗位需求设置学习实践任务,也就是基于岗位需求发布学习任务,如将人物专访章节课程实践对接校宣传部,让学生对学校优秀教职工进行人物专访,并为校宣传部提供10分钟的人物专访视频素材。在课堂发布学习任务时,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规划人物专访实践事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基于社会媒体岗位需求,匹配课程学习目标,灵活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理论和开展实践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巧的讲解和实践学习任务的发布均建立在社会媒体岗位需求上。
(二)落实任务驱动下的实践练习
在该课程的人物专访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联系、邀约人物专访对象,开展背景调查,设置采访提纲,与专访对象提前沟通采访提纲,并在专业影训实验教室开展人物专访实践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应从旁协助,为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提供指导,让学生自主采集人物专访视频素材,制作剪辑人物专访视频,完成小组学习实践任务,落实任务驱动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既成为实践操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成为实践操作的一线观摩者,引导学生坚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与使命。
(三)基于实践过程和小组汇报的过程考核
在人物专访实践学习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PPT自主汇报、展示人物专访实践作品,包括小组选题、实践过程、作品展示、总结复盘等内容,并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及第三方反馈作为评估依据,也就是基于实践过程和小组汇报的过程考核,帮助学生进行复盘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这一过程考核既能够为学生后续深入理论学习提供案例支撑,也能够为教师精准掌握具体学情提供参考,并反哺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还促使评价透明化,实现公平、公正、多元的学习考核,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建立在实践经验下的深入理论探究
人物专访的前置实践环节既能帮助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又能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就是建立在实践经验下的深入理论探究。相比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更容易形成深刻印象,激发自身求知欲。由此,OBE理念下课堂教学从强制性要求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转化为学生自主产生疑问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这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反哺学生深入开展后续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全媒体新闻采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此外,人物专访的实践过程本身还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平,可作为教学内容支撑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实践的典型案例,既有利于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深入了解学情,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强教学与学生的关联性,也有利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为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理论探究提供支持。
可见,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采用OBE理念,鼓励教师以任务驱动法为教学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合作完成街头采访、视频新闻制作、通讯稿撰写等实践学习任务。也就是说,整个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真实新闻素材,将课程结果前置,鼓励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制作新闻作品,使学生沉浸式感受全媒体新闻采写,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反哺后续的理论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全媒体新闻采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此外,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聚焦优秀新闻点,组织和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新闻作品,并利用校内外媒体进行新闻内容宣发,既可广泛收集媒体评价,有效补充学生课堂考核,也可引导学生明确社会媒体岗位需求,对岗位形成清晰的社会认知。
三、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改革成效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经过改革,完成课程设计与实施,获得在以下方面成效。
(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
在OBE理念下的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中,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将课程结果前置,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实践过程印象,积极应对实践挑战,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提出针对性疑问,提高课堂讨论的主动性[6]。如图2所示,在课程设置的小组汇报环节中,主动提出疑问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主动分享自身经验,帮助解决他人疑问的学生数量占据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课程结果前置有助于为学生后续的理论学习提供经验支撑,激发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大幅度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归纳、总结、分享课程内容。此外,前期实践练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实践中规避不足,提高任务完成效率,提升作品成果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后续的理论学习,扎实推进课程教学,形成实践教学的知识闭环。
(二)学生全媒体新闻创新意识和采写能力增强
在传统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中,若学生过度依赖理论作为实践练习的支撑,则导致实践过程中其对新闻选题组织架构较为刻板,缺乏新闻创新意识[7],思维存在局限性。而OBE理念下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将课程结果前置,要求学生根据新闻点自主进行新闻采写实践,使学生在讨论和策划新闻选题时突破理论框架限制,自主收集、查阅相关新闻资料,产出富有创意的新闻作品。如图3所示,从实践结果来看,学生作品类型分布均匀,除了传统的消息稿写作,推文、视频新闻等相关作品数量显著上升,特别是在视频新闻板块,学生能够结合流行视听媒体,主动生产出受众青睐的短视频新闻,并获得校内外媒体认可。总体看来,OBE理念下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改革促使学生全媒体新闻创新意识和采写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课堂反馈好,教学成果丰厚
经过改革后,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务系统学生评教反馈,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评价分数在专业课程中位列前茅,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体验感好,既收获知识,又提升技能。此外,该课程的学生新闻作品还获得校内外媒体高度认可。例如,2021届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新闻作品在校内媒体展示,甚至部分优秀新闻作品发布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和荆楚网等校外媒体上。可见,学生新闻作品质量显著提升,这既彰显了课程教学效果,也凸显了课程建设成效。OBE理念下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沉浸式实践,积累经验,能够自主参考不同媒体平台特征,聚焦同一个新闻点,制作不同新闻作品,从单一媒体思维转变为融媒体思维,从而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学以致用。
四、结语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将课程结果前置,让学生在沉浸式新闻采写实践活动中积累新闻采写经验,并反哺后续的理论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一次有力的课程改革尝试,虽然其在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改良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迪迪.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案例[J].電子技术,2021(09):236-237.
[2]张丽娟.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3(18):1-4.
[3]蔡育红.融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采写人才培养的观察和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0):64-67.
[4]管倩,苏姝.全媒体时代OBE理念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创新研究[J].电影评介,2022(10):79-83.
[5]黄峥.OBE理念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以《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为例[J].新闻传播,2021(11):58-60.
[6]陈晓丽.OBE理念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风,2021(32):118-120.
[7]窦玉英,张璠,黄宏捷.OBE理念下全媒体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闻知识,2020(08):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