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化策略

2023-12-30石冬月

活力 2023年19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核算事业单位

石冬月

(铁力市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服务中心,伊春 152500)

引 言

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计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会计集中核算至关重要。事业单位资金多来自财政拨款,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应规范会计核算,避免资产流失。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模式的应用将零散的会计核算集中在一起,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升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保障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为单位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撑,使管理层更全面地了解各部门的预算情况,做好资金统筹工作,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将会计核算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将优秀的会计人员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着单位内部的所有核算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对事业单位账目进行管理,财务管理要求更为严格,可以减少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各项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会计人员更具独立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在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针对所有会计资料实施统一管理,并对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全面监控,在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避免出现资金被挪用和截留的情况。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取消了中间性的核算处理环节,不仅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得以优化,而且相较于原来的会计核算,集中核算下会计业务整体效率明显提升,有效控制了经费资源支出,实现了事业单位核算业务资源优化利用的目标[1]。特别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会计人员在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和义务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预算编制和监管,能够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降低管理成本

事业单位在财务条目和类别等方面相对复杂,不同单位的具体运营情况各异,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落实会计集中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财政资金,能够取代事业单位多个岗位,不仅精简了员工团队,同时也能够全面降低管理成本。

(二)强化财政监督力度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之后,单位的所有账户和资产流转情况都由核算中心负责,并通过统一和集中的核算,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通过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体现资产的来源和流向,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而且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更具独立性,工作中受到的干扰较少,能够保证核算操作的规范性,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为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核算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相互制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保证事业单位的合法合规经营。而且,会计人员引进和录用条件更具直观性,录用标准统一,这对会计核算流程的规范性和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严格管控财政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确保与相关规范和标准相符,但对资金的使用并不会过多限制,这也使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对财政资金拥有独立支配权,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部分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集中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在事业单位应用后,单位不需要设置财务部门和账户,会计业务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这对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规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认识不足,会计集中核算意识欠缺,觉得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会制约自身的财务权限,在工作中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不配合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一些员工也觉得无法干预单位资金的使用,核算工作即等同于代理记账,觉得相关责任需要由事业单位承担。导致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了解不深入,没有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影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效果,从而对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另外,会计集中核算本质是汇总各单位财务数据,但实际上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在实际核算工作中,仍需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和制度来建立账套和确定财务流程,这也表明没有实现统一,因此要重视财务共享思维的引入。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制度支持,同时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沟通不畅,职责模糊,这也对会计工作效率带来较大的影响。另外,部分事业单位自身在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这也导致财务工作存在许多不足,而且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这也必然会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制约。

(三)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联系不紧密

采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时,部分事业单位通常只设置报账员,会计核算人员在审核单位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对业务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无法有效控制单位资金支付的合理性。特别是事业单位业务内容涉及广泛,专业性较强,如果会计核算人员对于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必然会影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也只是针对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无法审核,这也易引发财务风险[3]。另外,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中一般不会针对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盘点,这也必然会影响实物资产使用情况监督的效果。

(四)会计集中核算欠缺精细化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日常核算工作中需要针对多个单位的财务资料开展核算,这会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对每个单位的会计工人都无法做到实时跟踪。再加之会计核算人员对各单位的业务缺乏了解,这必然无法保证会计核算的精细化。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报账员与会计核算人员对相关工作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这也会导致会计处理不完善的情况,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实施。另外,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报账员,都存在人员变动的情况,这也导致彼此之间的配合度不高,不利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高效和有序推进。

(五)会计核算中心无法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报账员承担着报账工作,同时还需要负责相应的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审核更侧重于资料、支出和流程等方面,针对单位业务的具体情况无法实现全面监管。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不断增加的形势更会导致会计核算中心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视

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际财务活动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宣传力度,提升事业单位从上到下整体的会计集中核算意识,并树立财务共享思维,积极配合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规范资金的使用。

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思维理念,将财务共享思维渗透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财务共享思维的引入,借助于信息技术优化财务流程,为事业单位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提供支撑。而且,基于共享理念,可以打破以单位为核算标准的形式,细分和整合同质业务,统一标准和流程[4]。还能够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事业单位实际需求为其提供财务共享服务。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新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定位,强化服务意识,会计人员应深入单位业务前端,了解单位实际需求,会计核算中心对事业单位监督的同时,各单位也能够对核心中心的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将财务共享理念贯穿会计集中核算的全过程,在促进会计核算整体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强化监管,为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制度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要以制度来指导和规范会计核算行为。针对当前核算中心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快推动制度建设,明确会计集中核算的流程和步骤,合理划分责任,使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章可循。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预算管理制度、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由于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对单位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因此可以将各单位业务都划入预算体系中,这样单位不需要向会计核算中心提供,也不需要在后期对预算进行调整。而且在预算管理制度中,还需要对预算项目进行细化,针对预算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提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质量。针对采购制度进行完善,核算中心需要对单位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并针对采购过程实施监督,保证采购流程的规范性,以此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支付制度之间联系紧密,通过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支付相结合,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水平。另外,事业单位还要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等制度,全面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预算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全面提升预算考核工作的效率,助力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

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会计信息需求,要求会计核算中心为其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不仅要重视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要加快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明确具体的流程,从而针对同质业务开展有效的核算,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核算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进一步规避风险。而且,针对核算工作中的相应职责,也需要进行明确,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位。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一旦发现相应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并针对数据背后的经济行为进行追溯。而且,为了落实好业财整合模式,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针对会计流程开展有效的梳理,积极对其进行优化,加快推进业财融合的进程[5]。另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也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积极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整合信息流和资金流,全面提高核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完成会计基础数据的统计与汇总,纠正存在偏差的核算数据,而且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确保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节约会计核算成本。

(四)加强监督职能

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要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完善会计监督职能,以此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实际监督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强化内控,对内部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并通过完善内审制度,强化对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梳理单位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外,还要接受外部监督,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公示,以此来避免报销中的虚假情况和私设小金库情况的发生。

(五)构建一体化的财务信息平台

事业单位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财务核算系统,同时还要重视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信息的畅通性。而且,还要通过构建财务信息平台,借助于平台开展预算和财务处理等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也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信息数据的实时性,从而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6]。

结 语

在当前事业单位实际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应积极应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此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为了保证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应用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认知,完善制度体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业财融合,更好地发挥出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核算事业单位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