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测试训练(高中内容第七轮)
2023-12-29梁开喜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助力农民丰产又增收
刘守英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产品量足价稳是稳物价、保民生的坚实支撑。由于农产品价格弹性低,丰收之后往往会“谷贱伤农”。这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核心难题,关系着农民积极性及农业生产波动。因此,丰收之后更要让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强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为此,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以各类平台为载体,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丰产增收”。
信息成本曾经制约着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原有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是熟人社会,一方面,乡镇人口流动性低,信息闭塞;另一方面,农产品主要基于一定血缘、地缘的人际关系进行小范围交易,市场规模小,价值低,传导到生产过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必然小。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农产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征途却困难重重,表现在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交易规模难以扩大,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也难以实现,农业经济的生产和经营组织难以变革,农产品价值难以提高。
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扩大了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直播+短视频”模式快速提高了产品渗透率,打破了以往从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产品扩散模式,以信息流沟通了供给和需求。
打通“信息天堑”的关键在于,平台经济消除了传统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信息阻隔,便利了远在天边的潜在买者与实在卖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卖家将产品直供给消费者,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平台和直播也提高了交易的信任度,卖家靠质量和诚信赢得客户。客户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产品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平台交易的网络效应。
数字化平台将市场的舞台搭到了乡村,通过低成本的新型流通机制,蓄势待发的农民理性地对需求作出反应,需求创造生产,市场创造服务,通过乡村振兴保障农产品供给,让“丰收节”更成为“增收节”。(节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提高数字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
刘洋 杨柳
数字经济具有数据体量庞大、创新创业活跃、线上线下融合、市场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经济治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作为对传统经济治理的变革、升级与重构,数字经济治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动态分析系统,通过精准掌握数字经济发展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在打造数字化政府的基础上系统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在重塑公共服务模式、更好发挥政府治理职能的基础上,推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信息和数据壁垒,形成良好网络空间秩序。从这个意义上看,数字经济治理不仅能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还能为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为适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当前需着力推进以下3方面工作:
从技术层面不断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构建以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披露体系、大数据征集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为主干的数字化联动监管系统。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国家级统一信息服务数据库,以优化“数字经济治理模型”强化数字经济治理的靶向性和精确性。
从制度层面不断强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建设。在适时补充、动态调整的基础上,针对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制定出台促进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推动社会治理向网络空间延伸,通过净化网络空间内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环境,构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新格局;通过明晰数字经济产权,依法保护数字经济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提供法治保障。
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在完善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构建各种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体系。其中,政府部门要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行业协会要通过制订标准,规范平台企业行为,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和媒体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以舆论监督提高企业失信和违法成本,促进其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难题是农业生产波动,往往会造成丰收之后出现“谷贱伤农”的局面。
B.农产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受市场交易成本、交易规模、市场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C.数字经济的数据体量庞大、创新创业活跃等特点,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经济治理方式。
D.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需用大数据动态分析系统来掌握、分析和研判经济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可利用数字经济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去促进“丰产增收”。
B.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
C.卖家的诚信让平台和直播有交易的信任度,也与净化、营造网络空间的内容和环境相关。
D.明确平台主体责任和义务,让企业主体广泛参与,才能连接市场舞台与乡村数字化平台。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丰产增收’”观点的一项是( )
A.“勉县助农带货直播间”热心相助,特种养殖增产不滞销,当地增收近30亿。
B.广东东源县蜂农曾叔加入电商兴农行动,顺利售出三千余斤蜂蜜,利润翻倍。
C.大学生刘丰回到家乡组建农村合作社、直营店,销售茶油,靠品质持续盈利。
D.陕西苹果大丰收后,电视台联手直播平台网上热卖,使果农收益大幅增加。
4.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我们该如何提高数字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请结合材料二进行分析概括。
【试题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前三句可知: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核心难题是“农产品价格弹性低,丰收之后往往会‘谷贱伤农’”。简单地说,由价格弹性低所导致的“谷贱伤农”是农业发展中遇到的世界性核心难题,“农业生产波动”只是“谷贱伤农”的结果。A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其他各项都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转换。B项对应材料一第二段中“农产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征途却困难重重……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也难以实现”的表述。C项对应材料二第一段中“数字经济具有数据体量庞大……传统经济治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的表述。D项对应材料二第一段中“作为对传统经济治理的变革、升级与重构……在打造数字化政府的基础上系统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的表述。
参考答案:A
2.该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为此,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丰产增收’”的表述和材料二第一段中“数字经济具有数据体量庞大……市场结构复杂等特点”的表述可推断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扩大了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和材料二第二段中“与此同时,……以优化‘数字经济治理模型’强化数字经济治理的靶向性和精确性”的表述可推断B项正确;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中的“平台和直播也提高了交易的信任度,买家靠质量和诚信赢得客户”和材料二第三段中“同时,推动社会治理向网络空间延伸……构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新格局”可推断C项正确。而根据材料二末段“在完善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构建各种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体系”的表述可知,“平台主体”应为“平台企业”,“企业主体”应为“各种主体”,这种“偷换”与“窄化”之后,自然无法推导出“才能连接市场舞台与乡村数字化平台”的结论来。
参考答案:D
3.该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观点,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数字技术在“丰产增收”中的优势是能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而C项中刘丰建农村合作社也好,开直营店也好,都是以传统的方式,依靠品质与口碑实现盈利,无关数字技术所强调和主张的渗透率和规模化。
参考答案:C
4.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流通机制”,故此,材料一中“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以各类平台为载体,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便成为我们理解并回答该题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流通机制的信息成本高、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实现以及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相互阻隔等情形而言的,明确了这样的背景,才能对“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①借助数字技术,打通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便利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流,降低交易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②以各类平台为载体,扩大客户、产品、市场的规模,节约交易费用,形成平台交易的网络0a5e0cd0b2ea51215cc090f4642d4eb6效应。
5.该题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取、概括、整合信息,对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梳理与概括。材料二选自《提高数字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文,节选部分都是围绕数字经济治理这个话题来展开的,且主要从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性和数字经济治理的具体举措两个方面作了阐述。数字经济治理的具体举措又是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这3个层面分别加以解说的。
参考答案:①思想认识上:充分理解数字经济治理的重大意义,数字经济治理不仅能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还能为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②技术层面上:推进数字化建设,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联动监管系统及其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统一信息服务数据库。③制度层面上:强化法治化建设,通过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社会治理向网络空间延伸,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提供法治保障。④管理层面上: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
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B.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C.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D.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籍,指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也指军籍,“士无尺籍”是说当时男子无须服兵役。
B.高弟也作“高第”,指考核中获得了高等级,后指代科举中试者,文中意为品学兼优。
C.疾出其家妇的“疾”意思是痛心、痛恨,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不同。
D.行县的“行”意为巡视、巡察,文中指石奢以国相的身份视察各属县,了解民生民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担任楚国国相期间,施政宽缓不苛,对百姓施以教化,使得楚国出现了官民同心、风俗淳美/b6uR+h0xlUci2YRr2+JAA==、为官者正直、作恶者不起的和乐局面。
B.子产担任郑国国相,执政一年,就使百姓有明显变化;不过数年,市场买卖公平有序,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去世后,百姓悲痛不已。
C.公仪休遵奉法度,公正不苟,在他的影响之下,百官行为端正;他管家甚严,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
D.石奢刚强正直、廉洁公正,尽管楚昭王并未因他放走自己的父亲而追究他的责任,但他还是认为不遵守王法并非忠臣所为,于是刎颈而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2)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
10.司马迁为什么将孙叔敖等人列入《循吏列传》?请简要概括。
【试题解析】
6.该题A项和D项容易排除,我们很可能在B选项和C选项中举棋不定。单从“以嗜鱼故不受也”一句来看,似乎“以嗜鱼,故不受也”和“以嗜鱼故,不受也”两种停顿皆可,在这种情况下,需进一步揣摩这两种停顿的细微差别并最终作出更为合理和更为妥帖的选择。为什么是B,而不是C?其一,“以嗜鱼故,不受也”,重点在前,更突出“嗜鱼”,而“以嗜鱼,故不受也”,重点在后,更突出“不受”;其二,从公休仪答话最后所说的“吾故不受也”,也可确定前文应强调“故不受也”。显然,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不只是考查学生对该句的理解,还要求学生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从细微处作出正确的判别。
参考答案:B
7.“疾出其家妇”中的“疾”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的“疾”的确意思不同,但《劝学》中的“疾”意为大、强、洪亮、猛烈,而“疾出其家妇”中的“疾”意为急速、快速。故此,C项两个“疾”意思不同这一结论正确,但对词语的理解是错误的。“疾出其家妇”的意思是“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把“疾”解释为“痛心、痛恨”,还原到文章中,完全说不通。
参考答案:C
8.C项“见别人家织布好,便将妻子逐出家门,要她向织布工女学习”错误。原文“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是说:他(公休仪)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公仪休的这一举动是上文他“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的例证,与“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的行为是完全一致的。
参考答案:C
9.第一句,“劝民山采”的“劝”是鼓励的意思,与《劝学》中的“劝”词义相同,这并不难;“春夏以水”的翻译则稍难一些,首先得确定“以水”的“以”意为凭借、借用,然后还得追问“春夏”与“水”有何关系,“以水”的目的是什么,这才是本句翻译的症结所在。而要突破这一难点,需联系上下文,前后贯通,准确把握整句的意思。春夏是涨水时节,借上涨的水势将秋冬季节进山采伐的林木运出山外,百姓才能“乐其生”。理解了这一层意思,本句翻译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句的翻译比第一句简单一些,“以父立政”若直接翻译为用父亲树立政绩显然不妥,需根据文意添加必要的词语,当然,本句的翻译还要注意判断句的否定形式。总之,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应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重点推敲关键的实词、虚词和句式,还要根据文言翻译“句意畅达”的要求,对语言作恰如其分的润饰。
参考答案:(1)秋冬两季就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2)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
10.该题是对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所谓“循吏”,即奉公守法的官吏,简单点说,就是好官、清官。司马迁为什么将孙叔敖等人列入《循吏列传》?本题要求我们根据行文逻辑逐一梳理孙叔敖、子产、公仪休和石奢这四人的性格特点和共同品德。第八题有对四人个性品质及其相关行为的分析与概括,不妨作为我们答这道题的提示与借鉴。
参考答案:①关爱百姓,不施苛政。②奉公守法,律己甚严。③洁身自好,不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