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艾滋病科普动画微视频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2023-12-30陶云瑛赵莉莉夏朝云
陶云瑛,陈 轶,赵莉莉,夏朝云
(丽水学院学生处,浙江丽水 323000)
一、问题提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大、致死率高的全球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青年学生感染率每年以30%~50%的速度增长[1],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2],为降低艾滋病病毒在高校范围内的传播速度,亟须开展简便有效且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3]。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环境下的微视频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经济成本低的优势,成为信息共享和科普教育的优质媒介[4]。
科普微视频是一种集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科学表现手段[5],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6]。动画作为科普微视频主要的表现形式[7],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可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8],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接受度。同时,科普动画微视频满足青年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可创新性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本研究借助科普动画微视频对高校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为探索简单、易行、高效的高校健康新模式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浙江省丽水市某高校自愿参与的大一、大二在校学生,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过程
2022 年3—4 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一、二年级25 个班。由主试在安静的教室中讲解指导语后,在屏幕上呈现电子调查二维码,被试匿名完成调查问卷。干预前问卷由人口学基本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相关题目组成。人口学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和专业。艾滋病知识相关条目采用《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9],该问卷涵盖青年学生需要知晓的8条防控知识(简称“青八条”)。有研究发现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10-11],所以本次调查增设2道关于传播途径的题目,共计10题。知晓率评判标准为答对75%的题目视为知晓[10],即本次调查答对8题及以上认定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为了解学生观看科普动画微视频后的态度情况,后测问卷增设3道与态度相关的题目。
为平衡顺序效应,主试随机播放科普动画微视频的其中一个,参与者完整观看后填写调查问卷。第一个微视频为“预防艾滋,珍爱生命”动画宣传片,由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视频时长5 分钟,内容较为全面,语言风格倾向学术性。第二个微视频为“什么是HIV艾滋病,怎样才能预防艾滋病”动画人物闯关答题视频,出自The One心理学网站,视频时长为3分29秒,以动画人物闯关为表现形式,语言轻松活泼。两个视频均将艾滋病的致病原理、传播途径、预防方式等相关知识穿插在人物对话中,使观看者能够有效获取重要信息。
(三)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为前后配对设计,完整填写前后两次问卷方为有效问卷。667 人参与研究,剔除69份无效问卷,共收取有效问卷598 份。采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χ2检验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598 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9.72岁(标准差为1.10岁),其他人口学特征详见表1。
表1 某高校598名大学生基本情况
(二)科普微视频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
研究对象的总体知晓率从76.59%提升至92.14%(χ2=79.103,P<0.001)。除条目2和7外,其他条目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2。
表2 某高校598名大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科普微视频健康教育前后比较
(三)科普微视频健康教育后态度比较
科普微视频健康教育后,96.15%的研究对象更愿意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97.99%的研究对象发生高危行为后更愿意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在题项“观看后,您更愿意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中选择非常不赞同的21人和不赞同的1人,均正确回答条目“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两个科普动画微视频在转发态度上没有差异(χ2=2.415,P=0.120),详见表3。
表3 观看科普微视频后态度情况
四、讨论
研究显示艾滋病总体知晓率从76.59%提升至92.14%,说明科普动画微视频能够有效地在青年学生中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普动画微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趣味科学的内容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12]。有研究者对2006年到2019年优酷网上309个艾滋病议题的热门视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视频时长大多5 分钟以内,类型上以新闻资讯类、医学科普类和纪录片为主,其中医学科普视频以动画解说为主[13]。动画类的科普微视频在内容维度上要普遍优于实拍类[14]。可见,科普动画微视频是更受群体青睐的选择。2019年到2020年发布在抖音平台的368条艾滋病相关短视频中,医学类科普视频占比64.40%[15],且包含的有效信息多,然而由于形式无趣,传播力度显著低于非医学类科普视频[16]。为提升其传播力度,可以借助动画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画面,科普动画微视频是科学普及艾滋病知识的优质载体。
《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应达到95%以上[17]。虽然本研究中的被试在接受健康教育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已提升至92.14%,但仍然未达到实施方案中的要求。产生差距的原因可能是调查问卷中增设了“青八条”未涉及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其他知识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和母婴阻断可以生出健康婴儿。这表明青年学生对传播途径的理解存在盲区,这与以往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青年学生将蚊虫叮咬误判为血液传播,导致该题回答错误[18]。有研究发现青年学生对“孕妇可能会把她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的回答正确率达到95%以上[19],然而本研究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生出健康婴儿”的回答正确率仅有67.06%,表明青年学生对于母婴传播的理解不够全面。因此仅仅根据艾滋病主要知识点进行普及教育是不够的,还须进行重点强化、精准施策。除此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治疗方式、国家政策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
已有研究还显示部分青年学生存在“知信分离”,即通过学校、社会的健康教育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已经有充分的了解,但在态度上仍倾向于无保护性性行为[20]。有其他研究也发现:虽然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提高,然而安全套的使用率并未同步提高,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存在明显的“知信分离”和“知行分离”[21]。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年学生的性观念愈加开放,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明显前移,自我监管能力较弱,自控力不足;另一方面,对高危性行为的认识不足,存在“艾滋病离自己非常遥远”的错觉和及时行乐的侥幸心理。“知、信、行”三者的相互分离导致青年学生在规避艾滋病感染风险方面存在脆弱性。这说明今后工作的重点不仅需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维度上的普及教育,还应注重态度和行为层面的内化改变。在高校范围内提高安全套的易得性,精准实施安全套使用行为干预策略,从而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科普动画微视频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作为高校宣传教育的新模式,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然而,本研究发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未达到95%以上,且学生存在“知信分离”。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开发制作质量更为精良的科普动画微视频,并实现视频全覆盖以提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科普视频良莠不齐,高校可以与专业医疗机构及科普团队合作,开发出内容权威、趣味性强、针对性强、画面质量较高的科普动画视频。视频可以动画人物为主角,既从医学角度对艾滋病基础医学知识进行解读,又从人文角度呼吁理性看待、平等关爱艾滋病感染者,从而实现全覆盖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第二,将态度作为干预的重点,多举措提高行为转变率。研究表明微电影能够深刻影响青年学生的情感和行为[22]。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进行自我对照,在情感上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的统一。因此可以加大相关微电影在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力度。另外,提高安全套的品质。有研究表明由于安全套太厚、有气味等影响体验的原因,学生使用意愿低[23]。高校在保证免费安全套易得性的同时,需要提高其品质。在日常教育中增加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实操练习,提高高校学生自我保护的操作技能水平,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加强行为数据的收集与研究,观察行为变化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