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翻译笑话大赏&外国人学汉语趣事
2023-12-29
A:外国翻译笑话大赏
外国人将中文译成外文时,喜欢照字直译,往往变得驴唇不对马嘴,如“一诺千金”被译成“只要一答应,就要付美金一千元”;“连中三元”曾被译成“三块大洋连在当中”。
胡适在写字桌上跑马
20世纪初,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水平不错。可遇到成语他就懵了。有一次,主编看到他翻译的一篇文章大感疑惑:“什么?胡适先生在写字桌上跑马?”再一看原文,真相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文中写的是“胡适先生,驰骋文坛”。
孔武有力的红楼梦丫鬟
《红楼梦》里丫鬟袭人的名字,出自陆游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但是,早期《红楼梦》英文译本里,袭人被翻译成了“Hsi-jen(Assail men)”。“Hsi-jen”是音译,“Assail men”指的是袭击人。好家伙,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女壮士跃然纸上。而鸳鸯呢,则被翻译成了“忠诚的大鹅(Loyal Goose)”。
武松强迫人放屁
《水浒传》的早期英文译本闹了不少笑话。
原文:(店主不愿卖肉给武松,武松气得大骂)武行者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
译文: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原文“放屁!”指的是胡说八道,竟然被翻译为命令店主放屁,而且要连续地放。
原文:史进、陈达两个斗了多时,史进卖个破绽。
译文:Sold some damaged goods.
“卖个破绽”竟被译为“卖了些损坏的货物”。
B:外国人学汉语趣事
“岂有此理”与“岂敢岂敢”
荷兰人高罗佩是20世纪最优秀的汉学家之一,他一生痴迷中国传统文化,娶了中国闺秀,喜欢穿长袍、喝中国茶、弹古筝。受他影响,儿子小高罗佩也是一名汉学家。
一次,中国大使邀小高罗佩看电影,请他坐在第一排,谁知小高罗佩连声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大家愣住了,心想:我们好心好意地请你坐在第一排,你为什么“骂”我们呢?后来才知道,小高罗佩是把客气话“岂敢岂敢”与“岂有此理”的用法搞混淆了。可见再好的汉学家,对汉语的微妙之处也很难了解透彻啊。
“哪里哪里”
一位外国朋友粗通汉语,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辞。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表示感谢。于是这位朋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道:“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本刊整合)