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3-12-30刘清毅

活力 2023年19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商

刘清毅

(厦门象屿自贸区开发有限公司,厦门 361000)

引 言

从本质上来讲,跨境电商主要是关境不同的交易主体,依托互联网和国际物流,通过相应的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的沟通和买卖,而且要依赖跨境物流对商品进行运送,完成整个交易并进行支付和结算的一种国际贸易的活动。跨境电商在经贸往来中能有效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消化过剩产能、增加就业,还能促进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对稳定外贸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为了扶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国务院分别从2015 年3 月至2022 年11 月分七批在杭州、宁波、厦门等165 个城市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海关总署也增设了“9710”“9810”跨境电商B2B出口贸易方式,推动通关便利化,多地方政府纷纷围绕电商平台创新发展、推进电子商务标杆示范建设、培育电子商务发展新增长点、打造电子商务服务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推出政策利好措施。但是由于跨境电商属于新兴产业,缺乏历史沉淀,现有人才存量和人才结构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及人才发展现状

作为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从2016 年至今,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行业连续保持15%以上的快速增长。2020 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更是非常好地发挥了在线营销、在线交易、无接触交付等特点优势,积极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进出口规模得到持续快速增长。海关统计调查显示,2021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为19 237 亿元,比2020 年增长18.6%,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2C 跨境电商交易市场,全球26%的相关交易发生在中国。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涵盖进出口电商、物流、支付、政策、运营、人才、金融、园区等诸多领域,亟须大量的从业人员。据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改委于2021 年10月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显示,2020 年我国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为6 015 万人,至2025 年预计达到7 000 万人,5 年内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985 万人。同时,作为一个实操性强、变化快的新兴产业,跨境电商受产品链条不断深入、业务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操盘方法不断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分工日渐专业化,产业服务功能更加综合化,单一性、基础性的从业人员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对综合能力更强的“通才”需求日益加大。因此,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上,无论是在存量上还是结构上,都明显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意识到跨境电商人才市场的巨大缺口,高校一直通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外语类、营销类、管理类、物流运输等专业培养、输出跨境电商人才,还推动教育部将跨境电商正式列为新设的51 个专业之一,编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 年版)》。根据中国在线教育网站查询结果,截至2022 年,山东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64 所高校已开设了跨境电商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境电商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平台运营等能力,从事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及数据分析、视觉营销、网络客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但在实操中,由于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理论更新速度慢,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教师缺乏跨境电商从业经验,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操教学,造成高校虽然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但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想探索

(一)优化校企融合培养模式

结合上面的分析,推进跨境电商更好、更快地发展,除了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稳定增长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更要将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携起手来抓好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要以人才的发展作为核心,根据跨境电商产业的实际需求,企业和高校共同商讨与制定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方案,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和教材,设计更加合理的课程教学,以及制定完善的考核与评价的制度。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执行方面,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响应模式,进而制定校企合作的双元培养模式。通过对跨境电商产业基础岗位的特点分析,确定岗位最为核心的技能目标与相关的能力标准,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这样才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设置。另外,学校的教育系统与企业的培训系统之间应当建立相应的联系,二者相互支撑与融合,进而实现共同发展与促进。教师与企业当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要密切联动,做好育人工作,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通过现代师徒制等模式,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笔者所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所在区域学校的教师队伍会与园区专业运营团队通过党建共建的方式建立联系,有目的性地开展常态化业务交流、人才培养交流,学校为园区及园区入驻客户输送人才,园区为学校提供最新的产业动态及最贴近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最终实现双向共赢。

(二)围绕特色发展原则

首先,要和特色产业进行融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特色才是一个企业在当下这个时代能够实现更好竞争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同时也是占领市场的优势与依仗。所以,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加重视与特色产业的融合。比如,可以与跨境电商龙头平台、服务业、航空物流、高端制造、高科技产业等进行深入产业联动,依托相关的产业园、自贸区、综保区、保税区、物流中心等载体资源,以自愿为前提,遴选多专业学生,组成“跨境电商综合班”,“跨境电商综合班”的学生除了专业班学习,还要按综合班课程计划学习与跨境电商行业相关的课程,并到企业实习,进而培养出能够更深入了解跨境电商产业,能够更好地为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优质服务的优秀人才,助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

其次,在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上要更具特色。要想打造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特色,就要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对跨境电商的相关人才进行分段化、学科交叉复合化,将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场景真实化等作为原则。比如,校企联合打造产业孵化中心、创业实践中心、直播实践基地等,进而让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跨境电商岗位对于特色人才的需求,进而助力跨境电商实现更好的发展[2]。

三、跨境电商“六融合”与“双目标”的培养模式分析

(一)实行模块化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般来讲,高校的教师实践经验有限,而企业当中经验丰富的员工在系统理论方面的储备不足。所以,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修正,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同时也要让企业当中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和管理者融入教学当中,高校教师主导理论教学,企业当中的师傅负责跨境电商多平台、多体系的实操教学,让学生在多个业务模块当中进行实践。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做的就是承担跨境电商选品方面的技巧与平台运营体系辅导等方面的内容,共同做好“六融合”“双目标”的人才培育模式,进而构建更加有效的人才培育模块,提升人才培育效果。

(二)实行“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六融合”,指的是六个方面:第一,校企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进而更好地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改善教学的内容、方式和考核办法,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达到校企合作育人两重主体,学生和学徒两重身份,将共同育人工作落于实处。第二,专业教师和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融合。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和职业相互融合。企业的业务专家作为实训教师,能够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技能和实践的经验相融合。第三,学生和员工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企业业务场景复制到课堂,或者将课堂转移到企业现场,在更真实的场景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实训等方面的任务,让学生在产品分析、选品技巧、营销策略、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等方面学到更多实操知识,得到锻炼。第四,将实习、实训融入生产实践。这需要企业的专家与学校的教师,以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来锻炼学生,让学生具备跨境电商从业者的实操能力,可以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与过渡。第五,教学内容和岗位标准的融合。学校和企业都要针对职业的从业标准和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发,提供适合跨境电商企业的赋能课程,对学生的素质与技能进行训练。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认证培养,进而实现业务技能与从业资格的双提升。第六,做好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可以将实际办公融入学校当中,让专业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将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交易过程做好衔接,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模式。最终给企业和产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三)实行能力与德育并重的双目标人才培养体系

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的能力和素质方面,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培养。也就是说,要实现能力和德育并重的两重目标人才培养体系。这样的体系构建需要通过“实训+实战+创业”的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进行,从课堂当中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进行验证,以实际业务作为锻炼,做到企业的实战基地与学校的实践基地进行融合,做好课堂外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品德修养,以便于学生未来实现整体的高素质发展。

在能力成长目标之外,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过程,甚至未来的创业孵化,都需要完成对于产业与企业需求的了解和匹配,强化学生的实际技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工单制度和集训制度相结合,进而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

四、基于创新创业前提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校企双元共建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联合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双方要提前梳理并签订合作的战略协议,对于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共同制订计划,构建素质与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岗位胜任力模型,针对素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教学的内容和企业的培训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校企通力合作,建设更加真实的跨境电商教学场景。其中,要做好学习情境的创设,同时对于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容学习进行设计,做好学徒培训及校企合作的在线课程开发,进而让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另外,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涉及了数据运营、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等方面,同时也包含了外语、综合物流、办公仓储、海外集采、供应链金融、国内分销、电商直播、品牌推广、线下展示、人才孵化、营销推广、知识产权、数据分析、运营支持等方面的基础课程。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要围绕着跨境电商业务及运营服务体系来展开,在实际教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还要形成有一定规模的聚集效应培养,进而让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引进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园区培训体系或者商业化培训机构,在笔者所在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运营团队几乎每周都会组织2 ~3 场次的专业培训,园区入驻的多家专业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或服务商也会面向社会组织各类型的专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的合理性、专业性都具有比较强的参考意义。

(二)要做好学生专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校与企业之间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那么应当结合行业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匹配完成之后才能更具针对性。在实际的课程构建逻辑上,应当遵循基础共享与专业分立的逻辑原则。所谓的基础共享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通识能力,而专业分立则是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依据专业基础相通和业务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的原则,因此对于一般的跨境电商业务人员培养,要结合实际的贸易环节需求,同时结合跨境电商的环节,对于电子商务的方向进行规划与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国际贸易,让学生就业的迁移性和灵活度都更强,进而提升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三)“政校园企”联动创新,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链

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出发,在“政校园企”联动中,发挥政府主导、企业及产业商协会联动及资源整合的作用,加上专业园区的协调及产业聚集的优势,四方合力,最终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跨境电商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的融合,实现政府、学校、园区、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链闭环,打造全方位的跨境电商新型人才,为国家提供真正能用、好用、多用的新型人才。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交流频繁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当下,跨境电商对于国家经济贸易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要紧紧围绕“六融合”与“双目标”,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而更好地做好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构建实践育人的体系,让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好地为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及区域经济服务。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