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马市绿色食品猴头菇生产技术

2023-12-30任平安廉俊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8期
关键词:灭虫猴头菇菌袋

马 勇,任平安,廉俊平

(1.侯马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侯马 043000;2.侯马平艳蔬菜有限公司,山西 侯马 043000)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隶属担子菌门、蘑菇纲、红菇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是我国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硫胺素等物质,同时还有人体所必需的7种氨基酸,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

随着对食用菌绿色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侯马市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品质、产量和效益都实现了极大提高。为了更好地推广食用菌绿色种植技术,提高优质化生产水平,满足食用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实现较高的收益,通过两年来对侯马平艳蔬菜有限公司食用菌绿色种植的跟踪调研,总结出食用菌绿色食品猴头菇生产技术,现从猴头菇的栽培场地要求、栽培季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转茬管理、病害防治、生产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将侯马市绿色食品猴头菇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场地要求

栽培场地要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良好,场地周围5 km 和主导风向的上风向20 km范围内无工矿污染企业,水质优良,pH 值6~7。菇房(棚)的设施布局与建造应规划合理,生产区与原料区、成品库、生活区严格分开,根据绿色食用菌生产的特点安排合理的培养料制备、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出菇等各个生产阶段所需设施和空间,满足猴头菇不同阶段的生长要求,做到人流与物流分离、有菌区域与无菌区的隔离。采用菌袋层架立体栽培,菇棚长20~60 m,跨度7~8 m,棚内层架层间距40~60 cm,底层距地面20~30 cm,共4~5 层,架间过道宽90~100 cm。

2 适时栽培

根据猴头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栽培时间。春季栽培宜1 月—3 月制袋、3月—7月出菇;秋季栽培宜在8月下旬—10月上旬制袋,10月—翌年4月出菇。

3 菌种制作

宜选用抗逆性强、抗杂菌、抗病能力强、商品性能好的适龄菌种。制作好的菌种冷藏(0℃~4℃)保存,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24个月。

4 栽培原料

所有主料、辅料应来自安全生产农区,无虫、无螨、无霉变、无腐烂、无异味,不使用来源于污染农田或污灌区农田的原料;主料、辅料、栽培袋等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分开贮存,防止滋生螨、害虫和霉变,不与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共同储存。所有主料使用前在阳光下翻晒,检出霉变严重的材料废弃不用。

5 栽培管理

栽培工艺流程:培养料配制→料袋制作→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

5.1 培养料配制

常用培养料配方:棉籽壳50%~55%,麦麸和豆粕10%~15%,玉米芯30%,含水量63%±2%。棉籽壳49%,玉米芯30%,麦麸(或米糠)20%,石膏1%,含水量60%±2%。棉籽壳85%~88%,麦麸和豆粕12%~15%,含水量63%±2%。

配制方法:主料颗粒度5 mm 左右为宜。先将主料预湿12 h,加入辅料及化学添加剂,手工或机械拌料,充分拌匀。

5.2 料袋制作

5.2.1 塑料袋选择

常压灭菌选用食品包装用常压聚乙烯折角塑料袋;高压灭菌选用食品包装用高压聚丙烯折角塑料袋。长袋规格:折径宽(12~15)cm×长(50~55)cm×厚(0.004~0.005)cm。短袋规格:折径宽(17~20)cm×长(33~40)cm×厚(0.004~0.005)cm。

5.2.2 装袋

培养料配制好后应尽快装袋。秋季装袋时,从拌料到开始灭菌应在8 h 内完成。装好的料袋松紧适度、均匀一致,以手捏料袋有弹性为宜。使用适宜的搬运容器,整筐装运。

5.3 灭菌

装好的料袋应及时灭菌,高压或常压灭菌均可。高压灭菌,在0.14~0.15 MPa 下灭菌1.5~2 h;常压灭菌,用猛火使料袋内温度快速上升至100℃时维持12~15 h,停火后再焖8 h以上。灭菌后的料袋应整筐出锅,搬运至消过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场所冷却。

5.4 接种

5.4.1 接种场所消毒

通常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接种,接种场所及器具消毒使用气雾消毒剂点燃熏蒸法消毒(接种室2~3 h,接种箱40 min)或使用电子臭氧发生器消毒。

5.4.2 接种方法与规格

待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时,按无菌操作规程抢温接种。接种量为料袋干重的4%~5%。

栽培袋规格:春栽18 cm×50 cm,秋栽20 cm×60 cm。

5.5 发菌管理

5.5.1 菌丝培养

温度:猴头菇属中温发菌、低温变结实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10℃~33℃,最适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温度12℃~24℃,最适温度16℃~20℃,>25℃生长缓慢,<12℃时子实体变红。根据其生物学特征,顺应自然气温的最佳生产季节,应以秋分(9 月下旬)接种,至小雪(11 月下旬)出菇1~2批,翠春再产一批菇为宜。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光照:菌丝培养前期避光培养,菌丝满袋后,应提供40~50 lx的散射光照。

通风:菌丝培养期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5.5.2 检查杂菌

菌丝培养期间,每隔10 d检查1次,一旦发现被杂菌污染的菌袋,应及时搬离发菌室并做消毒灭菌处理。

5.6 出菇管理

5.6.1 排袋

搭架4~5层,菌袋排放到层架上,集约化立体栽培。

5.6.2 开口

菌丝生理成熟后,根据不同的出菇方式,开出菇口或露出接种穴,定位出菇,出菇口面积为2~3 cm2。短袋把袋口作为出菇口或在菌袋侧壁开3~4 个出菇口。袋口作出菇口时,应割去袋口多余薄膜,防止出现长柄菇。长袋把接种穴作为出菇口,出菇口朝下。

5.6.3 催蕾

温度控制在14℃~25℃,采用微喷技术增加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给予200~400 lx 的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经7~10 d开始出现菇蕾。

5.6.4 出菇期环境因子调控

温度应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应给予散射光,强度控制在200~400 lx。保持菇房空气流通,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1%。切强风直吹菇体。

5.7 采收

5.7.1 采收时机

猴头菇从菌蕾出现,到子实体成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般需10~12 d。有的还可8~10 d 提前成熟。成熟标志:菇体白色、菌刺粗糙,并开始弹射孢子,在菌袋表面堆积一层稀薄的白色粉状物。根据猴头菇市场的要求,采收的成熟度略有差异。作为菜品保鲜应市或盐渍加工的猴头菇,最好在菌刺尚未延伸,或已形成但长度不超0.5 cm,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采收,此时色泽洁白,风味鲜美纯正,没有苦味或极微苦味;若是作为药用的猴头菇,是以脱水烘干为商品,此时,子实体可以更成熟度一些,以菌刺1 cm左右采收为好。

猴头菇一次接种一般可采收3 批(茬),但以头1~2 批(茬)产量高、品位高,一般占总产量的80%。再生菇培育也叫转茬管理,是在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3 d,并揭膜通风12 h,让采收后菇根表面收缩,防止发霉:再把温度调整到23℃~25℃,使菌丝体积累养分。5 d左右原基出现,10 d左右幼蕾形成,此时把温度降到16℃~20℃,空气湿度提高到90%左右,子实体即可健康成长。在正常气温条件下整个生产周期60~70 d结束,生物转化率一般为90%~100%。

5.7.2 采收方法

鲜食猴头菇采收前6~8 h 停止喷水,采收时用手捏住基部轻轻扭转摘下,随手修整,现场分级,直接包装和预冷后鲜销。干制猴头菇采收前1 d 停止喷水,采收后及时干制、密封保存。

6 转茬管理

每采收完一批(茬)菇,及时清理菌袋和地面上菇根等残留物,停水养菌3~5 d。根据培养基含水量的多少适量补水。一般出2 批(茬)菇后开始补水,适宜补水量为补至上批(茬)出菇前菌袋重的80%~90%。补水后加强通风1 d,然后按发菌管理菌丝生长所需温、湿、气、光条件继续进行菌丝培养,直至菌袋恢复到易于出菇的要求,再喷水增湿、催蕾出菇,按出菇期环境因子调控方法管理直至采收,一般可收3 批(茬)菇。

7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使用农业和物理防控措施;出菇期不得使用药物防治,生产前后按要求对发菌间、出菇棚进行消毒;严格控制灭虫处理方法,全部采用物理方法灭虫;生产前后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后应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安全间隔期后再作业。

7.1 综合防控措施

使用抗性强优质丰产的品种;应用低温、低湿、通风、清洁、石灰处理等综合防控杂菌侵染和病害;采用多项物理方式相结合防控虫害。通风处安装孔径<0.25 cm 的防虫网;棚内挂黄色粘虫纸,设置密度为每10 m2一块,并及时更换;挂诱虫灯并及时清理;出菇大棚周围定期消毒灭虫,污染菌袋实施密闭式清除并进行灭活处理或远离大棚运至专门区域;管理好通风口,防止外来虫源进入。

7.2 药剂防治

出菇期不得使用任何药剂。生产前后应对大棚进行严格消毒和灭虫,方法如下。

7.2.1 生产前处理

清洁整理:大棚使用前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做好排水沟。

灭虫和消毒:菌袋进棚前2~5 d,清洁整理后的大棚,在地面撒一薄层石灰粉进行消毒和灭虫。

7.2.2 生产后处理

每批生产结束后及时清理大棚,清除菌渣并在远离生产区域的专用场所进行处理,清洁后的大棚要进行消毒,方法同“生产前处理的灭虫和消毒”。消毒后通风干燥,大棚空闲季节各类设施应通风晒晾直至下次使用。

8 生产废弃物处理

出菇结束后产生的菌渣、脱下的栽培袋、修剪下来的菌脚等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并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猜你喜欢

灭虫猴头菇菌袋
阳台灭虫记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灭虫路灯设计及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力
灭虫大作战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固定菌袋插杆
猴年吃点猴头菇
三步泡发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