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周刊推进党内教育的方法及历史贡献

2024-01-01宁曼荣肖丽敏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解放抗战马克思主义

宁曼荣,肖丽敏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加强自身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和前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内全面抗战局势的形成。为适应全面抗战的到来,党员队伍空前壮大、革命任务更加艰巨复杂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党内教育,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1937 年4 月24 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解放》周刊,作为党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发挥着“中国共产党喉舌”的作用,是当时“最有权威的刊物”[1]。到1941 年8 月31 日停刊,4 年多时间里,《解放》周刊共出版134 期,刊登各类文章1100 多篇,尤其是其设置的党内教育、学习指导、理论增刊、论著、翻译、时事短评、学术研究等栏目,刊登了大量经典著作、理论文献、署名文章以及经验介绍等专栏,对于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全面抗战时期党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抗战时期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一、《解放》周刊党内教育的主要内容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清醒认识到“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521,因而十分重视发挥《解放》周刊政治理论机关刊物的“喉舌”和阵地作用,通过创办主题鲜明的栏目,刊登有针对性的文章,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全面宣传抗战方针政策和策略,及时总结学习和工作经验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党员教育内容,推动党员理论水平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全面增强、实践能力有效提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解放》周刊刊登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如《马克思墓前演说》《恩格斯略传》《宣传家的列宁》《斯大林——列宁事业的继承者》《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等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生平及其著作情况,使党员了解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内容,为拓宽广大党员视野、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坚持“尽量翻译介绍马列主义原著”[4]的有效学习方法,几乎每期在“论著”“翻译”“理论增刊”等栏目上登载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著作原文,如《本质与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文章,原汁原味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引导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将其内化为理想信念、外化于实践行动。

(二)形势政策教育

正确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国内抗战形势,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战政策策略、统一全党意志、增强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解放》周刊适时发表了一系列国外革命运动、国内战争局势、党的政策路线的文章,帮助党员群众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变化、敌我力量对比,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解放》周刊采取“形势研判+政策阐释”模式开展抗战宣传。1937 年7 月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解放》周刊随即发表了《日寇大规模进犯中国的近因及其前途》《绥东告警华北危机》《绥东紧张与察北民众起义》等文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对中国的侵略战争”[5]的虚伪本质,并在三个月内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40 余篇文章,阐述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6]的主张和各种全面抗战政策。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解放》周刊刊登了《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增强抗战力量》《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多篇文章,系统阐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久战战略、游击战战术、土地革命政策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另外,《解放》周刊还积极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刊出了如《西班牙战争的一周年》《法国共产党宣言》《美国共产党为反对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宣言》《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等各国革命运动文章,引导党员自觉把国内抗战发展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结合起来,借助国际革命力量开展抗日战争。

(三)党性修养教育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和力量所在,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抗战时期,我们党注重以党性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放》周刊注重党员素质方面的宣传报道,推动党员自觉锤炼党性修养,竭力践行初心使命。

《解放》周刊作为党的重要宣传平台,从党性修养和思想文化两方面为推进党员“实践斗争中的锻炼和主观思想中的修养之两方面的统一”[7]提供价值引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党性修养以及如何进行修养”[8]是党员进行党性修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解放》周刊发表《论待人接物问题》《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章规定了共产党员的六项标准,系统论述党员修养的缘由、标准和方法,并针对党员人际交往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回答了党性修养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刊登《研究中国历史的意义》《对学习中国历史的几点意见》《提倡民族气节的必要性》等文章,摘录老子、孔子、墨子的哲学观点,指导党员强化中国历史学习,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

第一,中国和欧盟可再生能源贸易竞争优势。从中国和欧盟各自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可再生能源进出口额角度来看,中国太阳能产业存在较大顺差,2016年顺差额为21655.94百万美元,欧盟太阳能产业则存在较大逆差。欧盟的风能产业处于贸易顺差, 2015年顺差额为3894.90百万美元。而中国风能产业在2006年由逆差转为顺差,顺差规模较小,2016年顺差额为1511.55百万美元。

组织纪律性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听从党的领导、坚定站在人民立场的重要品质。为此《解放》周刊刊登《为什么要开除刘立功的党籍》一文,强调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增强遵守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坚决抵制违反组织原则、组织要求的行为。

(四)方法和技能教育

学习方法和工作技能是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先决条件。《解放》周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学习方法、工作经验和国外民族解放运动胜败总结的文章,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军事斗争以及反对分裂和投降主义,为推动全民族抗战胜利提供技能支撑。

加强学习经验和方法的传授。《解放》周刊开辟了“研究”“学习”“读书杂记”“书报介绍”“读书笔记”等专栏,发表了一些探讨研究和学习经验、方法的文章。如刊登《我们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一文,倡导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经验与中国斗争实际结合起来,强调理论学习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生与发展不可分离的世界革命史”,“精通党的建设的规律”[9],对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和普及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注重工作方法和技能教育。《解放》周刊注重总结各方面经验以教育党员,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如《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对当前抗战的教训》《论七年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军队作战经验,提出加强对敌政治宣传、实行优待俘虏政策的工作建议,进一步推动党的军事战略发展;发表《关于伤兵工作》《从过去八路军政治工作的经验说到今天抗战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抗战中的宣传工作》《一年来北平学生运动的回顾》等文章,总结抗战中军队工作、政治工作、学生运动和群众宣传教育等工作经验,帮助党员干部迅速掌握具体工作方法,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解放》周刊推进党内教育的主要方法

抗战时期党的政治任务是团结全党、组织发动群众、战胜日本侵略者。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实现党的任务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解放》周刊阐释理论原文、树立典型人物、澄清攻击性谣言、利用标语口号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

(一)倡导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员教育的重要任务。《解放》周刊每期都不吝版面和篇幅,刊登马列理论原著、中央领导人的著作,开展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对广大党员系统、直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政治主张,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理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4 年多时间内,《解放》周刊共刊登了100 余篇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著作和相关理论阐述文章。

《解放》周刊刊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全面系统,精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的经典要论,帮助党员在短时间内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理论要义。在“学习指导”“学术研究”等栏目发表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研究成果,指导理论学习,开展理论研讨,推动党员认真研读经典著作、领悟基本原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提高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解放》周刊刊登艾思奇、杨松、张闻天等国内著名理论研究者的文章,对经典作家的原文原著进行理论诠释、大众化宣教,帮助党员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引导党员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解放》周刊发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农村革命纲领》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文章运用理论论证、逻辑推导、事例证明帮助党员通过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革命前途、抗战形势、国共合作等问题,引导党员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二)塑造典型人物,强化价值引领

典型教育是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理论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解放》周刊注重从实践中选取最佳案例引导党员分析、讨论,帮助党员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警示警醒作用,达到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强化党性意识的目的。

《解放》周刊在发行期间共发表了14 篇典型事例文章,其中包括11 篇先进模范事迹宣传和3 篇警示教育案例。一方面,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从《解放》周刊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女革命家克鲁卜斯卡雅坚持“妇女本身必须掌握知识和参加到一切社会事业中去”[10]的思想引领苏联妇女解放运动,影响了各国具有先进思想的妇女为解放事业拼搏终生;加拿大共产党人诺曼尔·白求恩不远万里到延安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医疗救护队、训练医生护士、医治伤病,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高度的国际同情心,以身作则”[11]的行为感染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全人类解放事业战斗。《解放》周刊还刊登《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追悼东北义勇军领袖——王德林》《在炮火下的冀察晋妇女》等文章,阐述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中国的战士、革命者、普通民众如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家卫国。另一方面,《解放》周刊以刘立功案为例,深入剖析该案发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和处理结果,从反面教育党员遵守党的纪律和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12]原则的重要性,引导党员坚决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自觉锤炼党性、塑造政治品格。

《解放》周刊选取的国内外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时代性,通过典型人物细致描述和人物精神的精准概括,激发党员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学习先进人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等等,从而培育为实现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和坚强毅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情怀,塑造精神内核。

(三)阐释党的政策,澄清不实言论

全面抗战后,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深刻改变了国内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大大提高了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形象和影响力,成为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顽固势力、投降派和汉奸等国内外敌人,却大肆诋毁、污蔑和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主张和重要作用。这时,《解放》周刊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在澄清各种对党的诋毁言论、揭露反动派反共和投降阴谋中,深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坚定全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意志。

一是揭露各种妥协投降和分裂势力的图谋。针对抗战中“速胜论”“必亡论”和各种妥协投降的论调,《解放》周刊发表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等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驳斥了妥协投降思想,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号召全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以“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坚持抗战到底,克服悲观失望情绪”[13]。《解放》周刊还高举“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旗帜,针对国民党反共分裂的倒退行径,刊登《中共中央发言人对皖南事变发表谈话》《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命令与谈话》《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传》等文章,揭露国民党亲日派、反共顽固派的分裂阴谋和投降罪行,科学研判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强调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二是批评对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质疑。统一战线是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但当时党内外对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理解偏差和模糊认识,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持质疑态度。有鉴于与此,《解放》周刊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等文章,从国内外发展形势、敌我力量对比、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比较等方面论述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阐述我们党关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正确道路、政策和方法,解除了广大党员的思想疑虑,澄清了模糊认识。

三是澄清抹黑党的历史和形象的谣言。一些反共顽固势力宣称“中国共产党过去十年的一切是错误的”,抨击八一暴动、秋收起义,以各种方式损害我党的声誉,企图削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解放》周刊及时发表文章澄清谣言、阐释党的政策主张,揭露各时期、各阶段的投降派、顽固派的阴谋诡计,引导党员认清反共分子的虚假言论,增强警觉性,提高政治站位。

《解放》周刊通过陈述事实、阐释政策的方式有力驳斥了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势力、汉奸等的谬论,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彻底抗战的正面形象,使广大党员群众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彻底抗战、保卫祖国的旗帜,支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游击战战略等,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丰富了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使革命者与党的联系日益密切,增强了我党的抗战力量。

(四)利用标语口号激发革命热情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政治标语口号,这些标语文字简练、意义明确、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富有政治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在党员教育方面具有突出的导向功能。《解放》周刊积极发挥标语口号的优势,大量刊登纲领性、鼓动性标语口号服务党的抗战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激励党员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懈奋斗。

《解放》周刊刊登的标语口号主要有三类:一是从革命发展方向宣传团结抗战、坚持抗战的标语。如《解放》周刊刊登了“坚决保卫平津华北!坚决抗战到底!”标语,体现了保家卫国的迫切形势和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唯有坚决抗战到底才是中国的出路!》《托派是全人类与全中华民族的公敌》等文章,教育党员贯彻持久战的战略、防止妥协投降危险,激发其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其题目往往以政治宣传口号的形式出现。二是宣传支持抗战具体措施的文章题目,如《有钱出钱购买公债》《加紧生产、坚持抗战》等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开展社会动员和生产工作,为抗战做好物资保障。三是通过从反对日寇、汉奸、投降派角度支持抗战的文章来宣传政治口号,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一文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14]三大政治口号,并作为标语刊登出来,教育全党要认清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反共的真面目,与之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

这些富有政治性和感染力的标语口号,将党在抗战时期的方针、政策、战略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可以更好地引导党员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抗战局势。同时,革命性的标语口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传播,通过简洁明了的鼓动性话语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争取社会经济物质与精神道义援助,从而使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三、《解放》周刊推进党内教育的历史贡献

抗战时期,《解放》周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员党性教育和学习工作方法传授的阵地,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理论水平、清除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的革命斗争本领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一)有效提升了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

作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解放》周刊刊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原文,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具体问题,为推进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学习研究资料,促使党员在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大量开展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和学习的背景下,“从前不懂哲学的人现在懂了一点,不懂马克思主义的现在也懂了一点”[15]182,党员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被提高了,大家都要报纸看,都要书读,都要学习马列主义”[16],党内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党员同志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党,如果真的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政治领袖,那么,就必须用革命的理论把自己武装起来”[17]。党的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通过《解放》周刊理论、时评等方面文章,掀起了研究、讨论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热潮。尤其是毛泽东在《解放》周刊上发表的《论新阶段》首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将“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实际运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及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统一的核心要义,促使党员干部在军事斗争、根据地建设、群众动员等方面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二)增强了党员干部的革命斗争本领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党中央领导人和前线作战将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研究军事问题,将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采取“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策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战方针,《解放》周刊围绕游击战刊登了多篇军事战略和革命战术相关文章,全面阐释了游击战争具体战略、游击战术等问题,使党员对抗日游击战争具有的历史作用有了充分认识。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采取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军事上配合友军行动由单纯的防御转为主动出击,短短一个月时间击毙敌数千,缴获军用品汽车、食品、衣物无数,“使敌人的优越武器大大减弱效用,使敌人占领山西的企图受到严重打击”[18]645,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华北抗战的局势。全民族抗战两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一年伤毙伪军数为23 007 人,第二年为46 513 人……其余各项数不多举”[19]。以上种种说明两年来的抗战中,八路军的战斗力日强,战绩亦日增。《解放》周刊对游击战略战术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实际战斗中取得光辉战绩,提高了革命斗争能力、巩固了军事战略思想。

(三)加强了党组织的团结统一

抗战时期国内外环境波谲云诡、党员队伍结构复杂、党内思想不纯等诸多问题叠加,党内教育形势严峻而迫切。《解放》周刊作为党内教育的重要渠道,不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战战术进行了大量探索,还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宣传,全面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素质能力,促进了全党空前团结。一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全党正确把握党的抗战政治主张,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步调、统一的行动。二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发表党的建设的有关文章,阐述党的组织原则,指导开展党内民主教育和纪律教育,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既要讲民主,也要讲纪律”,“不但在养成一般党员服从纪律的良好作风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监督党的领袖使之服从纪律上,也有其必要性”[20],从而推动良好政治局面和政治生态的形成。三是发表根据地建设的系列文章,阐述基层组织建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陕甘宁边区党支部的组成、基本任务和地方党部领导支部等问题,从领导系统、党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干部学习与培训等方面对党的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这些阐述在帮助党员干部认清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高抓党的建设工作的能力,推动党员对党的政策的全面把握,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政治归属、思想认同、行动支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解放抗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