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跨越时空的雨

2023-12-29本刊策划

现代阅读 2023年14期

群文导读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伴随人类文明的演进,它孕育生命,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点一点地滋润人类;它落在茫茫青史之上,为后人留下或赞叹或扼腕的动人谈资;它或怒或温柔,其变化牵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宏观而言,雨,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微观来讲,雨蕴藏了人一生的喜怒哀乐。随手摘下一朵雨,便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生各个阶段的回忆之门。在观雨、听雨中,我们回顾往事、寄寓心声;我们思怀亲友、拔节成长;我们坚定信念、重拾初心;我们收拾行囊,吟啸徐行——雨中自有生命的奥妙所在,它冲刷尘世、涤荡污秽,也氤氲情意、抚慰人心。

本期群文将带领大家一览雨的底蕴与精彩,细细品味雨的宏大意义与细致入微的情思。

一、雨与文明

在地球诞生伊始,世界上没有雨,也没有人类。大约20亿到30亿年前,地球第一场雨倾盆而落,它无止无息地下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可能是几百万年,于是地球上有了汪洋大海。此后,从灵长类动物到现代人类,雨没有错过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

时间轴01

在数百万年以前,有一场雨落到了人类祖先头上。

美文1

雨与多彩文明

◎[美]辛西娅·巴内特

造成拿破仑滑铁卢惨败的契机居然是一场大雨!

人类手指皮肤的进化居然和下雨有关!

季节性降雨居然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①如果你曾对明亮蔚蓝的天空有过憧憬,赞叹那日的天空怎么能照射出如此清澈而又令人目眩的色彩,那么,你应该感谢一场暴风雨。雨是地球最好的抛光剂,抛光工作从天空开始。微尘、污染物及其他细小颗粒在大气层中不断地积聚,让我们的天空变得越来越苍白,从蓝色变成了奶白色。然而,一场好雨会将这些颗粒冲走,使天空重新呈现出最完美的天蓝色。

②雨水使自然世界变得明媚,也为人类故事增色添彩。就在我们史前时期的祖先琢磨着怎样把握间歇不定的下雨规律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进化出了容量更大的大脑。作家维克多·雨果也对滑铁卢战役进行了深思:这场战役让拿破仑倒了台,并终结了法兰西作为世界强国的主导地位,要是没有大雨带来的泥泞延误了时日,让普鲁士人获得重新集结的时间,这场战役有可能成为法国人的一场胜仗。“天意只需要一点儿雨,”雨果写道,“一片反常的云穿过天空,足以推翻一个世界。”

③在地质年代中,大雨曾狂泻了成百上千年。在人类还未跟灵长类表亲分道扬镳时,我们最早的祖先就生活在雨期。在水中充分浸泡之后,我们发现,自己的手指和脚趾的皮肤会起褶皱,对此,人们长久以来持有的看法是:这是由渗透原理造成的—我们的手指和脚趾吸收了水分之后变胀,让皮肤表面形成许多高低起伏的细小褶皱。不过,有学者持有另外一种看法—灵长类动物不会进化到每天跟陶瓷浴缸或奥运会的标准泳池打交道的程度,但是,它们必须得适应雨。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赛车上装配平滑轮胎抓地效果最佳;但是,在潮湿的路面上,胎面有特殊花纹的雨胎则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基于同样的道理,光滑的手指尖可以使人手在干燥时节很好地发挥抓握功能,起皱的手指尖可以让我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抓握得更牢。

④对大多数人而言,季风是带来季节性降雨的奇迹。世界上将近2/3的人依靠这壮阔的规律性降雨而生活,雨水给他们带来了饮用水、农用水及满足各种其他基本需求的水。这场年年上演的大戏让雨季成为令亚洲从南部到东部的居民欢呼雀跃的日子,他们举行五彩缤纷的节庆活动,欢唱雨季之曲,在雨中寻求治愈;他们赤着脚,在街道上的深水坑里跳着舞,庆祝雨季的到来。

⑤季风同样会带来灾难:在中国、印度、尼泊尔及周边地区,一场洪水可能会夺走数百甚至数千人的生命,让上百万人流离失所。但是,几乎没有什么灾难会比亚洲季风间歇性中断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历史上数次悲惨的饥荒,产生的根由都在这里。即使到了今天,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全国上下的农作物灌溉和水供应都仍依赖季风雨势的强度。季风的中断会导致市场瘫痪、食物价格上涨,还会导致能源短缺。

⑥现代生活,因为有了水库、灌溉农业及地下绵延数百万公里的水管,一些人越发漠视人类对雨水的脆弱依赖。然而,气候变迁也在证明另一种可能。科学家们认为,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厄尔尼诺极端现象发生的频率翻倍,其剧烈程度能够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高楼大厦滑落进大海,让澳大利亚内陆丛林燃起熊熊大火。气候变迁还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雨的激增,这不得不令人警惕。

⑦有的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小心翼翼地不去宣称,气候对诸如农业发展、城市兴衰等重要进程起到支配性的作用。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根据树木的年轮、古老沼泽里的细小花粉颗粒,以及从冰川、湖床、大洋底凿取出来的冰芯、湖泊沉积、岩芯中发现的证据,人类文明进程和降雨之间一直存在深远的联系。人类学家布莱恩·费根认为,气候是“人类历史的强力促进因素,它像一颗投进池塘的卵石,掀起的涟漪能够引发各种形式的经济、政治、社会变动”。

⑧在雨的故事里,这层层涟漪由一滴雨珠的滴落而荡漾开。同样的一场雨,在今天可能毁掉了一场婚礼;而在数百万年以前,它可能也落到了我们灵长类祖先的头上。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雨:一部自然与文化的历史》,张妍芳译)

聚焦热点

文章概要

本文一一阐述了雨对历史事件、人类进化、人类生存环境的种种影响,点明了雨和人类文明进程之间的深远联系。

写作热点

近年来,全球多地发生自然灾害,都与气候变化有关。面对全球性气候危机,中国宣布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引用名言

1.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礼记·王制》

2.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3.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4.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

—[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观点切入

1.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关乎民生福祉。

2.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需要用严格的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

4.生态文明需要全球共同治理。

5.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个公民知行合一。

时间轴02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文2

历史上的那些雨

本刊编辑

一场东风一场雨,古往今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可能让历史走上他途。五千年时光长河中,“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泽乡的雨

秦二世元年(前209)秋,奉朝廷命令,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官员征发九百余名贫民赶往渔阳戍边,领头的军官任命陈胜、吴广担任基层管理。一行人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一带时,突然天降大雨,道路被洪水冲断,无法继续前行。由于秦朝法令严苛,大家担心误了规定的期限会被处死。于是,陈胜、吴广杀了军官,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点燃了反秦的第一把火。

【关键词】突降暴雨;大泽乡起义

【素材延伸】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大学》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蔡仲之命》

汴京城的雨

宋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熙宁六年(1073),北宋发生了巨大的天灾,至翌年三月,连续7个月没有下雨,天昏地暗,赤地千里,但地方官员仍在硬性摊派和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假借改革之名中饱私囊。朝廷上下一片哗然,但王安石坚持认为法无问题。郑侠本由王安石提拔,此时却请求朝廷罢黜新法,声称只要停止变法,不出十日必会下雨,并以自家性命担保。在巨大的压力下,原本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终止变法,几日后也下起了雨。之后,王安石被罢相,变法终止。

【关键词】干旱缺雨;变法终止

【素材延伸】

王安石是个会写诗,会搞经济,会治学育人,会做官为民的“综合型人才”,历史上也留下了独属于王安石的光辉瞬间。

让人惊讶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很多政策具有非常现代的意义,跟现代国家制度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历史学家黄仁宇说,王安石距离古人远,距离现代人近。梁启超说得更直接,他认为,王安石更像一个从现代穿越到宋朝的人。比方说,青苗法和市易法就相当于现代的国有银行的经营行为,保甲法相当于现代警察制度,保马法相当于政府的军事采购……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变宋:王安石改革的逻辑与陷阱》,徐富海著)

荆江大堤上的雨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中上游连降暴雨,长江水位迅速升高,大大超过警戒线,尤其是第六次洪峰,一度超过荆江分洪上限水位。若启用荆江分洪区、炸开大坝,则分洪区内数十万百姓的辛勤劳动成果将毁于一旦;若坚守大堤,则荆江大堤随时可能溃坝。经反复考虑、科学决策,中央最终决定不炸堤分洪。数十万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成一道肉墙,部队撤离时,民众十里相送。在整个“九八抗洪”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关键词】连降暴雨;抗洪救灾

【素材运用】勇于奉献;为国效力;军民一家亲

思考探究

问:你还知道哪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雨?

答:1.英西战争中的暴风雨: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利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史上最关键的战役之一。英西战争后期,“无敌舰队”在大西洋遇到巨大暴风雨,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英国代替了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2.法国大革命前的一场冰雹:18世纪的法国经济千疮百孔,国家负债累累,再加上一场春旱,食物价格涨得离谱。不久后,下了一场冰雹大雨,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饥饿的人民忍无可忍,拿起了武器,法国大革命很快拉开了序幕。

3.美国奴隶起义前的一场大雨:在美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是比较少的。1800年8月30日,弗吉尼亚州出现了一支由数千名奴隶组成的起义队伍,准备武装推翻奴隶主。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持续性暴雨,他们错失良机,最后暴露了,一场可能会改变美国历史的奴隶起义就在这场大雨下化为了泡影。

二、雨与人生

化用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景雨皆情语。雨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气候现象,它还寄托着人们悠长而隽永的情思,如同细细密密的鼓点,而敲在大地上的每一声鼓响,都是人生的一段乐章。雨是记忆按钮,带我们回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雨是时间碎片,拼凑出青春的忧愁和迷惘。就这样,雨一点一滴谱写着我们的人生故事。唯有历经风雨的人,才能学会搏击风雨,笑傲前行……

时间轴03

以人的一生为时间参考,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

(一)童年的雨季

美文3

下雨天,真好

琦君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

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玻璃窗上已撒满了水珠。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雨连下了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好像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好地方。

那时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岁,睡在母亲暖和的手臂里,天亮了,听到瓦背上哗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①因为下雨天长工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会儿。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母亲闭着眼睛,给我讲雨天的故事:有一个盲人,雨天没有伞,一个过路人看他可怜,就打伞一路送他回家,盲人到了家,却说那把伞是他的,还请来邻居评理,说他的伞有两根伞骨是用麻线绑住的,伞柄有一个窟窿,说得一点也不错,原来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过了,伞主人笑了笑,就把伞让给他了。

我说这盲人好坏啊!母亲说,不是坏,是因为他太穷了,伞主想他实在应当有把伞,才把伞给他的,伞主是个好心人。②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是细细长长的,眼睛也眯成一条线。教我认字的老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大概也跟菩萨一个样子吧。

雨下得愈大愈好,檐前马口铁落水沟叮叮地响,我就和着节拍唱起山歌来。顾不得吃早饭,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院子里玩。我把阿荣伯给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沟里,跟着小木船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老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可是下雨天老师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穿钉鞋走田埂路不方便。③老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睡觉了。”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麻线软而不会断。母亲熟练的双手搓着细细的麻丝,套上机器,轮轴呼呼地转起来,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④

唱鼓词的总是下雨天从我家后门摸索进来,坐在厨房的条凳上,咚咚咚地敲起鼓子,唱一段《秦雪梅吊孝》《郑元和学丐》。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听。泪水挂满了脸颊,拉起青布围裙擦一下,又连忙盛一大碗满满的白米饭,请盲先生吃,再给他一大包的米。如果雨一直不停,母亲就会留下盲先生,让他在阿荣伯床上打个中觉,晚上就在大厅里唱,请左邻右舍都来听。

雨哗哗的越下越大,盲先生的鼓咚咚咚地也敲得愈起劲,唱《孟丽君》,唱《秦雪梅》,母亲和五叔婆她们眼圈都哭得红红的,我就只顾吃炒米糕、花生糖。父亲却悄悄地溜进书房作他的“唐诗”去了。⑤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那时没有气象报告,预测天气好坏全靠有经验的长工和母亲抬头看天色。云脚长了毛,向西北飞奔,就知道台风要来了。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几天不晒就要发霉,母亲叫我一粒粒拣出来。这工作真好玩,因此我盼望天一直不要晴起来,我就可以不用读书了。

到杭州念中学了,下雨天就可以坐叮叮咚咚的包车上学,一直拉进校门,拉到慎思堂门口。下雨天可以不在大操场上体育课,改在健身房玩球,也不必换操衣操裤。我最讨厌灯笼似的黑操裤了。

从教室到健身房有一段长长的水泥路,两边碧绿的冬青、碧绿的草坪,一直延伸到健身房后面。同学们起劲地打球,我撑把伞悄悄地溜到这儿来,好隐蔽,好清静。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子尖滴下的水珠纷纷落在伞背上,心里有一股凄凉寂寞之感,因为想念远在故乡的母亲。⑥下雨天,我格外想她。因为在幼年时,只有雨天里,我才有更多的时间缠着她,雨给我一份靠近母亲的感觉。

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⑦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书桌上的紫铜香炉里燃起了檀香。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我在书橱中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浮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记得我曾打着电筒,穿过黑黑的长廊,给父亲温药。他提高声音吟诗,使我一路听着他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⑧可是他的病一天天沉重了,在淅沥的风雨中,他吟诗的声音愈来愈低,我终于听不见了,永远听不见了…… (节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

阅读笔记

①作者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童年时代的雨天生活,过滤掉了大人们的现实苦恼,凸显了雨天带给“我”的温馨感受和独特乐趣。

②母亲的回答,体现了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征。

③文章里老师在雨天的狼狈,与“我”在雨天的欢快形成对比,凸显了“我”对雨天的喜爱。

④作者在叙事中融入了对雨天的喜爱之情,雨天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美好的,在烂泥里踩水、帮母亲剪线头等无不让她感到快乐。

⑤作者用寥寥几笔,捕捉生活细节来表现雨天的祥和美好,刻画出了雨天的人物群像。

⑥此处“我”触景生情,长大后异地求学的我,下雨天不能再缠着母亲撒娇,只能默默回忆家的温馨。

⑦文章前半部分侧重写童年时的美好生活,情感欢快;后半部分写到雨天思念母亲、怀念父亲,则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弥漫于字里行间。

⑧作者用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但她并没有渲染这些不幸,而是用温婉的文字去叙述、追忆,让原本悲痛的话题变得哀而不伤。

阅读总结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将几十年来下雨天所牵动的人事、人情通过“我”的回忆串联起来,真实、亲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把对雨天、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于平淡中见深沉。

作者琦君曾说过:“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太多,为什么不透过文章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呢?”这篇文章正是她写作理念的体现。

(二)青春的雨季

美文4

相隔34年的雨季

马海霞

两代人的雨季,在我17岁那年的一个大雨天相逢。

那年我17岁,一个被作业压抑太久、渴望自由又多愁善感的年龄。我在县城的一所高中读书,按路程我应该住校,但我选择了半住校,在学校留有宿舍,只用来午休和雨雪天时留宿。

高二那年夏季的一天,临放学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就要来临。同学们都劝我留校,可我那段时间心烦到极点,特别渴望一场大雨洗刷心中的烦闷,于是我丢下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便背着书包跑向车棚。

刚骑出学校一里路,大雨倾盆而下,狂风四起,身上的雨衣被风刮起,衣服瞬间湿透。雨水积在路面上,深处能淹没大半个车轱辘。长长的公路,视线所及之处只有我在雨中狂蹬,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位勇士。直到眼睛被雨淋得睁不开,我才意识到危险,开始惶恐,但四周也没有避雨的地方,只好硬着头皮拼命蹬车。

好不容易到家,我以为母亲会赶紧拿毛巾来帮我擦干雨水,取出干净衣服让我换,还会做几个硬菜为我压惊。但母亲照旧在看她的电视,父亲则继续喝他的酒,他们就像我平时回家一样,没有特别的表示。我见状忙对他们细数路上环境多么恶劣,自己躲过了好几次雷击,避过了数个水坑,能活着回家真是奇迹。父母仍然没有对我嘘寒问暖。我刚想赌气回自己房间,父亲说话了。

他说,这场大雨还不是最大的,他年轻时遇到过一场更大的雨。那年夏季,他和村里几个年轻人推着架子车载着大罐,去百里外的地方拉氨水。走到半路,突遇暴雨,天空电闪雷鸣,但找不到避雨的地方,他们只好冒雨前行,路面积水暴涨,他们轮流用长树枝探路,碰到水深的地方便绕道走。那年父亲只有17岁,他冒雨在泥泞中走,布鞋都踩烂了,挂不住脚。父亲找了一根麻绳将鞋捆扎在脚上,推着上千斤的氨水又走了百里路返回家。

父亲说这些时云淡风轻,但我仿佛看到那个还是少年的父亲在滂沱大雨中推着沉重的车子吃力前行的身影,积压在肚里的怨气不知道啥时候悄悄溜走了。

我的雨季和父亲的雨季相隔了34年,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逞英雄求关注;一个主动帮家里挑重担,替家人分忧。

两代人的雨季,在我17岁那年的一个大雨天相逢。父亲让17岁的自己和17岁的我对话,指引我走出了迷茫的雨季。

(来源:《读者·校园版》)

美文5

大雨不只淋你一个人

曾颖

大雨,并不是只淋你一个人,如同痛苦并非某一个人独家专属。

就像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当年对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说的:“你究竟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获得改变世界的机会”那样,我也曾听到一句话,它改变了我一生。

青春时期,我常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命苦之人,这固然有喜爱文学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也有自己家境贫困又在偏远山区干着平凡工作的绝望,这些,都如凄风冷雨一般,笼罩在我头上。我一度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晴空万里,唯独我头上伞一般顶着一朵雨云,全天候无死角地将我淋得狼狈不堪……那段时间,我像祥林嫂一般逢人便亮出自己的伤口,絮叨自己的痛苦与委曲,以求得一星半点的开解与安慰。渐渐地,我发现,朋友们开始躲我,这让我的悲哀与自怨自叹雪上加霜。

有一天,我独自在离厂子不远的大王庙转悠,突然遭遇一场大雨。我在大殿外的瓦廊下百无聊赖,这时,一位别的车间的同事也一身精湿地逃进长廊。我们随意聊了起来,从檐前的雨,到被雨淋弯腰的花草,到我们稀薄的运气,以及不景气的厂子和不久前的那场失恋……

那位同事想说两句话安慰我一下,但因为原本不十分熟悉,一时竟不得要领,东一句,西一句,似乎想说点比我说的更惨更无奈的事来缓解一下。

就在这时,几个比我们淋得更湿的香客从雨中冲来,一面拧着衣服抖着水,一面抱怨着天气。

那位同事冲口说出一句话:“总之,你记着,大雨并不只是淋着你一个人,所有的人都一样,只是他们不常说而已。不要觉得世界上痛苦的只有你一个人!”

那段话,如同带着闪电的惊雷,把我劈醒了。抬眼一望,四周淋湿的人们各有笑语;再回想身边的众人,有家境比我惨的,有从小失去妈妈的,有没能从事心仪工作的,有因为残疾至今没谈过恋爱的……这些人,没有一个如我那般天天哭丧着脸,甚至他们有时还要反过来安慰不停抱怨的我。

大雨,并不是只淋你一个人,如同痛苦并非某一个人独家专属。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勇于面对和担当的人,而非随时都在碎碎念的弱者。自那以后,我不再向人展示哀怨。我甚至感觉,那天那场雨和那位并不熟悉的同事,也是某种力量特意安排的,那句借同事之口说出的话看似平淡,却改变了我的一生。

(来源:《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