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PPD三段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2023-12-30王丽丽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务专业课思政

王丽丽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度浸润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不降低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价值塑造内生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除了应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如诚实守信、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工匠精神等。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价值意义层面的教育,在教育的导向上容易使学生走向“单向度的发展”,因此探索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势在必行。

一、国际营销实务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大部分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贸成就以及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现状,与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紧密相连,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本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市场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挖掘空白市场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等专业技能,同时也应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生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家国情怀”,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所以专业课教师讲授每个知识点时,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交流的时候,应始终站在中国立场去谈国际化、全球化,案例内容不能讲偏,立场更不能偏,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却没有正确的三观,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团结。

二、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国际营销实务课程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专业教师思政意识不够、能力不足、认识不深刻等问题。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仍然各自为政,各搞各的活动,不能形成合力,从而浪费资源和时间,不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2]。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不清晰、缺乏顶层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认知不足

目前,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建设工作,寓德于课、寓德到人,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是,当前国际营销实务课程在推进思政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认知不足问题,仍然按照传统方式授课[3]。即使部分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思政职责,但由于其个人能力不足,平时也很少关注时事热点等内容,思政教育能力亟待提升,这也是影响国际营销实务专业课程顺利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际营销实务课程培养目标不明晰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国际营销实务课程使用的课程标准还是比较老的版本,该课程标准中培养目标主要聚焦在知识点和技能点两个方面,德育教育提得较少,且缺少针对性,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每门专业课的培养目标都有其特殊性,国际营销实务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国际市场销售策划的能力,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等素质。

(三)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欠缺

要更好地开展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的思政教育,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专业课教师应突破阻碍,组建专业群教学团队,重新梳理课程培养目标,做好课程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目前,国际营销实务课程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单元的专业知识随意插入思政素材,这些思政元素与本单元知识缺少必要的关联性,让学生感觉生硬[4]。另一方面,因课程缺乏整体教学设计,思政素材与知识点讲授契合度不高,思政教育显得很突兀,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前后没有衔接。

(四)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专业课教师在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趣味性不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而且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利用课前、课后以及第二课堂的时间,没有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没有采取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改进关键点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专业课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对学生不仅具有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责任,同时也具有德育责任。

因此,提升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是进行专业课思政教学模式探索的关键第一步。目前虽然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都很强,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对教学思政内容关注度不高,还不具备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点无缝对接、同时进行的能力,学校应该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方面的培训。同时专业教师自己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如关心国际时事,养成观看《新闻联播》和学习“学习强国”的习惯。教研室应定期组织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磨课、说课、观课活动,建设一支具有自觉“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是确保专业课思政建设的人才资源保障。

(二)重新确定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建后,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际营销实务课程自身性质和特点,通过团队研讨和调研,重新梳理确定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团队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内涵,要从大国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世界文明等方面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不偏离原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框架基础上,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方法,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教书和育人同向而行[5]。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优良的国际市场营销职业素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国际营销理念,掌握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能力和方法策略,具备敏锐的国际市场洞察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大国工匠精神,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目标

(三)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基础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在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深入的融合是难题。根据国际营销实务的思政目标,教学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认真思考、仔细梳理、深挖蕴含在项目中的隐性和显性思政元素(见表1),然后以中华文化、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为内容,精心整理,形成视频、文字等多形式的思政素材,便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思政素材无痕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中,实现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

表1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元素

(四)修订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最终成绩一般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作业分数、课堂表现等3个方面;期末考试主要围绕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命题。由此可见,期末总评中并未体现课程思政,导致教师和学生自然都不会很重视课程思政教学。因此应修订国际营销实务课程考核方法,期末总评中应增加德育考核分数,德育部分分数主要由小组互评以及实践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体现等构成,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考核。

四、国际营销实务课程“PPD 三段式”课程思政模式例析

(一)“PPD三段式”课程思政模式内涵

“PPD 三段式”课程思政模式即是将专业课思政教学分课前预学(Preview before class)、课中探学(Practice in class)和课后深学(Drilling after class)3 个阶段进行(即PPD 三段式),以达到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延伸到无限的课前预习和课后深学第二课堂当中,这样,教师就有充分的时间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学生也有充分的讨论、展示、反思的时间。“PPD 三段式”课程思政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习得,实现教学全程设计,明确各模块育人目标和形式,全过程渗透思政理念,实现学生全程沉浸式学习的教学目标。

1.课前预学(Preview before class)阶段

教师通过学习通或者其他媒介发布下次课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目标。同时上传文字、音频、视频、微课等相关学习资料,这些学习资料既有专业课的内容,也有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元素资料,以供学生课前预学。同时教师会布置相关的任务点,为提升课堂有效性进行充分预热准备。

2.课中探学(Practice in class)阶段

教师根据课前预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基本包括创、做、展、评、唱5个环节,各个环节循环进行,但每次循环不一定必须包括以上5 步,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增减,其中做、展、评环节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和体现的关键点所在。

3.课后深学(Drilling after class)阶段

此阶段是由组长组织组员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整体表现和个人表现进行反思复盘,复盘反思的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也包括团队凝聚力、协调性及个人优缺点等内容,这就是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技能有机融合的体现。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提升

1.四元考量、构建学习共同体

“PPD 三段式”课程思政模式全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组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根据性格色彩、英语基础、性别要素、生源类别4 个因素综合考量(如图2),进行小组构建,每个小组4~6 人。性格色彩,按照FPA(Focus Personality Analysis,焦点人格分析)进行性格色彩测试,测试为红色占比20%、黄色占比30%、蓝色占比30%、绿色占比20%,每个小组由4种性格色彩的同学组合而成;英语基础,根据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六级、四级、A 级、B 级进行搭配分组;性别要素,男生、女生搭配一组;生源类别,根据学生生源分为职高和普高两种,生源类别不同,专业基础相差较大,将其混合搭配。

图2 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考量要素

2.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素质提升

通过以上4 个元素综合考量,进行科学分组,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组员构成达到了男女搭配、思维互补、取长补短、积极者带动被动者、乐观派带动悲观派的目的,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特长,能够充分发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习小组之所以命名为学习共同体,是因为在课程平时成绩考核评价中,学习小组学期积累分数共计30 分,组长和组员互评共计10 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共计10 分。这种情况下,组员之间会互相帮助,落后的学生也会在团队压力和同学帮助下,积极参与到任务完成中。

学习共同体在课前、课中和课后3 个时间段,须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其中很多内容都和思政元素有关,每个任务都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力量才能完成,且要求在每次任务展示环节中要有不同的成员出现,有效提升了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力、语言表达力、自我反思力、责任感等个人素质。

(三)“PPD三段式”课程思政实例分析

本文以项目二国际营销环境分析为例,运用“PPD三段式”思政模式展开具体实施过程。

1.课前预学,思政预热

项目二的课前预学环节主要通过学习通开展,教师在学习通上发布下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教师会上传几个关于日本、泰国、德国和法国简单介绍的视频,以及关于国际营销环境分析的技能点操作微课。布置的小组任务是:通过网络收集上述4个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和科技方面的资料,并做成简单的PPT。

2.课中探究,思政渗透

课中探究环节主要在线下教室展开,以项目导向为抓手,通过创、做、展、评、唱5个环节完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通过五环联动(如图3),由点到线再到面,全过程不间断渗透思政教育,技能与趣味兼具。本课堂实施环节中,教师创设任务情景:国内A公司准备开辟新的目标市场,目前有意向的国家有4 个,分别是日本、泰国、法国和德国。小组抽签认领任务,要求小组对抽到的国家进行深入的国际营销环境分析,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析成果,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在总结讲评时自然就会引申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大,中国优越的国际营销环境正是世界跨国公司都会选择中国作为目标市场的原因所在。这样的思政渗透,既不会让学生觉得突兀,并且通过对比分析,也会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图3 课中五环联动

3.课后深学,思政反思

课后,教师下达任务,要求各个小组对课前、课中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复盘反思。复盘反思环节可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组长组织组员对知识点、技能点和个人素质等三大方面进行梳理反思,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分析,组员之间互相分析,最后每位同学须上交自身优缺点分析表格,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分析自己将来适合从事的工作类型,并针对缺点部分列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思政功能还未充分挖掘和体现出来,国际营销实务教学团队需要更新思政教育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将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实务专业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ODI实务
FDI实务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