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析
2023-12-30陈鹏
陈鹏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深刻的认知,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文章深入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并对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探究学习;激励机制
引 言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数学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合作学习在初中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但同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解决.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教学的任务较重,学习的难度相较于小学有所提升,教师为了让学生们适应新的学习情况、理解所学知识,就更多地讲解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的时间较少,从而限制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探索数学问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流程
(一)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先将学生分组,但是此时教师应该明确在合作学习中并非让尖子生带领中下层次学生学习,而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作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让每个人都思考、贡献并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与兴趣爱好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互补,并且在分组的时候了解学生的意愿,通过民主的形式让小组成员推选小组长.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成员应该是异质性的,而且互相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依赖关系;其次,合作学习小组应该采取分担式的领导方式,并给予每个成员平等的成功机会;最后,教师应该注意对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引导小组成员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并注意小组绩效.
(二)确立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了解本单元或者本课时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与学生一起制订训练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单元或者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明确当前的训练目标.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作为一名引导者,抛出问题,然后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了解教学内容.小组学习的目标确定好以后,小组成员就要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促进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合作,也就是在制订好学习目标以后,要让这个目标成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共识,从而使小组成员自觉开展相关学习,从被动的约束性学习到后来的主动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在开放式的学习关系中积极交流,增加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三)实施小组学习
在经过前面的准备工作以后,学生就要正式进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正式的合作学习需要经过四步:了解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互相之间交流和学习、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在一开始就讲清楚小组学习的内容以及目标,并制订评价标准,让学生产生兴趣,了解完成任务的方法.其次,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应该引导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然后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再次,在交流学习中,小组成员应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对于无法达成共识的地方再进行集体讨论,最后选定代表汇报交流的成果,其他成员予以补充.小组内部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共同探究、解答.最后,在自评与评价中,教师应该采取激励机制,对不同小组的成绩进行评比.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对合作学习的应用并不全面,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没有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激励机制作为保障,而且预留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较短,导致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并不能进行深入的讨论,思维无法展开,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
(二)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明确
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划分不合理,每个小组的学生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无法进行良性互补.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如果各个组员的分工并不明确,就会导致小组内部学习好的学生发言更多,而学习较差的学生根本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每一名学生都无法得到进步.
(三)组织方式有待优化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形式较为刻板,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由淺入深地引导小组成员对数学问题进行一步一步的探究,而是一开始就提出最难的问题,学生直接做题可能没有思路,这就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率和学生们的积极性.
(四)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们合作探究.一般而言,教师应该选择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探讨数学规律,或者选择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们合作将问题解决,最终要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在设计合作学习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导致问题较为简单,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毫无收获.
(五)小组合作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反馈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丰富教学形式的手段,丧失了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良好机会.
四、合作學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然后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更加积极.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并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时,在讲完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后,就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家到姥姥家的距离是450千米,他们一家三口周日开车去姥姥家,汽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行驶了t小时,汽车快没油了,只好去加油站加油,而此时距离姥姥家还有s千米,问: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教师应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在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合作学习模式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们的性格迥异,有活泼开朗的学生,也有性格内向的学生,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性格,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调查班级里面所有学生每天在家做家务的次数,然后划分小组,让小组成员讨论怎么计算出学生每周干家务次数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确立好目标以后,教师就要针对小组成员的不同个性,给予他们不同的任务.接着,教师要在小组间巡视,观察各个小组成员的表现,在听到好的建议时就要予以鼓励,并且要重点关注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不愿意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这个小组的讨论中,对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然后询问不愿交流的学生:“××同学,你在家里每周做几次家务?你知道怎么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吗?”在他们回答之后,无论对错教师都要予以表扬,然后激励他们更多地进行发言,并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分工,让每个人负责一个小组的统计工作,并建立图表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统计的效率大大提升了.最后,教师就可以在总结的时候让学生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师灵活组织,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先自己独立观察这四个方程式,思考计算方法.将四个方程式放在一起,学生很容易看出来它们的难度是逐渐增加的,而且最后一个比前三个都要更加复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个方程式是否可以进行转化,变成整数方程式.然后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们重点讨论将最后一个分数方程式转化为整数方程式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得到分数方程式消除分母的方法.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对课堂进行调控,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完成.
(四)选择合适内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如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种简单的问题,教师只需要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做出解答即可,并不需要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小组探究,不然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不能让学生探究更多的数学知识,会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时候,需要使合作学习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然后灵活地应用此种方法,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与分析,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强对自己能力的锻炼.例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比较有难度的思考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尽量支撑一个容积最大的长方体要怎么制作?这个问题比较有难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集思广益,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规律性较强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等,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明确评价机制,保障合作教学的开展
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竞争意识的激发.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习形式,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学习.首先,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确立一个不同小组相互竞争的模式,对小组的组织与运行进行引导,明确每个小组的目标与任务,从不同的维度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以学生的平时表现为量化标准,对小组进行评价并做出奖励.例如,在教师平时的问答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思考过程的,给1分;在举手发言中,积极表现、勇于发言的给1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探究问题深入的给3分,学生个人表现突出的,给2分;在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中进步较快的、成绩稳定名列前茅的都给予相应的分数,然后都记录在小组合作评分表上面.这样的机制必然会让学生们都为了自己小组的成绩而更加努力,在平时表现中更加积极.教师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学习的进步.
结 语
总之,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如果学生不懂合作和竞争的意义,就无法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方法,全面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明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现状与教学优化研究[J].学苑教育,2022(28):7-8+11.
[2]罗志贵.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22(30):70-72.
[3]吴永福.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7):78-80.
[4]孙明元.合作中求真知: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践行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